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如何构建我国百货业城乡商品双向流通

 中国报告网讯:

更多行业市场情报,详情可参考《2013年中国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一)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有效破解“三农”问题的多功能“钥匙”。在我国百货业的发展过程中,可以采用合作方式来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把优质农产品带到市场,打造自有品牌。
  首先,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采取多样化农业生产经营方法,改变传统的简单买与卖的关系,可以灵活采取合同生产、股份制合作、资产联营等方式,使连锁经营企业与农民共同承担风险,共同发展,使企业与农民形成利益共同体,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的积极性,共享经济成果。
  其次,对农产品进行集中采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商品基地,抓特色农业建设。企业根据地方特色来大力发展订单产品,根据市场需求和经营要求,合理安排生产,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实现科学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严格控制质量,最后对农产品进行集中采购,统一向连锁百货企业供应优质、价廉的农产品。
  再次,向农民提供技术支持并进行监控,提高农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大多农产品由于缺乏技术支持和有效指导,其价格和销路一直不稳定,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连锁百货企业可以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向农民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提升农产品的技术含量和质量,并通过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延长农产品的产业链,使企业和农民都得到经济利益。
  (二)利用连锁经营的优势大力发展农村市场
  虽然农村市场的购买力、需求量远不如城市市场,但是农村市场具有稳定性强、市场广阔等特点,具有很大的潜力。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如快,城乡的差距越来越小,农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结构也发生很大的变化,在农村市场发展将是百货企业发展的一个大方向。
  1.降低物流成本, 产品实施统一物流配送。物流成本在百货企业经营成本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特别是在广大农村,经营点分散、路途远,如果采取分散配送或第三方物流,其物流成本将大大提高,必须建立起统一的物流配送中心。百货企业减少物流成本可以采取以下两个方面的措施:其一,建立自身物流配送中心,根据连锁经营需求向经营网点配送商品,节约物流成本和经营成本。二是商品采取双向流通的物流方式,在工业品、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等商品从配送中心发送到经营点后,再将农产品发送到配送中心,统一供应城市市场。
  2.在农村市场以折扣店的形式发展连锁经营。所有的连锁百货企业实行统一供货、统一标识和统一管理,并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营造相同的购物环境。通过城市辐射农村,让消费者享受一流的、无差别的服务。商品严格把好质量关,在消费者中建立良好的信誉。对于广大农村来说,其收入水平不如城市,以折扣店的形式经营是符合农村的实际情况的。折扣店可以让农民以较低的价格购买到同质量的商品,既可以降低农民的消费成本,也可以让百货企业迅速占领农村市场,扩大经营规模。
  (三)全力打造商品品牌
  以百货企业为中心纽带,联合城乡各级市场及零售企业,整合百货资源,大力发展农副食品深加工。百货业发展连锁经营的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在于品牌经营,利用品牌来打开市场,获得稳定的价格和销量,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价廉的商品,并通过品牌来提高商品的附加值,没有品牌,百货业难以形成竞争力和实现规模经营。百货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结合地域特点和自身的实际,可以充分利用已经建立的品牌不断扩大其影响力。在稳定农产品质量的同时,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新包装等措施,进一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进入市场后对农产品设专柜进行销售,凸显产品特色以吸引消费者,提升产品品牌形象。为了提高商品流通速度,可以把农产品的初加工环节逐渐转移到农村产地,然后进行统一采购,进一步降低产品成本,既可以促进农民就业,也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此外,百货企业应该积极与技术力量雄厚、开发能力强,销售范围广的企业合作,整合产业资源,做强做大,打造品牌。
  (四)依托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连锁经营
  农产品批发市场集中了本地大量优质的农产品,品种齐全,而且货源充足,价格低廉,大规模采购成本比较低,有利于发挥连锁经营优势。百货业要充分利用各种农产品批发市场,因地制宜扩大产品经营范围,以批发市场为依托,建立统一的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通过百货企业向城市居民供应农产品。
  综上所述,百货业为消费者提供日常所需的消费品,关系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国的百货业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遍布全国城乡各地。但是,相对于城市,农村的百货业发展还比较滞后,传统的单向流通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百货业的发展。在我国百货业的发展进程中,要逐步建立物流双向流通的模式,降低物流成本,为消费者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近年来,我国已经实施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这两个重大工程的推进,顺应了我国农村现代化发展的要求,突出了流通在农村商品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快递单价持续下行 政策及技术双驱动无人化物流行业企业降本增效

快递单价持续下行 政策及技术双驱动无人化物流行业企业降本增效

我国快递行业有望保持较高增速,但快递单价持续下行,无人化助力物流企业降本增效。同时,在自动驾驶和无人机技术不断成熟以及低空经济支持政策频出,低空空域开放解决“起飞难”,而无人机物流是低空经济的重要组成,支持政策频出。

2025年04月19日
电动船舶行业占绿色船舶半壁江山 国内产销两旺但渗透率仍待提升 市场尚未形成龙头

电动船舶行业占绿色船舶半壁江山 国内产销两旺但渗透率仍待提升 市场尚未形成龙头

全球节能减排背景下,电动船舶凭借自身优势,成绿色船舶市场发展重点。电动船舶分为纯电动船舶和混合动力电动船舶,按电池技术划分,目前电动船舶仍以混动HEV技术为主;但随着纯电力推进技术成熟以及政策指引,纯电动船舶占比有望提升,平均单船带电量也将不断增加。

2025年04月16日
我国物流运输行业:货物运输总量不断攀升 降本增效推进下成本水平保持下降态势

我国物流运输行业:货物运输总量不断攀升 降本增效推进下成本水平保持下降态势

近年得益于商品流通的日益频繁、制造业的持续繁荣,以及国家对物流行业的扶持政策不断加码,我国物流业整体规模持续壮大。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19万亿元,虽同比也增长了4.1%;社会物流总额360.6万亿元,同比增长5.8%,增速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2025年04月10日
我国全网快运市场规模持续扩容 行业正迈入存量整合期

我国全网快运市场规模持续扩容 行业正迈入存量整合期

近年来,我国全网快运市场规模逐年递增,到2027年或将达到1797亿元。同时其市场规模占零担市场规模的比重持续提升,预计2027年将达到9.99%。从细分市场来看,我国全网快运市场结构呈现显著分化:加盟制全网快运虽然保持主导地位,但自2020年起,其市场规模占比逐渐缩小,直营制全网快运市场规模占比则持续提升。当前,我国

2025年04月07日
飞机租赁行业:全球供需失衡导致租金上涨 市场迎新机遇 中资公司快速崛起

飞机租赁行业:全球供需失衡导致租金上涨 市场迎新机遇 中资公司快速崛起

进入2022年以来,随着疫情影响逐渐消退以及市场消费的回暖,全球航空市场持续回暖。根据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航空客运总需求同比增长10.4%,较2019年增长了3.8%;国际航空客运量同比增长 13.6%,超过2019 年峰值 0.5%;航空载客率 83.5%,国际航空载客率上升 0.5pct 至 83.2%,均创历

2025年04月02日
我国冷藏车行业销量回升 新能源冷藏车渗透率突破30% 市场呈“一超多强”格局

我国冷藏车行业销量回升 新能源冷藏车渗透率突破30% 市场呈“一超多强”格局

2015-2021年我国冷藏车销量不断上升,但到了2022年其销量出现大幅下降。不过,自2023年起,其销量恢复增长,2024年同比增长16.29%。同时我国冷藏车保有量不断上升,由2015年的9.34万辆上升至2024年的49.5万辆。未来,在政策与需求双轮驱动下,我国冷藏车行业仍具备较大发展潜力,市场空间依然广阔。

2025年03月17日
我国通用机场行业分析:低空经济带来庞大需求空间 各省市规划蓝图明确

我国通用机场行业分析:低空经济带来庞大需求空间 各省市规划蓝图明确

通用航空机场是指专门为民航的“通用航空”飞行任务起降的机场,也是低空基础设施“设施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家政策推动低空经济快速发展,为通用机场行业带来庞大需求空间,通用机场数量持续增加,其中中南地区数量最多,并且各省市明确通用机场建设规划蓝图。随着eVTOL技术标准落地,未来垂直起降场基础设施建设增速可观。

2025年03月10日
我国集装箱行业处周期性复苏期 产量回升有望延续 整体运价水平将小幅反弹

我国集装箱行业处周期性复苏期 产量回升有望延续 整体运价水平将小幅反弹

当下我国是世界上最大集装箱生产国,96%都是中国造。随着中美逐步进入补库存周期,红海事件催化及全球贸易回暖之下,集装箱行业预2024年迎来周期性复苏,并有望在2025年延续。从价格方面来看,2024年我国集装箱产品价格在供应紧张背景下保持高位,运价整体上延续了2023年年底下行走势。

2025年03月0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