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0年上半年氯碱行业运营状况

中国报告网讯:

  内容提示:据中国氯碱网的消息,今年上半年氯碱企业的平均開工率只有60%~70%。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0年中国国内计划新增聚氯乙烯装置能力444万吨,增幅为25%;计划新增烧碱装置能力597.5万吨,增幅为21%。低开工率PK产能高增长,氯碱企业的日子怎么能好过呢?

  全行业生产亏损
  在产能过剩的形势下,调整产品结构和进行技能改造成为企业保持企业利润的现实选择。浙江善高化学有限公司对旭化成高电密电槽阴极膜极距改造,预计年节能1238.22吨标煤。

  “进入2010年,许多氯碱企业都是亏损的。”广西五星化工有限公司刘军如是说。今年以来,原材料价格一路高升,成品售价持续低迷,通用型聚氯乙烯市场形势严峻。刘军告诉记者,广西五星在百色有一个生产基地,现在已暂时停产。其原因之一就是国家对电价的调整。该公司自2008年下半年开始生产氯碱产品,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今年下半年以来市场略有好转,本想借此机会打个翻身仗。然而,电价政策下达后,原有电价从4毛3分一下子涨到了现在的5毛2分,让他们的翻身梦想成了泡影。刘军算了个账说,电价每上涨1毛钱,产品成本就要增加20%。因此,他们只能被迫停产观望。

          2010-2015年中国聚氯乙烯—橡胶共混防水卷材行业市场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调查中记者发现,氯碱行业的亏损不是个别现象。在中国氯碱网上一份截至7月9日的统计表上记者看到,44家聚氯乙烯企业中有3家企业在检修,6家企业停产,19家企业的开工率在80%以下,河南、辽宁、浙江的个别企业的开工率只有20%~30%。

  中西部产能增幅不减
  近年来,中国烧碱和聚氯乙烯的产能增速明显快于产量增速,广大中西部地区氯碱企业凭借资源优势成长迅速,市场上供过于求的现象日益严重。据中国氯碱网统计,2009年我国聚氯乙烯总产能达1781万吨,与2008年相比增长12.6%;烧碱总产能达2793万吨,与2008年相比增长增长13.3%。今年一季度国内聚氯乙烯新增产能77万吨,烧碱新增产能121万吨。今年全年,国内计划新增聚氯乙烯装置能力444万吨,计划新增烧碱装置能力597.5万吨。中国氯碱网的负责人表示,依据历年经验,2010年计划新增产能中只有40%~50%能够如期投产。即使这样,聚氯乙烯和烧碱实际产能的增加量也将超过10%。而且产能扩张集中在内蒙古、新疆、宁夏、陕西等中西部地区,远离消费市场。这种氯碱产能快速扩张和生产重心西移的现象,不仅使得市场平衡遭到破坏,企业开工率普遍下降,而且中西部的物流运输条件很难与之相配套,新增产能的消化成为难题。未来,物流运输成本的杠杆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氯碱行业东西部地区分布的格局。同时也要考虑到未来中东廉价石化产品进口带来的冲击,主要受影响的还是集中于西部的电石法聚氯乙烯。“如果中东乙烯进来的话,肯定会低于我们西部电石法聚氯乙烯的成本。”中石化齐鲁分公司副总经济师张仁武就表示了他的担忧。

  结构调整应对困境
  氯碱行业要健康有序地发展,绕不过去产能过剩这个事实。中国的氯碱企业如何在产能过剩泥泞中前行?调结构、转方式是行业重新洗牌的必然过程,在这方面企业各有各的高招。

  行业协会:结构性矛盾还是首要的
  时值盛夏,中国氯碱行业却感到丝丝的凉意。2010年已经过半,严峻的经济形势让氯碱行业不敢轻言乐观。中国氯碱工业协会秘书长张文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当前行业发展的困难形势作了剖析。

  首先,氯碱行业产能增长势头并没有得到遏制,扩产的态势依然强劲。2009年烧碱产能增加了300万吨左右;聚氯乙烯也有200万吨的增量。预计2010年和2011年每年都将有200万吨的增量,但这样的增长会不会得到市场需求的支撑,还是个未知数。

  其次,产业布局和区域供需矛盾没有得到缓解,生产区域向中西部转移,消费区域仍集中在东部地区。比如,西部地区电石产量占全国的95%,聚氯乙烯占全国的50%以上。但西部地区的聚氯乙烯消费比例不到20%,西部生产的产品主要还是流向东部沿海地区。这样一种产业布局就造成产品在流动的过程当中,物流成本较高。

  再次,国际市场低迷出口受阻,国内多余产能难以通过国际市场消化。尤其随着国际汇率的变化和金融危机的影响,2003年以来我国的聚氯乙烯进口量一直是下降的。但是2009年国际聚氯乙烯市场低迷,中国进口聚氯乙烯数量增加了103%,而出口则下跌了61%。

  中国氯碱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国内烧碱产品价格持续走低。原因在于下游行业如造纸、纺织、印染等进入传统的消费淡季,这些因素造成下游市场对烧碱的需求相对减弱。由于近期聚氯乙烯下游制品行业中型材、管材企业开工不足,薄膜企业订单减少,而扣板、制鞋等行业则面临着严重的库存积压,产品滞销,使得聚氯乙烯市场继续呈现疲软走势。

  “在当前形势下,调整是氯碱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张文雷表示。从氯和碱两条链上分析来看,氯产业链可通过开发新的氯产品来实现产品附加值的提高;而烧碱则可以通过与当地区域内的下游行业结成战略合作关系来稳固销售渠道,同时企业还应该重视国内市场的整体布局和出口渠道的拓展。”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六氟化钨行业:产能快速扩张且集中 钨粉价格暴涨引致成本承压

我国六氟化钨行业:产能快速扩张且集中 钨粉价格暴涨引致成本承压

我国六氟化钨产能快速扩张,2020-2024年实现35.57%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行业产能主要集中在少数企业手中,其中中船派瑞2024年产能占比接近国内市场半壁江山。值得注意的是,进入2025年以来,由于供应趋紧,钨矿及钨粉价格大幅上涨,使得六氟化钨行业成本压力凸显。目前,我国六氟化钨市场仍维持净进口格局,但贸易逆差额已

2025年11月18日
我国特种工程塑料国产化成效显著 人形机器人有望打开行业新增长曲线

我国特种工程塑料国产化成效显著 人形机器人有望打开行业新增长曲线

我国特种工程塑料行业起步晚但发展快速,2019-2024年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6.67%,国产化成效显著,部分品类实现反超。同时行业仍存短板,产品以中低端为主,高端领域与国外差距较大,国产替代空间依旧广阔。

2025年11月17日
电解液添加剂:供需错配驱动价格暴涨 头部企业凭借产能和技术优势成为最大受益者

电解液添加剂:供需错配驱动价格暴涨 头部企业凭借产能和技术优势成为最大受益者

目前行业内常用的电解液添加剂主要有碳酸亚乙烯酯(VC)、氟代碳酸乙烯酯(FEC)、丙烷磺酸内酯(PS)等。其中VC和FEC凭借优异的性能表现成为应用最广泛的两类添加剂,二者合计占据添加剂市场65%的份额,应用占比位居行业前列。

2025年11月15日
我国纯苯产能全球占比提升 行业供给能力持续强化且集中 进口量仍高速增长

我国纯苯产能全球占比提升 行业供给能力持续强化且集中 进口量仍高速增长

纯苯作为石油化工核心基础原料之一,我国已构建起覆盖原料端、生产端、应用端的完善产业链。行业呈现产能产量双升、全球占比持续提升的态势,且区域与企业集中度显著。值得注意的是,纯苯下游需求受多领域驱动快速增长,表观消费量增速领先产能与产量增长,且叠加多重因素推动,进口量快速增长,而出口市场尚未有效打开。

2025年11月14日
政策与市场共振 我国三氯蔗糖行业盈利有望回归理性 龙头企业盈利能力或持续改善

政策与市场共振 我国三氯蔗糖行业盈利有望回归理性 龙头企业盈利能力或持续改善

我国是全球三氯蔗糖生产与销售大国。从产能来看,目前全球三氯蔗糖名义产能已超 3.05万吨,其中约90%的产能集中在中国。从产量来看,2023年我国三氯蔗糖产量约2.1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87.5%。从内销量来看,2023年我国三氯蔗糖约为‌4527吨‌‌,占比全球比重‌26%‌,仅次于美国。

2025年11月13日
我国苯乙烯价格下行 自给率提升驱动进口收缩、贸易格局优化显成效

我国苯乙烯价格下行 自给率提升驱动进口收缩、贸易格局优化显成效

我国苯乙烯已构建完整高效产业链,上游依赖纯苯等原料,中游以乙苯脱氢法为主导工艺,下游应用多元。行业经历产能快速扩张后,2023年末进入过剩阶段,2025年计划扩能或加剧压力,且产能集中于华东等区域。2025年纯苯降价削弱成本支撑,叠加产能过剩压力,苯乙烯价格整体下行。同时,自给率提升推动苯乙烯进口规模快速收缩,贸易格局

2025年11月1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