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第三方供应链服务迎来长期发展机会。近年来,中国制造转型升级正在“显成效”,10 年以来,中国品牌在全球品牌 500 强价值占比从 3%提高至 15%,中国上榜品牌总价值从 2008 年的 923 亿美元增至 2018 年的 9115 亿美元,10 年间增长近 10 倍。中国未来如果想要更多的品牌走出国门、直面全球竞争,必然需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建立竞争优势。从收入端来看,中国制造需要不断强化产品质量与品牌力;从成本端来看,社会物流体系的低效以及企业内部供应链的低效需要改变。从提高企业内部供应链效率的角度来看,第三方供应链服务行业必然存在发展机会,现阶段不少知名的 ICT 企业将优势资源集中于生产、营销等环节,开始将采购、仓储等供应链流程外包。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外包占比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未来物流外包的延伸供应链全流程外包将是大趋势。
图表:中国及日本历年物流费用率对比
图表:中美日英第三方物流外包占比对比
经过近 10 年的发展,各个领域陆续诞生出规模较大的供应链服务代表企业。大宗商品领域的代表供应链企业包括飞马国际、建发股份等;电子信息领域的代表供应链企业包括怡亚通、东方嘉盛、普路通、宁波东力、畅联股份、英迈国际等;医疗器械领域的代表供应链企业包括怡亚通、普路通、宁波东力、畅联股份等;汽车领域的代表供应链企业包括原尚物流、安吉天地等,服装、零售领域的代表供应链企业包括怡亚通、畅联股份、香港利丰等。
图表:主流供应链企业的分类(按服务行业领域)
第三方供应链管理服务行业本身行业结构性缺陷导致行业竞争分散。供应链管理可以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以及降低成本,因此往往发展成熟的大规模行业,且具有产品需求量大,采购全球化,要求快速进行周转,逐步开始从重视采用第三方专业供应链服务,典型的包括大宗商品、电子信息、医疗器械、汽车以及服装零售。而不同行业往往供应链模式不同,供应链服务商往往专注服务一到两个行业;而在大宗、电子信息等行业规模庞大的背景下,由于不同客户的供应链模式也具有差异,无法将服务快速复制,同一行业内的供应链服务商竞争仍然较分散。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物流地产市场分析报告-行业深度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
中长期来看,随着我国要逐渐由制造大国过渡到制造强国,且企业为了提高国际竞争力必然要集中金力和精力发展研发、营销等核心环节,供应链等非核心流程外包将是大势所趋,供应链服务行业高景气度可持续。但由于服务内容和模式的可复制性较差,企业往往需要深耕一到两个行业,且逐个拓展 B 端客户,针对大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因此供应链公司往往发展速度比较稳定,不会出现爆发性增长趋势,但是我们认为大公司较多且市场规模大的行业中仍然有希望诞生千亿规模的供应链服务公司。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