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钨电极产品特点及应用领域分析

  导读:钨电极产品特点及应用领域分析,美国、欧盟的相关生产商由于政府限制,已经停止钍钨材料的生产或将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国家。随着各国对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的日益关注,全球停止钍钨的生产和使用是必然趋势。

  钨作为热电子发射材料在工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作为灯丝应用于照明行业中。但是纯钨作为电极材料,其发射效率低、逸出功高(4.52eV)、电流容量小,在大电流下烧损比较严重,在高温条件下长时间工作会发生再结晶现象,形成等轴状晶粒组织,使材料变脆而发生断裂。纯钨电极不添加任何稀土氧化物,电子发射能力最小,所以只适合于交流大负荷条件下的焊接,如铝和铝镁合金的焊接等。

  钍钨电极材料的发明始于1913年,是在纯钨中掺杂了2%左右的二氧化钍(ThO2)。钍钨电极具有起弧容易、电弧稳定、载流量高、抗焊缝污染等优点,其逸出功比纯钨降低一半即2.62eV。钍钨电极是传统电极,有着优异的焊接性能,通常用于碳钢、不锈钢、镍合金和钛金属的直流焊接。但钍是天然放射性元素,在加工使用以及材料废品的回收再利用时极易对人体和环境造成放射性污染,从而对环境和人体带来危害。

  目前国内外单用于氩弧焊的电极材料每年消耗量已达上千吨,处理不当很可能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美国、欧盟的相关生产商由于政府限制,已经停止钍钨材料的生产或将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国家。随着各国对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的日益关注,全球停止钍钨的生产和使用是必然趋势。

  近20年以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焊接技术、切割材料的品种、规格及形状日趋繁多,在现代TIG(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焊)和PLASMA(等离子)等领域内正兴起自动焊、等离子喷焊、等离子切割和高精度焊接等一系列新技术、新工艺,对电极材料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为了与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相适应,关于钨电极材料在生产、使用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也有了更高、更为苛刻的要求。为此,各国材料研究人员正致力于研制各种新型钨电极材料。

  至今为止,在替代放射性钍钨电极方面的进展,基本都集中在稀土(铈、镧、钇及其复合稀土氧化物)钨电极材料方面。

  目前,在不含放射元素钍的电极产品中,使用较多的电极是铈钨电极。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上海灯泡厂、北京钨钼材料厂等先后投入铈钨材料的开发和生产,铈钨电极己被国际标准化组织列入非熔化极国际标准中。铈钨电极具有起弧效果佳、耐烧损、寿命长等优点。由于铈钨电极是为了取代放射性钍钨材料而发展起来的,在国内外有较广的应用市场,尤其是在小规格焊接用钨电极方面成功地取代了钍钨电极,赢得了用户的广泛好评。但在交流氢弧焊电极、大功率超高压球形氛灯的阴极材料等方面尚不能完全取代钍钨电极,仍存在焊接电流不稳定的情况。同时,铈钨电极还存在引弧性能较差、使用寿命较短等不足。

  20世纪80年代,科研人员将稀土氧化物三氧化二钇(Y2O3)直接掺杂到氧化钨里,经过还原、烧结及加工制备成各种规格的钇钨电极。钇钨电极在工作状态下,电弧弧束细长、压缩程度大,尤其在中、大电流工作条件下熔深最大,目前主要用于军工和航空航天工业领域。通过对钇钨电极材料的引弧性能、电弧静特性、抗烧损能力以及焊接工艺试验,发现该类电
极只能局限于小电流焊接,在大电流负荷下电极烧损严重,电子发射稳定性差。

  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和北京工业大学对镧钨电极也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添加氧化镧的钨丝比钍钨丝具有更低的使用温度及更高的电子发射能力,而比添加其他稀土氧化物的钨丝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镧钨电极中氧化镧的迁移速率和蒸发速率低,容易形成燕尾搭接金相组织,从而改善高温抗蠕变性能。除此之外,镧钨电极耐用电流高、烧损率最小,但其加工性能和电弧稳定性不够。目前,镧钨电极主要用于直流焊接。由于镧钨电极的电性能最接近2%的钍钨电极,氩弧焊操作人员不需要改变焊接操作程序就可以快捷地使用这种电极替代钍钨电极而免受钍的放射性危害,这种转变在交流条件和直流条件下均可行。目前,镧钨电极在欧洲和日本成为最受欢迎的钍钨电极替代品。锆钨电极中含少量的二氧化锆(ZrO2)。锆钨电极的焊接特能位于纯钨电极和钍钨电极之间,是为了改善纯钨电极在高负荷焊接条件下容易自身熔化进而污染工件的弊端而研制的钨电极产品。锆钨电极在交流电流条件下表现良好,焊接时电极尖端能保持圆球状,而且电弧比纯钨电极稳定。锆钨电极最大的特点是,在高负载电流的情况下焊接时,这种电极圆球状结构能够减少渗钨现象,并具有良好的抗腐蚀能力。锆钨电极适用于镁铝及其合金的交流焊接,目前国内的生产厂家主要是北京矿冶研究总院下属北矿新材。

  采用稀土氧化物作为弥散强化的第2相加入钨基体中,可以提高钨电极的再结晶温度、降低电子逸出功、延长使用寿命、提高材料综合性能,特别是多种稀土复合添加,可使电极承载电流范围更宽,焊接性能优于钍钨电极。应用实践证明,单元稀土钨电极材料的焊接综合特性尚不能与钍钨电极相媲美,只能应用在小电流焊接等场合,目前不可能完全取代钍钨材料。北京矿冶研究总院与北京工业大学共同研发、生产的多元复合稀土钨电极受到了国际、国内市场的青睐,主要出口注重环保的欧盟和美国等地区。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盐化工主要产品产量整体上升 行业逐步向绿色低碳、精细化方向转型

我国盐化工主要产品产量整体上升 行业逐步向绿色低碳、精细化方向转型

2024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九部门发布《精细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在“产业延链工程”中明确提出盐(矿)化工、生物化工产业链延伸为重点方向。其中在盐(矿)化工行业重点加强氟、硅、磷等矿产资源的高值利用,发展超净高纯氢氟酸,特种含氟单体,第四代含氟制冷剂等含氟化学品,高品质氟树

2024年11月25日
我国石英砂产量持续上升 高纯石英砂市场供不应求且价格大涨

我国石英砂产量持续上升 高纯石英砂市场供不应求且价格大涨

近几年由于高纯石英砂国内供给不足,再加上下游光伏、半导体等领域需求旺盛,使得其市场供不应求,价格一路上行。据《中国基金报》报道,国产高纯石英砂价格由2022年年中的5万元/吨涨至2023年3月的14万元/吨。而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数据,2023年初至2023年9月,高纯石英砂(内层砂)的价格由不到10万元/吨

2024年11月22日
我国聚偏氟乙烯(PVDF)行业分析:产能及产量大幅增长 进口替代效应显著

我国聚偏氟乙烯(PVDF)行业分析:产能及产量大幅增长 进口替代效应显著

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聚偏氟乙烯(PVDF)行业产能达到12.35万吨,同比增长6.93%。同时,PVDF产能向头部企业集中,2023年PVDF产能CR4达到60.62%,浙江孚诺林、东岳集团、内蒙三爱富、阿科玛氟化工产能分别达到2.8万吨、2.5万吨、2万吨、1.45万吨。

2024年11月21日
终端新能源汽车+储能拉动我国碳酸乙烯酯行业发展 产能产量大幅增长

终端新能源汽车+储能拉动我国碳酸乙烯酯行业发展 产能产量大幅增长

我国碳酸乙烯酯下游消费以锂离子电池为主,应用终端主要涉及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等行业。近年来,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和储能行业快速发展,我国碳酸乙烯酯消费需求不断增长,产能产量也大幅上升,已成为全球最大碳酸乙烯酯消费国和生产国。此外,我国碳酸乙烯酯产能分布较为集中,2022年CR6接近80%,其中浙江石化以26.06%的占比位居国

2024年11月20日
我国聚酰亚胺薄膜行业现状:市场不断扩容 国产替代进程加速进行

我国聚酰亚胺薄膜行业现状:市场不断扩容 国产替代进程加速进行

近年来随着下游市场不断发展,我国聚酰亚胺薄膜市场不断扩容,规模不断增长。数据显示,2016-2022年我国聚酰亚胺薄膜市场规模从25亿元增长到72.4亿元。估计2023年我国聚酰亚胺薄膜市场规模在80亿元左右。

2024年11月16日
我国聚丙烯行业正处于扩能期 产量、表观消费量上升且对外依存度下滑

我国聚丙烯行业正处于扩能期 产量、表观消费量上升且对外依存度下滑

近年来,为了满足下游市场发展需要,我国聚丙烯生产企业积极扩产,使得行业处在持续的扩能当中,产能不断扩张,由2018年的2317万吨上升至2023年的3976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1.4%。

2024年11月15日
我国丁腈橡胶行业发展现状:产需整体上升 兰州石化产能居市场首位

我国丁腈橡胶行业发展现状:产需整体上升 兰州石化产能居市场首位

截至2023年底,我国仅有6家丁腈橡胶生产企业,产能格局集中。其中,兰州石化的丁腈橡胶产能居国内市场首位,达到10万吨,占比30.49%;其次为宁波顺泽和镇江南帝,分别达到6.5万吨和6万吨,占比分别为19.82%和18.29%。

2024年11月14日
我国聚醚改性硅油行业市场增长潜力强劲 直锁型聚醚改性硅油是最主要细分产品

我国聚醚改性硅油行业市场增长潜力强劲 直锁型聚醚改性硅油是最主要细分产品

随着相关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企业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和升级生产设备,我国硅油产能、产量持续增长。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硅油产能107万吨,同比增长26.3%;产量62万吨,同比增长6.2%。预计2024年我国硅油产能将达到129万吨,产量将达到70万吨左右。

2024年11月1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