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航母军事技术至今已发展至第四代 美国是实现航母技术代次跨越的主导者

导读:航母军事技术至今已发展至第四代 美国是实现航母技术代次跨越的主导者。

        飞机在海军舰艇上进行起降的航空母舰的设想最早出现于 20 世纪 20 年代。自 20 世纪 20 年代至今,航母发展已近百年,在这一过程中,船舶建造、高端材料、电子元件等技术的不断进步为其核心驱动力,航母的历次代次更迭均是由技术进步引发的。

        参考《2017-2022年中国航空航天市场运营现状及十三五市场竞争态势报告
        飞机在海军舰艇上进行起降的航空母舰的设想最早出现于 20 世纪 20 年代。自 20 世纪 20 年代至今,航母发展已近百年,在这一过程中,船舶建造、高端材料、电子元件等技术的不断进步为其核心驱动力,航母的历次代次更迭均是由技术进步引发的。

         第一代航母出现于 20 世纪 20 年代后,舰机适配技术较为原始。典型代表是美国埃塞克斯级航母。第一代航母的核心技术为直通甲板的采用,该阶段航母有“岛”式上层建筑,有阻拦索和阻拦网,弹射器能力有限且并非航母的必需设备。

        第二代航母出现在 20 世纪 50 年代。美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早新建航母的国家,其小鹰级航母是第二代航母的典型代表。第二代航母技术特征和设计思想具有以下特点:1、具备搭载喷气式战斗机的能力;2、设计思想更加注重舰机适配性;3、注重防护技术的应用。搭载喷气式战斗机,是第二代航母的核心特征。

        第三代航母出现在 20 世纪 70 年代初,大型舰用核动力技术的突破和其他相关技术的进步成为第三代核动力航母的催化剂,典型代表为美国尼米兹级和法国戴高乐号。技术特征和设计思想:1、动力形式出现燃气轮机和核动力;2、装备性能更高的防御系统;3、大量采用较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第三代航母的核心特征为核动力或燃气动力装置。

        第四代航母预计 21 世纪 20 年代服役,典型代表是美国的福特级航母。第四代航母的技术特征和设计思想:1、采用燃气轮机和核动力,淘汰了常规蒸汽动力;2、广泛应用先进网络化电子信息技术,通信容量、抗干扰能力、编队指挥控制能力显著增强;3、舰机适配技术实现突破;4、设计思想上注重可承受性。第四代航母在第三代的基础上,动力装置沿用核动力和燃气动力,核心特征为网络化电子信息技术。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QLY)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卫星制造行业向“批量生产”跃迁  市场呈“国家队”主导、商业航天日渐兴盛趋势

我国卫星制造行业向“批量生产”跃迁 市场呈“国家队”主导、商业航天日渐兴盛趋势

但近年随着一系列关键技术的突破与革新,制造成本逐步降低,不断推动卫星批量生产进程。例如,相控阵TR组件、芯片等核心部件国产化率超90%,单星成本从数亿元降至千万元级;航天电子等企业通过智能总装线将生产周期缩短至3个月,单次发射卫星数量提升10倍以上。有数据显示,我国低轨通信卫星制造成本从早期的3000万元/颗降至当前的

2025年11月18日
全球电动滑板车行业:欧美市场成熟 技术突围下中国品牌表现强劲

全球电动滑板车行业:欧美市场成熟 技术突围下中国品牌表现强劲

受益于政府为降低碳排放和城市拥堵推动的电动滑板车基础设施建设、电池技术进步带来的性能提升、共享出行市场扩容、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提升等因素的推动,预计全球电动滑板车市场规模有望稳步扩张,2033年达550.1亿美元,2024-2033年CAGR达4.6%。

2025年11月16日
“多式联运”“散改集”政策激活内贸集装箱航运行业新空间 三强鼎立格局成型

“多式联运”“散改集”政策激活内贸集装箱航运行业新空间 三强鼎立格局成型

发展内贸集装箱航运行业对于促进国内经济循环、降低物流成本、优化运输结构以及提升产业链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家政策在内贸集装箱航运领域持续发力:国家政策强调调整运输结构,推动大宗货物“公转水”,内河航运凭借成本低、运量大的优势成为关键抓手;推进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是物流大通道建设的重要内容,多式联运实现一票到底的运输服

2025年11月13日
迎石化转型升级窗口期 我国气力输送系统行业进入上升通道 市场竞争格局有望优化

迎石化转型升级窗口期 我国气力输送系统行业进入上升通道 市场竞争格局有望优化

气力输送技术始于十九世纪末的英国,经过一百余年的发展及实践,气力输送已成为全球工业自动化以及智能制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24年全球气力输送系统市场规模达到357.6亿美元,其中北美、欧洲合计占比65.4%。预计2027年全球气力输送系统市场规模将增长至405.0亿美元,2022-2027年期间复合年增长率为5.80

2025年11月11日
降碳促绿色船舶成新主角 出口领先地位持续提升 中国船舶制造行业经营业绩拐点初现

降碳促绿色船舶成新主角 出口领先地位持续提升 中国船舶制造行业经营业绩拐点初现

船舶制造行业具有明显的周期性,既得益于全球经济后周期的“红利”,又将享受造船自身大规模“新旧迭代”周期的开启。近年来,中国和亚洲经济发展带动全球贸易量复苏,同时已交付船只到达更换寿命催生替换需求,新一轮船舶周期已至,行业景气向上。

2025年11月10日
从“人眼巡检”到“AI慧眼” 我国城轨运维机器视觉行业迈向一体化智能时代

从“人眼巡检”到“AI慧眼” 我国城轨运维机器视觉行业迈向一体化智能时代

作为保障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与提升效率的关键技术,城轨运维机器视觉正迎来高速发展期。该技术通过图像采集与智能分析,实现对车辆、线路、供电等系统的自动化检测与智能诊断。在《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等顶层政策的强力引导下,面对超万公里运营里程带来的庞大运维需求与“夜间天窗期”的时效压力,城轨运维机器视觉行业发展的必要性日益凸显。

2025年11月08日
政策驱动与需求上升并进 我国铁路运维机器视觉行业步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

政策驱动与需求上升并进 我国铁路运维机器视觉行业步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

随着我国铁路运营里程持续增长及运维安全需求日益提升,机器视觉技术正成为推动铁路运维智能化转型的核心力量。在《“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实施意见》等政策推动下,行业已形成从硬件、算法到系统集成的完整产业链,并在线路巡检、接触网检测等场景实现规模化应用。2024年国内铁路运维机器视觉市场规模达26.7亿元,预计2029年将突破

2025年11月07日
我国智慧交通行业谋求高质量发展 技术向系统化智能跨越市场竞争格局重塑

我国智慧交通行业谋求高质量发展 技术向系统化智能跨越市场竞争格局重塑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和重要服务性行业。我国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保持在较高水平。2020-2024年我国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由34783亿元增长至37893亿元。

2025年10月2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