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国内农药传统剂型概况及改量情况,开发“绿色溶剂”如多元醇类酯、醚类、酮类等代替石油基溶剂;配制溶胶状乳油,使其具有独特的流动性,能被包装于水溶性的聚乙烯醇小袋中,减少接触者的危险;发展高浓度乳油,使其一般原药含量在70%以上的制剂,不用或少用溶剂,降低成本和缓解有机溶剂带来的污染问题。
1.我国几种主要的传统剂型
粉剂(DP)———其使用方便、药粒细、均匀分布等,宜于在供水困难的地区和防治暴发性的病虫害上使用,但易漂移,造成粉尘污染,影响人类健康。乳油(EC)———其药效较高、制造相对简单、化学稳定性好等,但使用有机溶剂,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在贮运过程中有易燃易爆和中毒的危险。颗粒剂(GR)———其粒径大、不结块、可针对性施药等。缺点是有效含量低,载体用量大。水剂(AS)———其无需添加有机溶剂,对环境污染比较小。但大多数农药原药因极性比较小而配制受限。可湿性粉剂(WP)-其加工技术及设备配套比较成熟,使用方便,无有机溶剂。使用时易造成粉尘污染,在水中难于润湿和混合,与其他剂型有不良的配伍性。
2.传统剂型的改造
我国农药制剂产量上百万吨,其中乳油占46%之多,年产量近50万t,故乳油的改进显得至关重要,其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开发“绿色溶剂”如多元醇类酯、醚类、酮类等代替石油基溶剂;配制溶胶状乳油,使其具有独特的流动性,能被包装于水溶性的聚乙烯醇小袋中,减少接触者的危险;发展高浓度乳油,使其一般原药含量在70%以上的制剂,不用或少用溶剂,降低成本和缓解有机溶剂带来的污染问题。
粉剂的改进方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方面发展混合粉剂,其具有兼制、增效、延缓抗性、降低成本等优点;另一方面研制无漂移粉剂,即不漂移或相对漂移少的粉状制剂,能很好的附着在叶面上。为提高可湿性粉剂的安全性,用水溶性小袋来包装将是一个比较好的研究方向。
相关分析报告:中国农药市场发展现状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13-2017)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