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1年我国船舶工业仍将面临国际市场不确定性因素加大

       工信部和中国船舶工业协会日前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在代表造船业竞争力的接受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和建造量三大指标方面,中国已经赶超了日韩,坐上世界造船业的“头把交椅”。

       然而,国人应当清醒地意识到,是我国经济的高增长带来了中国造船业的快增长。中国明显的劳动力优势、内需市场以及技术方面与国外差距日益缩小,构成了近几年中国造船业的“牛市”。在漂亮的成绩单背后,中国造船业仍存在着许多短板,必须把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作为船舶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任务。

       “世界第一”并非偶然

       据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承接船舶订单量、手持船舶订单量三大指标均超越韩国,成为世界造船第一大国。在过去一年中,中国造船完工量656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4.6%,其中海船为2078万修正总吨;新承接船舶订单量7523万载重吨,其中海船为2290万修正总吨;手持船舶订单量19590万载重吨,其中海船为5695万修正总吨,出口船舶占总量的84.6%。

      2011-2015年中国船舶制造行业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我国造船企业主要分布在江苏、上海、浙江、山东、广东等沿海省份。其中,江苏省遥遥领先,稳居第一。在造船完工量超过百万载重吨的11家企业中江苏省占9家,新承接订单占世界份额高达21.6%,手持订单稳定在7000万载重吨以上。

       中国造船厂发展如此迅速并非偶然,在受益于我国经济高增长的同时,中国造船企业凭借更低的成本以及为外国买家提供颇具吸引力的融资服务与日韩同行展开竞争。在全球经济下滑时期,船舶买家有时会拖欠货款,融资服务便是一种有效的“催化剂”。中国船主更愿意在国内购船,这对中国造船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此外,2009年我国造船行业加大了对造船业的扶持,当时推出了振兴中国造船3年刺激计划,鼓励银行为受到金融危机打击的船厂提供贷款,并且允许向外国买家提供贷款。中国进出口银行就陆续向国内最大的两家造船企业提供1600亿元的信贷额度,同时还向其他企业分别提供贷款。

       中国造船厂能取得成功还在于它们在成本方面极具竞争力。多数中国船厂制造的是一些用于运送煤炭、铁矿等货物的较为简单的散装货轮。这些船舶目前在市场占据了支配地位。

       供需失衡 形势复杂多变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船舶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一年。船舶工业仍将面临国际市场不确定性因素加大,竞争日趋激烈,产业深层次矛盾日益突出,国际航运市场波动加大,供需失衡局面不断加剧,造船成本持续上升的局面,未来形势将更加复杂严峻。

       专家预计,今年全球造船完工量为1.5亿载重吨,新承接订单约为8000万载重吨左右。由于造船完工量大大高于新接订单量,到年底手持船舶订单将大幅下滑。虽然市场供需失衡严重,但考虑到中、日、韩三大造船国汇率、钢材成本等因素影响,今年船价下滑空间有限。

       业界多数专家认为,今年随着国际经济复苏势头放缓,船舶市场有效需求将很难得到进一步放大。但在总体低位徘徊中仍然存在增长性需求和结构调整带来的需求。同时各船型差异化也带来新的市场需求。由此看说,国际船舶市场复苏的基础还不牢靠,船价仍将在低位徘徊。预计我国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还会保持平稳增长,造船完工量存在着超过2010年的可能,新接船舶订单、手持船舶订单占世界份额比例或将维持现有水平。

       结构调整:新一轮发展契机

       中国船舶工业协会有关专家指出,企业要不懈地推进建立现代造船模式,以提高造船效率、降低造船成本为核心推进各项工作。加强生产精细化管理,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推进技术进步、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钢材利用率、降低耗能等措施保持或提高赢利水平。

       目前,我国船舶工业已进入产能集中释放期,已承接的手持订单将大量交付,保交船仍是船舶行业的重点工作。船舶企业应加强生产过程中的协调与监控,加强与船东的相互沟通,以确保交船。另外,单纯依靠银行传统的融资手段已不能完全解决船舶企业融资问题。专家建议,造船企业要创新融资模式,加强与各类银企的合作,发展多种融资手段,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利用船舶产业基金、银企基金等开发产业链融资模式。

       中国船舶工业协会有关专家说,面对国际市场诸多不确定性,船舶行业必须把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作为船舶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任务;把推进科技进步,加快产品结构、产业结构、产能结构、生产组织结构调整作为船舶工业发展的重要任务。有专家认为,整个“十二五”期间可能都是船舶工业的结构调整期,即便“十二五”期间市场出现转机,结构调整也仍然是我国船舶工业发展的核心主题之一,这将是中国造船业新一轮发展的有利契机。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物流运输行业:货物运输总量不断攀升 降本增效推进下成本水平保持下降态势

我国物流运输行业:货物运输总量不断攀升 降本增效推进下成本水平保持下降态势

近年得益于商品流通的日益频繁、制造业的持续繁荣,以及国家对物流行业的扶持政策不断加码,我国物流业整体规模持续壮大。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19万亿元,虽同比也增长了4.1%;社会物流总额360.6万亿元,同比增长5.8%,增速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2025年04月10日
我国全网快运市场规模持续扩容 行业正迈入存量整合期

我国全网快运市场规模持续扩容 行业正迈入存量整合期

近年来,我国全网快运市场规模逐年递增,到2027年或将达到1797亿元。同时其市场规模占零担市场规模的比重持续提升,预计2027年将达到9.99%。从细分市场来看,我国全网快运市场结构呈现显著分化:加盟制全网快运虽然保持主导地位,但自2020年起,其市场规模占比逐渐缩小,直营制全网快运市场规模占比则持续提升。当前,我国

2025年04月07日
飞机租赁行业:全球供需失衡导致租金上涨 市场迎新机遇 中资公司快速崛起

飞机租赁行业:全球供需失衡导致租金上涨 市场迎新机遇 中资公司快速崛起

进入2022年以来,随着疫情影响逐渐消退以及市场消费的回暖,全球航空市场持续回暖。根据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航空客运总需求同比增长10.4%,较2019年增长了3.8%;国际航空客运量同比增长 13.6%,超过2019 年峰值 0.5%;航空载客率 83.5%,国际航空载客率上升 0.5pct 至 83.2%,均创历

2025年04月02日
我国冷藏车行业销量回升 新能源冷藏车渗透率突破30% 市场呈“一超多强”格局

我国冷藏车行业销量回升 新能源冷藏车渗透率突破30% 市场呈“一超多强”格局

2015-2021年我国冷藏车销量不断上升,但到了2022年其销量出现大幅下降。不过,自2023年起,其销量恢复增长,2024年同比增长16.29%。同时我国冷藏车保有量不断上升,由2015年的9.34万辆上升至2024年的49.5万辆。未来,在政策与需求双轮驱动下,我国冷藏车行业仍具备较大发展潜力,市场空间依然广阔。

2025年03月17日
我国通用机场行业分析:低空经济带来庞大需求空间 各省市规划蓝图明确

我国通用机场行业分析:低空经济带来庞大需求空间 各省市规划蓝图明确

通用航空机场是指专门为民航的“通用航空”飞行任务起降的机场,也是低空基础设施“设施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家政策推动低空经济快速发展,为通用机场行业带来庞大需求空间,通用机场数量持续增加,其中中南地区数量最多,并且各省市明确通用机场建设规划蓝图。随着eVTOL技术标准落地,未来垂直起降场基础设施建设增速可观。

2025年03月10日
我国集装箱行业处周期性复苏期 产量回升有望延续 整体运价水平将小幅反弹

我国集装箱行业处周期性复苏期 产量回升有望延续 整体运价水平将小幅反弹

当下我国是世界上最大集装箱生产国,96%都是中国造。随着中美逐步进入补库存周期,红海事件催化及全球贸易回暖之下,集装箱行业预2024年迎来周期性复苏,并有望在2025年延续。从价格方面来看,2024年我国集装箱产品价格在供应紧张背景下保持高位,运价整体上延续了2023年年底下行走势。

2025年03月04日
电动自行车行业占据电动两轮车主导 生产端高质量发展 以旧换新政策激发市场活力

电动自行车行业占据电动两轮车主导 生产端高质量发展 以旧换新政策激发市场活力

电动自行车占据电动两轮车主要市场。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电动自行车销量占两轮电动车市场的 88%,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分别仅占比8%、4%。

2025年02月26日
我国快递驿站行业需求规模持续上升 但生存空间被挤压 未来出路在何方?

我国快递驿站行业需求规模持续上升 但生存空间被挤压 未来出路在何方?

我国快递业务量及收入规模保持增长,快递企业营业网点超20万处,并且双十一”“618”等大促活动催生大量快递件,快递驿站应需而生。而随着圆通等品牌价格战开启,我国快递驿站行业生存利润空间被挤压。不过,通过创新的盈利模式、技术应用和市场机会的挖掘,快递驿站有望突破困境,实现转型升级,行业必将迎来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发展趋势

2025年02月1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