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7年我国农药行业发展概况与利润水平分析

       一、农药行业发展概况

       1、农药概况

       (1)农药的概念

       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引自《农药管理条例》)。

       在农林业生产中,全世界由于病、虫、草、鼠害而损失的农作物收获量相当于潜在收获量的三分之一。使用农药,可以防止农业有害生物、保障农业生产、有力挽回作物产量损失,因此农药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和救灾物资。随着人口的增加和人们对生活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保障农产品供给成为了当前农业生产关注的重要问题,农药的使用是提高农作物生产产量、改善农产品质量的重要途径。

       在农药大规模应用之初,主要着重于农药的毒性及有效性,研发上强调杀虫、杀菌及除草的功效,却往往损及农作物本身,也一并将有益的昆虫或微生物消灭,甚至对土壤及水资源环境造成伤害,而由于残留于农作物的毒性甚强,更常造成大规模的药害或损及消费者的食用安全。

       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国际上对农药的规范日趋严格,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已成为当今世界最主要的课题之一。目前主流的农药产品,通过不断地分析其有效成份及杂质的内容与比例、改良制剂的配方、验证原药里各种化合物的毒性毒理、分解、残留以及对环境生物和食物链的影响等研究,虽然仍使用类似的原药或原理,但已基本实现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要求,达到保护农作物而不损及有益生物以及环境的功效。
世界农药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2)农药分类

       根据农药成分的理化分类,农药一般可以分为生物源农药和化学农药两大类。如无特别说明,本招股说明书所说的“农药”一般是指化学农药。根据其用途,化学农药可以分为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其中杀菌剂根据作用方式不同可分为保护性杀菌剂、内吸性杀菌剂和免疫性杀菌剂;而杀菌剂根据其主要成分的不同又可分为多种类型。本公司的主要产品百菌清属于保护性杀菌剂,主要用于果树、蔬菜上锈病、炭疽病、白粉病、霜霉病的防治,工业上可作为防霉剂使用;嘧菌酯属于内吸性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真菌纲病害如白粉病、锈病、颖枯病、网斑病、霜霉病、稻瘟病等均具有良好的活性,可用于茎叶喷雾、种子处理,也可进行土壤处理,主要作用于谷物、花生、葡萄、马铃薯、果树、蔬菜、咖啡、草坪等。
  
       (3)农药产业链构成

       从产业链细分角度,农药产品可大致分为农药中间体、农药原药和农药制剂。农药中间体用于生产农药原药,而农药原药不可直接施用于作物,必须根据其活性成分的特性和不同的防治对象制成适合的制剂剂型以便施用。同时,人们还可以将不同类型的农药进行复配,得到防治范围更广泛、效果更好的农药制品。
农药行业产业链
 

       2、农药行业现状及前景

       (1)非专利农药市场份额逐步增大

       从专利的角度上讲,农药品种分为专利农药(即原创药)和非专利农药,非专利农药又包括了专利到期农药产品(即次新药、仿制药,指活性成分已过专利保护期(15-20 年),但其最终制剂产品或某些技术仍在保护期内)和无专利农药产品。专利农药的开发者在专利保护期内可以享受较高的利润回报,而过了专利期后,部分具有一定开发和生产能力的农药生产商将快速跟进,推动该类农药产品走向完全竞争阶段,进而覆盖更为广阔的应用领域,其需求量往往会大幅增加,市场价值仍会快速上升。

       从目前的世界农药市场份额来看,非专利农药占农药市场份额超70%,其中专利到期农药产品占全球农药市场的42.5%。以2010 年为例,全球作物保护市场约442 亿美元,其中专利农药份额仅为23.6%,其余76.4%均为非专利农药。
全球农药市场份额分布情况
 

       在2000 年至2010 年期间,专利农药的复合增速仅为1%,而非专利农药的增速为4.1%,全球非专利农药的市场份额不断提高。未来,专利到期农药品种具有极大的市场空间。根据Phillips McDougall 统计,在2011-2016 年间专利将到期的农药产品,其在2010 年的总市值为52.56 亿美元;到2023 年将有166 个农药化合物专利到期,新增市场价值将超过110 亿美元,这将为国内的农药企业未来发展带来新的产品市场空间。
2013-2017年专利到期杀菌剂情况
 

2013-2017年专利到期除草剂情况
 

2013-2017年专利到期杀虫剂情况
 

       (2)农药产品结构日益改善

       目前世界农药市场的产品结构格局主要包括除草剂、杀菌剂、杀虫剂等几个部分,其中除草剂市场规模最大,杀菌剂市场比例逐步提升。根据Agrow 统计,2014 年,全球农药市场销售份额中除草剂占比45.55%,杀虫剂占比25.85%,杀菌剂占比26.13%。受蔬菜、水果及其他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以及全球范围气候变化造成的高温高湿等极端天气现象,未来杀菌剂市场仍将平稳增长。
全球除草剂在农药行业中的地位
 

除草剂按作物应用情况分布
 
       受制于农业耕作水平和农业技术的低下,我国的农药使用结构长期处于不合理水平。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农药生产结构上以杀虫剂为主、产品安全水平以高毒品种为主,甚至出现了“三个70%”(即杀虫剂占农药总产量的70%、有机磷系杀虫剂占杀虫剂总产量的70%、高毒有机磷杀虫剂品种占有机磷系杀虫剂的70%)的局面。伴随着对农产品安全性的日益关注和环保意识的提高,我国逐渐改变了农药生产的上述不合理格局,农药产品结构逐渐优化。同时,低毒、高效、环境友好型农药在农药总产量中占比逐渐上升。2014 年,杀虫剂市场份额达到26.65%,我国农药市场的结构与全球农药市场逐步接近。

       (3)新品种、新剂型不断涌现

       过去,我国的农药企业主要集中在农药原药生产领域,相对而言,附加值较高、对环境损害较小、经济价值较高的农药制剂行业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健康、安全、环保理念的不断深入,农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传统的乳油等农药剂型,因为作业效率低、残留率高、导致施用对象的耐药性提升较快等特点,同时还会带来有毒有害溶剂和助剂的消耗等问题,已经逐渐不符合安全环保的要求。环保的替代溶剂和替代剂型日益受到农业生产者以及终端农产品消费者的欢迎。

       2010 年颁布的《农药产业政策》明确提出,支持开发、生产和推广水分散颗粒剂、悬浮剂、水乳剂、微胶囊剂、大粒剂等农药新剂型。在国家有关政策的鼓励下,我国农药企业纷纷加强了对农药新剂型的研发和生产力度。截至2014 年末,我国在登记有效期内的农药产品数量为31,813 个,其中大田用农药29,460 个。农药制剂产品中,乳油类产品占制剂产品总数的33.6%,排在首位,可湿性粉剂占22.6%,悬浮剂占9.0%6。虽然自《农药产业政策》颁布以来,环保剂型的数量和在农药制剂中的比例有所增长,但与国外超过50%的比例仍有明显差距,具备较大的发展空间。2011 年,我国登记的农药品种中有近800 个为水基性、颗粒状制剂,占全年新制剂登记总数的52%,增速创下近10 年来的新高;2014 年登记的农药制剂中,悬浮剂类产品、可湿性粉剂占全年登记制剂产品总数的24.5%、14.0%,而乳油类产品仅占9.1%,农药产品剂型不断优化。随着行业企业对农药新剂型研发投入的增加,农药制剂在我国农药行业中的比重将不断上升,有效地改善我国农药企业的产品结构,更好地整合产业链上的价值构成,成为我国农药企业持续健康增长的新亮点。
2016年在农业部获得登记证的一批新农药品种(制剂)

杀虫剂

1. 苦豆子生物碱:登记生产企业为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金驼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制剂为5%苦豆子生物碱可溶液剂,低毒,登记作物和防治对象为甘蓝蚜虫。2. 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登记生产企业为重庆聚立信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制剂为80亿孢子/毫升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可分散油悬浮剂,微毒,登记作物和防治对象为水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3. d-柠檬烯:登记生产企业为奥罗阿格瑞国际有限公司,制剂为5%d-柠檬烯水溶性液剂,低毒,登记作物和防治对象为番茄烟粉虱。4. 氟吡呋喃酮:登记生产企业为拜耳股份公司,制剂为17%氟吡呋喃酮可溶液剂,低毒,登记作物和防治对象为番茄烟粉虱。

杀菌剂

1. 小盾壳霉CGMCC8325:登记生产企业为江苏省无锡楗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制剂为2亿孢子/克小盾壳霉CGMCC8325可湿性粉剂,低毒,登记作物和防治对象为油菜菌核病。2. 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9912:登记生产企业为华北制药集团爱诺有限公司,制剂为30亿活芽孢/克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9912可湿性粉剂,微毒,登记作物和防治对象为黄瓜灰霉病。3. 萜烯醇:登记生产企业为斯托克顿(以色列)有限公司,制剂为9%萜烯醇乳油,低毒,登记作物和防治对象为草莓白粉病、番茄早疫病。4. 吲唑磺菌胺:登记生产企业为日本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分装登记企业为中农立华(天津)农用化学品有限公司,制剂为18%吲唑磺菌胺悬浮剂,微毒,登记作物和防治对象为黄瓜霜霉病、马铃薯晚疫病;50%吲唑磺菌胺水分散粒剂,低毒,登记作物和防治对象为水稻苗期立枯病、烟草黑胫病。5. 氟嘧菌酯:登记生产企业为爱利思达生命科学株式会社,制剂为51%氟嘧菌酯·百菌清悬浮剂,低毒,登记作物和防治对象为番茄晚疫病、黄瓜霜霉病。

除草剂

1. 双唑草腈:登记生产企业为湖北相和精密化学有限公司,制剂为2%双唑草腈颗粒剂,低毒,登记作物和防治对象为水稻移栽田一年生杂草。2. 噻酮磺隆:登记生产企业为拜耳股份公司,分装登记企业为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制剂为26%噻酮磺隆·异噁唑草酮悬浮剂,低毒,登记作物和防治对象为玉米田一年生杂草。3. 双环磺草酮:登记生产企业为日本史迪士生物科学株式会社,制剂为25%双环磺草酮悬浮剂,低毒,登记作物和防治对象为移栽水稻田一年生杂草。4. 环戊噁草酮:登记生产企业为日本科研制药株式会社,制剂为8%环戊噁草酮悬浮剂,低毒,登记作物和防治对象为水稻移栽田一年生杂草。5. 氯氟吡啶酯:登记生产企业为美国陶氏益农公司,制剂为3%氯氟吡啶酯乳油,微毒,登记作物和防治对象为水稻直播田和移栽田一年生杂草。

植物生长调节剂

氯化血红素:登记生产企业为江苏省南通飞天化学实业有限公司,制剂为0.3%氯化血红素可湿性粉剂,微毒,登记作物和用途为调节番茄(大棚)、马铃薯生长。


       (4)食品安全与环保理念的推动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社会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意识普遍提升,使得农药的过度使用、高毒农药的大量使用等成为社会的主要关注点之一。一方面,在农药普遍应用的背景下,传统农药因使用不规范而不断引发食品安全问题,公众对农药毒性、农药残留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另一方面,社会对农药造成环境污染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担心传统农药的大量使用会导致环境系统的破坏。

       在此背景下,政策监管不断强化。在食品安全方面,对农药的研发、生产、使用各环节监管趋于严格。2011 年新《农药管理条例》设立了农药经营许可制度、严重危害或者有较大风险的农药召回制度、农药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监测制度等,提升了对农药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准入门槛的要求并加大了处罚力度。2014 年3 月,农业部与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2763-2014),全面覆盖了日常食品农产品种类以及农业生产常用农药品种,对农药在食品安全的影响形成系统性的监督机制,形成覆盖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在环保方面,工信部、环保部陆续出台农药行业清洁生产等相关政策和标准,加速高毒农药品种的淘汰进程,引导地方政府将资金向清洁生产技术项目聚集,推动农业行业结构调整。

       与此同时,对人类健康安全无害、对环境友好、超低用量、高选择性,以及通过绿色工艺流程生产的绿色农药的研制与发展成为重要课题。在应用层面,加大高效、低毒、低残留、安全、环境友好型农药的研发和登记、推广应用工作力度,最大限度地降低非环境友好型农药的使用量,加快高毒农药的替代速度,成为农药行业的重要发展趋势。

       (5)行业整合趋势明显

       从全球范围内,农药行业的市场集中度较高。2014 年全球排名前六名农药跨国公司先正达、拜耳、巴斯夫、孟山都、陶氏、杜邦在全球的农药市场中占据了76%左右的份额。而目前我国现有农药生产企业数量众多,农药行业市场集中度比较低,2014 年前十家农药销售收入占农药行业比例仅为10%,前20 家农药企业国内市场份额为15.6%8。企业实力的分散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农药企业在研发创新、技术改进和品牌建设方面的能力。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2016 年发布《农药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 年,销售额在50 亿元以上的农药生产企业达到5 家以上,销售额在20 亿元以上的农药生产企业达到30 家。国内排名前20 位的农药企业集团的销售额达到全国总销售额的70%以上。建成3-5 个生产企业集中的农药生产专业园区,到2020 年,力争进入化工集中区的农药原药企业达到全国农药原药企业总数的80%以上。培育2~3 个销售额超过100 亿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在政策面与市场面的共同影响下,农药行业市场走向整合。2015 年全国规模以上农药企业数目为829 家,较2010 年全国农药企业986 家下降明显。国内企业并购事件持续增加,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2015 年共有21 家农药企业被整合放弃农药生产资质。行业企业的整合有利于增强企业实力,加强对新农药创制、新剂型研发和生产技术改进方面的投入,同时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认知度,增强企业的品牌效应。未来,我国农药行业的先进企业有望通过行业整合增强自身实力,加强在研发和市场拓展方面的投入,夯实竞争基础,更加深入地参与到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去。


       二、农药行业利润水平分析

       经过多年产业化发展,除2009-2010年因受全球石油化工行业价格波动的影响而导致行业利润率有所回落外,近年来我国农药行业利润率逐步上升,从2001年的3.63%上升至2015年的7.26%,预计未来几年内本行业仍将保持较为稳定的毛利率水平。由于农药行业企业众多,部分小型农药企业由于产能有限、设备老化、环保改造难度较大等原因处于亏损状态,而大中型农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强,产品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利润率水平相对更高。

 

2016年我国部分上市农药企业营业收入与净利润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XZ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酚酮市场供需错配、产能扩张放缓  “反内卷”政策下利润空间或迎向上修复

我国酚酮市场供需错配、产能扩张放缓 “反内卷”政策下利润空间或迎向上修复

酚酮是由纯苯和丙烯加工得来的一种有机化工原料,包括苯酚、丙酮和中间产物异丙苯。自2012年以来,我国酚酮产能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尤其是2023年由于年内7套新建及1套扩建酚酮产能集中释放,国内酚酮产能年度增长率高达51%,总产能突破千万吨大关,达到1023万吨/年。截止到2025年7月,我国酚酮产能已达到1126万吨。但

2025年09月18日
全球乙烯行业:中国产能贡献核心增量但产品结构仍需优化 供给压力促原材料轻质化

全球乙烯行业:中国产能贡献核心增量但产品结构仍需优化 供给压力促原材料轻质化

乙烯行业发展可追溯至20世纪初,当时人们开始研究将石油中的碳氢化合物转化为有用的化学品。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乙烯生产技术也得到了改进和完善,20世纪50年代美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大规模生产乙烯的国家。近年来,在需求刺激下,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乙烯生产国。

2025年09月18日
乘半导体与新能源东风而起 我国全氟烯醚行业国产进程加速

乘半导体与新能源东风而起 我国全氟烯醚行业国产进程加速

目前,全球全氟烯醚市场被少数国际化工巨头所垄断,是我国不折不扣的“卡脖子”环节。然而,当前两大强劲动力正在驱动中国全氟烯醚行业迎来历史性拐点:一是下游需求的井喷,如国内晶圆厂前所未有的产能扩张与氢能产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市场需求;二是国产替代的迫切性,在供应链安全与自主可控的国家战略下,国内领军企业正奋力突破技术

2025年09月18日
扩能潮持续但增速放缓 我国环氧树脂行业出现结构性过剩 市场集中度加速提升

扩能潮持续但增速放缓 我国环氧树脂行业出现结构性过剩 市场集中度加速提升

近年来由于行业发展好、产品利润高,导致大企业扩产,新企业陆续计划进入该行业,使得环氧树脂产能迅速扩张。据不完全统计,2021-2023年我国环氧树脂产能从188万吨/年增至320万吨/年,产能年均增长约19%。到2024年,我国环氧树脂总产能约为334万吨/年,同比增长4.5%。随着产能迅速扩张,我国环氧树脂产量也在不

2025年09月18日
汽车、船舶等下游推动我国工业涂料行业快速发展 环保化、高性能化成未来趋势

汽车、船舶等下游推动我国工业涂料行业快速发展 环保化、高性能化成未来趋势

工业涂料行业的发展高度依赖上游原材料(如环氧树脂、钛白粉)的稳定供应。近年来,随着国内产能扩张和技术升级,环氧树脂、钛白粉等关键原材料的产量持续增长,为工业涂料行业提供了坚实的成本与供应链保障。

2025年09月17日
我国磷酸二铵产能收缩且向头部企业集中 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持续迈进

我国磷酸二铵产能收缩且向头部企业集中 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持续迈进

受政策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影响,近年来我国磷酸二铵行业新增产能有限,且产能变化主要以存量装置的淘汰与调整为主。在此背景下,行业产能不断收缩,已从2018年的2505万吨下降至2024年的2175万吨。随着落后产能淘汰,我国磷酸二铵行业产能集中度也在不断提升,整体产能逐步向头部企业集中。

2025年09月16日
我国氢氟醚(HFE)行业分析:数据中心、算力催生大量需求 国产化进程启动

我国氢氟醚(HFE)行业分析:数据中心、算力催生大量需求 国产化进程启动

近年来,我国数据中心建设取得显著进展,截至2024年底,向公众提供服务的互联网数据中心机架数量达83万个。而数据中心是能耗大户,有40%用于服务器冷却,服务器运行产生的热量可能导致服务器过热,威胁服务器的安全运行。

2025年09月16日
我国室温硅橡胶行业:建筑建材下游地位弱化 市场供给增强但产能过剩凸显

我国室温硅橡胶行业:建筑建材下游地位弱化 市场供给增强但产能过剩凸显

建筑建材是我国室温硅橡胶下游应用规模最大的市场,其主要应用场景包括建筑幕墙密封、门窗接缝填充、室内外装饰装修以及中空玻璃加工等。在环保政策持续收紧的背景下,得益于无毒、无味、低挥发、耐老化、耐腐蚀且具备良好防火性能等综合优势,室温硅橡胶正逐步替代丙烯酸胶、环氧树脂胶及其他传统橡胶类密封材料,成为绿色建材选择的重要方向。

2025年09月1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