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危险品物流市场竞争激烈

        从相关机构了解到的数据显示,近几年来,全球化工品船运力供大于求将呈现加剧趋势。去年化工品船新船交付213艘,拆船41艘,运力净增10.7%。今年上半年化工品船新船交付79艘,拆船48艘,运力净增2.7%。预计下半年交付253艘,拆船98艘,全年预计运力净增15.5%。从供需平衡角度看,去年运力供大于求480万吨,15%运力过剩。预计今年运力供大于求800万吨,21%运力过剩。根据目前化学品船订造、交付以及市场需求情况预判,去年的交船高峰期已经过去,今年以后运力增幅开始下降。

        中国化工品市场成潜力股

        不同于国际市场的运力过剩,中国化工品船运力市场正因化工品日益增长的需求成为新的“潜力股”。国外行业专家表示虽然目前中国市场的化工品进口仍占很大比重,并且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但在化工品领域,中国政府不会希望过分依赖进口,相信不久更多的中国国内生产企业会投入化工品市场,中国国内的化工品市场需求上升的局面也会因此而更加明显。因此中国化学品市场毋须过分担忧运力过剩。不过,重视化学品储运对于安全、环保的要求也是市场相关方非常关注的问题之一,如何适应国际标准、如何弥补市场供应方面的欠缺、如何在监控和过程控制方面下功夫都是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

        危险品物流竞争更激烈

        尽管危险化工品物流不同于一般物流,具有物流管理的规章多、仓储场地要求高及专业性强等特点,但随着化工品物流市场的进一步对外开放,中国的化学品物流市场还是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据了解,目前,除了化学品槽车没有对外开放外,外资已经在石油码头、储油库方面有了投资。外资石油公司已经构筑了比较完整的石油炼化、油品储存和终端销售的中下游石化市场业务链条。而中国内贸市场上,尤以液体化工品物流发展较快。

        业内人士表示:“国内液体化工物流的发展与中国液化品内贸船运量的不断增加有很大关系。”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液化品内贸船运总量达到1669.5万吨,其中烧碱、甲醇、乙二醇、硫酸、对二甲苯、冰醋酸、苯乙烯和盐酸位列船运量前8位,8种产品船运总量占到研究产品船运总量的78%。2008年,国营企业作为液化品内贸运输最主要的货主,其占总运量比例达到52%,外资和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分别以25%、23%的运量位列二三位。

        目前看来,化工品物流的发展重点还是趋向于进口贸易。据了解,由于对国际能源市场依赖程度的提高,中国海运进口原油数量不断增大,经水路运输中转石化产品的品种和数量也有很大增加。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包括原油、成品油、液化气、化学品以及其他固体品种在内的危化品运量达3亿多吨,约占中国全部运量的1/10。在国内强劲需求的拉动下,上半年石油、矿石等重要能源和物资进口量依然很大,港口接卸原油7531万吨,同比增长3.6%。其中接卸进口原油6525.6万吨,同比增长3.9%。

        目前中国已有包括原油、成品油、液化气和散装化学品专用船舶4000多艘,约700万载重吨,占总运力10%左右。专业化码头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国内有原油、成品油、液化气和散装化学品装卸作业码头约300座,吞吐能力2亿多吨,分别占沿海主要港口总泊位数和总吞吐能力的35%和1/6左右。

        化工品仓储提升空间大

        据中国石化联合会有关资料显示,去年中国石油化工产业有20多个行业,6万多个产品,3.46万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总产值6.63万亿元,实现利润4571.5亿元,投资总额达11018亿元,全年进出口总额3271亿美元。其中进口2281亿美元,出口990亿美元。一次性物流货物总值超过8.5万亿元。可以说,良好的客观环境为危化品仓储业提供了尚佳的发展条件。

        业内专家表示“但是目前为止,中国化工品仓储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尚未完全摆脱小散、乱、弱的局面”。

        另据了解,去年中国化工品从业单位呈现大幅下降趋势,全国约有5000多家,同比减少54.83%。其中,经营企业外包3%,调整并兼并重组8%,竞争淘汰9%,关、停、并、转达80%。究其原因,除了国内企业自身规模、实力的原因外,外企、合资企业在中国危化品仓储业的迅速发展也是造成冲击的重要因素。可以看到,德国的欧德油储、荷兰的皇家孚宝、日本的日陆等一批世界著名的第三方危化品仓储物流企业涉足中国,并保持迅速发展。另外,美国的陶氏、亨斯迈、德国的巴斯夫、德固萨;法国的锦湖等石油化工企业在涉足中国石化产业的同时,仓储物流业也有长足发展,并带来了现代化的仓储物流设备和技术。

        除了外资的冲击,中国危化品仓储业目前发展缓慢的原因,还包含危化品仓储业征地审批困难、设施复杂、专业性强、投资风险大、标准化不完善、专业人才困乏等因素的制约。但在众多业界专家眼中该行业仍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对于危化品仓储的未来发展,业界专家表示乐观,在石油化工产业大气候的影响下,在石化产业和物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引导下,中国危化品仓储业将会有一个新的面貌出现,仓储设施将得到进一步改善,企业经营外部环境将进一步宽松,外企涉入还会升温,第三方危化品仓储物流价位有望提高10%~15%。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煤炭资源禀赋驱动我国煤制乙二醇产能不断扩张 双碳”战略推动下行业转型加速

煤炭资源禀赋驱动我国煤制乙二醇产能不断扩张 双碳”战略推动下行业转型加速

煤制乙二醇的主要原料是煤炭,其品质和供应稳定性对煤制乙二醇的生产至关重要。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煤炭供应能力也稳步提升,为我国煤制乙二醇提供广阔的发展基础。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原煤产量47.6亿吨,同比增长1.3%,再度刷新历史记录,彰显了我国煤炭生产的强劲韧性与保障能力。

2025年10月03日
我国硝酸铵产能过剩现象逐步缓解 出口需求回暖但均价下跌

我国硝酸铵产能过剩现象逐步缓解 出口需求回暖但均价下跌

自2022年起,我国硝酸铵行业产能进入收缩通道,至2024年已降至971万吨,较2021年净减少113万吨。随着落后产能逐步清出和市场结构持续优化,我国硝酸铵产能利用率呈现稳步上升态势,从2020年的55.42%提升至2024年的66.02%,产能过剩问题逐步缓解。与此同时,行业产量总体低速增长,且自主供应能力极强,实

2025年09月30日
美国加征关税助推国产化进程 中国成全球一次性塑料实验耗材市场新兴力量

美国加征关税助推国产化进程 中国成全球一次性塑料实验耗材市场新兴力量

中国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相对欧美国家起步较晚,国内一次性塑料生物实验室耗材占全球的比重较小。但中国市场正以庞大的人口基数与快速增长的生物医药需求逐渐成为全球一次性生物实验室塑料耗材的新兴市场。根据数据,2016-2020年中国一次性生物实验室耗材市场规模从57.0 亿元增长至109.7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 17.8%

2025年09月28日
海外产能收缩而国产踏足高端市场 全球氨基酸行业供给端话语权向中国转移

海外产能收缩而国产踏足高端市场 全球氨基酸行业供给端话语权向中国转移

由于氨基酸在机体中并不能合成,所以需要通过食物进行摄取,才能达到补充的效果。随着医药、食品和营养保健品等领域蓬勃发展,全球氨基酸市场将持续扩张。2021年全球氨基酸市场规模达261.9亿美元,预计2030年全球氨基酸市场规模达494.2亿美元,2021-2030年CAGR达7.3%。

2025年09月26日
我国黄磷下游消费结构持续调整 出口量迎来暴涨但出口均价下降

我国黄磷下游消费结构持续调整 出口量迎来暴涨但出口均价下降

自2024年起,我国黄磷产能趋于稳定,但同期产量快速增长。目前黄磷下游消费结构高度集中,三氯化磷与热法磷酸是核心消费领域。2020-2024年,黄磷下游消费结构出现显著调整,呈现热法磷酸占比缩减、三氯化磷占比提升的此消彼长态势,后者已跃居第一大消费领域。整体来看,我国黄磷行业呈现高度自给自足特征。对外贸易方面,出口规模

2025年09月25日
“十五五”将驱动石化行业向“新”向“绿” 破局“增收不增利”困境

“十五五”将驱动石化行业向“新”向“绿” 破局“增收不增利”困境

2024年,中国石化行业以16.28万亿元的营业收入彰显其支柱地位,但利润总额同比下降8.8%的“增收不增利”现象,深刻揭示了行业在产能扩张与“内卷式”竞争下面临的增长瓶颈。当前,行业正承受稳定增长、绿色转型与国际贸易三重压力。展望“十五五”,随着国家在“反内卷”、淘汰落后产能、延链强链及鼓励出海等方面密集释放政策信号

2025年09月2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