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聚酯薄膜行业产业链现状及上下游企业优势分析

        根据拉伸工艺不同,聚酯薄膜可以分为双向拉伸聚酯薄膜(BOPET薄膜)和单向拉伸聚酯薄膜(CPET薄膜)。

聚酯薄膜分类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根据拉伸工艺不同,聚酯薄膜可以分为双向拉伸聚酯薄膜(BOPET薄膜)和单向拉伸聚酯薄膜(CPET薄聚脂薄膜产业链上游主要原材料为聚酯切片,而聚酯切片为石油化工产品。聚酯切片的主要原材料为PTA,PTA属于石油化工产品,其价格的变动与国际原油价波动密切相关。

        现阶段,我国聚脂薄膜产业链上游相关企业包括中国石油、中国石化、荣盛石化等。

我国聚脂薄膜产业链上游相关企业优势分析

原料

企业名称

优势分析

原油

中国石油

产业优势: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是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和中国主要的油气生产商和供应商之一,是集油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销售贸易、管道储运、工程技术、工程建设、装备制造、金融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

业务范围优势:在国内油气勘探开发中居主导地位,在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油气业务。

规模优势:2015年国内生产原油11143万吨,生产天然气954.8亿立方米,加工原油15132万吨,生产成品油10369万吨;同时在海外获取权益原油产量1642.3万吨、天燃气产量25.9亿立方米。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0168亿元,实现利润825亿元。全年国内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72817万吨、新增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5702亿立方米,新增探明油气储量当量连续9年超过10亿吨。

中国石化

实力雄厚:中国石化的最大股东——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是国家在原中国石化总公司的基础上于1998年重组成立的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集团,是国家出资设立的国有公司、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

PX

荣盛石化

起步时间较早:荣盛是国内较早涉足聚酯直接纺项目的企业之一,目前荣盛聚酯及纺丝、加弹配套项目的生产规模、原料单耗及产品质量均处于国内同行的前列,综合能耗处于行业先进水平,其中在新建的差别化项目中,在国内首次引进了具有卷绕自动落丝—输送—检测—中间立体仓储—包装等全自动一体化功能的德国高端工业自动化纺丝设备,代表了国际先进水平。

研发水平较高:荣盛积极搭建各类研发平台,建立了高新技术研发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以研发平台为依托,荣盛大力推进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每年都有多项新技术和新产品问世。

PTAMEG

恒力股份

全产业链发展:恒力集团坚持全产业链发展,打造“原油—芳烃、乙烯—精对苯二甲酸(PTA)、乙二醇聚酯(PET民用丝及工业丝、工程塑料、薄膜纺织的完整产业链。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聚脂薄膜产业链中游为聚脂薄膜制造。近年来,我国聚酯薄膜产量波动上升,但由于低端薄膜产业准入门槛较低导致大量企业涌入。

        根据数据显示,我国聚脂薄膜产能由2014年的279万吨增长至2019年的353万吨。

2014-2019年我国聚脂薄膜产能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在高性能聚酯薄膜领域,由于技术壁垒较高,大部分产品仍需依赖国外进口,市场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现象。以光学基膜为例,光学基膜是光电产业链前端重要的战略材料之一,由于对高透光率、低雾度及高亮度等性能的要求,光学基膜成为聚酯薄膜细分产业中技术壁垒最高的产业。目前,光学基膜主要由日本东丽、美国3M等国外公司提供。在政策的大力支持和鼓励下,部分国内企业开始布局光学基膜,以光学膜为代表的一大批高性能聚酯薄膜得到充分发展,市场竞争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我国聚脂薄膜产业链中游相关企业优势分析

企业名称

优势分析

裕兴股份

先进的生产装备:公司从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引进先进的生产装备,现有两条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双向拉伸聚酯薄膜生产线,产品厚度范围为50-400微米,产品种类齐全、技术含量高,广泛应用于电子、电气绝缘、太阳能电池、纺织品装饰等领域。年产销总量20000吨。

技术创新:公司是经新标准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成立以来一直坚持走技术创新路线,与国内多所知名高校开展了产、学、研联合研发,具备了强有力的技术开发持续创新能力。公司建有一条同步双向拉伸试验生产线,专门设立新产品研发实验室,每年用于新产品研发资金占到销售额的4%。目前拥有2项国家发明专利,3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6只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

产品环保化:公司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7个品种通过美国UL实验室安全认证,多个产品通过环保测试,符合欧盟RoHSREACH环保要求。

东材科技

自主创新能力较强:公司一贯秉承“科技立企、实干兴业”的发展理念,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依托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绝缘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电与输变电设备绝缘材料开发与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创新平台,依靠一支主要由博士、硕士组成的高素质的研发团队,以新型绝缘材料为基础,重点发展光学膜材料、环保阻燃材料、先进电子材料等系列产品,服务于发电设备、特高压/智能电网、新能源、轨道交通、工业电器、家用电器、平板显示、消费电子、5G通讯、环保阻燃织物、安全防护等诸多领域。

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公司产品以其优异的性能和良好的声誉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长阳科技

专业性强:公司自设立以来,始终紧密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及相关产业政策,同时结合公司“进口替代,世界领先,数一数二”的发展战略,在光学反射膜领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也给公司今后突破其它进口替代功能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航天彩虹

技术创新:新材料业务,公司积极实施高端薄膜发展战略,致力于高科技膜领域的工艺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构建了“电容器薄膜、太阳能电池背材膜、光学膜、锂离子电池隔膜”四大版块。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聚脂薄膜产业链下游为消费电子、电工电气、光学、光伏、汽车、建筑包装装饰及等多个领域,下游客户为涂布模切厂商、液晶显示模组生产企业、电子产品生产厂商、电气电机企业、汽车厂商以及房地产开发与装修企业等。这些终端行业大多为国家政策鼓励发展的行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与此同时,下游行业的技术进步、产品的更新换代等因素都将促进聚酯薄膜行业的持续发展。

        根据数据显示,我国聚酯薄膜行业需求由2015年的201万吨增长至2019年的242万吨。

2015-2019年我国聚酯薄膜行业需求量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现阶段,我国聚脂薄膜产业链下游相关企业包括华为、苹果、三星等。

我国聚脂薄膜产业链下游相关企业优势分析

企业名称

优势分析

华为

研发能力较强:华为在美国、印度、瑞典、俄罗斯及中国等地设立了17个研究所,每个研发中心的研究侧重点及方向不同。采用国际化的全球同步研发体系,聚集全球的技术、经验和人才来进行产品研究开发,使华为的产品一上市,技术就与全球同步。

解决方案优势:华为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ICT)解决方案供应商,专注于ICT领域,坚持稳健经营、持续创新、开放合作,在电信运营商、企业、终端和云计算等领域构筑了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优势。

苹果

品牌优势:苹果公司在2016年世界500强排行榜中排名第9名。2013930日,在宏盟集团的全球最佳品牌报告中,苹果公司超过可口可乐成为世界最有价值品牌。2014年,苹果品牌超越谷歌(Google),成为世界最具价值品牌。

创新能力较强:苹果的AppleII1970年代开启了个人电脑革命,其后的Macintosh接力于1980年代持续发展。该公司硬件产品主要是Mac电脑系列、iPod媒体播放器、iPhone智能手机和iPad平板电脑;在线服务包括iCloudiTunes StoreApp Store;消费软件包括OS XiOS操作系统、iTunes多媒体浏览器、Safari网络浏览器,还有iLifeiWork创意和生产套件。苹果公司在高科技企业中以创新而闻名世界。

研发能力较强:2013苹果公司总计获得1775项专利,排名也从第22位提升至第13位。2018年苹果2147项专利排名第11

三星

业务范围广泛:三星集团(SAMSUNG)是韩国最大的跨国企业集团,三星集团包括众多的国际下属企业,旗下子公司有:三星电子、三星物产、三星人寿保险等,业务涉及电子、金融、机械、化学等众多领域。

品牌优势:三星是韩国的知名公司之一,是韩国最大的企业集团三星集团的简称,该集团包括44个下属公司及若干其他法人机构,世界最受尊敬企业企业之一的三星在全世界68个国家拥有429个据点23万员工。

研发能力较强:20185月,三星研究院在英国、俄罗斯和加拿大等地陆续开设了三个新的研究中心,加上此前在韩国本土和美国地区所设置的研究院,三星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布局了五所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三星此举正是为了弥补此前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颓势,力争在人工智能平台市场的竞争中占据更加有利的位置。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zlj)


          更多深度内容,请查阅观研报告网:
        《2021年中国聚酯薄膜行业分析报告-产业运营现状与发展潜力预测
        《2021年中国聚酯薄膜行业分析报告-产业竞争现状与发展前景预测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报告订购咨询请联系:
        电话:400-007-6266   010-86223221
        客服微信号:guanyankf
        客服QQ:1174916573
        Email:sales@chinabaogao.com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ABS行业:产能过剩明显 利润、产量均下降 亏损幅度扩大

我国ABS行业:产能过剩明显 利润、产量均下降 亏损幅度扩大

2020-2024年,我国ABS行业经历了一轮显著的产能扩张周期,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9.97%。但2022年以来,其产能利用率呈现持续下滑态势,到2024年已降至60%左右的低位,反映出明显的产能过剩局面。预计2025年行业产能过剩压力或进一步加大。

2025年07月04日
橡胶履带行业:下游提供广阔增长空间 自动化、规模化、集约化是未来发展趋势

橡胶履带行业:下游提供广阔增长空间 自动化、规模化、集约化是未来发展趋势

虽然近年来在“双碳”政策的背景下钢铁行业产能产量“双限”。但进入2023年以来,钢铁行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也展现出巨大的发展韧性,钢铁产量保持增长,品种结构不断优化,有力支撑了下游行业和新兴产业对钢铁在量和质上的更高需求。2025年1-5月我国钢材产量约为60581.9万吨,同比增长5.2%。

2025年07月04日
我国涂层材料行业:政策推动产品创新、绿色发展 工业领域国产替代仍任重道远

我国涂层材料行业:政策推动产品创新、绿色发展 工业领域国产替代仍任重道远

涂层材料制造是国民经济最重要的配套工业之一,其材料性能、环保属性对下游和终端产品具有重大影响,推动着工业领域的技术创新、产业降本、绿色环保发展。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为涂层材料行业的市场扩大、需求增长、产品创新、绿色环保发展等创造了有利条件。

2025年07月04日
我国制冷剂行业:供给受限+需求旺盛下市场价格持续攀升 第四代成发展方向

我国制冷剂行业:供给受限+需求旺盛下市场价格持续攀升 第四代成发展方向

进入2025年,我国制冷剂生产端负荷较重。一方面是配额削减政策使得二代产能加速收缩。根据《2025年度消耗臭氧层物质生产、使用配额核发表》,2025年我国HCFCs生产配额总量被严格控制在16.36万吨,内用生产配额总量与使用配额总量为8.60万吨,生产和使用量分别削减基线值的67.5%和73.2%。其中R22生产配额

2025年07月02日
我国化肥行业分析:市场刚性需求支撑仍存 高端复合肥、新型化肥潜力较大

我国化肥行业分析:市场刚性需求支撑仍存 高端复合肥、新型化肥潜力较大

当前,我国对于粮食安全高度重视,而化肥对粮食产量的提升有较为明显的作用,在不同作物实际施肥中,高产目标的单位化肥施用量较一般目标的施肥量有明显提升。我国连续多年的一号文件都明确提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无论是从提升单亩产量,还是保证种植面积都有相对较强的政策保障。

2025年07月01日
“苏超”持续火爆!我国人造草坪行业需求将不断释放 共创草坪成龙头企业

“苏超”持续火爆!我国人造草坪行业需求将不断释放 共创草坪成龙头企业

随着国家促进体育消费政策的出台,“苏超”联赛热潮起且该模式有望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不仅将带动人造草坪行业进一步发展,也将为全民健身和青少年足球培训提供更好的基础设施。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造草坪将在运动性能、环保特性、成本等方面持续优化,为足球运动的普及和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2025年06月27日
我国丙烯腈行业将迎来新一轮产能集中扩张期 进出口均价持续下跌

我国丙烯腈行业将迎来新一轮产能集中扩张期 进出口均价持续下跌

近年来,全球丙烯腈产业格局发生显著变化,产能持续向中国转移。我国丙烯腈产能全球占比从2020年的31.82%快速提升至2024年上半年的50%,确立了全球领先地位。2024年行业产能维持在439.9万吨,未新增产能投放。展望2025年,行业将迎来新一轮扩张周期,预计新增产能131万吨,镇海炼化、裕龙石化等4家新企业将进

2025年06月27日
汽车轻量化为聚碳酸酯带来机遇 行业供给能力显著增强 对外依存度大幅下降

汽车轻量化为聚碳酸酯带来机遇 行业供给能力显著增强 对外依存度大幅下降

2020-2024年,我国聚碳酸酯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供给能力显著增强,产能和产量分别实现16.62%和23.77%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同时,其对外依存度、进口量不断下滑。然而,在产能快速扩张的同时,行业结构性矛盾凸显,低端产品面临产能过剩的问题,而在光学级、医疗级等高端产品领域,国内产能仍然欠缺。截至2024年底,我国

2025年06月2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