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3年二季度石化行业回暖缓慢个别子行业有高增长投资机会

中国报告网(www.chinabaogao.com)讯:

       我国石化行业市场现状,我国石化市场调查分析,石化行业市场战略咨询报告请参考《2013年中国石化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宏观经济温和复苏的趋势在持续,石化行业作为滞后宏观周期的行业也基本体现这一形势,虽然行业回暖缓慢。但其中个别子行业仍有高增长或高弹性的投资机会,我们关注以下几方而因素,维持行业“看好”评级。

       1、上游油气工程服务与页岩气开发。荔湾3-1深水气田开发进入高峰期,年底将有5-6口井达产,中海油旗下子公司多艘深水勘探开发装备陆续投入使用,“十二五”期间海上油气产量翻番是人概率事件,关注中海油服(601808),海油工程(600583);油公司2013年资木开支增长15%左右,我们看好石油装备领域占有技术、渠道优势的杰瑞股份(002353),通源石油(300164)。

       2,天然气行业高速发展。2015年保守预计国内天然气消费量将达到25x0亿立方米以上,天然气行业在未来5年仍会处于高速增长期。中俄两国计划在今年6月敲定天然气合同的条件,年底前有望谈拢价格签署长期合同口俄气长期未能进入我国市场的主要问题就是价格较高,俄罗斯希望以欧洲气价为标准出口我国。从去年开始关于囚内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的出台就提上日程,年初至今,国内吉林、浙江等多个地方气价己经上调,也被认为是“气改”的前奏,我们推荐深圳燃气(601139)。

       3,轮胎行业成木低廉需求向好。当前轮胎行业以及其他橡胶制品行业而临可替代原材料价格分化,下游有转好趋势,但是又存在变数的微妙情况口国内外新年开局汽车销售数据相对乐观以及各国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义撑实体经济的逐渐恢复和走强,与此同时橡胶库存高居不下,下游仍处十去库存化阶段,需求未有明显好转,下游轮胎工厂采购仍未放量。我们认为天然橡胶价格短期上涨会传导至轮胎产品价格的预期有可能会被市场所高估。我们看好风神股份(600469)、青岛双星(000599)e

       4、车用改性塑料。汽车市场预计好十市场预期,尤其是欧美系乘用车增长将会远远超出行业平均水平,依靠个别热卖车型也会提升一些小型汽车零部件公司,我们强烈看好普利特(002324),以及今年产能投放速度较快,估值较有吸引力的金发科技(600143)。

       近年来我国化工行业进口情况与趋势分析

      (一)进口:国内需求持续低迷全年化工行业进口额陷入负增长

       近年来,我国化工行业整体产能过剩现象严重,集中体现于基础化学原料制造尿素(氮肥)等产品附加值较低的行业。产品进口主要集中于国内资源匮乏(如钾肥)以及国内技术相对落后的产品(如中高端的有机化学原料、合成材料、专用化学品等)。2012年,化工行业实现进口额1807.29亿美元,同比下降1.6%;上年同期为增长29.4%,前三季度为下降1.2%。

       国内产能过剩、产品价格不断下跌、进口替代效应逐渐增强是化工行业进口增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欧美等国不断抬头的贸易保护主义导致国内化工产品出口受阻,多数企业采取出口转内销,加剧了国内本就供需失衡的化工市场,致使产品价格快速下跌。受此影响,进口产品的价格优势逐渐消失,对进口产品的需求有所下降。随着生产技术和工艺的提高,国内生产的化工产品竞争力有所增强,对部分进口产品起到了较好的替代作用。
       图8:2011-2012年化工行业月度进口贸易总额及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

       从进口结构来看,合成树脂、有机化学品、专用化学品、合成纤维单体进口比重最大。2012年全年,除有机化学品、化肥、农药、橡胶制品、专用化学品和化学矿之外,其他化工产品进口额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其中,跌幅最大的是合成纤维单体和无机化学品,跌幅分别为15.4%和10.6%;在进口额上升的产品中,农药增速最大,高达21.2%,其次是化肥。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

       (二)进口趋势

       从目前化工行业发展情况来看,扩大进口、促进外贸平衡已经成为共识。由于我国大宗商品生产粗放,高端产品供给不足,而国内需求旺盛,尤其是在技术储备方面。我国在军事、航天等一些重点领域的精细化工品还得依赖进口。因此2013年高端合成树脂以及合成纤维单体以及专用化学品等产品进口仍将保持平稳增长。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下游需求旺盛叠加国内产能萎缩 我国溴素行业进口依赖度不断攀升 价格进入上行通道

下游需求旺盛叠加国内产能萎缩 我国溴素行业进口依赖度不断攀升 价格进入上行通道

近年我国溴素进口依赖度不断攀升。数据显示,2021-2024年我国溴素进口依赖度从47%升至57%。到2025年2月,我国溴素进口依赖度进一步升至66%。

2025年11月01日
我国硫酸铵行业分析:农工需求双驱 自主供应能力强 出口“量额齐升”

我国硫酸铵行业分析:农工需求双驱 自主供应能力强 出口“量额齐升”

我国硫酸铵应用以农业领域为主,且刚需属性较强,近年农作物播种面积稳步增长,为行业需求提供了持续支撑;工业领域应用则呈现多点开花态势,尤其在稀土冶金与锂电回收等领域展现出显著潜力,有望推动需求结构逐步优化。

2025年10月30日
我国电子胶粘剂行业:产业链完整、需求多元 国内企业积极产能布局助力国产替代

我国电子胶粘剂行业:产业链完整、需求多元 国内企业积极产能布局助力国产替代

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等新兴领域快速发展,为电子胶粘剂行业打开新增长曲线。其中,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电子胶粘剂主要用于电池包密封与电芯固定、车载芯片/雷达/中控屏等电子部件粘接、电机控制器绝缘防护,可保障部件稳定运行与整车安全。受益于技术进步推动产品性能提升、消费者认可度提高及国家政策支持,产销量快速攀升,为电子胶粘剂行

2025年10月30日
我国乳胶行业:供需失衡加剧推高进口依赖度 供应链脆弱性成核心挑战

我国乳胶行业:供需失衡加剧推高进口依赖度 供应链脆弱性成核心挑战

当前,我国天然乳胶市场呈现显著的供需矛盾。从生产端来看,国内天然乳胶产能高度集中于云南、海南、广东三大基地,其中云南与海南合计贡献全国98.2%的产量。但受气候影响(如2025年二季度海南产区降雨导致原料产出不及去年同期),供应稳定性不足。

2025年10月28日
我国己内酰胺行业现状分析:价格震荡下行、盈利减弱 贸易格局实现逆转

我国己内酰胺行业现状分析:价格震荡下行、盈利减弱 贸易格局实现逆转

我国己内酰胺下游消费结构呈单一且高度集中的特点,其核心下游尼龙6在锦纶纤维与工程塑料的双轮驱动下产量稳步增长,为上游己内酰胺提供了持续需求支撑。供应端与贸易端同步发力,2020-2024年己内酰胺行业产能、产量持续提升,出口规模也大幅增长,并于2024年实现贸易格局的关键转变——从净进口转为净出口,贸易差额同步由逆转顺

2025年10月28日
我国三聚氰胺行业供需失衡、价格下跌,企业如何破局?

我国三聚氰胺行业供需失衡、价格下跌,企业如何破局?

自2023年起,我国三聚氰胺行业扩能提速,2024年产能同比增长11.06%,预计2025年将达260万吨(同比增长12.55%)。自2025年以来,行业面临供需失衡加剧的挑战,价格不断承压,从2025年1月初的6322.5元/吨下跌至9月末的5550元/吨,累计跌幅约12.22%;同期出口虽保持增长,却呈现 “量增价

2025年10月22日
我国硝酸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装置大型化趋势显著 熔盐储能或打开新增量空间

我国硝酸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装置大型化趋势显著 熔盐储能或打开新增量空间

近年来,我国硝酸行业产能与产量保持低速增长,2020–2024年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约为2.74%和3.4%。与此同时,出口规模快速扩大,同期出口量和出口额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达25.16%和22.78%,2025年1–9月延续高增态势,同比分别增长76.07%和61.64%。行业呈现装置大型化、规模化发展趋势,并在环保政

2025年10月21日
我国聚乙烯醇行业:技术路线稳定但成本承压 差异化与高端化成企业破局关键

我国聚乙烯醇行业:技术路线稳定但成本承压 差异化与高端化成企业破局关键

我国为全球聚乙烯醇(PVA)产业的核心生产国,年产能稳定在百万吨级以上,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如2023年我国聚乙烯醇(PVA)产能达120万吨,占全球总产能48%左右。一方面,国家与地方持续出台有针对性的产业支持措施,为我国聚乙烯醇及其上下游协同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另一方面,下游医药、光电、高端包装、液晶

2025年10月2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