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赵秉强:质量替代数量是中国化肥产业未来发展道路

 导读:赵秉强:质量替代数量是中国化肥产业未来发展道路。日前,农业部2016年秋冬季主要农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意见指出,化肥要合理、正确使用,提高利用率。中国农业科学院数据显示,肥料对提高我国粮食生产能力的贡献率为45%-50%,是农业生产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参考《2016-2022年中国化肥行业现状深度调研及十三五竞争战略研究报告


  日前,农业部2016年秋冬季主要农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意见指出,化肥要合理、正确使用,提高利用率。中国农业科学院数据显示,肥料对提高我国粮食生产能力的贡献率为45%-50%,是农业生产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然而化肥产业的发展中也出现了传统产能过剩、产品结构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等各种问题。对此,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秘书长赵秉强表示,传统化肥产业需要进行转型升级,质量替代数量是中国化肥产业未来发展的道路。 

  政策指导大力推进创新 

  相关业内人士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化肥产业现阶段呈现使用量过大且增速过快的状况不容忽视。一方面,我国化肥施用量快速增长,增速高于粮食产量增速。1980年至今,我国化肥施用量增长了4.5倍,同期我国粮食产量仅增长了82.8%,化肥施用量的增速却远远超过粮食产量的增速。农用化肥施用量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9%。另一方面,我国目前存在着明显的化肥过度施用的情况。农业部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亩均化肥用量21.9公斤,是美国的2.6倍,欧盟的2.5倍。过量施肥、盲目施肥不仅增加农业生产成本、浪费资源,也造成耕地板结、土壤酸化。 

  在此背景下,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曾表示,农业部出台并施行的“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对于化肥行业而言,将是一次全面的革新。 

  对于上述政策,在行业层面对零增长计划整体看好。相关公司对此也给出肯定的答复。金正大集团主营复合、有机肥料,董事长万连步表示,随着零增长计划正式出台,意味着市场门槛更高,环保日趋严格。虽然部分传统中小型肥料厂商会因此受到很大影响,但这将利好行业龙头。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政策有利行业后续发展。零增长是总体上对用药水平的一个总量控制,用药情况将会出现结构性的调整,即从目前的高毒低效的产品向未来高效低毒的产品转变,而这会提高未来农药的用药价值。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处长王胜民对此指出,政府调整政策,化肥相关企业要学会应对与自我调整。变革环境下,机遇远远大于挑战。零增长计划将促进化肥行业的整合,产品结构也会因此改变,将带来整个产业的升级。如此,化肥减量不但不会影响国家粮食安全,而且会有利于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传统化肥产业亟待转型 

  针对我国目前大面积耕地肥力下降的问题,政府希望通过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来恢复耕地的肥力,是国家大土壤治理战略在农业领域的方向。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长王衍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2015年化肥用量增速为0.4%,这是史上首次低于1%。实现了初期目标,为零增长行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市场层面增速的降低也显示了今后化肥需求增长速度将逐渐转向放缓,更加凸显了传统化肥产业产能过剩。各种问题也更加直观,产品技术创新能力不强,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高,结构与服务已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 

  政策在引导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之前的红利在逐渐取消。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理事长顾宗勤表示,20152月起,化肥铁路运价取消优惠政策,4月起,中小化肥电价平均每度上调0.10元,直接导致了尿素成本上涨约115/吨。除此之外,化肥恢复征收增值税使生产运营成本大幅增加,相当一批企业经营可能会陷入困境。 

  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首席专家高祥照表示,行业转型势在必行。只有通过转型升级才能推动化肥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并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和优化原料结构,推动产品结构及质量升级且提高创新能力,才能实现我国化肥行业由大变强。 

  银河证券一位行业分析师对记者表示,在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以及环保能耗压力不断加大背景下,政府要求新型肥料施用量比重从目前的不到10%提升到30%。这将使市场需求量减质增,价格也会随之上浮。化肥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将直接利好新型肥料、复合肥等生产企业及其流通企业,提前实现革新的企业在未来市场中将占据制高点。 

  科技研发促进产业升级 

  农业部《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指出,化肥产业将减量、提质、增效、环保。2015年,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玉米、小麦)化肥、农药利用率分别为35.2%36.6%,分别比2013年提高2.21.6个百分点。肥料的科技含量增长就是最直接的原因。去掉的产能将以各种新型肥料替代,科技、研发将是必由之路。服务方面,科技含量也很重要。测土配方、科学施肥技术、农技知识等服务都需科技研发大力支持。 

  而工信部发布的《关于推进化肥行业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中也明确提出,我国化肥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已经到了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只有通过转型升级才能推动行业化解过剩产能、提高创新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我国化肥行业由大变强。 

  河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研发部一位负责人向记者表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技术先进性是提升行业地位的基础。在传统肥料产能过剩、新型肥料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注重科技研发创新,促使企业向节能环保产品多样化发展,推动产业不断升级才是正确出路。 

  上述负责人介绍,心连心公司成功研发出了控释尿素高新产品,同时还与中科院、中国农科院、郑州大学等单位合作,建立“中国农科院心连心土肥研究站”,在实现现有生产系统技术升级的同时,注重行业突破性产品和技术的研究开发,促进了行业整体技术进步,公司成功地实现了技术转型。

  在加快自身科研以加快转型的同时,一些大型企业开始以资本并购形式布局新型化肥产业以及海外市场。截至目前,2016年度最大的该类型并购当属金正大集团出资1.1亿欧元收购德国康朴公司。资料显示,金正大是中国最大的新型肥料企业,而康朴公司是欧洲公认的最高端园艺类肥料供应商,市场占有率位居欧洲第一。金正大集团董事长万连步表示,此次收购就是要把欧洲先进的技术引进中国,提升化肥利用率。借助其渠道、品牌和服务体系,完成转型升级,做大做强。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PVC糊树脂下游应用领域呈现多元化特征 行业产能扩张步伐将提速

我国PVC糊树脂下游应用领域呈现多元化特征 行业产能扩张步伐将提速

截至2024年底,我国PVC糊树脂行业共有18家生产企业,其产能规模呈现清晰的梯队分化特征,可划分为三个层级。其中,行业领军企业沈阳化工以20万吨产能位居榜首,占比约为13.29%。值得一提的是,根据现有企业扩能规划,2025年行业产能扩张步伐将明显提速。

2025年08月01日
车衣膜成为我国TPU市场需求增长新动力 行业结构性矛盾、差异化竞争格局凸显

车衣膜成为我国TPU市场需求增长新动力 行业结构性矛盾、差异化竞争格局凸显

目前,制鞋是我国TPU下游最大消费市场,2024年占比接近30%。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汽车产业稳健发展和消费者对车辆保护意识的提升,车衣膜市场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为TPU行业带来强劲的增长动力。

2025年07月31日
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为氢氟酸行业开辟新空间 出口市场则呈回暖迹象

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为氢氟酸行业开辟新空间 出口市场则呈回暖迹象

目前制冷剂仍是我国氢氟酸下游最大消费领域,占比50%左右。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推动六氟磷酸锂、PVDF等关键材料对氢氟酸的需求大幅提升,为氢氟酸行业开辟了新的增长空间。

2025年07月29日
萤石产量增长 我国氟化工产业资源优势显著 市场向高端转型 含氟制冷剂龙头受益

萤石产量增长 我国氟化工产业资源优势显著 市场向高端转型 含氟制冷剂龙头受益

作为世界萤石资源大国,我国拥有发展氟化工得天独厚的条件,这使得我国在全球氟化工行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储量看,我国萤石储量占全球总储量的比重达23.9%,仅次于墨西哥(24.3%)。从产量看,我国萤石产量持续增长,2020-2024年由430万吨增长至660万吨,预计2025年我国萤石产量达690万吨,同比增长4

2025年07月28日
我国塑料管道行业:“四化”助力高质量发展 中国联塑为市场龙头企业

我国塑料管道行业:“四化”助力高质量发展 中国联塑为市场龙头企业

近些年,我国塑料管道行业注重基础研究,产学研融合不断深化,科技创新投入加大,新产品不断涌现,新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不仅在传统的建筑及市政给排水、燃气、供热及农业等领域的应用比例不断提高,在新兴通讯、交通、化工、核电等应用领域也有了很大的突破。

2025年07月26日
改性塑料行业需求将受家电升级和汽车轻量化驱动 国内竞争加剧下企业出海寻机

改性塑料行业需求将受家电升级和汽车轻量化驱动 国内竞争加剧下企业出海寻机

我国改性塑料行业进入门槛较低,生产企业数量众多,市场高度分散。根据数据,国内龙头企业—金发科技市占率仅为7.86%。国内市场竞争激烈,改性塑料企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我国改性塑料出口规模波动增长。根据数据,2023年我国改性塑料出口量约11.1万吨,同比增长25.3%;我国改性塑料出口额约2.39亿美元,同比增长3.2%

2025年07月2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