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丙二醇行业产业链现状及上下游企业竞争情况分析

       丙二醇在工业上主要指1,2-丙二醇,无色、稍带粘性和甜味的液体,与水互溶,是一种无毒的优良溶剂,在食品和制药工业中广泛应用,也可用作抗冻剂。丙二醇最大用途是与不饱和二元酸(如顺丁烯二酸)生产不饱和聚酯。

丙二醇产业链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一、丙二醇行业产业链上游

       1.丙二醇行业产业链上游现状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1年中国丙二醇行业分析报告-行业调查与前景评估预测》显示。丙二醇由环氧丙烷和水进行水合反应而成,反应压力1.2~1.4MPa,温度150~200℃,生成物是含丙二醇16%的水溶液。当环氧丙烷与水的摩尔比为15时,主要副产物一缩丙二醇、二缩丙二醇的产率分别为13%和1.5%。因此,在环氧丙烷消费结构中,丙二醇占据9%左右的消费份额。

2020年我国环氧丙烷消费结构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1)环氧丙烷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主要的环氧丙烷产销地之一。但是,随着国家对环保政策的趋严,国内许多小型氯醇法装置出现长期停车,如山东永大、金浦等,从而使得2020年环氧丙烷产能有所下降,为320.7万吨/年。

2014-2020年我国环氧丙烷产能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而在供需端,随着国内疫情逐渐恢复、出口市场回暖以及聚醚多元醇、丙二醇等需求上升,我国环氧丙烷供给及需求端明显增长。观研报告网发布的资料显示,2020年,我国环氧丙烷产量达到291.5万吨,需求量为338.14万吨,同比增长1.78%。

2014-2020年我国环氧丙烷产量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5-2020年我国环氧丙烷表观消费量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丙二醇行业产业链上游企业竞争

       从产能分布来看,山东鑫岳、吉林神化、中海壳牌位居国内环氧丙烷产能前三,分别为35万吨/年,30万吨/年、29万吨/年,总占比达到28.64%,市场集中度较低,开工率为78.5%。

国内环氧丙烷产能情况

企业名称

现有产能(万吨)

现有工艺

开工负荷(截止20208月)

拟建产能(万吨)

采取工艺

投产时间

福建湄洲湾

5

氯醇法

满开

 

 

 

古雷石化

 

 

 

20

HPPO

2020Q3

中化泉州

 

 

 

20

PO/SM

2020Q4

镇海炼化

28.5

共氧化法

满开

28.5

PO/SM

2023Q4

红宝丽

12

异丙苯共氧化法

70%

 

 

 

金浦锦胡

8

氯醇法

停车

 

 

 

南京亨斯迈

24

共氧化法

满开

 

 

 

蓝色星球环保

 

 

 

40

HPPO

2019

盛虹炼化

 

 

 

20

 

2021

江苏富强

 

 

 

20

HPPO

2021

江苏怡达

 

 

 

20

HPPO

2023Q1

卫星石化

 

 

 

20

 

 

航锦科技

12

氯醇法

满开

 

 

 

吉林神华

30

HPPO

长期停车

 

 

 

东营华泰

8

氯醇法

满开

 

 

 

山东滨化

28

氯醇法

60%

 

 

 

山东金岭

16

氯醇法

满开

 

 

 

滨州三岳化工

24

氯醇法

满开

 

 

 

山东鑫岳

35

氯醇法

满开

 

 

 

烟台万华

24

共氧化法

满开

30

PO/SM

2021

山东大泽

10

氯醇法

50%(一套满开)

 

 

 

中海精细化工

6.2

氯醇法

小于50%

 

 

 

石大胜华

4

氯醇法

满开

 

 

 

金诚石化

 

 

 

30

HPPO

2024-2025

京博石化

 

 

 

30

PO/SM

2023-2024

齐翔化工

 

 

 

30

HPPO

2022Q1

振华化工

 

 

 

28

PO/SM

2024-2025

中信国安

 

 

 

8

PO/SM

2020

天津大沽

15

氯醇法

50%

20

PO/SM

2021

中石化天津

 

 

 

15

CHP

2021Q4

中石化长岭

10

HPPO

80%

 

 

 

中海壳牌

28.5

共氧化法

满开

30

PO/SM

2021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丙二醇行业产业链中游

       1.丙二醇行业产业链中游现状

       近年来,我国丙二醇产量整体呈增长趋势,2020年受疫情影响有所下降,产量为30.85万吨,同比下降2.7%。

2014-2020年我国丙二醇产量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而在需求领域,我国丙二醇主要应用于工业级领域,产量大于需求量,处于供应相对过剩的情况,所以国内一部分产能主要用于出口。根据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我国丙二醇表观需求量为26.53万吨,同比下降0.3%;截至2021年1-5月丙二醇出口总量为5.5万吨左右,同比减少3.7%,进口总量为2.9万吨,同比减少2.5%。

2015-2020年我国丙二醇表观需求量及增速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5-2021年1-5月我国丙二醇进出口数量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丙二醇行业产业链中游代表企

       我国丙二醇行业产业链中游代表企业包括江苏百川高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石大胜华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航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

我国丙二醇行业产业链中游代表企业优势分析

企业名称

经营范围

优势分析

江苏百川高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长期致力于乙酸酯类、丙二醇醚及其酯类、酸酐类、增塑剂、多元醇类以及绝缘树脂和漆包线漆等多种环保节能型化工产品的研发生产

客户及品牌优势:百川股份是阿克苏诺贝尔、PPG工业集团、巴斯夫、立邦、科思创、花王、湛新等多家世界500强涂料企业稳定的原材料供应商和合作伙伴。 百川股份长期实施品牌推广战略,拥有已在国内外注册的自主品牌商标“BCCHEM,并在国内外客户群中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和良好的商誉

山东石大胜华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新能源材料业务:以碳酸酯系列产品为核心,丙二醇为辅

工艺技术优势:公司除直接引进国内外先进工艺技术外,还在生产过程中持续性进行技术、工艺的改造,公司20122014年分别完成技术改造项目15项、24项和19项。通过持续的技术进步,各套生产装置的技术装备水平、运行质量和效率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产业链优势: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向碳酸二甲酯系列产品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形成了以碳酸二甲酯系列产品为主导的一体化生产体系,与单一生产碳酸二甲酯系列产品生产企业相比,实现了主导产品生产过程的优化产业链配置

航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化工板块以烧碱、丙二醇(中间产品环氧丙烷)、聚醚等为主要产品,其中烧碱产能为43万吨/年、环氧丙烷产能为12万吨/年、聚醚产能为17.5万吨/,广泛应用于钢铁、有色、化纤、医药、聚氨酯、建筑等行业

生产及客户优势:拥有良好的市场信誉和忠诚的客户群体,其中烧碱在东北地区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产能和产量均居区域首位,主要客户包括多家大型国企、知名上市公司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丙二醇行业产业链下游

       1.丙二醇行业产业链下游

       我国丙二醇行业丙二醇(PG)可分为工业级(PGI)和医药级(PGUSP/EP),所以在产业链下游环节中工业级主要应用于不饱和聚酯树脂、动能流体等行业,医药级主要应用于医药、化妆品等高端行业;

我国丙二醇下游应用分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1)不饱和聚酯树脂

       作为丙二醇行业的最大应用领域,2014-2020年我国不饱和聚酯树脂行业供需端保持持续增长趋势。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不饱和聚酯树脂行业产量达到321万吨,需求量为318.7万吨。

2014-2020年我国不饱和聚酯树脂行业产量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4-2020年我国不饱和聚酯树脂行业需求量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聚醚


       由于2019年聚醚多元醇市场价格下跌较大,行业市场规模也随之下降,2019年行业市场规模为249.68亿元。

2015-2019年中国聚醚多元醇市场规模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丙二醇行业产业链下游市场竞争方面

       目前,我国聚醚多元醇优势企业主要有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红宝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万华容威聚氨酯有限公司、山东隆华新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但是,与国外陶氏、科思创等先进企业相比,国内聚醚相关企业存在技术、产品质量等方面的缺陷,并且陶氏占据全球16.9%的产能份额,而国内壳牌仅占据4.63%的产能份额。

全球聚醚多元醇主要企业产能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WYD)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阻燃剂行业: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提供充足动力 产品结构正不断优化升级

我国阻燃剂行业: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提供充足动力 产品结构正不断优化升级

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新能源汽车对电缆系统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特别是在阻燃性、耐热性等关键性能指标上,这直接带动了电线电缆专用阻燃剂的需求增长。此外,从车载零配件到充电桩外壳,大量采用工程塑料的部件都需要添加阻燃剂,进一步扩大了应用需求。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产量和销量不断攀升,为阻燃剂行业带来显著新增量。数

2025年07月23日
海外市场正逐渐成为我国SBS行业重要新增点 产能区域集中化趋势明显

海外市场正逐渐成为我国SBS行业重要新增点 产能区域集中化趋势明显

2020-2024年期间,我国SBS产量和表观消费量整体下滑。但同期出口市场表现亮眼,出口量快速增长,实现45.65%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与此同时,出口量占产量的比重从2.24%显著提升至12.07%,表明海外市场正逐渐成为我国SBS行业重要的新增长点。值得一提的是,当前,我国SBS行业存在“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供给不足”

2025年07月23日
中国聚烯烃产业:产能产量高增但需求放缓 高端聚烯烃技术突破使进口依赖度下降

中国聚烯烃产业:产能产量高增但需求放缓 高端聚烯烃技术突破使进口依赖度下降

随着产能扩张,我国聚乙烯、聚丙烯产量持续增长。2018-2024年我国聚乙烯、聚丙烯产量年复合增速分别为10.06%、8.71%,增长速度相对较快,市场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而聚乙烯、聚丙烯需求增速有所回落,2018-2024年间聚乙烯、聚丙烯表观消费量年复合增速分别为5.56%、6.69%,增长速度相对较慢,我国聚烯烃

2025年07月22日
我国LED封装胶行业分析:应用场景多元化 汽车、Mini-LED、Micro-LED将为市场带来新增量

我国LED封装胶行业分析:应用场景多元化 汽车、Mini-LED、Micro-LED将为市场带来新增量

随着市场存量LED光源、灯具二次替换的产品需求,以及商业活动、文化旅游、体育赛事、农业照明等消费需求明显恢复,照明市场凭借刚需属性、供应链优势快速发展,打开LED封装胶行业增长空间。按下游应用环节产值计算,中国LED照明市场规模由2019年的6388亿元上升到2023年的约701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36%,预计

2025年07月22日
我国胶粘剂行业存在结构性矛盾 出口量持续上升 贸易顺差逐渐扩大

我国胶粘剂行业存在结构性矛盾 出口量持续上升 贸易顺差逐渐扩大

近年来,我国胶粘剂产量持续上升,2023年实现4.62%的同比增长。销售额则在2019-2022年保持连续增长态势,但2023年回落至1140.9亿元,较2022年下降0.91%。值得一提的是,我国胶粘剂行业存在明显的结构性矛盾,呈现“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低端产能相对过剩”的特征。从进口数据看,2019-2024年间,行

2025年07月22日
我国己二胺下游消费高度集中 产能实现跨越式提升 价格震荡下行

我国己二胺下游消费高度集中 产能实现跨越式提升 价格震荡下行

在上游原材料己二腈国产化进程加快,以及下游聚酰胺66和HDI需求强劲释放的双重驱动下,我国己二胺行业产能实现跨越式提升,由2022年的66.5万吨激增至2024年的137.1万吨,增幅高达106%。与此同时,其价格整体震荡下行。

2025年07月22日
聚丙烯扩产带动成核剂行业需求增多 厂商逐步实现进口替代 呈和科技处龙头地位

聚丙烯扩产带动成核剂行业需求增多 厂商逐步实现进口替代 呈和科技处龙头地位

近年来,国内聚乙烯、聚丙烯持续扩产,带动成核剂市场需求快速增多。根据数据,2024年我国聚乙烯、聚丙烯产能分别为3431万吨、4369万吨,同比增长5.86%、9.39%。2024年我国成核剂需求量为1.3万吨,同比增长18.18%。

2025年07月16日
我国POE行业:汽车轻量化带来发展机遇 多家企业积极推进产能布局

我国POE行业:汽车轻量化带来发展机遇 多家企业积极推进产能布局

我国POE行业长期面临较高的技术准入门槛,核心难点集中在三大关键技术领域:茂金属催化剂研发、高碳α-烯烃制备以及聚合工艺优化。这些核心技术长期被埃克森美孚、陶氏化学等国际化工巨头所垄断。由于技术积累不足且产业化起步较晚,在2023年之前我国POE产品完全依赖进口,产业发展严重受制于人。

2025年07月1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