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北极航运业务迎来发展机会

中国报告网讯:

  随着北极海冰的融化,中国的航运、造船和石油天然气企业将面临更多的机遇,挪威船级社石油和天然气总裁RemiEriksen表示。
  最新的研究表明,北极地区的升温速度是世界其余地区的两倍,预计在未来十几年,北极将会出现无冰的夏天。随着海冰融化,北极航道将可以在夏天通船。目前跨北极地区航道主要有3条——东北航道,西北航道和中央航道。
  从目前冰块融化的情况来看,东北航道每年可以从7月底开始航行4个月,而中央航道则从8月底开始开放,持续1个月左右,杨惠根说。科考实践也证明,北极航道开放的时间也比以往要长许多。如果这个趋势持续下去,北极航道将会承担越来越多的货物运输。
  通过使用北极航道,航运企业可以将欧亚之间的航运时间减少1/3,这将大大减少航运企业的燃料成本。然而北极地区险恶的自然条件,如极端低温,大雾,设备严重结冻,意味着航运企业必须加大船舶的投资。“使用北极航道的船舶必须对船身进行加固,同时对推动系统进行调整,”Eriksen表示,“这对于中国造船企业都是未来的商机。”
  北极航道确实引起了航运企业的兴趣,但是目前为止,这些企业还是采取静观其变的态度。
  欧亚贸易上运量最大的丹麦马士基航运表示,目前它们对于北极航道没有发现任何“直接的商业可行性”。但其同时说明,公司会“紧密观察事态的进一步发展”。
  在中国航运企业之中,目前只有中远集团表现出了对北极航道的兴趣。2012年9月,中远集团董事长魏家福拜访冰岛,希望加强北极航道的合作。在中国成为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国后,消息人士透露:“2013年夏天中远集团将会在北极航道进行试航。”
  另一方面,中国造船企业也在密切观察市场动向。中船重工表示,目前破冰船以及加固货船的订单还没有出现大幅度的增加。“但我们在设计和建造设备上已经做好准备。只要市场有需求,我们马上就可以开始建造。”
  石油和天然气领域也被认为将会得益于北极冰层的融化。地理勘探认为,北极地区蕴含着全世界20%未开采的碳氢化合物资源。其中84%被认为是储藏于水深500米以内的离岸地区。然而根据挪威船级社的数据统计,目前北极地区十几处油气工程中,没有一处有中国企业参与,但中国正准备迎头赶上。借着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莫斯科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俄罗斯石油公司就北极合作开发签订了协议。
  “中国的石油公司还有机会参与北极的开发,”Eriksen说,“尽管中国石油公司没有高纬度和在北极地区作业的经验,但是它们大多资金雄厚,有能力寻找任何一个合作伙伴,以及投资关键的技术。”
  中国企业寻求合作伙伴的需求也将推动北极国家的企业加强与中国伙伴的合作。挪威国家石油公司或许就是一个例子,据市场人士透露,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在中国发展多年,但是一直没有取得决定性的发展,北极开发或许会成为一个契机。“挪威国家石油公司有很先进的技术和北极开发的经验,现在很多中国石油企业都会考虑与其合作”该市场人士表示。
  尽管石油企业的热情不断高涨,一个很残酷的事实还是无法改变:在短期内,北极地区的油田不值得开发。市场的需求是问题之一:发展中国家对石油的需求或许会增长,而发达国家的需求则不然。同时,其他的替代性能源,如生物燃料等等,也会对石油价格造成影响。
  与此同时,北极开采的风险也很高。一旦出现事故,比如石油泄漏,以现有的技术很难迅速对事故进行控制,从而对北极脆弱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而不断加强的环境政策,则会从另一方面推高石油企业的运营费用。
  即便如此,石油企业也不会停止它们的步伐。目前世界上较大的几个石油企业,如埃克森美孚和挪威石油,都在美国境内的北极地区取得了开采资格。于是,摆在行业面前的一道难题就是:如何能够可持续的进行北极开发。
  Eriksen对此表示:“由于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种种挑战,我们需要不断提高现有技术(安全和风险控制)标准。”挪威船级社已经花费四年时间,与俄罗斯的专家合作,完成了一个叫作“巴伦支2020”的项目。该项目旨在制定于巴伦支海区域(同时靠近挪威和俄罗斯两国)内石油和天然气田的运营开发标准。“由于北极的种种挑战,仅仅想要减轻事故的结果是不可取的。为了将北极地区的风险减低到和其他地区相同,我们需要控制的是事故发生的几率。”Eriksen说。在该项目的第四阶段,其他国家的专家,如荷兰的、美国的,也参与到了工作之中。在报告发布之后,北极国家决定要互相分享这些经验,并组织了相应的论坛来加以推动。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迈出北极开发步伐,“我们希望今后会有很多企业与我们合作。”Eriksen如此说道。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IMO净零框架发布 全球绿色甲醇船舶行业经济性逐渐显现 产能及需求增长

IMO净零框架发布 全球绿色甲醇船舶行业经济性逐渐显现 产能及需求增长

国际海事组织(IMO)净零框架正式落地,明确中长期船舶脱碳路径,绿色甲醇等氢基燃料成为实现零排放的核心选择。短期内,航运业通过技术优化与运营调整虽可降低部分碳排放,但根本转型仍需依赖替代燃料规模化应用。当前,绿色甲醇在经济性与成熟度方面逐步显现优势,全球产能加速布局,中国占据主导地位,而上游燃料供应与下游船舶需求的协同

2025年09月11日
我国电动两轮车头部企业积极出海 新国标驱动行业加速洗牌

我国电动两轮车头部企业积极出海 新国标驱动行业加速洗牌

2025年上半年,我国电动两轮车行业国内外销售表现强劲,国内销量与出口量均实现快速增长。当前,海外市场呈现出日益多元化的需求特征,不同区域消费者在产品类型与功能偏好上差异显著。未来,海外电动两轮车市场仍具备广阔的发展潜力。以雅迪、爱玛、九号、台铃等为代表的头部企业正在积极出海,抢占市场先机。

2025年09月05日
成本高昂下企业普遍面临亏损 我国地铁行业陷入“建得起,养不起”困境

成本高昂下企业普遍面临亏损 我国地铁行业陷入“建得起,养不起”困境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我国地铁项目建设加速,运营里程不断增长。到目前地铁已成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最重要组成部分,运营里程占比76%以上。2024年我国大陆地区共有58个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361条,运营里程12160.77公里。其中地铁运营里程9306.09公里,占比76.53%。截至到2025年7月

2025年09月03日
我国航空物流行业:国际货运成重要增长点 国际航线网络持续扩容升级

我国航空物流行业:国际货运成重要增长点 国际航线网络持续扩容升级

自进入2025年以来,在国内经济稳健增长和旅游市场持续繁荣的背景下,作为经济重要“晴雨表”的航空物流表现出稳健发展态势,运输总周转量、货邮运输量、货邮吞吐量呈现持续增长态势。

2025年08月25日
从新国标、国补政策分析我国电动自行车行业供需现状 龙头企业马太效应突出

从新国标、国补政策分析我国电动自行车行业供需现状 龙头企业马太效应突出

电动两轮车按整车质量、最高车速、电机功率等一系列指标可划分为电动自行车、电动轻便摩托车、电动摩托车三大类。其中,电动自行车占据电动两轮车主要市场。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电动自行车销量占两轮电动车市场的88%,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分别仅占比8%、4%。

2025年08月23日
钢铁、纸浆贸易兴旺 全球多用途船行业需求稳增 供应紧张局面下租船费率或走高

钢铁、纸浆贸易兴旺 全球多用途船行业需求稳增 供应紧张局面下租船费率或走高

与散货船、集装箱船和重大件运输船等专用船型相比,多用途船在货物适应性、港口适应性与整体经济性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在地缘政治冲突以及预期贸易关税等挑战下,多用途船市场波动幅度仍显著小于专用船。

2025年08月17日
迎海洋资源开发机遇 全球半潜船行业供给趋紧 中国船商凭规模及技术优势居领先地位

迎海洋资源开发机遇 全球半潜船行业供给趋紧 中国船商凭规模及技术优势居领先地位

随着海洋资源开发不断深入,市场景气度正处于高位,一定程度上带动大型海洋工程装备的建设、运输需求剧增,为半潜船市场需求提供稳定支撑。根据数据,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达 10.54 万亿元,较上年增长 5.9%,占 GDP 比重 达7.8%。

2025年08月16日
车企跨界投资 汽车运输船行业供需紧张局势或缓解 中国造船企业借新能源东风跃升

车企跨界投资 汽车运输船行业供需紧张局势或缓解 中国造船企业借新能源东风跃升

近年来全球汽车出口迅猛增长,2023年世界海运汽车贸易量增速已超15%,全球汽车船运力紧张问题凸显。由于出口量激增,汽车船的运力需求超过了现有运力的供应能力,使得全球范围内的汽车运输面临挑战,这对于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性及交货时间产生重大影响。

2025年08月1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