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中国的物流成本占比较高、高于海外发达国家甚至其他金砖几国一事时常诉诸报端,引发讨论。从实际国情出发,中国的物流成本占比较高,一方面来自于经济结构,即第二产业占比较高所致;但另一方面,除物流费用占GDP比重较高所呈现出的表观数字之外,中国的物流行业在模式、安全、信息系统等方面也确实与之存在差距,以美国流行的多式联运(铁水、公铁等)为例,在中国整个物流行业中的占比也始终较低,因此,尽管规模巨大,但从效率和质量来看,我国的物流产业仍有改进空间:事实上通过过去近三十年的努力,我国物流费用降本增效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物流费用占GDP的比重仍然较高,这当中运输环节的占比过半。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物流行业分析报告-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前景预测》
图:1991-2017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
图:中国物流成本结构中,运输成本过半
因此我们在过去2年,看到了大量自上而下鼓励物流行业降本增效的文件出台,从指导性文件到逐步细化,我们看到的是为政策引导物流行业降本增效的治理决心与行动力:
表:引导物流行业降本增效的相关文件政策
中国的物流费用缘何较高?我们认为包含以下几点因素:
1)运输结构:大量本应通过铁路和水路运输的中长距离运输由公路运输承担,抬高了综合运输成本;
2)运输接驳:多种运输方式之间缺乏有效衔接,短驳、搬倒、装卸、配送成本较高。我国的多式联运方式尚未普及,美欧发达国家集装箱运输占比较高,30-40%为常见比例,对比我国集装箱运输占比仅有5.4%。以集装箱为载体的多式联运能够兼顾规模化成本优势以及灵活的优点;
3)运输不平衡:地域经济结构导致运输的来回满载率不平衡;
4)标准化不足。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