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09年1-7月中国船舶行业运行分析

    1-7月我国船舶行业工业总产值、出口交货值保持两位数增长,但增幅继续呈现下降趋势;造船完工量同比大幅增长,新承接船舶订单同比继续减少,手持船舶订单出现连续10个月下降,金融危机对船舶行业的影响进一步显现,经营形势未见明显好转。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工业总产值继续保持增长,增幅继续下降 
  1-7月,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006亿元,同比增长33.7 %,增幅下降24.3个百分点。其中船舶制造业2290亿元,同比增长39.4%,增幅下降11.6个百分点;船舶配套业330亿元,同比增长39.3%,增幅下降46.6个百分点;船舶修理及拆船业380亿元,同比增长4.6%,增幅下降65.5个百分点。
  船舶工业当月工业总产值增速呈现下降趋势。7月份,船舶工业当月增速18.1%,低于6月份增速13个百分点,7月份工业总产值环比下降13.7%。船舶工业当前面临的“交船难”造成生产放缓,是影响船舶制造和船舶配套增长的主要原因。
  (二)出口交货值保持增长态势,增幅持续回落
  1-7月,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1403亿元,同比增长21.3%,增幅下降40.8个百分点。其中,船舶制造业1161亿元,同比增长30.9%,增幅下降24.1个百分点;船舶配套业43.9亿元,同比增长0.8%,增幅下降58.6个百分点;船舶修理及拆船业197.6亿元,同比下降12%,增幅下降98个百分点。
  (三)造船完工量保持增长,手持船舶订单继续下降  
  1-7月份,我国造船完工量累计1878万载重吨,同比增长78%;新承接船舶订单累计787万载重吨,同比下降78%;截止7月底手持船舶订单19235万载重吨,比年初下降6%,比6月底下降0.5%。
  (四)重点监测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出现下降
  1-7月份船舶行业70家重点监测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215亿元,同比增长22.64%;实现利润105亿元,同比下降18.19%。分行业看,船舶制造及配套企业利润同比实现增长,修理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幅度较大。
  
    二、经济运行特点
  (一) 政策措施正面效果初步显现
  一是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颁布以来,金融机构加大了对船舶行业的支持力度,缓解了部分船厂的资金压力和国外船东因资金不足而引发的撤单问题;二是规划对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目前很多船舶企业已经按规划调整目标取消和缓建了一批基础建设项目。一些企业开始调整业务结构,部分企业已经开始考虑兼并重组等问题。例如部分省市在考虑把中、小型船厂业务调整或划归大型企业集团。三是技术改造专项积极推进,支持船舶行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四是海洋工程装备发展取得新进展。继6月底南通中远船务成功交付了世界第一的首座圆筒型超深水海洋钻探储油平台,7月份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获西班牙ADHK公司22亿美元海洋工程订单,包括10台海上自升式钻井平台、2艘浮吊,该笔订单计划在三年内交货。
   (二)新船成交有所放大,经营形势未见明显好转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自去年9月份以来,全球造船市场一路下跌,到今年5月份我国造船市场几乎没有新船成交,从6月份开始,我国市场新船成交量开始放大。7月当月新承接订单199.9万载重吨,其中江苏融盛造船有限公司承接160万载重吨,浙江扬帆集团有限公司新承接28.5万载重吨,厦门船厂新承接11.4万载重吨。但是由于7月份造船完工量继续大于新承接量,加上部分船厂仍然有船舶订单被撤销,造船企业手持船舶订单出现连续10个月的下降。加之目前航运市场依旧处于历史低位,造船市场面临的市场环境依然严峻。未来走势仍不容乐观。
  
    三、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船舶撤单继续增加、交船难的现象仍在蔓延
  受航运市场持续低迷的影响,7月份,我国船舶企业撤单情况有所增加,据不完全统计,1-7全国共撤消船舶订单75艘、388万载重吨,约占7月底手持船舶订单总量的2%。其中7月份取消订单6艘,34.2万载重吨。
  由于航运市场萧条,运力严重过剩,船舶企业交船的压力越来越大。统计数据显示,7月份,重点监测的造船企业称有三分之一的船舶由于船东的原因不能按计划交船。受船舶延期交付和撤单等影响,以及韩国船舶配套企业为消化库存对我国的价格倾销,我国船舶配套设备企业所面临的交货困难和撤单等情况也越来越严重。
  (二)船板价格出现上涨,增加造船企业成本
  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 6月份我国船板产量为110.58 万吨,比去年同期下降32.8%,1-7月份累计生产船板608.56万吨,同比减少418.1万吨,下降40.7%。受铁矿石现货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 7月份,国内各钢厂纷纷上调了7月、8月及9月交货的船板出厂价格。统计数据显示,7月当月全国9个重点城市20mm CCSB船板平均价格约为4050元/吨,环比上涨约150元/吨。8月份交货价上调幅度每吨在200-500元不等,9月份交货的船板价格武钢、宝钢上调幅度每吨超过700元。船板价格的上涨,将加大造船企业的成本压力。
  (三)船舶企业面临开工不足的压力越来越大
  在新船订单大幅减少,手持船舶订单持续下降,造船产能快速释放的情况下,供求矛盾日益突出,船舶企业面临开工不足的压力越来越大。1-7月份我国新承接船舶订单787万载重吨,同比下降78%;截止7月底我国手持船舶订单19235万载重吨,连续10个月出现下降,与年初相比已经下降6%。在世界经济衰退和运力投放巨大的双重影响下,预计未来2-3年全球造船企业仍将面临接单难的问题。目前我国大部分新兴船厂手持船舶订单到2010年底或2011年上半年,部分船厂2009年下半年就面临开工不足。在市场缺乏新订单,产能庞大,僧多粥少和我国船舶企业产品结构趋同,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为争抢订单很可能打价格战,船厂生存面临考验,船舶工业重新洗牌不可避免。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卫星制造行业向“批量生产”跃迁  市场呈“国家队”主导、商业航天日渐兴盛趋势

我国卫星制造行业向“批量生产”跃迁 市场呈“国家队”主导、商业航天日渐兴盛趋势

但近年随着一系列关键技术的突破与革新,制造成本逐步降低,不断推动卫星批量生产进程。例如,相控阵TR组件、芯片等核心部件国产化率超90%,单星成本从数亿元降至千万元级;航天电子等企业通过智能总装线将生产周期缩短至3个月,单次发射卫星数量提升10倍以上。有数据显示,我国低轨通信卫星制造成本从早期的3000万元/颗降至当前的

2025年11月18日
全球电动滑板车行业:欧美市场成熟 技术突围下中国品牌表现强劲

全球电动滑板车行业:欧美市场成熟 技术突围下中国品牌表现强劲

受益于政府为降低碳排放和城市拥堵推动的电动滑板车基础设施建设、电池技术进步带来的性能提升、共享出行市场扩容、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提升等因素的推动,预计全球电动滑板车市场规模有望稳步扩张,2033年达550.1亿美元,2024-2033年CAGR达4.6%。

2025年11月16日
“多式联运”“散改集”政策激活内贸集装箱航运行业新空间 三强鼎立格局成型

“多式联运”“散改集”政策激活内贸集装箱航运行业新空间 三强鼎立格局成型

发展内贸集装箱航运行业对于促进国内经济循环、降低物流成本、优化运输结构以及提升产业链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家政策在内贸集装箱航运领域持续发力:国家政策强调调整运输结构,推动大宗货物“公转水”,内河航运凭借成本低、运量大的优势成为关键抓手;推进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是物流大通道建设的重要内容,多式联运实现一票到底的运输服

2025年11月13日
迎石化转型升级窗口期 我国气力输送系统行业进入上升通道 市场竞争格局有望优化

迎石化转型升级窗口期 我国气力输送系统行业进入上升通道 市场竞争格局有望优化

气力输送技术始于十九世纪末的英国,经过一百余年的发展及实践,气力输送已成为全球工业自动化以及智能制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24年全球气力输送系统市场规模达到357.6亿美元,其中北美、欧洲合计占比65.4%。预计2027年全球气力输送系统市场规模将增长至405.0亿美元,2022-2027年期间复合年增长率为5.80

2025年11月11日
降碳促绿色船舶成新主角 出口领先地位持续提升 中国船舶制造行业经营业绩拐点初现

降碳促绿色船舶成新主角 出口领先地位持续提升 中国船舶制造行业经营业绩拐点初现

船舶制造行业具有明显的周期性,既得益于全球经济后周期的“红利”,又将享受造船自身大规模“新旧迭代”周期的开启。近年来,中国和亚洲经济发展带动全球贸易量复苏,同时已交付船只到达更换寿命催生替换需求,新一轮船舶周期已至,行业景气向上。

2025年11月10日
从“人眼巡检”到“AI慧眼” 我国城轨运维机器视觉行业迈向一体化智能时代

从“人眼巡检”到“AI慧眼” 我国城轨运维机器视觉行业迈向一体化智能时代

作为保障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与提升效率的关键技术,城轨运维机器视觉正迎来高速发展期。该技术通过图像采集与智能分析,实现对车辆、线路、供电等系统的自动化检测与智能诊断。在《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等顶层政策的强力引导下,面对超万公里运营里程带来的庞大运维需求与“夜间天窗期”的时效压力,城轨运维机器视觉行业发展的必要性日益凸显。

2025年11月08日
政策驱动与需求上升并进 我国铁路运维机器视觉行业步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

政策驱动与需求上升并进 我国铁路运维机器视觉行业步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

随着我国铁路运营里程持续增长及运维安全需求日益提升,机器视觉技术正成为推动铁路运维智能化转型的核心力量。在《“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实施意见》等政策推动下,行业已形成从硬件、算法到系统集成的完整产业链,并在线路巡检、接触网检测等场景实现规模化应用。2024年国内铁路运维机器视觉市场规模达26.7亿元,预计2029年将突破

2025年11月07日
我国智慧交通行业谋求高质量发展 技术向系统化智能跨越市场竞争格局重塑

我国智慧交通行业谋求高质量发展 技术向系统化智能跨越市场竞争格局重塑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和重要服务性行业。我国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保持在较高水平。2020-2024年我国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由34783亿元增长至37893亿元。

2025年10月2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