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6年中国平衡车行业发展遇过山车 未来创新发展是保障

  京沪先后出台了针对平衡车上路罚款的新政策,但这并不是平衡车行业遭遇的最糟糕事件。2015年以来,发生近百起平衡车安全事故,亚马逊下架后又遭遇三次美国“337调查”,中国国内相关企业大面积倒闭,企业订单锐减70%,平衡车行业严冬来袭。昨日,数十家相关企业在京成立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平衡车分会,期待能够抱团取暖。但是,平衡车行业路在何方依然扑朔迷离。

  中国企业频遭调查

  日前,北京交管局表示,使用电动滑板车或电动平衡车在公共道路上行驶的将被罚款10元。无独有偶,上海警方也表示,包括独轮体感车、两轮平衡车在内的电动平衡车和电动滑板车等代步工具,如果上路也将面临50元的罚款。

  相关负责人表示,《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滑行工具”不具备路权,不能在非机动车道上行驶,只能在封闭的小区道路和室内场馆等地方使用。

  但这个打击对平衡车行业的打击并不是最大的。2016年3月至今,中国平衡车行业在短短半年时间内遭遇美国3次“337调查”。2016年3月10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颁布了关于平衡车产品337调查的最终裁决书,针对未经许可的平衡车产品进入到美国市场签发了普遍排除令。这意味着,全球所有未经许可平衡车厂商的涉案产品,在赛格威和纳恩博持有的专利有效期内都无法进入美国市场,失去在美国市场的销售资格。

  杭州骑客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法务部主管李露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骑客正在与美国相关部门积极沟通,展现了骑客在平衡车的相关专利,进展也很顺利,只要通过了美国相关安全认证,就可以获准进入。

  “第二次的337调查才是悬在中国平衡车企业头上的一把剑。”据李露介绍,第二起337调查是由纳恩博发起的,在被起诉的6家企业中没有中国企业,并且纳恩博申请了行业排他性条款。

  “如果被起诉的6家企业败诉,除了纳恩博外,所有的平衡车品牌就再也不能进入美国市场,但平衡车的产业链全部在中国,中国企业连申辩的权利都没有。”李露表示。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法务服务部主任陈慧清表示,337调查不仅时间非常快,措施也是非常严厉的。根据337调查普遍排除令规定,一家企业败诉,连同该国其他生产该产品的企业同样也要退出美国市场。

  据了解,目前平衡车行业有四大专利阵营:纳恩博赛格威阵营,Razor、陈星阵营,Solowheel阵营以及骑客乐行阵营。

  行业遇过山车

  目前,平衡车行业处境困难重重。一位业内人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平衡车行业目前有4000亿元规模。仅2015年,中国平衡车出货量就达到1200万台,6个月时间出口规模达到400亿元,相关生产厂家超过1000家,出口市场主要是美国,美国市场占有中国出口的近60%。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7-2022年中国平衡车市场运营态势及十三五竞争策略分析报告

  “但现在的情况就像过山车。目前在深圳只有100多家企业在经营,浙江有30多家。2016年上半年受行业标准影响出货量仅500万台左右。”该人士表示。

  “有的企业没有订单,很多企业倒闭,我们的订单锐减70%,一个月的出货量才8万台。”深圳市硕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国明表示。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之所以平衡车行业遭遇这样的困境还是源于安全问题。

  2015年扭扭车在美国发生54起着火爆炸事件,在英国、比列时、中东、中国香港等国家及地区相继发生近百起着火事件,在国际上造成非常强烈的负面影响。美国消费产品安全委员会宣布,召回了超过50万台平衡车,包括SwagwayX126.7万台、Powerboard7万台以及Overstock.com售出的全部产品4300台。

  对此,美国消费品安全协会宣布,所有平衡车的制造商、进口商、经销商,其在美国本土生产、进口、销售的平衡车必须符合最新的安全标准,包括UL2272平衡车电路系统认证标准。

  杭州骑客有限公司董事长应佳伟表示,“安全事故频出的罪魁祸首就是行业的知识产权意识不强,没有行业标准,一些小作坊、小企业仿冒所致”。

  创新是未来保障

  在浙江大学教授、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应放天看来,目前平衡车企业遭遇困境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创新不足。“本来平衡车的发展有两个方向,一个是休闲娱乐,一个是代步。代步平衡车与休闲娱乐的完全不同,但是由于创新不足,代步平衡车没有发展起来,消费者用休闲娱乐的平衡车代替,则遭遇了上路的尴尬。”

  虽然平衡车行业面临困境,但仍有企业要进入该行业。在大会上,海尔集团智慧出行小微产品经理马骥表示,海尔集团也准备进入平衡车行业。他表示:“这个行业有着广阔的空间,平衡车衍生出来的市场将会非常大,这个行业并不是一家企业能够独占的。对于一些专利的纠纷,我们希望成立相应的分会,相关企业能够坐下来,形成一个相应的专利池,大家各取所需并负担相应的费用,这才可以推动整个行业健康发展。”

  对于平衡车行业遭遇337调查,中国知识产权局保护协调司行政战略处处长孟海燕则表示,希望平衡车产业链条上的企业能兼顾现在和未来的发展。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是赢得未来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相关政府部门以及行业主流企业应一起就知识产权的对外维权援助形成一个良好的工作机制和一个顺畅的交流渠道。

  “企业需要积极应对,掌握自己的话语权并积极创新、引领行业发展,才是未来的出路。”应放天对于平衡车的未来如是说。

  速读 平衡车产业


  中国拥有平衡车产业全链条:全球平衡车均为中国制造;相关生产厂家超过1000家;平衡车产业规模已达4000亿元。

  2015年中国平衡车出货量达到1200万台:出口市场主要是美国,美国市场占有中国出口的近60%。

  目前平衡车行业四大专利阵营:纳恩博赛格威阵营,Razor、陈星阵营,Solowheel阵营,骑客乐行阵营。

  行业标准缺失造成安全问题频发:2015年扭扭车在美国发生54起着火爆炸事件;美国召回了超过50万台平衡车;在英国、比利时、中东、中国香港等国家及地区相继发生近百起着火事件。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智慧路灯行业发展环境分析:政策、技术等环境持续利好 未来市场可期

我国智慧路灯行业发展环境分析:政策、技术等环境持续利好 未来市场可期

由上可见,我国智慧路灯行业整体发展环境良好。政策相继出台支持和引导智慧路灯行业发展;交通固定资产和智慧城市投资增长等经济环境为智慧路灯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城镇化、新基建等社会环境为智慧路灯带来广阔市场需求;技术则持续助力着智慧路灯行业的创新发展。在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近年来我国智慧路灯行业发展突飞猛进

2024年09月04日
我国零担物流市场正向头部集中 大件物品网购渗透率提升将为行业带来更多机遇

我国零担物流市场正向头部集中 大件物品网购渗透率提升将为行业带来更多机遇

长期以来,我国零担物流行业集中度低,其CR5和CR10均不超过10%。不过,近年来零担物流行业龙头集中趋势已经出现,其行业集中度持续上升,CR5由2018年的2.56%上升至2022年的5.6%;CR10则由2018年的3.5%上升至2022年的6.3%。

2024年08月28日
我国智慧交通市场整体发展环境持续利好 行业正处于快速成长阶段

我国智慧交通市场整体发展环境持续利好 行业正处于快速成长阶段

我国智慧交通行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左右,近年来,在政策、经济、社会和技术环境的四重加持下,我国智慧交通行业也已步入快速成长阶段,市场规模持续扩容,由2016年的973亿元上升至2022年的2133亿元。

2024年08月21日
我国智慧物流行业发展环境持续利好 市场规模不断扩容

我国智慧物流行业发展环境持续利好 市场规模不断扩容

我国智慧物流行业发展环境良好,在政策环境支持、经济和社会环境促使智慧物流行业市场需求增长、技术助力等因素驱动下,近年来其市场规模持续扩容,由2017年的3375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6995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15.69%。

2024年08月14日
“奥运经济”下 我国跨境物流行业万亿市场火爆 菜鸟、顺丰等布局数字化运营

“奥运经济”下 我国跨境物流行业万亿市场火爆 菜鸟、顺丰等布局数字化运营

因此,随着电子商务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呈现逐年增长态势,驱动跨境电商物流市场持续增长。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跨境电商物流行业市场规模为3.88万亿元。

2024年08月07日
“萝卜快跑”出圈 我国无人驾驶网约车行业商业化运营加快 未来仍有诸多挑战

“萝卜快跑”出圈 我国无人驾驶网约车行业商业化运营加快 未来仍有诸多挑战

政策已经成为无人驾驶网约车商业化落地过程中个重要壁垒,其中包括实际运行过程中的责任认定等问题。目前,国家及地方政府正密集出台政策推动智能网联汽车试点、融入居民日常生活。例如,2024年7月,工信部等确定20个城市(联合体)为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

2024年08月02日
我国智能仓储行业发展环境分析:政策、社会等环境均持续利好 未来市场可期

我国智能仓储行业发展环境分析:政策、社会等环境均持续利好 未来市场可期

我国智能仓储行业发展环境良好,在政策环境支持、经济和社会环境促使智能仓储行业下游需求增长、技术助力等因素驱动下,近年来其市场规模持续扩容,2021年突破千亿元,2022年继续增长,突破1200亿元。

2024年07月26日
多指标居全球首位! 我国船舶行业面临大机遇 部分央企开启造船计划

多指标居全球首位! 我国船舶行业面临大机遇 部分央企开启造船计划

根据数据,2023年中国新接订单量为7120万载重吨,较上年同比增长56.4%,占全球的比重达66.6%;手持船舶订单量达到13939万载重吨;全国造船完工量423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1.8%。

2024年07月2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