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光学膜产业正兴起 液晶面板光学玻璃成重要发展动力

 导读:光学膜产业正兴起 液晶面板光学玻璃成重要发展动力。光学薄膜是利用薄膜对光的作用而工作的功能薄膜,光学薄膜产业主要由上游光学基膜基材、中游各类功能性光学薄膜以及下游模组和裁切构成。

参考《2016-2022年中国增亮产业运营现状及十三五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光学薄膜是利用薄膜对光的作用而工作的功能薄膜,光学薄膜产业主要由上游光学基膜基材、中游各类功能性光学薄膜以及下游模组和裁切构成。当前薄膜产业集中度从上游到下游呈由高到低趋势,7 大巨头垄断全球 80%以上光学基膜产能,中游功能性光学薄膜在大陆及台湾有以康得新、激智科技、迎辉科技等为代表的十余家大规模厂商;下游模组和裁切环节附加值最低,行业集中度也最低,仅中国就有数十家之巨,其中模组厂很多已被下游的面板厂家垂直整合。

       图 1:光学膜产业链

       液晶面板是当前光学薄膜需求的最大驱动因素。TFT-LCD 用光学薄膜在液晶面板中占比最大。

       其中包括偏光片和背光模组光学薄膜。以 42 寸 LED 电视为例,偏光片约占液晶面板总成本的 9%;背光模组光学膜片则占 14%左右(背光模组占液晶面板的 47%,而光学膜片占背光模组成本的 30%),光学膜片合计占此类液晶面板成本的 23%左右。根据 Display Search 的统计,虽然 OLED 电视市场占比逐年提升,但是液晶显示器仍占据平板显示市场约 80%份额,因而我们认为液晶面板在近几年仍将是光学薄膜的最大驱动因素。

       图 2:TFT-LCD 结构图

       目前全球液晶电视出货量相对稳定,出货量在 2.1 亿左右。2015 年全球液晶电视出货量为2.15 亿台,同 2014 年相比下降了 0.6%,成为继 2013 年后,再一次呈现液晶电视年度出货负增长的一年。研究机构 WitsView预估 2016 年液晶电视出货为 2.22 亿台,年增长率 3.3%。

       液晶电视平均尺寸逐年增加拉动光学薄膜需求。据统计 2014 年液晶电视平均尺寸为 40.5 吋,预计 2015 年平均尺寸达到 41.4 吋。

       图 3:近年全球液晶电视出货量 图 4:近年液晶电视尺寸变化

       根据目前工艺,液晶面板使用光学膜的单元主要有两类:背光模组和偏光片。液晶背光模组需要使用 6 张膜,偏光片(共两片,每片 5 张基膜)需要 10 张膜,每个液晶面板需要16 张光学膜。根据全球液晶电视出货量及液晶电视平均尺寸测算,2015 年液晶面板光学薄膜需求量将达到 15.07 亿平方米,按照 20%的成本计算(40 吋液晶电视单价 2000 元),2015年液晶面板所需光学薄膜产值将达到 860 亿元。

       此外,触摸屏需要 2-3 片光学膜,OLED 技术在柔性显示应用中也需要水汽阻隔膜和微结构增亮膜两种膜产品,综合以上驱动因素,我们认为光学膜的市场规模已经超过 1000 亿元。

       图 5:液晶面板光学薄膜需求量 图 6:液晶面板所需光学薄膜产值

       光学玻璃是光电技术产业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产业成本占比高。特别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随着光学与电子信息科学、新材料科学的不断融合,作为光电子基础材料的光学玻璃在光传输、光储存和光电显示三大领域的应用更是突飞猛进,成为社会信息化尤其是光电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条件之一。

       表 1:几类光学性能优越的光学材料

       特殊品质和特种光学玻璃主要集中在日本 HOYA公司、OHARA公司和德国 SCHOTT公司、美国 CONRING 等公司。他们凭借其在光学玻璃领域的先进技术已经成功进入光电产业和信息产业,成为集特殊品质和特种光学玻璃、光学元件以及光电产品生产为一体的高科技企业,成功实现了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我国的光学企业还处于传统光学玻璃生产阶段,产品技术含量相对较低,中、低档光学玻璃产品在国际上具有竞争优势,是世界上最大的传统光学玻璃生产基地。国内光学玻璃生产规模较大的企业有三家:成都光明光电信息材料有限公司(208 厂);上海新沪玻璃厂;湖北新华光信息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上述三家企业产销量已占国内市场 80%以上。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TYT)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轻量化与智能化驱动下的百亿赛道! 我国改性工程塑料行业应用领域多点开花

轻量化与智能化驱动下的百亿赛道! 我国改性工程塑料行业应用领域多点开花

改性工程塑料作为通过对基础工程塑料进行物理或化学改性,赋予其阻燃、增韧、增强等特定性能的高分子材料,已成为推动现代制造业创新的关键基础。全球改性工程塑料市场规模在2023年已达到471亿美元,整体保持增长态势。

2025年10月09日
煤炭资源禀赋驱动我国煤制乙二醇产能不断扩张 “双碳”战略推动下行业转型加速

煤炭资源禀赋驱动我国煤制乙二醇产能不断扩张 “双碳”战略推动下行业转型加速

煤制乙二醇的主要原料是煤炭,其品质和供应稳定性对煤制乙二醇的生产至关重要。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煤炭供应能力也稳步提升,为我国煤制乙二醇提供广阔的发展基础。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原煤产量47.6亿吨,同比增长1.3%,再度刷新历史记录,彰显了我国煤炭生产的强劲韧性与保障能力。

2025年10月03日
我国硝酸铵产能过剩现象逐步缓解 出口需求回暖但均价下跌

我国硝酸铵产能过剩现象逐步缓解 出口需求回暖但均价下跌

自2022年起,我国硝酸铵行业产能进入收缩通道,至2024年已降至971万吨,较2021年净减少113万吨。随着落后产能逐步清出和市场结构持续优化,我国硝酸铵产能利用率呈现稳步上升态势,从2020年的55.42%提升至2024年的66.02%,产能过剩问题逐步缓解。与此同时,行业产量总体低速增长,且自主供应能力极强,实

2025年09月30日
美国加征关税助推国产化进程 中国成全球一次性塑料实验耗材市场新兴力量

美国加征关税助推国产化进程 中国成全球一次性塑料实验耗材市场新兴力量

中国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相对欧美国家起步较晚,国内一次性塑料生物实验室耗材占全球的比重较小。但中国市场正以庞大的人口基数与快速增长的生物医药需求逐渐成为全球一次性生物实验室塑料耗材的新兴市场。根据数据,2016-2020年中国一次性生物实验室耗材市场规模从57.0 亿元增长至109.7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 17.8%

2025年09月28日
海外产能收缩而国产踏足高端市场 全球氨基酸行业供给端话语权向中国转移

海外产能收缩而国产踏足高端市场 全球氨基酸行业供给端话语权向中国转移

由于氨基酸在机体中并不能合成,所以需要通过食物进行摄取,才能达到补充的效果。随着医药、食品和营养保健品等领域蓬勃发展,全球氨基酸市场将持续扩张。2021年全球氨基酸市场规模达261.9亿美元,预计2030年全球氨基酸市场规模达494.2亿美元,2021-2030年CAGR达7.3%。

2025年09月26日
我国黄磷下游消费结构持续调整 出口量迎来暴涨但出口均价下降

我国黄磷下游消费结构持续调整 出口量迎来暴涨但出口均价下降

自2024年起,我国黄磷产能趋于稳定,但同期产量快速增长。目前黄磷下游消费结构高度集中,三氯化磷与热法磷酸是核心消费领域。2020-2024年,黄磷下游消费结构出现显著调整,呈现热法磷酸占比缩减、三氯化磷占比提升的此消彼长态势,后者已跃居第一大消费领域。整体来看,我国黄磷行业呈现高度自给自足特征。对外贸易方面,出口规模

2025年09月25日
“十五五”将驱动石化行业向“新”向“绿” 破局“增收不增利”困境

“十五五”将驱动石化行业向“新”向“绿” 破局“增收不增利”困境

2024年,中国石化行业以16.28万亿元的营业收入彰显其支柱地位,但利润总额同比下降8.8%的“增收不增利”现象,深刻揭示了行业在产能扩张与“内卷式”竞争下面临的增长瓶颈。当前,行业正承受稳定增长、绿色转型与国际贸易三重压力。展望“十五五”,随着国家在“反内卷”、淘汰落后产能、延链强链及鼓励出海等方面密集释放政策信号

2025年09月24日
我国PMMA行业积极向高端化转型 贸易逆差额逐步收窄

我国PMMA行业积极向高端化转型 贸易逆差额逐步收窄

近年来,我国PMMA产能快速扩张,2024年已突破70万吨,且高度集中于华东地区,形成以万华化学、双象股份为龙头的市场格局。但行业也面临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供给不足的结构性矛盾。对此,国内PMMA行业积极推进高端化转型,多家企业加速布局高端产品产能。随着本土企业持续向高端发力、行业整体供给能力提升,自2022年起,我国P

2025年09月2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