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入农药行业的主要壁垒
1、资质壁垒
我国对农药生产实行从生产厂家到生产品种的严格管控,生产农药产品需做到“三证”齐全,即生产某个品种的农药还需要获得农药登记证、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适用于产品已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农药)或农药生产批准证书(适用于产品仅有企业标准的农药)并取得农药产品质量标准备案后方可进行生产。获得并保有“三证”对农药企业的生产条件、执行的质量技术规范要求、科学管理和清洁生产要求有提高的趋势。不同时具备“三证”的企业无法进行农药生产。
2、技术壁垒
根据农药原药的专利保护程度,农药大体可分为专利农药和非专利农药两种,其中非专利农药又可分为专利到期农药及无专利农药。在专利农药方面,目前,先正达、拜耳、巴斯夫、孟山都、陶氏、杜邦等六大农药公司凭借其雄厚的资本实力和技术实力,代表了全球专利农药研发和生产的领先水平。在专利到期农药方面,技术壁垒主要体现在残留率、纯度的控制等方面,主要通过新生产设备的投入和生产环节中的工艺技术的突破和优化来实现。资本实力和技术实力不足的小型厂家难以通过持续技术投入保障技术与产品质量的先进性,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
全球主要6家专利性跨国公司收入(亿美元)
3、环保壁垒
环保壁垒主要体现在农药产品本身和生产过程两个方面。对于农药产品本身,随着《关于在国际贸易中对某些危险化学品和农药采用事先知情同意程序的鹿特丹公约》、《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和《关于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法案》等国际公约和国家、地区性法规规定的逐渐严格,部分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有重大损害的农药产品被禁止继续使用。同时,对于允许使用的农药产品,对其中有害杂质的残留率等环保指标亦有趋严态势,例如,联合国粮农组织1998 年规定的百菌清产品中的六氯苯最大含量为300ppm,而到目前这一标准已经限制至40ppm,而且目前部分客户已要求提供10ppm 的产品。标准的提高对于部分无法改进生产技术、提高产品环保水平的厂家而言,极大地增加了持续盈利的难度。此外,对于农药产品的环保要求还扩展到农药生产的整个过程,日益严格的环保法规要求农药生产企业从生产过程控制到末端治理的整个生产链条处于有效的环保控制之下,从而将农药的生产与施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保持在最低水平,并将这一控制能力纳入对农药生产企业的整体评估之中,提高了农药生产与销售的合规难度。
4、客户信赖壁垒
基于环保等方面法规的严格要求,农药产品的质量和环保合规性直接影响到其能否进入某一特定市场,尤其是环保要求极高的欧洲市场。因此,下游厂商对农药原药及制剂产品的质量和环保要求较高,先期选择供应商时,考察的环节比较全面、验证过程较长,同时,就某一厂家的某一产品在特定地区获得农药登记亦需付出一定的人力物力成本;在持续采购的过程中,注重与其供应商就法律法规要求和市场需要及时沟通,这种过程客观上促进了原药供应厂商产品质量的提升。经过多年合作而形成的信任关系既有业已付出的登记成本作为物质基础,又有持续保障产品质量的要求作为后续驱动力,因此彼此间合作较为稳定,新的市场进入者想要突破这种信赖关系难度较大。
5、资金规模壁垒
我国农药行业实行准入制,国家对新核准农药企业制定了较高的门槛:原药企业注册资金不低于5,000万元,投资规模不低于5,000万元(不含土地使用费);制剂(加工、复配)企业注册资金不低于3,000万元,投资规模不低于2,000万元(不含土地使用费)。同时,从目前的行业发展趋势来看,农药生产厂商为了满足大型下游客户的需求,确保农药产品质量的可靠性稳定性,通常需投入高性能的研发及生产设备,该等设备通常以价格高昂的进口设备为主,并辅以具有丰富行业经验的高素质人才,故而需具备相应的资金实力以满足技术、人才、环保等方面的投入。再次,农药产品一般需要经历较长时间的行业资质认证和市场考察期,从而需要企业有足够的流动资金支持项目的运转。行业新进入者需具备一定的经济规模方能与现有企业展开市场竞争。
二、农药行业供求状况分析
1、农药行业市场供求状况
在过去数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农药的使用显著提高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生产力。20 世纪90 年代中期为农药发展高峰,到了2000 年全球农药市场规模已达到271 亿美元。随后农药市场规模依然保持着稳定增长,伴随着转基因作物的推广以及农药抗药性渐显,全球农药(作物保护市场)销售额2014年已达到577.10 亿美元,与2013 年相比增长9.68%。
2005—2015年全球农药市场销售情况(包括种子)
年份
(年)
|
作物保护
(亿美元)
|
非农
(亿美元)
|
转基因种子
(亿美元)
|
传统种子
(亿美元)
|
2005
|
328.14
|
49.05
|
50.95
|
146.57
|
2006
|
325.08
|
51.50
|
58.55
|
144.85
|
2007
|
358.85
|
53.65
|
70.62
|
146.48
|
2008
|
431.87
|
56.55
|
91.50
|
168.70
|
2009
|
401.47
|
58.60
|
105.70
|
171.85
|
2010
|
412.91
|
58.80
|
128.70
|
179.50
|
2011
|
465.39
|
62.90
|
156.85
|
188.10
|
2012
|
495.49
|
63.72
|
184.95
|
190.65
|
2013
|
542.08
|
64.81
|
201.00
|
192.82
|
2014
|
566.55
|
65.57
|
210.54
|
194.81
|
2015
|
512.10
|
63.22
|
197.89
|
174.41
|
2015/2014
年增长率(%)
|
-9.6
|
-3.6
|
-6.0
|
-10.5
|
随着全球人口的进一步增加和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可耕地面积的增加有限,全球农药市场将保持长期增长,但中短期存在波动,整体趋势是在波动中上行,预计未来增长速度仍将不低于近十年的年复合增长率5%。
2015年全球不同作物农药市场销售额
排名
|
作物
|
种类
|
2014年销售额
|
2015年销售额
|
2015/2014年
|
(亿美元)
|
(亿美元)
|
增长率(%)
|
1
|
玉米
|
转基因种子
|
114.73
|
105.55
|
-8
|
2
|
大豆
|
转基因种子
|
69.1
|
68.01
|
-1.6
|
3
|
谷物
|
除草剂
|
46.33
|
41.05
|
-11.4
|
4
|
玉米
|
除草剂
|
43.51
|
39.33
|
-9.6
|
5
|
大豆
|
除草剂
|
36.01
|
32.7
|
-9.2
|
6
|
谷物
|
杀菌剂
|
33.89
|
29.33
|
-13.5
|
7
|
大豆
|
杀虫剂
|
35.86
|
27.79
|
-22.5
|
8
|
大豆
|
杀菌剂
|
22.49
|
22.65
|
0.7
|
9
|
水稻
|
除草剂
|
20.89
|
19.28
|
-7.7
|
10
|
水稻
|
杀虫剂
|
17.81
|
16.86
|
-5.3
|
11
|
棉花
|
转基因种子
|
17.85
|
15.28
|
-14.4
|
12
|
棉花
|
杀虫剂
|
17.2
|
15.04
|
-12.6
|
13
|
玉米
|
杀虫剂
|
12.95
|
11.68
|
-9.8
|
14
|
水稻
|
杀菌剂
|
10.63
|
10.39
|
-2.3
|
15
|
甘蔗
|
除草剂
|
11.28
|
10.25
|
-9.1
|
16
|
葡萄
|
杀菌剂
|
11.26
|
9.98
|
-11.4
|
17
|
油菜
|
除草剂
|
11.51
|
9.79
|
-14.9
|
18
|
马铃薯
|
杀菌剂
|
8.95
|
8.37
|
-6.5
|
19
|
油菜
|
转基因种子
|
7.73
|
7.92
|
2.5
|
20
|
柑橘
|
杀虫剂
|
8.25
|
7.45
|
-9.7
|
我国农药工业产业配套优势明显,生产成本竞争优势较强,产品质量较高。随着我国农药行业开始参与国际农药协作分工,我国农药出口数量不断提高,农药产量也快速上升。2000 年到2012 年,我国农药(原药)总产量由64.8万吨增加到354.9 万吨,年复合增长率达15.22%。2013 年,我国335 家规模以上农药企业产量达319.0 万吨,同比增长1.6%。2014 年,我国367 家规模以上农药企业产量达374.5 万吨,同比增长1.4%10。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5 年纳入统计范围的357 家农药企业累计生产农药374.1 万吨,同比增长2.3%。
2012-2016年我国农药产量比较
来源:国家统计局
同时,伴随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社会对粮食、果蔬、花卉、林作物等农产品的需求不断扩大,农药需求进一步增加,2009 年以来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五大农药消费国,位居美国、巴西等国之后。
2012 年,我国累计生产农药354.9 万吨,进口6.89 万吨,出口89.74 万吨,表观消费量约为272.05 万吨。2014 年,我国367 家规模以上农药企业产量达374.5万吨,进口农药9.2 万吨,出口农药116.10 万吨,表观消费量维持在较高水平。2015 年,我国纳入统计范围的357 家农药企业产量达374.1 万吨,进口农药9 万吨,出口农药117.5 万吨,表观消费量265.6 万吨,表观消费量维持在较高水平。
2008-2015 年我国农药进出口数量
2、杀菌剂市场供求状况
随着全球农药销售额的快速上升,受蔬菜、水果及其他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以及近年来全球范围气候变化造成的高温高湿等极端天气现象,杀菌剂销售规模也迅速扩大,且市场增速显著高于其他农药品种:2000 年至2012年杀菌剂年复合增长率为6.83%,高于除草剂市场的2.98%和杀虫剂市场的4.59%。根据Amis Global 统计,2012 年全球杀菌剂市场规模已达124.2 亿美元。
近年来杀菌剂市场持续稳定增长,至2014 年全球杀菌剂市场规模已达149.17 亿美元,占农药市场销售额的25.85%。
杀菌剂主要施用于水果、蔬菜、园林园艺等经济作物及大田作物,最具代表性的作物品种包括葡萄、大豆、梨、柑橘以及谷类、稻米等大田作物。其中,果蔬类作物的杀菌剂使用占据了全球使用量的一半左右。根据测算,2012 年全球果蔬类作物中仅葡萄用杀菌剂市场规模在11.5 亿美元左右,连续两年实现正增长。随着全球经济市场的好转以及葡萄酒消费的回暖,葡萄用杀菌剂销售规模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
2012 年全球谷物用杀菌剂市场规模在29 亿美元左右,全球水稻用杀菌剂市场规模超过10 亿美元,同比增长均为10%左右。大田作物对杀菌剂具有较强的需求刚性,因此此类作物杀菌剂市场将在未来保持稳定增长。
2012 年全球大豆杀菌剂市场规模在19 亿美元左右,同比增长超过20%,且自2006 年以来年复合增长率达13.8%。大豆杀菌剂的主要消费国为巴西、阿根廷及美国。随着大豆种植面积的进一步扩大以及大豆锈病在主要大豆种植区域的蔓延将拉动美洲地区杀菌剂的需求,大豆杀菌剂将成为未来几年全球杀菌剂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
综合对上述农药细分市场的发展情况以及对杀菌剂在农药产品中占比的合理估计,预计到2017 年全球杀菌剂销售将达到180 亿美元以上。
2012 年,我国杀菌剂产量仅14.4 万吨,表观消费量9.8 万吨,占国内农药消费量的3.60%。相比于杀菌剂占全球农药市场近26%的比重,我国的农药使用结构仍不合理。随着种植结构调整导致水果、蔬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杀菌剂未来有着较大的增长空间。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4 年77 家规模以上农药企业杀菌剂产量为22.95 万吨14,较2012 年有所增长。2015 年70家纳入统计范围的农药企业杀菌剂产量为18.2 万吨。
2014 年,我国杀菌剂出口7.5 万吨,较上年增长4.4%;但仅占农药总出口量的6.46%,出口金额占比不足10%15,远低于全球农药市场杀菌剂份额,是我国农药行业未来需要重点突破的环节。2015 年,我国杀菌剂出口8.3 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10.2%;但仅占农药总出口量的7.06%,出口金额占比为12.28%。
3、百菌清市场供求状况
百菌清属于保护性杀菌剂,高效、低毒,不易使作物产生抗药性。百菌清没有内吸传导作用,但喷到植物体上之后,能在体表上有良好的黏着性,不易被雨水冲刷掉,因此药效期较长。同时,百菌清可以与多种其他活性成分进行复配,显著提高施用效果,有效地防范或降低、延缓其他治疗性的杀菌剂的抗药性的发生。因此,自1963 年上市以来,百菌清一直是农业生产者广泛应用的杀菌剂产品,市场需求稳定增长。2003 年全球百菌清销售额达2.1 亿美元,而2011 年上升至3.1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99%。按当时市场价格折算,2011年全球百菌清原药市场规模约2 万吨。2011 年百菌清销售额占其所属邻苯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的62.60%,是最畅销的保护性杀菌剂之一。根据预测,百菌清未来全球市场规模将以3%左右的速度保持稳定持续增长。
根据中国农药工业协会统计,2013 年国内百菌清原药主要生产企业的产量约为16,587 吨,其中约7,000 吨原药用于满足国内需求,其余大部分用于美国、欧洲和东南亚等海外市场。随着应用领域的拓展,预计未来几年国内市场对百菌清的需求将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
百菌清原药合成工艺及设备比较独特,不能与其它农药产品共用设备装置,因此国内实际生产百菌清原药的公司仅有3-4 家。通过多年来生产成本控制及生产技术的革新,国内主要生产企业已处于全球行业领先地位,形成较为稳定的竞争格局。受国外部分生产厂商百菌清生产装置停工影响,近年来百菌清基本处于供不应求的态势。
4、嘧菌酯市场供求状况
嘧菌酯为广谱、高效、低毒性杀菌剂,具有保护、治疗、良好的传输和内吸作用,可抑制孢子的萌发和菌丝的生长,对大多数真菌病害均有较好的防治作用,是目前全球销量最大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被誉为“杀菌剂之王”,最初是先正达公司开发成功的第一个商品化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2005 年嘧菌酯成为杀菌剂用量最大的产品,2011 年销售额达12.45 亿美元(折合约7,020 吨),较2003 年增长303.66%,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4.89%。随着嘧菌酯在全球专利保护的陆续到期,新生产厂商的加入将拉低产品价格,价格劣势逐步消失,其可以更广泛地应用于水稻、小麦等大田作物,进一步刺激行业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同时,我国亦将凭借原药生产基础优势,研发出更多复配产品,并扩大嘧菌酯的使用范围。未来在中国市场的全力带动下,预计全球嘧菌酯年增长率将有望超过15%,到2016 年市场容量超过10,000 吨。
在全球范围内嘧菌酯的主要生产厂家为先正达公司,生产嘧菌酯已有15 年历史。在国内,随着嘧菌酯专利保护的到期,本公司、上虞颖泰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上海禾本药业有限公司等公司抢占市场先机,开始小规模生产并陆续扩大生产规模。2012 年至2014 年,我国嘧菌酯原药出口产量分别为287.80 吨、951.61 吨、1,162.60 吨,出口量持续快速增长。
5、公司农药制剂领域基本情况
农药制剂是指对原药进行加工复配后,具有一定形态、成分、性能、规格、经稀释后直接用于农作物的产品。从成分来划分,农药制剂主要包括单剂和复配制剂;从剂型来划分,农药制剂主要包括乳油、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悬浮剂等。
长期以来,农药行业偏向于注重原药生产,而附加值较高、对环境损害较小、经济价值较高的农药制剂行业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国际知名农药企业(如先正达、巴斯夫)通过建立合资企业或合作项目等方式进入国内市场,凭借着品牌、渠道、技术等优势占据着农药制剂优势地位。随着国家对“三农”政策的大力支持,规模小、研发技术水平薄弱的制剂企业被优势企业整合,逐步形成以诺普信、辉丰股份等为代表的优秀农药制剂企业,引领国内农药制剂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公司逐步向农药行业下游延伸,研发生产农药制剂并形成一定生产规模。公司主要销售百菌清制剂、除虫脲制剂、嘧菌酯制剂等单剂以及各种复配剂型。公司各类制剂销量情况具体如下:
百菌清是美国Diamond Alkali 公司1963 年开发的杀菌剂。百菌清是一种非内吸性的广谱保护性杀菌剂,它通过与真菌细胞中的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发生作用破坏酶的活力,从而使真菌细胞的新陈代谢受到破坏而丧失生命力。百菌清没有内吸传导作用,但喷到植物体上之后,能在体表上有良好的黏着性,不易被雨水冲刷掉,因此药效期较长。百菌清制剂主要包括75%可湿性粉剂、720g/L 悬浮剂、40%悬浮剂、75%水分散粒剂、83%水分散粒剂。百菌清制剂主要用于蔬菜、花生、马铃薯、园艺、果树、热带经济作物以及观赏性植物,能防治白粉病、霜霉病、梨斑点落叶病、葡萄黑痘病、柑桔树疮痂病、茶树炭疽病、橡胶树炭疽病、小麦叶锈病、叶斑病和水稻纹枯病等120 多种真菌性病害。此外,百菌清可以与多菌灵、嘧菌酯、代森锰锌等进行复配,具有更广阔地适用症状及市场。目前,国内百菌清制剂主要生产厂家有苏利化学、江苏省新河农用化工有限公司、江苏维尤纳特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等公司。
除虫脲是荷兰Philips Duphar BV 公司于1973 年最早开发的苯甲酰脲类几丁质合成抑制剂,它通过抑制昆虫的几丁质合成酶的合成,从而抑制幼虫、卵、蛹表皮几丁质的合成,使昆虫不能正常蜕皮虫体畸形而死亡。除虫脲制剂主要包括20%悬浮剂、40%悬浮剂、25%可湿性粉剂、5%乳油,广泛使用于小麦、水稻、棉花、花生、柑橘、苹果、茶等作物,能够有效地防治大田作物、蔬菜、果树和林区的粘虫、棉铃虫、棉红铃虫、苹果小卷蛾、松异舟蛾等害虫。目前,国内除虫脲制剂主要生产厂家有苏利化学、河南省安阳市安林生物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河北威远生化农药有限公司、兴农药业(中国)有限公司等公司。
嘧菌酯是瑞士先正达开发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是第一个市场化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它通过在细胞色素B 和C1 间电子转移抑制线粒体的呼吸,抑制线粒体呼吸,导致细胞死亡。嘧菌酯制剂主要包括50%水分散粒剂、80%水分散粒剂、250g/L 悬浮剂、500g/L 悬浮剂,广泛使用于禾谷类作物、水稻、花生、葡萄、马铃薯、蔬菜、咖啡、果树、草坪等,对几乎所有真菌如白粉病、锈病、颖枯病、网斑病、黑星病、霜霉病、稻瘟病等病害都有较好的活性。嘧菌酯作为新型高效杀菌剂,具有保护、治疗、铲除、渗透、内吸活性,可用于茎叶喷雾、种子处理、土壤处理等。目前,国内嘧菌酯制剂主要生产厂家有苏利化学、诺普信、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等公司。
6、影响我国农药及杀菌剂行业市场供求变化的主要因素
(1)未来粮食缺口与可耕种面积有限将促进农药施用
进入 21 世纪,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全球人口将从2012 年的70 亿增加到2050 年的90 亿左右,而目前全球人均年消费粮食约400 千克,则到2050年全球粮食的需求量为36 亿吨。2012 年全球粮食总产量为24 亿吨,因此,未来全球粮食缺口将在12 亿吨左右。
同时,随着发展中国家收入的增加,消费者倾向于更多样化的饮食,增加在肉类、奶制品和植物油等方面的消费。而根据估算,每生产1 千克鸡肉需消耗2 千克粮食,生产1 千克猪肉需耗用3 千克粮食,生产1 千克牛肉需耗用7 千克粮食。因此,肉类、奶制品等方面的消费将带来更多粮食的消耗,从而将进一步扩大全球粮食的供给缺口。
全球粮食面临短缺,但即使考虑将世界剩余的可耕种土地全部启用转为种植面积(由目前种植面积10 亿公顷提高到14 亿公顷),仍需将单位产量提升至2.25 吨/公顷。而为提升粮食单产水平,增加农药使用量是主要方法之一。长期存在的全球粮食结构矛盾将是农药未来需求增长长期持续稳定的源动力。
(2)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将促进杀菌剂市场的增长
公司的主要农药产品属于杀菌剂,主要施用于水果、蔬菜等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而经济作物的农药用药水平较粮食作物高约5-6 倍。因此,未来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和粮食需求量的提高将是杀菌剂市场增长的重要因素。随着人口的增加和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从1991 年至2012 年,我国的经济作物在农作物播种面积中所占的比重已经由25%左右提升至31.95%,预计未来还将进一步增加。
(3)国际农药产能逐步转移国内
发达国家农药工业起步早,目前已进入成熟期。近年来,国际农药生产巨头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专注于新药的研发,同时抢占发展中国家潜在市场并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将其部分农药品种向具有成本优势和技术优势的国家转移。
对于承接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我国具有如下优势:一方面,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农药生产国,产业基础配套完善,基础化工产品市场供应充足,且精细化工市场极为分散,约有17000 多家精细化工企业,原料供应充足且价格相对低廉。另一方面,国内设备采购、安装和建筑施工等投入较少,建造一个符合标准的厂房费用较低,同时我国农药企业人力成本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低,成本优势显著。此外,农药属于高技术行业,对专业人才需求量较大,我国充分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员供给保证了人才优势。
综合上述原因,我国农药企业具备了强大的承接国际农药产业转移的能力。因此,近年来国际农药行业产能逐渐向我国转移,我国逐步成为主要的农药制造和出口中心之一。2012 年我国出口农药89.74 万吨,出口农药占同期农药产量的25.29%。2013 年,我国出口农药首次超过百万吨,达109.5 万吨,同比增长22.1%20。2015 年,我国出口农药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达117.5 万吨。
同时,继2011 年农药制剂出口量超过原药出口量后,近几年制剂出口量仍保持快速增长,进一步提升我国农药品牌在国际市场的地位。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XZ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