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己二腈行业产业链现状及上下游企业竞争情况分析 原材料供应或将出现短缺

       己二腈是一种有机物,无色至淡黄色透明液体,略有气味,微溶于水、醚,溶于醇,性质稳定,主要用于制造尼龙的中间体、用作色谱固定液。目前,我国己二腈产业的核心技术长期被国外公司垄断,虽然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国内企业就开始引进和研发己二腈的生产技术,但是并不顺利。同时,己二酸法由于成本高昂且工艺路线复杂已被市场淘汰。

国产己二腈技术发展历程

时间

企业/机构

里程碑

1970

中石油辽阳石化

引进法国罗纳普朗克己二酸氨化法生产工艺,建设2万吨装置,但能耗高、流程长、副反应多,于2002年停产

2010

神马股份

2010年开始公司开始研究己二腈的合成技术,虽取得一定进展但并没有最终攻克。

2011

山东润兴化工

公司电合成己二腈及其产业化、非光气法HDI技术及产业化两项科技成果通过省级鉴定。

2015

山东润兴化工

公司投资建设的10万吨己二腈装置试生产,后因装置爆炸而停产

2015

中国化学

由天辰工程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开发的丁二烯直接氢氰化法合成己二腈技术通过科技成果鉴定

2016

石化联合会

己二腈生产技术被列为十三五规划重点突破的关键技术和高端产品

2018

重庆紫光化工

500吨装置中试已经建成,后续进展无公开信息。

2019

天辰新材料

中国化学和齐翔腾达合资设立天辰齐翔新材料有限公司,建设己二腈及尼龙项目,首期己二腈20万吨。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己二腈主要生产工艺对比

工艺名称

己二酸氨化法(ADA)

丙烯腈电解法(AN)

丁二烯氰化法(BD)

工艺条件℃

200-300/300-350

50-60

100/50

原料单耗(己二腈)/t

 

1.10-1.15丙烯腈

583kg丁二烯;994m3天然气;537kg液氨

能耗/kwh

 

3000-4000

200

公用工程成本/(/t)

2218

2735

1320

己二腈收率/%

84-96

90

95

生产规模

投资

较低

较高

其他

华峰集团工艺、辽阳石化已经停产

奥升德和旭化成使用,中国润兴10万吨,15年爆炸后关停

英威达和巴斯夫(索尔维)正在使用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在产业链方面,己二腈是通过上游的丙烯腈法和丁二烯法所得到的,随后经过催化加氢之后得到己二胺,与单体己二酸反应得到尼龙66盐。

己二腈产业链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一、己二腈行业产业链上游

       1.己二腈行业产业链上游现状


       己二腈行业上游主要是丙烯腈和丁二烯,其中丁二烯是C链的提供者,是必不可少的基础原料。

       (1)丁二烯

       随着乙烯工业不断发展以及下游需求增加,我国丁二烯行业生产能力及消费能力逐年增长。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丁二烯总产能达405万吨/年,年均增长率9%;产量达到325.82万吨,同比增长12.5%,需求量达360.76万吨,同比增长13.4%,供需缺口进一步扩大。由此可见,我国己二腈行业上游中原材料丁二烯的供给或将出现短缺。

2014-2019年我国丁二烯产能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4-2020年我国丁二烯产量及需求量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在市场竞争方面,齐翔腾达是丁二烯行业的龙头企业,其生产所需的碳四为石油加工副产品,通过对碳四进行深加工,转化为甲乙酮、丁二烯、MTBE、异丁烯、叔丁醇、顺酐、异辛烷等高附加值产品,其中丁二烯的已经产能达到15万吨/年。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齐翔腾达营业收入达到2468591.94万元,同比下降17.87%。

2016-2020年齐翔腾达营业收入统计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丙烯腈

       2014-2020年我国丙烯腈产量及消费量整体呈增长趋势。根据数据显示,据统计,截至2020年我国丙烯腈产量为224.44万吨,同比增长8.67%,表观消费量为247.82万吨,同比增长6.29%。由此可见,我国己二腈行业上游原材料丙烯腈的供给不足。

2011-2020年我国丙烯腈产量及表观消费量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1年中国己二腈市场分析报告-产业规模现状与发展规划趋势》显示,在市场竞争方面,目前我国丙烯腈生产装置主要集中在中石化、中石油所属企业以及一些民营企业。其中,中石化(含合资企业)的生产能力合计为86万吨,约占总生产能力的34.8%,中石油的生产能力为70万吨,约占总生产能力的28.3%。

2020年我国丙烯腈生产企业生产能力及产量

公司名称

产能/万吨

产量/万吨

装置地点

中石化上海赛科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52

52.65

上海市金山区

江苏斯尔邦石化有限公司

52

49.46

江苏省连云港市

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丙烯腈厂

42

41.08

吉林省吉林市

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26

13

浙江舟山

中石化安庆石化腈纶有限公司

21

21.03

安徽省安庆市

中石化山东科鲁尔

13

12.62

山东省东营市

山东海江化工有限公司

13

6.17

山东省淄博市

中石油抚顺石油化工公司

9

8.81

辽宁省抚顺市

中石油大庆石化分公司

8

8.38

黑龙江省大庆市

中石油大庆炼化分公司

8

8.75

黑龙江省大庆市

中石油兰州石化分公司

3

2.49

甘肃省兰州市

合计

247

224.44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己二腈行业产业链中游

       1.己二腈行业产业链中游现状


       随着我国尼龙66工程塑料需求的快速增长,我国己二腈产品需求处于快速成长期。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己二腈进口量为25.84万吨,消费量为28.84万吨,同比增长15.3%。而在市场方面,2020年由于国内第一家己二腈生产企业——华峰,生产约3万吨己二腈,所以全年产量约为3万吨。

2015-2020年中国己二腈消费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己二腈行业产业链中游竞争

       目前,己二腈供应格局相对简单,产能主要集中于巴斯夫(17%)、英威达(56%)及奥升德(22%)三家企业。从区域来看,美国产能占比61%,法国产能占比为34%。

2020年全球己二腈产能分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而在国内市场,华峰集团、神马股份、中国化学等国产企业纷纷加大对己二腈的投资与新建产能装置,英威达也投资超70亿元于上海建设40万吨/年己二腈项目。因此,国内外合计在建己二腈产能达143.1万吨,项目投产后我国将实现己二腈的国产化,从而摆脱目前“卡脖子”的局面。同时,己二腈原材料的重组将为PA66行业的发展提供重组的原料供应。

目前国内己二腈主要在建产能

企业名称

新增产能(万吨)

工艺

时间

备注

英威达

5

丁二烯法

2021

美国,OrangeTX

英威达

40

丁二烯法

2022

中国,上海

奥升德

18

丙烯腈法

2022

美国,DecaturTX

Butachlimie

5

丁二烯法

2021

法国,Chalampe

神马股份

5

丁二烯法

2022

中国,平顶山

天辰齐翔

20

丁二烯法

2021

中国,淄博

华蜂集团

30

己二酸法

/

中国,重庆

河南峡光

10

己二酸法

十四五

中国,三门峡

安庆曙光&

10

丁二烯法

 

中国,安庆

惠生集团

阳煤集团

0.1

丁二烯法

山西﹐平定

 

合计

143.1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己二腈行业产业链下游

       己二胺是由己二腈加氢制得,全球大约75%的己二腈直接配套生产己二胺,同时也是合成尼龙66的核心原料。根据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己二胺产能达37.5万吨,产量达31万吨,2019年产能及产量分布达到己二腈万吨,2020年受疫情影响将有所下降。

2014-2019年我国己二胺产能产量预测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市场竞争方面,目前己二胺处于高度垄断行业,其生产主要集中于英威达、巴斯夫、奥升德、神马等企业,CR3占全球总产能的76.9%。

2020年全球己二胺产能分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尼龙

       而尼龙作为己二胺的主要消费领域,具有耐热、耐磨损、耐化学腐蚀性等良好性能,主要用于工业尼龙丝及工程塑料等领域。近年来,我国尼龙行业产能增长稳定,主要以PA6和PA66为主,合计占90%以上市场。观研报告网发布的资料显示,2020年国内尼龙产能超过600万吨/年,其中,PA6产能为537万吨/年,产量为362万吨,PA66产能为56万吨/年,产量为39万吨。

2016-2020年我国尼龙产能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2-2020年我国尼龙细分产品产能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企业生产情况来看,我国PA6生产企业主要有新会美达、石家庄庄缘等厂家,产量7万多吨;PA66生产厂家主要有神马集团、黑龙江省尼龙厂、上海塑料制品十八厂。

我国尼龙生产企业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WYD)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三聚氰胺行业供需失衡、价格下跌,企业如何破局?

我国三聚氰胺行业供需失衡、价格下跌,企业如何破局?

自2023年起,我国三聚氰胺行业扩能提速,2024年产能同比增长11.06%,预计2025年将达260万吨(同比增长12.55%)。自2025年以来,行业面临供需失衡加剧的挑战,价格不断承压,从2025年1月初的6322.5元/吨下跌至9月末的5550元/吨,累计跌幅约12.22%;同期出口虽保持增长,却呈现 “量增价

2025年10月22日
我国硝酸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装置大型化趋势显著 熔盐储能或打开新增量空间

我国硝酸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装置大型化趋势显著 熔盐储能或打开新增量空间

近年来,我国硝酸行业产能与产量保持低速增长,2020–2024年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约为2.74%和3.4%。与此同时,出口规模快速扩大,同期出口量和出口额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达25.16%和22.78%,2025年1–9月延续高增态势,同比分别增长76.07%和61.64%。行业呈现装置大型化、规模化发展趋势,并在环保政

2025年10月21日
我国聚乙烯醇行业:技术路线稳定但成本承压 差异化与高端化成企业破局关键

我国聚乙烯醇行业:技术路线稳定但成本承压 差异化与高端化成企业破局关键

我国为全球聚乙烯醇(PVA)产业的核心生产国,年产能稳定在百万吨级以上,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如2023年我国聚乙烯醇(PVA)产能达120万吨,占全球总产能48%左右。一方面,国家与地方持续出台有针对性的产业支持措施,为我国聚乙烯醇及其上下游协同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另一方面,下游医药、光电、高端包装、液晶

2025年10月20日
我国醋酸甲酯行业:已建立起完备的产业链条 头部企业技术优势与规模效应日益凸显

我国醋酸甲酯行业:已建立起完备的产业链条 头部企业技术优势与规模效应日益凸显

得益于市场向好,近年我国醋酸甲酯行业的企业数量持续增加,行业产能也在不断扩大。到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醋酸甲酯生产重要基地。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醋酸甲酯产量达137.6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38%以上,稳居全球首位。其中华东地区(江苏、浙江)依托长三角化工园区形成完整产业链配套,贡献全国65%产能。

2025年10月20日
我国碳酸锶:下游消费以磁性材料为主 多重因素扰供给致价格上行

我国碳酸锶:下游消费以磁性材料为主 多重因素扰供给致价格上行

碳酸锶作为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其下游应用高度集中于磁性材料领域,同时电子元器件等新兴市场增长潜力显著。值得一提的是,政策淘汰落后工艺、龙头辛集化工停产重整、海外墨西哥工厂损毁,再叠加伊朗天青石进口物流受阻,多重供给端冲击相互交织共同推高国内碳酸锶供应压力,进而带动其价格从2024年9月的8000元/吨涨至2025年6月的

2025年10月20日
建筑节能与汽车轻量化驱动聚氨酯密封胶需求增长 市场呈现国产主导外资高端格局

建筑节能与汽车轻量化驱动聚氨酯密封胶需求增长 市场呈现国产主导外资高端格局

受建筑节能改造、新能源汽车轻量化下游需求驱动,近年我国聚氨酯密封胶市场规模呈现稳健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聚氨酯密封胶市场规模约58亿元,同比增长18%。预计2025年,我国聚氨酯密封胶市场规模突破60亿元,年增长率达12%-18%。

2025年10月18日
我国尿素行业现状:供需失衡下价格承压 企业面临盈利困境

我国尿素行业现状:供需失衡下价格承压 企业面临盈利困境

目前我国尿素行业呈现供应过剩格局,市场供需矛盾比较明显。从供给方面来看,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尿素生产国。近三年尿素新产能陆续投产,产量、库存创了新高。有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尿素总产能为6919万吨,同比新增196万吨;产量达6723.7万吨(实物量),同比增长6.9%。预计2025年国内尿素产能达8231万吨

2025年10月16日
我国聚氨酯市场持续扩张 绿色转型加速下水性聚氨酯、生物基聚氨酯等技术快速发展

我国聚氨酯市场持续扩张 绿色转型加速下水性聚氨酯、生物基聚氨酯等技术快速发展

得益于卓越的综合性能以及相关制造技术的不断提升,近年聚氨酯应用范围持续拓展,不断为行业发展注入动力。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聚氨酯材料在电池包密封、座椅轻量化等方面的应用推动车用聚氨酯需求年增12%,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680亿元。在新能源装备领域,风电叶片填充材料、光伏组件封装胶膜等特种聚氨酯需求在2025-203

2025年10月1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