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网(www.chinabaogao.com)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我国进入了突发公共事件高发期。与突发事件的多发性和多样性相适应,起着抢险救灾重要基础作用的运输保障范围将逐渐扩大;复杂程度、风险程度和保障难度将不断加大。在这种情况下,实现应急物流运输的时效性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3.1宏观方面的措施
(1)应急物流交通运输法规体系。从目前应对突发事件的现状来看,我国应急物流交通运输的法律体系还不完善,在应急物流运输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法律、法规障碍。完善应急物流运输法律体系,是其现代化和正规化的一个标志。这具体包括以下3个方面。①制定《地方应急物流运输保障力量的动员法规》,通过立法明确在应急状态下,除了铁路、公路、航空线路等的征用与抢修外,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可以强制征用民用运力参与应急保障工作,但必须明确应急征用的实施程序、补偿标准等。②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运输条例》,建议鼓励地区大型物流基地和设施的发展。在出现突发事件后,充分利用第三方、第四方大型物流企业的业务优势,建立军民一体化的应急物资运输体系[3]。③针对应急运输队伍建设、应急运输设施征用和应急运输资金管理等方面,制定《应急运输队伍建设管理办法》、《应急运输设施征用管理办法》、《应急运输保障资金管理办法》等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管理办法,使广大参与应急物流运输保障人员的行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2)加强应急运输通道建设。运输通道是应急物流运输体系中最重要的构成要素,离开畅通的运输通道,就无法满足应急物流强时效性的要求。首先,应加强对现有常规通道的整合利用。立足现有条件充分发掘常规通道的应急功能,实现常规物流通道的应急性。例如,高速公路可以多建一些与普通公路连通的接口,机场、港口等物流场地的某些路口平时可以实行全封闭,关键时刻要能随时打开进行应急运输。其次,应开展与运输密切相关而又不纯属运输线路的工程设施的建设。例如,对车站、港口、机场、仓库及其与运输主干线相连的进出道路,以及影响运输能力的装卸场地、站台、码头和加油设施等的建设。对于重点车站、港口、仓库的进出道路,应建成多方向、可迂回的网状道路,以保证应急运输条件下大批量车辆进出顺畅。最后,应开展非常规通道建设,如建设能够达到应急物流保障规格的停机坪等应急备用设施。
(3)应用先进的信息和通信技术。应急运输对道路和各方面的需求信息依赖度很高,应对突发事件时,如果相关信息沟通不及时、不准确,会严重影响运输指挥调度和应急处置能力。因此,应加大应急物流信息管理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提高信息的采集、处理、传递速度和共享程度,建立反应灵敏、实用高效的应急信息联网管理平台[4]。应急运输保障部门通过了解天气、路面等与运输密切相关的情况,及时全面地掌握和发布有关运输通道状况信息,让应急运输车辆和人员做好充分准备,选择合理路线,以提高应急响应速度。同时,应建立全国GPS车辆实时动态行驶监控系统,并配备常规通信设备和视频监控平台、群呼系统,实现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运输指挥和调度。
3.2微观方面的措施
(1)建立应急运输调度指挥中心。建立应急运输调度指挥中心是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保障,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应急救援的高效性。一方面,应在国家交通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小组之下设立全国应急运输指挥调度中心。其具体负责全国应急事件中重点营运车辆的日常管理与监控;运输应急指挥、调度和协调;制定各种应急管理政策;检查指导地方应急运输工作。另一方面,应建立地方应急运输指挥调度中心,主要负责完成上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下达的应急运输保障任务,协调落实应急运输日常工作经费,决定应急运输工作的各种具体事项[5]。此外,各级指挥调度中心可以根据需要设立专家咨询组,以便对应急运输政策、应急运输预案、具体实施方案的制订提出专业性建议。
(2)加强应急运输资金保障。目前,在应对突发事件中,各级部门均缺乏应急运输补偿机制,使大量应急运输经费无法及时得到补偿,或者未纳入到补偿范围内,这将大大挫伤应急运输企业和人员的积极性。因此,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应建立应急运输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各级应急运输指挥调度平台的建设和维护、应急运输车队专用车辆的购置补贴、车辆GPS等通信设备的购置和安装、应急运输事件的征用补偿等。此外,各级交通运输部门应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并且透明化,自觉接受财务和审计部门的监督与审核,这对于保证应急运输资金的专款专用十分重要。
(3)加强应急物流运输队伍建设。应急运输环境的复杂性要求运输人员的技术必须精尖。一方面,对相关管理人员进行应急管理知识培训,提高对应急运输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熟悉应急运输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法规政策[6]。并且,学会使用各种现代化交通指挥工具,以提高应急运输管理能力和指挥决策水平。另一方面,加强运输企业一线人员的培训,开展有针对性的应急实战演练,使交通运输从业人员能够很好地掌握应对突发事件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应急现场的应对能力。
(4)加强应急物资运输保障建设。由于缺少应急特殊设备、专用物资的储备和救援设施等的供应保障,对应急运输体系的处置功能发挥造成一定的障碍。应按照节约高效的原则,适量储备应急运输保障所需的物资[7],包括加油车、维修车、后勤保障车等车辆装备;应急通信车、海事卫星电话等应急通信设备;直升机、运输机等高空运输装备;空投托盘、降落伞等投送设备;燃料、车辆防护器材及常用维修工具等救援物资。除此之外,还应配备一些非常规应急物流装备,如抗击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内燃机、便于徒步搬运物资的简单设备等。
(5)建立跨部门、跨地区联动机制。要想在第一时间有效施展运输救援队伍的专业优势,必须建立资源共享、协调有序的多部门、跨区域应急联动机制。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应在区域内建立运输合作协调机制,制定共同行动准则,加强相互沟通协作。在应对突发事件期间,各地应急运输指挥调度中心应根据事件的性质和特点,通过与公安、民政、气象、铁路等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制订联动方案,及时掌握应急人员和物资设备的运送计划,并与其他运输方式进行有效衔接,以确保人员、物资以最快的速度安全到达突发事件地点。
结束语
应急物流的道路运输保障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为了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完善我国应急物流保障管理机制,必须用系统和发展的眼光解决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现实问题。这需要各级政府、全国人民、全社会各种力量的共同努力,加快应急物流运输保障体系的建设。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