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全球碳纤维行业发展历史及市场发展情况分析

 导读:全球碳纤维行业发展历史及市场发展情况分析。早期碳纤维可以追溯到1878年英国斯旺和1879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分别用棉纤维和竹纤维碳化制成的电灯泡灯丝,但真正实用的碳纤维直到 20 世纪 50 年代才登上历史的舞台。 

参考《2016-2022年中国碳纤行业发展现状及十三五发展态势预测报告 

        (一)碳纤维行业发展历程 

        早期碳纤维可以追溯到1878年英国斯旺和1879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分别用棉纤维和竹纤维碳化制成的电灯泡灯丝,但真正实用的碳纤维直到 20 世纪 50 年代才登上历史的舞台。当时正处于美苏争霸冷战时期,为了解决战略武器耐高温和耐烧蚀的问题,美国Wright-Patterson空军基地于 1950 年成功研制了粘胶基碳纤维。此后在材料科学领域掀起了碳纤维研究和开发的热潮,日本大阪工业研究所的进藤昭男在 1959 年发明了 PAN 纤维制造碳纤维的方法,日本群马大学大谷杉郎则在 1965 年发明了沥青基碳纤维,各种碳纤维制备技术相继涌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 PAN、沥青和粘胶三大碳纤维原料体系,其中 PAN 基碳纤维因其具有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成本较低和力学性能优良等特点,已成为发展最快、产量最高、品种最多、应用最广的一种碳纤维。 

        碳纤维是火箭、卫星、导弹、战斗机和舰艇等尖端武器装备不可或缺的关键战略材料,将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于战略导弹的弹体和发动机壳体上,可大大减轻重量,提高导弹的射程和突防能力。碳纤维还是大型民用飞机、汽车、高速列车等现代交通工具实现轻量化的理想材料,新型民用客机如空客 A380 和波音 787 都大量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以减轻机体结构重量,从而大幅降低燃油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随着碳纤维制备和应用技术的不断进步,碳纤维在交通、能源、建筑、医疗、电子、机械等工业领域的应用步伐将不断加快。 

         1:碳纤维需求发展趋势 

 

        (二)全球碳纤维行业市场分析 

        1、日美欧垄断高端市场,碳纤维总产能不断扩大,国内碳纤维性能和产量亟待提高。 

碳纤维作为高端化纤产品,其生产和销售一直被日本、美国和德国等发达国家垄断,全球产能已由 2008 年的 6.2 万吨,增长到 2014 年的 12.6 万吨(其中小丝束碳纤维产能约为 9.1万吨,占比 72%;大丝束碳纤维产能约为 3.5 万吨,占比 28%),产量由 2008 年的 4.7 万吨,增长到 2014 年的 7.6 万吨,预计 2020 年全球碳纤维总产能将达到 16.9 万吨。 

         22014 年全球碳纤维理论产能分布 

 

         3:全球碳纤维产能及产量状况 

 

        图 4:全球碳纤维产能预测 

 

        目前,PAN 基碳纤维因生产工艺相对简单、工艺较成熟、产品力学性能好且成本低,成为碳纤维工业生产的主流产品,约占全球碳纤维总产量的 90%以上。沥青基碳纤维是碳纤维的第二大品种,属于高模量碳纤维,产量约占全球的 7%。粘胶基碳纤维受性价比等因素制约,产量约占全球 1%左右。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TYT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工业牙齿”的新征程 我国丙烯酸异辛酯行业产能集中度高 下游需求持续放量

“工业牙齿”的新征程 我国丙烯酸异辛酯行业产能集中度高 下游需求持续放量

丙烯酸异辛酯作为合成胶粘剂与涂料的关键原料,其产业链与宏观经济紧密联动。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生产国,行业呈现出产能集中、供需重塑的鲜明特征:上游原料与油价挂钩,成本波动显著;中游由少数具备一体化产业链的龙头主导,产能持续向华东等产业集群地集中;下游需求则从传统的包装、建筑,正快速向新能源锂电池封装、电子半导体等战略新兴

2025年11月26日
我国丁辛醇行业:产能跃升与进口替代加速 福建中景石化有望成为国内最大生产商

我国丁辛醇行业:产能跃升与进口替代加速 福建中景石化有望成为国内最大生产商

丁辛醇是一种丁醇和辛醇合成的有机物,具有特殊的气味,能与水及多种化合物形成共沸物,均有中等毒性的性质。近年来,在国内经济稳步增长、下游行业需求提振带动辛醇产业高景气运行,以及我国丁辛醇市场长期存在高进口依存度的双重驱动下,国内丁辛醇产能进入持续扩张周期。目前,我国已确立全球丁辛醇生产大国地位。

2025年11月26日
我国SIS(安全仪表系统)行业:市场潜力十足 中控技术市占率实现三连冠

我国SIS(安全仪表系统)行业:市场潜力十足 中控技术市占率实现三连冠

SIS作为工业生产安全运行的核心装备,已广泛应用于化工、石化、电力、油气等多个行业。2020-2023年国内SIS市场规模逐步扩大,年均复合增长率达6.63%。SIS市场竞争格局已由本土企业主导,龙头中控技术表现突出,2024年以31.2%的市占率实现国内市场“三连冠”。展望未来,在安全生产政策强制要求、现有工厂技术升

2025年11月25日
多家企业积极布局产能 我国光稳定剂行业正向绿色高效转型

多家企业积极布局产能 我国光稳定剂行业正向绿色高效转型

近年来,国内环保政策持续收紧、“双碳”目标深入推进,叠加塑料、橡胶等下游行业对材料耐候性、安全性的要求同步提升,我国光稳定剂行业不断向高效、绿色等方向转型。

2025年11月25日
政策释放积极信号 我国绿氢行业进入提速关键阶段 区域化布局与产业链协同并进

政策释放积极信号 我国绿氢行业进入提速关键阶段 区域化布局与产业链协同并进

近十年来全球绿氢产业快速发展,迎来投资热潮。2023、2024年全球对绿氢的投资分别增长了约33%和25%,预计这一增长趋势将在未来几年持续。2024年全球氢能新增产能 315 万吨,其中绿氢新增 7 万吨,同比增长约 42%。

2025年11月25日
我国润滑油添加剂行业:国产、外资产能结构性分化 出口“量额双增”

我国润滑油添加剂行业:国产、外资产能结构性分化 出口“量额双增”

润滑油添加剂是润滑油核心组成部分,受益于润滑油消费支撑与性能、环保升级需求,行业持续发展。行业已形成丰富多元的产品体系,分散剂等三类单剂构成消费主力。当前,国产和外资润滑油添加剂产能存在结构性差异:国内产能主要集中于单剂产品,而外资在华产能则更多布局于复合剂领域。尽管润滑油添加剂出口呈现“量额齐升”且已实现净出口,但因

2025年11月24日
马太效应加剧 我国DCS行业集中度提升 中控技术十四连冠稳坐头把交椅

马太效应加剧 我国DCS行业集中度提升 中控技术十四连冠稳坐头把交椅

DCS下游多点开花,已覆盖化工、电力、石化、市政及公共设施、造纸、冶金、建材等多个行业。2024年其市场规模微降但细分领域分化,其中电力、市政及公共设施领域逆势增长。尽管行业经历短期波动,但在政策、需求与技术三重驱动下,其长期发展潜力依然显著。值得一提的是,随着马太效应持续显现,DCS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CR3从202

2025年11月24日
我国润滑油行业:消费分化、出口繁荣 新国标驱动集中度提升

我国润滑油行业:消费分化、出口繁荣 新国标驱动集中度提升

我国润滑油行业已构建完整产业链,市场呈现消费分化特征:2024年行业消费小幅下滑,工业用润滑油逆势增长,交通用需求则有所收缩。近年来,随着国内技术持续进步、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行业贸易结构不断优化,净进口量与贸易逆差额均呈收窄态势,出口端更实现“量额齐升”。2025年发布的汽油机油、柴油机油两项强制性新国标,将于20

2025年11月2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