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14年厦门关区船舶出口市场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同时,我国劳动力成本持续攀升,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融资成本大幅增加,造船企业成本费用上升较快,船价与成本费用倒挂矛盾突出。
当前船舶产业值得关注的问题及建议
(一)我国造船企业三大指标有升有降。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受全球经济发展缓慢、航运供求关系未见好转、造船产能过剩问题突出、造船成本控制压力加大等影响,“接单难、交船难、融资难、盈利难”依然成为当前船舶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根据工信部数字,2013年1-9月,全国造船完工3061万载重吨,下降26.4%;承接新船订单3806万载重吨,增长1.5倍;9月底,手持船舶订单1.1亿载重吨,下降5.7%,比2012年底增加6.6%。同期,船舶行业80家重点监测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563.9亿元,下降12.9%;完成出口交货值1172.1亿元,下降24.1%;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23.1亿元,下降15.8%,利润总额49亿元,下降53.9%。
(二)受外围经济和航运市场持续低迷的影响,我国造船市场情况仍不乐观。2013年以来,船舶市场持续低迷,新船价格底位徘徊,按目前船价指数,我国造船企业经营接单已基本无利润。同时,我国劳动力成本持续攀升,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融资成本大幅增加,造船企业成本费用上升较快,船价与成本费用倒挂矛盾突出。
(三)产能过剩加速造船业洗牌。当前全球造船能力达2亿载重吨左右,而专家预计未来3年全球造船年均需求量为7000万-9000万载重吨,全球产能过剩将超过一半以上。其中我国造船能力已超过8000万载重吨,而去年我国船企承接新船订单量仅为1900万载重吨。2011年我国产能利用率仅为60%,而全球产能利用率平均约为70%,我国船舶行业产能过剩程度明显高于全球平均程度。另外,我国造船业低水平、同质化的产能过多,高端产能缺乏。产能过剩已经成为我国船舶工业发展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低水平的竞争不仅不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还将极大地阻碍我国船舶工业实现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四)日元贬值、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船舶行业造成冲击。我国和日本船舶制造在三大主流船型领域同质化竞争明显,日元贬值将冲击我国船舶制造业。金融危机以来,日本船舶企业积极研制开发出一系列节能环保的新船型,这些新船型受到船东热捧。2013年以来,日元对人民币贬值了20%以上,使得日本制造的船舶无论从质量还是价格上都对中国制造形成有力竞争。据克拉克松统计,1-6月日本承接新船订单67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60%。随着日元大幅贬值以及人民币的不断升值,我国船厂价格优势逐渐丧失。
(五)结构调整优化步伐加快,技术能力不足面临挑战。随着国际海事组织新规范、新标准的出台,船市需求结构明显变化,各骨干船厂加快主流船型优化与升级换代、高端产品和海工装备的研发力度。面对新设计产品多、高难度产品多、生产技术准备周期不足产品多等情况,企业开始暴露出技术力量缺乏、研发能力薄弱、生产技术准备紧张、设计工艺修改频繁等问题,船舶建造风险加大,转型升级困难重重。
《中国船舶电子行业竞争格局与发展动向研究报告(2014-2018)》由中国报告网船舶行业分析专家领衔撰写,主要分析了船舶行业的市场规模、发展现状与投资前景,同时对船舶行业的未来发展做出科学的趋势预测和专业的船舶行业数据分析,帮助客户评估船舶行业投资价值。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