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09年1-8月中国船舶行业分析

    1-8月,我国造船完工量、工业总产值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但承接新船订单量继续下降,手持船舶订单量连续11个月下降,金融危机对船舶行业的影响进一步显现。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造船完工量保持增长,承接新船订单继续下降。

  1-8月,全国造船完工量2338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8%;承接新船订单1098万载重吨,同比下降82%,其中6~8月新接订单980万载重吨,占前8个月接单总量的89%;截至8月底,手持船舶订单1.9086亿载重吨,已连续11个月下降,比年初下降6.8%,比上月底下降0.8%。

  前8个月,重点监测企业造船完工量1710万载重吨,承接新船订单764万载重吨,手持船舶订单1.6255亿载重吨,分别占全国总量的73%、70%和85%。

  (二)工业总产值继续增长,8月环比增幅回升。

  1-8月,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457亿元,同比增长33.7%,但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25.3个百分点。其中,船舶制造业2638亿元,同比增长39.5%;船舶配套业381亿元,同比增长41.6%;船舶修理及拆船业432亿元,同比增长3.2%。

  1-7月,船舶行业工业总产值环比增速呈现下降趋势,但8月有所回升。8月,船舶工业总产值增速为27.8%,比7月回升9.7个百分点。

  (三)出口交货值保持增长态势,但增幅继续下降。

  1-8月,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1608亿元,同比增长21.1%,但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41.4个百分点。其中,船舶制造业1326亿元,同比增长30.3%;船舶配套业52.5亿元,同比增长19.6%;船舶修理及拆船业228亿元,同比下降13.6%。

  二、经济运行特点

  (一)骨干船舶企业采取积极措施,保订单,保交船。

  一方面,船舶企业努力推进现代化造船模式的实施,强化内部管理,优化建造流程,狠抓产品质量,提高了生产效率。另一方面,船企主动为船东服务,帮助船东渡过难关。如,配合船东申请出口信贷、买方信贷;适当调整付款时间,延缓收款;帮助船东安排泊位,停靠完工船;在原材料价格下降空间的范围内,根据单船合同价格适当让利;根据市场需求,配合船东更改船型;根据船东要求,适当调整交船时间。

  由于措施得当,1-8月,按英国克拉克松研究公司统计,以载重吨计算,我国造船完工量继续保持全球第二,承接新船订单量、手持船舶订单量均超过韩国,位居世界第一。其中,中船集团公司和中船重工集团公司造船完工量886万载重吨,占全国总量的38%;江苏省造船完工量899万载重吨,占总量的38.5%。

  (二)金融机构全方位支持船舶工业做大做强。

  各类金融机构积极落实《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全方位支持船舶工业做大做强。除继续对国有船舶集团给予资金上的支持外,还加大了对地方重点船舶企业的支持力度,与其签订了各类船舶融资协议,包括战略合作、保函授信、流动资金贷款、国内贸易融资、出口信用证、买方信贷等。同时,船舶企业利用股权置换等资本运作手段获取部分订单。此外,各类新的船舶融资品种也逐渐增多,中船基金、国银租赁等金融机构快速推进船舶业务,使船舶企业融资难的局面有所改观。

  (三)四万亿投资拉动,沿海、内河船承接量上升。

  1~8月,船企承接沿海及内河船1021艘、333万载重吨,占承接新船订单总量的30%,其建造厂家主要集中在浙江宁波、台州、温岭、舟山,江苏仪征,安徽芜湖、巢湖,山东微山县等地。我国沿海及内河船接单量上升的主要原因,一是受国家四万亿投资拉动,沿江沿海水泥、砂石、钢材运量增加;二是钢材降价,目前造船成本较低;三是进出口下降使得单批货运量减少,小船装卸更加灵活;四是费改税造成公路运输成本增加;五是内河航道升级,码头设施完善,使得长江、珠江水域通航能力提高;六是节能减排及长江航运船舶新标准实施,淘汰了一批老旧船舶。

  三、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点监测企业利润连续两个月下降。

  1-8月,船舶行业70家重点监测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492亿元,同比增长29.7%;实现利润141亿元,同比下降9.51%。虽然从7月开始重点监测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但是8月降幅比7月减少9.4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船舶制造及配套企业利润同比增长,船舶修理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幅度较大。

  (二)撤销订单开始减缓, 延期交船现象仍在蔓延。

  据不完全统计,1~8月全国共撤销船舶订单84艘、399.6万载重吨,约占8月底手持船舶订单总量的2.1%。其中,8月取消订单9艘、11.6万载重吨, 全部发生在非重点监测企业。从去年10月至今年8月底,全国撤销船舶订单累计达到181艘、607万载重吨,约占8月底手持船舶订单总量的3.2%。

  受航运市场运力过剩的影响,延期开工及交船现象仍在蔓延。据调查了解,8月底约有20%的未开工船舶被船东要求延期开工,约有10%的已开工船舶由于船东原因延期交付。

  (三)船舶修理企业实现利润大幅下降。

  受航运市场持续低迷的影响,8月份重点监测船舶修理企业利润继续大幅下降。统计数据显示,1~8月,船舶修理企业利润平均下降75%,尤其是位于广东、浙江、上海、大连、江苏等地的修船企业利润降幅较大。其主要原因,一是受铁矿石谈判的影响,8月散货船到港船只大幅减少,致使散货船修理量下降;二是船东因资金紧张,大幅削减了单船修理量;三是修船行业产能严重过剩,部分修船企业为了争夺订单竞相压价,恶性竞争,导致修船价格大幅下降,今年8月底修船换板价格已从2008年9月底的2800~2900美元/吨下降到1150美元/吨,降幅超过50%。

  (四)船价大幅下调,市场形势持续恶化。

  8月份,反映市场状况的克拉克松新船价格综合指数下跌至129点,比7月份下跌20点,比历史最高值190点下跌了61点,降幅达到32.1%。8月国际市场成交的超大型油船(VLCC)价格已经跌至1亿美元,较历史高位1.6亿美元下降37.5%;国外个别船厂对17.5万吨级好望角型散货船给出了5800万美元的报价,较历史高位下调幅度达到40%。船舶市场经营环境进一步恶化。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卫星制造行业向“批量生产”跃迁  市场呈“国家队”主导、商业航天日渐兴盛趋势

我国卫星制造行业向“批量生产”跃迁 市场呈“国家队”主导、商业航天日渐兴盛趋势

但近年随着一系列关键技术的突破与革新,制造成本逐步降低,不断推动卫星批量生产进程。例如,相控阵TR组件、芯片等核心部件国产化率超90%,单星成本从数亿元降至千万元级;航天电子等企业通过智能总装线将生产周期缩短至3个月,单次发射卫星数量提升10倍以上。有数据显示,我国低轨通信卫星制造成本从早期的3000万元/颗降至当前的

2025年11月18日
全球电动滑板车行业:欧美市场成熟 技术突围下中国品牌表现强劲

全球电动滑板车行业:欧美市场成熟 技术突围下中国品牌表现强劲

受益于政府为降低碳排放和城市拥堵推动的电动滑板车基础设施建设、电池技术进步带来的性能提升、共享出行市场扩容、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提升等因素的推动,预计全球电动滑板车市场规模有望稳步扩张,2033年达550.1亿美元,2024-2033年CAGR达4.6%。

2025年11月16日
“多式联运”“散改集”政策激活内贸集装箱航运行业新空间 三强鼎立格局成型

“多式联运”“散改集”政策激活内贸集装箱航运行业新空间 三强鼎立格局成型

发展内贸集装箱航运行业对于促进国内经济循环、降低物流成本、优化运输结构以及提升产业链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家政策在内贸集装箱航运领域持续发力:国家政策强调调整运输结构,推动大宗货物“公转水”,内河航运凭借成本低、运量大的优势成为关键抓手;推进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是物流大通道建设的重要内容,多式联运实现一票到底的运输服

2025年11月13日
迎石化转型升级窗口期 我国气力输送系统行业进入上升通道 市场竞争格局有望优化

迎石化转型升级窗口期 我国气力输送系统行业进入上升通道 市场竞争格局有望优化

气力输送技术始于十九世纪末的英国,经过一百余年的发展及实践,气力输送已成为全球工业自动化以及智能制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24年全球气力输送系统市场规模达到357.6亿美元,其中北美、欧洲合计占比65.4%。预计2027年全球气力输送系统市场规模将增长至405.0亿美元,2022-2027年期间复合年增长率为5.80

2025年11月11日
降碳促绿色船舶成新主角 出口领先地位持续提升 中国船舶制造行业经营业绩拐点初现

降碳促绿色船舶成新主角 出口领先地位持续提升 中国船舶制造行业经营业绩拐点初现

船舶制造行业具有明显的周期性,既得益于全球经济后周期的“红利”,又将享受造船自身大规模“新旧迭代”周期的开启。近年来,中国和亚洲经济发展带动全球贸易量复苏,同时已交付船只到达更换寿命催生替换需求,新一轮船舶周期已至,行业景气向上。

2025年11月10日
从“人眼巡检”到“AI慧眼” 我国城轨运维机器视觉行业迈向一体化智能时代

从“人眼巡检”到“AI慧眼” 我国城轨运维机器视觉行业迈向一体化智能时代

作为保障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与提升效率的关键技术,城轨运维机器视觉正迎来高速发展期。该技术通过图像采集与智能分析,实现对车辆、线路、供电等系统的自动化检测与智能诊断。在《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等顶层政策的强力引导下,面对超万公里运营里程带来的庞大运维需求与“夜间天窗期”的时效压力,城轨运维机器视觉行业发展的必要性日益凸显。

2025年11月08日
政策驱动与需求上升并进 我国铁路运维机器视觉行业步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

政策驱动与需求上升并进 我国铁路运维机器视觉行业步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

随着我国铁路运营里程持续增长及运维安全需求日益提升,机器视觉技术正成为推动铁路运维智能化转型的核心力量。在《“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实施意见》等政策推动下,行业已形成从硬件、算法到系统集成的完整产业链,并在线路巡检、接触网检测等场景实现规模化应用。2024年国内铁路运维机器视觉市场规模达26.7亿元,预计2029年将突破

2025年11月07日
我国智慧交通行业谋求高质量发展 技术向系统化智能跨越市场竞争格局重塑

我国智慧交通行业谋求高质量发展 技术向系统化智能跨越市场竞争格局重塑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和重要服务性行业。我国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保持在较高水平。2020-2024年我国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由34783亿元增长至37893亿元。

2025年10月2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