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1年中国醋酸行业市场分析

        内容提示:   醋酸下游产品的开发及下游产业链的延伸,成为国内醋酸企业十分关注并需迫切解决的问题。解决醋酸市场上下游结构失调问题,生产企业要联合有关科研院校加大对下游衍生物的研发, 逐步拉长甲醇-醋酸下游产品的产业链条。同时,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对现有装置进行改造,从降低消耗出发,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产品质量上要取得突破,在国外醋酸需求增长的前提下, 增加高端产品的出口。

         中国醋酸行业市场竞争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2012-2016)

         1 产能和产量 


         1.1 产能 


         据全国醋酸醋酐行业协作组介绍,2008 年和2009 年, 我国醋酸产能分别达到426 万吨/年和近450 万吨/年,产能占世界比重已由2005 年的20%上升到2008 年32.4%和2009 年近30.0%,一举改变了世界醋酸生产的布局。但2008 年和2009 年的表观消费量却分别只有286 万吨和295 万吨, 产能显然出现过剩。


         至2010 年, 天津碱厂20 万吨/年装置建成;南京BP 的50 万吨/年装置在2010 年7 月份建成,由于市场不景气未正常投入运行。总体上看,我国醋酸生产集中度较高,平均规模居中。主要生产商包括南京塞拉尼斯、江苏索普、上海吴泾化工、扬子江乙酰化工有限公司、山东兖矿国泰、山东华鲁恒升、河北忠信、河南顺达等。到2010 年,我国醋酸生产前16家公司产能已达到565.6 万吨/年。2010 年底国内醋酸总产能已达到近590 万吨/年,为589.6 万吨/年,占世界比重上升到38.7%, 这些产能远远超过市场需求的增长。最明显的表现就是目前国内多家醋酸生产企业开工不足,2010 年醋酸生产的设备利用率只有56%左右。

 

         1.2 产量 


         至2008 年底,我国醋酸开工率为60.4%,产量为257.5 万吨。至2009 年底, 我国醋酸开工率为60.5%,产量为272.1 万吨。2009 年江苏索普(集团)公司、塞拉尼斯(南京)化工公司、扬子江乙酰化工公司、上海吴泾化工公司、山东兖矿国泰化工公司、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等七大生产商的供应量占国内总产量的88.2%。另一方面,我国近70%的醋酸产能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地带,该地区是我国石化工业的重要基地,工业配套条件优越,醋酸生产的原料供应充足。2010年我国醋酸产能进一步出现严重过剩, 醋酸产量为331.3 万吨,醋酸开工率降至56.2%。醋酸市场面临上下游结构失衡,加大下游产品攻关、合理规划醋酸产品下游产业链, 是当前醋酸产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醋酸下游产品的开发及下游产业链的延伸,成为国内醋酸企业十分关注并需迫切解决的问题。解决醋酸市场上下游结构失调问题,生产企业要联合有关科研院校加大对下游衍生物的研发, 逐步拉长甲醇-醋酸下游产品的产业链条。同时,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对现有装置进行改造,从降低消耗出发,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产品质量上要取得突破,在国外醋酸需求增长的前提下, 增加高端产品的出口。


         1.3 继续扩能项目 


         自2007 年以来,我国醋酸产能新扩建计划不断趋于密集。到2015 年,随着又一批新建大型醋酸装置的建成, 我国醋酸产业竞争格局还将发生重大变化。至2015 年我国醋酸还可能新增生产能力395 万吨/年。


         2 进出口和消费量 


         2009 年醋酸进口29.8 万吨(比上年下降2.1%),出口6.5 万吨(比上年增长177.1%),表观消费量为295.4 万吨(比上年增长4.7%),产量/表观消费量(自给率)达92.1%。


         2010 年我国醋酸进口6 万吨, 较上年进口大幅减少,而出口大幅度增至21.9 万吨,主要原因:一方面,取得出口许可的供应商有所增多;其次,金融危机逐步恢复使得醋酸出口情况好转; 再次就是国内醋酸产量的增加也使得醋酸出口量有所增加。目前国内醋酸市场严重供大于求, 且产能扩展速度丝毫未见渐缓; 而国内市场利润的微薄也迫使贸易商多将注意力转向国外市场。


         2010 年国内醋酸市场完全实现了自给自足,且有大量出口。造成此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2007年之前,醋酸行情处于黄金时期,利润丰厚,业者看到商机,纷纷上马新装置,2007~2010 年我国醋酸工业经历了一个新建和扩建投产高峰。然而盲目扩能的后果也开始显现。醋酸市场供大于求显现越发明显,价格一落再落,厂家利润日趋微薄。然而由于装置规模越大,醋酸的成本才能越低。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 有投资能力的醋酸企业依然希望通过扩大规模来降低成本,醋酸行业的扩能之风不但没有停止,反而愈演愈烈。2010 年国内市场持续低迷,业者多寻求出口以谋求利润,年内出口较往年提升巨大。


         近年来, 我国醋酸产量和表观消费量的增幅远低于产能的增幅, 产量增幅分别为2008 年15.2%、2009 年5.4%和2010 年17.8%,表观消费量增幅分别为2008 年10.9%、2009 年3.9%和2010 年6.3%,而产能增幅分别达到2008 年22.5%、2009 年5.3%和2010 年23.7%。预计到2015 年,产能将达984 万吨/年,2010~2015 年的产能增幅仍将大大高于产量和表观消费量的增幅,产能增幅为40.0%,而产量和表观消费量增幅预计分别为24.7%和17.4%。


         3 发展分析和建议 


         截至2010 年, 中国已是世界醋酸产能第一大国,但在全球市场上仍不占主导地位。我国醋酸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面临着竞争力偏弱的问题,醋酸工业亟须提升国际竞争力。我国醋酸行业经过近10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 开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甲醇羰基化醋酸生产技术, 缩小了与国外行业巨头的技术差距,生产设备规模由过去的单套10 万吨/年提升到目前的40 万吨/年,关键设备制造以及催化技术等也都有了很大的进步。2001 年,全国醋酸产能仅有105.9 万吨,2010 年年产能已近600 万吨,占全球总产能近40%、亚洲总产能的64%,已成为世界醋酸产能第一大国。但与此同时,我国醋酸行业在竞争实力上仍不敌国际跨国巨头。


         首先,在醋酸生产原材料上,海外跨国巨头及中东企业仍具有相当的原料竞争优势, 最大的原因就是其原料———天然气价格便宜。仅就醋酸生产原料甲醇而言,设在中东、新西兰等地的甲醇厂使用当地丰富的天然气作为原料,据测算,其天然气制甲醇生产成本折合人民币为1100~1200 元/吨,进口商港口交货价l500~1600 元/吨。而我国近70%的厂商采用的是煤制甲醇生产工艺, 按照目前市场的煤炭价格以及其他加工成本计算, 国内煤制甲醇的成本近2200 元/吨,远高于海外。因此在国际市场上,我国醋酸生产在原料方面并无优势。

         从醋酸生产技术方面来看, 与塞拉尼斯、BP 等跨国企业相比, 国内传统的甲醇羰基化醋酸生产装置无论在生产规模、产品质量、原材料及公用工程消耗等方面均尚有一定差距。塞拉尼斯公司宣称其在行业对比研究的基础上, 对AOPlus 的技术进行了改进,能将醋酸年生产能力从目前的120 万吨(单个反应器)提高到150 万吨,从而大大降低成本。这种技术对现有和新投入装置都适用, 如果塞拉尼斯该技术成功应用, 将对我国醋酸行业带来极大的竞争压力。
从醋酸下游衍生产品开发方面来看, 尽管我国醋酸行业下游产业链基本形成, 但产业的集中度很低,而且存在着产业链深度开发不够的问题。反观国际醋酸行业巨头塞拉尼斯公司, 其下游产品极为丰富。基本囊括了下游的高毛利行业,有很强的竞争力和抗市场风险能力。目前,塞拉尼斯正全力在南京建设乙酰基生产基地, 这是该公司全球第一个综合乙酰基生产基地,生产醋酸、醋酸乙烯单体和乙烯乳液等。BP 公司同样在南京和重庆打造其醋酸产业链基地。在2015 年前,这两大跨国巨头在华的醋酸生产能力可能达到250 万吨, 占国内醋酸产能的30%左右。这对国内整个醋酸及其下游产品行业来说,将构成巨大的竞争压力。


         此外,从资源整合方面来看。国内的醋酸企业大多还处在散兵游勇式的企业初级发展阶段。相比之下,国外跨国公司通过渗透全球优质原料资源、网罗全球化的人力资源、强大的技术开发和新品开发投入、完善的市场结构等, 已形成了强大的优势竞争力。资源的整合包括对原材料、产业链、人才、技术、资金、生产管理和市场等资源进行整合,可以使资源利用最大化,提高企业运作效率,降低企业运行成本等。国内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利用地缘的优势,更应关注资源的整合, 只有立足于国内快速发展的市场先做大做强,才能真正走出国门,参与醋酸国际市场的竞争。


         国内企业的市场开发, 在稳固现有市场基础上应转变到细分市场的开发上, 即通过研究醋酸应用的潜在新市场,来拓展醋酸产品的出路。在国际市场的开发方面, 欧美日等发达地区醋酸市场格局已形成稳定的供求关系,不利于中国企业的开发,国内企业走出去应更多地关注国际上正处于快速发展期的需求市场,逐渐地完善企业的国际市场格局,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面对已处于产能严重过剩、市场持续低迷的困境, 醋酸行业最大的希望是能够找到一条开发下游产品、延伸产业链的顺畅大道。


         就两个主要下游产品醋酸酯和醋酐而言, 随着国家对环保的要求逐步提高,醋酸酯替代甲乙酮、甲基异丁基酮等作为溶剂的需求将会有较大增加,但取决于醋酸产品的质量和配套下游产业的发展。国内醋酐主要用于醋酸纤维素、医药、农药、染料等行业,其中的醋酸纤维素类产品如果能实现技术突破,有望拉动醋酸的消费。另外,双乙烯酮是醋酸一个重要的下游产品,对醋酸的消耗量也比较大,生产1 吨双乙烯酮大约消耗醋酸1.7 吨。作为重要精细化工中间体的双乙烯酮,还能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染料、食品和饲料等领域。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硝酸铵产能过剩现象逐步缓解 出口需求回暖但均价下跌

我国硝酸铵产能过剩现象逐步缓解 出口需求回暖但均价下跌

自2022年起,我国硝酸铵行业产能进入收缩通道,至2024年已降至971万吨,较2021年净减少113万吨。随着落后产能逐步清出和市场结构持续优化,我国硝酸铵产能利用率呈现稳步上升态势,从2020年的55.42%提升至2024年的66.02%,产能过剩问题逐步缓解。与此同时,行业产量总体低速增长,且自主供应能力极强,实

2025年09月30日
美国加征关税助推国产化进程 中国成全球一次性塑料实验耗材市场新兴力量

美国加征关税助推国产化进程 中国成全球一次性塑料实验耗材市场新兴力量

中国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相对欧美国家起步较晚,国内一次性塑料生物实验室耗材占全球的比重较小。但中国市场正以庞大的人口基数与快速增长的生物医药需求逐渐成为全球一次性生物实验室塑料耗材的新兴市场。根据数据,2016-2020年中国一次性生物实验室耗材市场规模从57.0 亿元增长至109.7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 17.8%

2025年09月28日
海外产能收缩而国产踏足高端市场 全球氨基酸行业供给端话语权向中国转移

海外产能收缩而国产踏足高端市场 全球氨基酸行业供给端话语权向中国转移

由于氨基酸在机体中并不能合成,所以需要通过食物进行摄取,才能达到补充的效果。随着医药、食品和营养保健品等领域蓬勃发展,全球氨基酸市场将持续扩张。2021年全球氨基酸市场规模达261.9亿美元,预计2030年全球氨基酸市场规模达494.2亿美元,2021-2030年CAGR达7.3%。

2025年09月26日
我国黄磷下游消费结构持续调整 出口量迎来暴涨但出口均价下降

我国黄磷下游消费结构持续调整 出口量迎来暴涨但出口均价下降

自2024年起,我国黄磷产能趋于稳定,但同期产量快速增长。目前黄磷下游消费结构高度集中,三氯化磷与热法磷酸是核心消费领域。2020-2024年,黄磷下游消费结构出现显著调整,呈现热法磷酸占比缩减、三氯化磷占比提升的此消彼长态势,后者已跃居第一大消费领域。整体来看,我国黄磷行业呈现高度自给自足特征。对外贸易方面,出口规模

2025年09月25日
“十五五”将驱动石化行业向“新”向“绿” 破局“增收不增利”困境

“十五五”将驱动石化行业向“新”向“绿” 破局“增收不增利”困境

2024年,中国石化行业以16.28万亿元的营业收入彰显其支柱地位,但利润总额同比下降8.8%的“增收不增利”现象,深刻揭示了行业在产能扩张与“内卷式”竞争下面临的增长瓶颈。当前,行业正承受稳定增长、绿色转型与国际贸易三重压力。展望“十五五”,随着国家在“反内卷”、淘汰落后产能、延链强链及鼓励出海等方面密集释放政策信号

2025年09月24日
我国PMMA行业积极向高端化转型 贸易逆差额逐步收窄

我国PMMA行业积极向高端化转型 贸易逆差额逐步收窄

近年来,我国PMMA产能快速扩张,2024年已突破70万吨,且高度集中于华东地区,形成以万华化学、双象股份为龙头的市场格局。但行业也面临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供给不足的结构性矛盾。对此,国内PMMA行业积极推进高端化转型,多家企业加速布局高端产品产能。随着本土企业持续向高端发力、行业整体供给能力提升,自2022年起,我国P

2025年09月2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