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加快下降 物流产业转型升级态势明显。物流业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优化发展环境、带动产业升级、降低流通成本、普遍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增强城市综合服务保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关报告《2017-2022年中国冷链物流行业竞争态势及十三五运行态势预测报告》
物流业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优化发展环境、带动产业升级、降低流通成本、普遍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增强城市综合服务保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社会物流总额增速减缓,物流市场结构不断优化
报告网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物流行业市场调查分析与发展趋势研究预测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219.2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8%,增速虽比上年回落2.1个百分点,但依然保持平稳增长。从各季度情况看,一季度为49.4万亿元,增长5.6%;上半年为104.7万亿元,增长5.7%;前三季度为162.8万亿元,增长5.8%。
二、社会物流总费用加快下降,物流产业转型升级态势明显
报告网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物流行业市场调查分析与发展趋势研究预测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为10.8万亿元,同比增长2.8%,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4.1个百分点。其中,运输费用5.8万亿元,同比增长3.1%,增速回落3.5个百分点;保管费用3.7万亿元,同比增长1.6%,增速回落5.4个百分点;管理费用1.4万亿元,同比增长5.0%,增速回落2.9个百分点。
物流发展工作有以下几点:一是打通物流大通道,推进物流大通道布局规划和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建设,突出国际物流大通道的互联互通,改进和优化通道通行、通关管控政策,促进协同融合和便利运输。二是着力突破多式联运发展中政策制度、标准规范不统一的瓶颈,依托物流大通道开展试点示范。三是推行车型标准化,加快推动相关国标的建设,加强超载超限源头治理,加快淘汰非标车型。四是畅通城乡配送,重点推进城市绿色货运配送和农村物流示范工程建设,完善分级网络,推广集中配送、共同配送等集约化模式,提升城乡物流配送服务水平。五是加快推进行业信用法制、标准规范、监管体系、诚信体系建设。六是发展智慧物流,适时研究制定"互联网+"货物与物流行动计划,深入推进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七是强化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完善平台服务功能。
公开资料,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QLY)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