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红外热成像市场 军品刚需 民用放量

 导读:红外热成像市场 军品刚需 民用放量。目前红外热像仪应用主要分为军用与民用两大类,军用领域主要包括夜视、武器瞄具、搜索跟踪、导航等应用;民用包括车船夜视、安防反恐、消防、制程控制以及监测等应用研究机构 Maxtech International 数据显示,全球红外市场 2012~2017 年复合增速约 5%,整体维持稳定增长态势。

参考《2016-2022年中国红外线玻璃市场竞争态势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目前红外热像仪应用主要分为军用与民用两大类,军用领域主要包括夜视、武器瞄具、搜索跟踪、导航等应用;民用包括车船夜视、安防反恐、消防、制程控制以及监测等应用研究机构 Maxtech International 数据显示,全球红外市场 2012~2017 年复合增速约 5%,整体维持稳定增长态势。当前民用市场与军用市场比例大致为 3:7,民用市场占比正逐年提升,增速高于军用市场。

       图 1:全球红外热像仪市场规模超百亿美元 图 2:军民市场规模“七三开” 民用占比逐年提升

       军用红外热成像市场:刚需依旧 继续稳步增长红外热成像设备在军事上依旧是刚需。军用领域的红外热成像系统是红外技术最早的应用领域,军用红外热像仪可以使用在武器瞄准器、导弹巡航、夜间行驶和飞机起飞、着陆等,对应下游应用产品有望远镜、瞄准机枪和巡航导弹头。

       表 1:红外热成像在军事上具有大量用途

       图 3:军用红外热像仪领域 图 4:美军红外夜视头盔

       图 5:不加红外夜视视觉效果 图 6:加入红外夜视效果

       初步估算下来,我国军用红外热成像市场远景空间可达 392 亿元,潜在需求量接近 25 万台,将成为红外市场增长利基。

       民用红外热成像市场:成本下降推动需求,民用市场放量在即

       为什么说民用市场将要放量,我们认为,汽车、智能终端应用以及监控应用将成为民用市场快速增长的三大驱动因素。民用红外热像仪市场主要由 4 个商用领域驱动,分别是:汽车、监视器、低端热录像仪市场和智能手机中的红外成像功能。而在这些应用市场尚未真正启动的最根本障碍是成本。未来随着材料成本国产化后降低 50%以上,我们认为民用应用市场将快速增长。其中汽车用夜视安全驾驶应用和智能手机红外传感器将成为最快增长领域。

       表 2:红外热像仪在民用领域的应用

       汽车装备红外热像仪将成为潮流。夜间行车,汽车灯光的照射范围和明亮度都有限,此外还面临远光灯滥用,对于驾驶者来说相当危险。能见度差的雨雾天气的时候,驾车的危险系数也会增加。因此各大车厂纷纷研发在低能见度中看清前方的技术,红外则是其中最优秀的一种。

       目前的趋势是,被动式远红外系统(红外热像仪)有望逐步替代主动式近红外系统。当前车载夜视仪分为微光夜视、主动式近红外和被动式远红外三类系统,其中微光夜视系统在完全黑暗或对头车辆大灯照射时会完全失效,因此少有汽车厂商使用。当前主流车载夜视技术分为主动式近红外系统和被动式远红外系统。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成像原理和所使用的红外线传感器不同。

       综合来看,被动式夜视技术探测更加精准、测距更远、适用环境更多,是车载夜视仪的理想技术。目前受成本较高的影响,被动式热像仪当前主要在高端车型上应用。当前的车载夜视系统中,高端车型除奔驰与雷克萨斯外,一般采用的都是被动式夜视仪,其中雷克萨斯目前已因主动式夜视仪效果不理想而放弃加装,我们判断被动式热像仪未来有望成为高端车型的标配。

       向智能终端的拓展将成为红外热像仪市场快速成长的另一驱动因素。红外热像仪配合智能终端能够实时监测用户的健康情况和体温,按照未来每年 1000 万台可穿戴式设备,30%的渗透率和每年 10 亿部智能手机,5%的渗透率,而最终消费电子红外热像仪价格可以下降到10 美金,则可对应的市场达到 50 亿元。智能手机市场每年拥有 10 亿部以上的出货量,智能终端的大尺寸屏幕升级更适合红外热像的成像,而各项健康医疗和智能传感需求也让红外热像仪成为智能手表等未来创新点。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TYT)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黄金需求基本盘稳固 我国氰化钠行业出口量显著增长 当前生产厂家数量较少

黄金需求基本盘稳固 我国氰化钠行业出口量显著增长 当前生产厂家数量较少

当前,驱动我国氰化钠行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呈现出“传统”与“新兴”并进的鲜明特征。一方面,黄金开采作为需求基本盘(占比高达80%-90%),在金价持续高位、央行增储及消费需求坚挺的背景下,为行业提供了稳定的支撑。另一方面,新能源赛道异军突起:氰化钠是制备钠离子电池普鲁士蓝类正极材料的关键前驱体,随着钠电池产业化在即,预计至

2025年10月14日
我国聚四氟乙烯应用多元、产能全球领先 行业高端化加速前行

我国聚四氟乙烯应用多元、产能全球领先 行业高端化加速前行

我国聚四氟乙烯性能卓越,应用呈多元化格局。2020-2024年其产能持续扩张,且主要集中在东岳集团、中昊晨光、巨化集团、江西理文等头部企业,其中东岳集团产能规模居首。

2025年10月14日
国内酚醛树脂产销市场承压 行业高端供给不足结构性矛盾突出 贸易逆差依存

国内酚醛树脂产销市场承压 行业高端供给不足结构性矛盾突出 贸易逆差依存

2024年以来受建筑等主要下游需求走弱影响,我国酚醛树脂表观消费量与产量双双下滑,市场持续承压。值得注意的是,我国酚醛树脂行业面临低端产能过剩与高端供给不足并存的结构性矛盾,导致净出口量增长的同时贸易逆差依然存在。展望未来,环保政策收紧与市场竞争加剧下,尾部企业因资金、技术短板生存压力陡增,以圣泉集团为代表的头部企业优

2025年10月10日
轻量化与智能化驱动下的百亿赛道! 我国改性工程塑料行业应用领域多点开花

轻量化与智能化驱动下的百亿赛道! 我国改性工程塑料行业应用领域多点开花

改性工程塑料作为通过对基础工程塑料进行物理或化学改性,赋予其阻燃、增韧、增强等特定性能的高分子材料,已成为推动现代制造业创新的关键基础。全球改性工程塑料市场规模在2023年已达到471亿美元,整体保持增长态势。

2025年10月09日
煤炭资源禀赋驱动我国煤制乙二醇产能不断扩张 “双碳”战略推动下行业转型加速

煤炭资源禀赋驱动我国煤制乙二醇产能不断扩张 “双碳”战略推动下行业转型加速

煤制乙二醇的主要原料是煤炭,其品质和供应稳定性对煤制乙二醇的生产至关重要。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煤炭供应能力也稳步提升,为我国煤制乙二醇提供广阔的发展基础。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原煤产量47.6亿吨,同比增长1.3%,再度刷新历史记录,彰显了我国煤炭生产的强劲韧性与保障能力。

2025年10月03日
我国硝酸铵产能过剩现象逐步缓解 出口需求回暖但均价下跌

我国硝酸铵产能过剩现象逐步缓解 出口需求回暖但均价下跌

自2022年起,我国硝酸铵行业产能进入收缩通道,至2024年已降至971万吨,较2021年净减少113万吨。随着落后产能逐步清出和市场结构持续优化,我国硝酸铵产能利用率呈现稳步上升态势,从2020年的55.42%提升至2024年的66.02%,产能过剩问题逐步缓解。与此同时,行业产量总体低速增长,且自主供应能力极强,实

2025年09月30日
美国加征关税助推国产化进程 中国成全球一次性塑料实验耗材市场新兴力量

美国加征关税助推国产化进程 中国成全球一次性塑料实验耗材市场新兴力量

中国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相对欧美国家起步较晚,国内一次性塑料生物实验室耗材占全球的比重较小。但中国市场正以庞大的人口基数与快速增长的生物医药需求逐渐成为全球一次性生物实验室塑料耗材的新兴市场。根据数据,2016-2020年中国一次性生物实验室耗材市场规模从57.0 亿元增长至109.7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 17.8%

2025年09月28日
海外产能收缩而国产踏足高端市场 全球氨基酸行业供给端话语权向中国转移

海外产能收缩而国产踏足高端市场 全球氨基酸行业供给端话语权向中国转移

由于氨基酸在机体中并不能合成,所以需要通过食物进行摄取,才能达到补充的效果。随着医药、食品和营养保健品等领域蓬勃发展,全球氨基酸市场将持续扩张。2021年全球氨基酸市场规模达261.9亿美元,预计2030年全球氨基酸市场规模达494.2亿美元,2021-2030年CAGR达7.3%。

2025年09月2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