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无人机出口部分受限 民用市场未受影响

     报告网摘要:近日,商务部官网发布《关于加强部分两用物项出口管制的公告》。公告提到,为维护国家安全,自8月15日起,对部分无人驾驶航空飞行器和高性能计算机实施出口管制。相关无人驾驶航空飞行器如要出口,需获得商务部签发的许可。

     近日,商务部官网发布《关于加强部分两用物项出口管制的公告》。公告提到,为维护国家安全,自8月15日起,对部分无人驾驶航空飞行器和高性能计算机实施出口管制。相关无人驾驶航空飞行器如要出口,需获得商务部签发的许可。

     民用消费市场未受影响

     公告显示,出口管制所涉飞行器满足的条件包括:一是最大续航时间大于等于30分钟小于1小时,以及在大于等于46.3千米/小时的阵风条件下,具有起飞能力和稳定可控飞行能力。二是最大续航时间大于等于1小时。三是设计或改型后用于在15420米以上高空飞行的无人驾驶航空飞行器、无人驾驶飞艇的吸气活塞式或转子式内燃发动机。其中,模型飞机或模型飞艇不在受限之列。

     记者在无人机制造商——深圳大疆创新公司的官网上查阅该公司相关产品介绍后发现,其PHANTOM系列、“悟”INSPIRE1、如影RONIN、筋斗云系列、风火轮系列等产品的技术参数,均未达到《公告》中受限标准。

     8月2日大疆新闻发言人表示,该公司产品不在此次出口管制范围内,大疆出于对行业发展的长远考虑,将致力于开拓民用消费级别的无人机市场。而亿航无人机联合创始人熊逸放则对记者表示目前尚不清楚该规定对行业的影响。

     今年2月,深圳雷柏科技与无人机技术公司“零度智控”推出Explorer无人机,记者在零度智控官网查证该无人机技术参数,发现其飞行时间约为25分钟左右,其他技术参数也未达到受限标准。

     目前无人机出口正处于井喷期,深圳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五个月从深圳出口16万台无人机、货值达到7.5亿元人民币,分别是去年同期的69倍和55倍。其中,95%以上来自无人机制造企业大疆,而出口国家主要为欧美地区。

     在商务部和海关总署发布的联合公告中,对于无人机的出口管制技术指标提出了具体要求,具有以下任一特性的无人机将被限制出口。

     首先是可在15420米以上高空飞行的无人驾驶航空飞行器;其次是在操作人员自然视距以外,能够可控飞行,最大续航时间大于等于30分钟,以及在大于等于46.3千米/小时的阵风条件下,具有起飞能力和稳定可控飞行能力的飞行器;最后是最大续航时间大于等于1小时的飞行器。

     此前,商务部、海关总署、国防科工局、总装备部已联合下发公告,从7月1日起对符合条件的三类军民两用无人驾驶航空飞行器实施临时出口管制措施。公告对限制出口的无人机的航程与荷载进行了明确规定,射/航程等于或大于300千米,或具备20升以上荷载能力。

     事实上,随着我国工业产业链配套的成熟以及硬件成本的不断下降,无人机的发展正在步入快车道。根据TealGroup近期的预测结果,未来10年,无人机市场的消费总额将会翻倍,预计从2014年的28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的56亿美元。

     2015年上半年,获美国联邦航空总署FAA核准的业者数出现爆发式增长,现有逾500家业者能合法使用商用无人机,其中采用中国无人机厂大疆机种的业者超过半数。目前在全球商用无人机市场中,大疆市占率接近70%。

     “目前近距离、短时间的无人机不会对安全甚至是军事安全造成任何影响,但以现在的技术发展速度,不排除会有安全隐患。”英国的一家无人机企业ExtremeFliers负责人告诉记者,从这个角度来说,对出口进行限制还是好的。但她向记者强调,“CommercialDrone”一般不会设计那么大的范围和飞行时间。包括大疆在内的无人机企业,基本仅能持续飞行20分钟左右,所以不在限制范围之内。“所以目前对消费级无人机行业暂时没有太大影响。”

     目前大疆生产的无人机主打产品“精灵3”和“悟”飞行时间分别约为23分钟和18分钟。

     出口管制缘于安全考虑

     零度智控CEO杨建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商务部发布的无人机出口管制公告主要面对军用无人机,而民用消费级别的旋翼无人机并不受影响,公告里提到的技术参数还是比较高的,国内的民用无人机基本没有超出这个范围。另外,零度智控目前的海外市场占比不到一半,但之后会逐步做大海外市场。

     行业资深人士表示,对照商务部、海关总署的公告限制条件,一般的民用、消费级无人机都达不到被限制出口的标准,对这些公司的经营影响不大。

     艾瑞资深分析师王亚谦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商务部的公告主要是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民用类消费级别无人机的技术参数基本都不会超标。只要获得商务部签发的许可,相关无人机依然是可以出口的。

     王亚谦认为,虽然商务部的公告并未对国内民用无人机行业造成影响,但是国内对低空监管的政策空白或者灰色地带还是限制了国内民用消费级无人机的市场。另外,国内玩无人机的氛围还不浓厚,目前70%~80%的消费级无人机都销往欧美国家,这也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国内民用无人机公司的发展模式还在探索之中。”王亚谦表示,像大疆创新主要聚焦于城市、航拍等领域,而极飞科技则专注于物流、农用等,存在着差异化竞争。相关行业资讯请查阅中国无人机产业专项分析与未来前景研究报告(2014-2019)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轻型卡车已成货车市场重要支柱 行业竞争日趋白热 新能源轻卡展现巨大潜力

轻型卡车已成货车市场重要支柱 行业竞争日趋白热 新能源轻卡展现巨大潜力

我国轻型卡车行业已走上了产业升级之路,产品品质不断提高,出口数量也随之暴增。根据数据,2021年我国轻型卡车出口量为24万辆,增速高达90.5%;2022年我国轻型卡车出口量为33.2万辆,增速高达33.2%。2023年H1我国轻型卡车出口量为15.2万辆,将上年同期增长1%。

2024年04月15日
政策、技术助力 需求及物流企业降本增效驱动 我国网络货运行业规模不断扩大

政策、技术助力 需求及物流企业降本增效驱动 我国网络货运行业规模不断扩大

近3年来,我国网络货运行业运单量迅速增长,2023年共上传运单1.3亿单,同比增长40.9%。同时,我国网络货运企业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国网络货运企业已增加至3069家,接入社会运力798.9万辆车、驾驶员647.6万人。

2024年03月25日
我国两轮电动车品牌深陷价格战、高端化泥潭 未来行业发展重点在哪?

我国两轮电动车品牌深陷价格战、高端化泥潭 未来行业发展重点在哪?

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电动两轮车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138.72亿元,同比增长38.1%,其中电动二轮自行车市场占比最高,约为76.23%,电动二轮摩托车占比约为23.77%;2023年至2028年我国两轮电动市场规模将由172亿美元增长至242亿美元,俨然一条千亿人民币级别的巨大赛道。

2024年03月19日
我国特种运输行业:受多重因素驱动 市场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我国特种运输行业:受多重因素驱动 市场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虽然特种运输在我国市场上的起步时间较晚,但是近年发展程度较高,总体行业规模不断扩大。根据数据显示,2017-2022年我国特种运输行业规模从1382.99亿元扩大至5215.98亿元。

2024年03月16日
我国自行车等非机动脚踏车行业:需求有所回升 市场高度集中

我国自行车等非机动脚踏车行业:需求有所回升 市场高度集中

截至2023年,我国电动车市场规模约763亿元,同比2022年上涨约2.74%。

2024年03月02日
我国远洋渔船数量、总功率出现下降 环保可持续发展成为重要方向

我国远洋渔船数量、总功率出现下降 环保可持续发展成为重要方向

远洋渔船是人类开发水域水生生物资源的重要装备保障。近年随着我国远洋渔业的发展,也带动了远洋渔船行业发展,渔船数量呈现增长态势。但进入2021年以来,远洋渔船数量有所下降。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远洋渔船数量有所下降,数量为2559艘,同比2020年下降146艘。到2022年我国远洋渔船下降至2551艘。

2024年02月20日
我国渔船行业:供需两弱态势延续 机动渔船仍占大部分市场

我国渔船行业:供需两弱态势延续 机动渔船仍占大部分市场

数据显示,2023年1-12月我国造船完工量423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1.8%;新接订单量712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6.4%;截至12月底,手持订单量13939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2%。以载重吨计,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三大指标分别占全球总量的50.2%、66.6%和55%,

2024年02月19日
冷链物流行业:“一号文件”助力农产品冷链发展  半成品食材兴起亦成新机遇

冷链物流行业:“一号文件”助力农产品冷链发展 半成品食材兴起亦成新机遇

冷链物流是食品及餐饮行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近年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不断提升,以及生鲜电商市场的带动,我国冷链物流需求总量不断扩大。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冷链物流需求总量约3.5亿吨,同比增长6.1%。

2024年02月1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