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8年中国绿色印刷材料行业产品类型及研发应用分析(图)


        目前,印刷及印刷耗材环保技术的再升级仍面临诸多瓶颈。印刷产业链各方只有加强合作,相互扶持,合力共拓才能使绿色印刷行稳致远。基材环保、资源节约、节能降耗、回收利用、达标排放是绿色印刷体系的五大闭环要素。其中,基材环保是核心环节。近年来,我国环保印刷材料发展速度较快,新技术不断提升、新产品不断面市,尤其是 2010 年我国实施绿色印刷工程以来,其发展更为迅猛。

图表:绿色印刷材料
 

图表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一、已实现商用的绿色印刷材料

        1. 承印物

        (1)环保纸张主要有使用再生浆料制造的再生纸、以无氯化学浆为原料的轻质纸以及低白度胶版纸,尤其是符合森林认证的低白度胶版纸在中小学教材印制中被广泛使用。

        (2)真空喷铝纸生产所用原辅材料无气味、无毒,可以适用于胶印、柔版、凹版印刷,印刷适性好,还可以压纹、模切,甚至压凹凸,并且这种纸张降解、回收性好,容易处理和再生利用,正日益成为包装印刷产品的必备材料。

        (3)在塑料软包基材领域,非环保的聚氯乙烯(PVC)使用量下降明显,环保型的共挤膜以及可降解塑料增幅显著。

        2. 环保型油墨

        (1)水性油墨,以水替代有机溶剂,不易燃烧、不腐蚀版材、价格便宜,印后附着力好、抗水性强。近年来,水性油墨稳定性、色度、干燥度等技术品质不断提升,已在柔版包装印刷中广泛使用。

        (2)紫外光固化 (UV) 油墨,是指在紫外线照射下,形成膜固化,可以使连结料合成聚合物的一种油墨。紫外光固化油墨不含有溶剂,具有不易糊版、网点清晰、墨色鲜艳光亮等优点。 

        (3)植物型油墨,由干性或半干性植物油脂与颜料、树脂、腊质等混合而成,在重金属、芳烃类物质等主要污染物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目前,国内主流油墨品牌制造商均有生产,相应产品也取得了环境标志产品认证,植物型油墨等已在行业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品质也越来越高,印刷适性已基本达到生产需要。

        (4)醇溶性油墨,醇溶性油墨是以乙醇为主要溶剂,是传统塑料凹印油墨的理想替代产品。该类型油墨在食品、化妆品、医药等软包印刷品中占比增幅明显。油墨行业近年来在绿色化道路上进步十分明显,有些种类的油墨环保标准早于绿色印刷标准,为整个印刷产业的绿色化贡献了较大的力量。

        3.环保版材

        目前,各种类型的CTP版材使用较为普及,尤其是免处理CTP版材也进入了商用阶段。

        4.环保润湿液

        一是无醇润版液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推广和应用,二是由表面活性剂、乳化剂、渗透剂等水基材料组成的新一代印刷洗车水也已投入市场应用。

        5.冷烫箔、水性光油、水性胶粘剂等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印刷材料行业分析报告-市场深度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

        在印后加工方面,冷烫箔、水性光油、水性胶粘剂、预涂膜、PUR胶水等环保产品得到了全面的应用。另外,平版绿色印刷技术标准将环保型印刷橡皮布界定为不含六项“邻本二甲酸酯物质”。上海新星印刷器材有限公司生产的各类橡皮布是最早达到这项规范要求的,并且自己不断主动加压。通过几年不懈的努力,上海新星在国内首创去苯化压延技术,目前,使用该技术制作的环保型印刷橡皮布已经投入市场。

        二、部分产品仍需继续绿色化

        目前,色度、干燥等印刷适应俱佳的凹版水性油墨;激光雕刻低污染橡皮版或树脂CTP版等产品需要在绿色环保方面取得突破。有些印刷材料需要在绿色环保的道路上继续加以改善,比如一些免酒精润版液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水墨平衡难以控制、印品不易干燥、适应范围较局限等难题;免处理CTP版材存在耐印力和网点还原质量还有待提高等问题;为达到理想印刷适性,植物型油墨中目前仍然需要添加一定比例的低沸点矿物油等。

        环保升级各方需合作共拓2015年我国出台的印刷行业VOCs收费治理办法,是绿色印刷政策的升级版,相比于第一阶段的绿色印刷举措,具有强制性。收费治理办法的核心要义之一就是对印刷主要原辅材料(油墨、润版液、清洗剂、胶黏剂、涂布液等)核定了比例不同的排放含量系数,从而对印刷材料的环保属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有机遇又有挑战,在绿色印刷的浪潮中,印刷企业所采用的末端治理方案只能是被动的事后处理,采用环保材料注重源头控制,减少排放,才是主动适应环保要求的根本性办法。因此,在采用环保材料时,印刷企业需要转变观念,不是简单地只算小账,而是要算企业管理和环保要求的整体大账。

        目前,印刷及印刷耗材环保技术的再升级仍面临诸多瓶颈:如技术的突破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积累和实现的过程;目前产业技术研发能力不足,更高标准的新型环保技术在国内外几乎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供吸收和借鉴;印刷技术模式也已相当成熟,按严格的环保要求进行调整和治理,往往会涉及到整个技术实现方式的重大变革,难度较大。因此,印刷产业链各方只有加强合作,相互扶持,合力共拓才能使绿色印刷行稳致远。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石英砂产量持续上升 高纯石英砂市场供不应求且价格大涨

我国石英砂产量持续上升 高纯石英砂市场供不应求且价格大涨

近几年由于高纯石英砂国内供给不足,再加上下游光伏、半导体等领域需求旺盛,使得其市场供不应求,价格一路上行。据《中国基金报》报道,国产高纯石英砂价格由2022年年中的5万元/吨涨至2023年3月的14万元/吨。而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数据,2023年初至2023年9月,高纯石英砂(内层砂)的价格由不到10万元/吨

2024年11月22日
我国聚偏氟乙烯(PVDF)行业分析:产能及产量大幅增长 进口替代效应显著

我国聚偏氟乙烯(PVDF)行业分析:产能及产量大幅增长 进口替代效应显著

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聚偏氟乙烯(PVDF)行业产能达到12.35万吨,同比增长6.93%。同时,PVDF产能向头部企业集中,2023年PVDF产能CR4达到60.62%,浙江孚诺林、东岳集团、内蒙三爱富、阿科玛氟化工产能分别达到2.8万吨、2.5万吨、2万吨、1.45万吨。

2024年11月21日
终端新能源汽车+储能拉动我国碳酸乙烯酯行业发展 产能产量大幅增长

终端新能源汽车+储能拉动我国碳酸乙烯酯行业发展 产能产量大幅增长

我国碳酸乙烯酯下游消费以锂离子电池为主,应用终端主要涉及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等行业。近年来,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和储能行业快速发展,我国碳酸乙烯酯消费需求不断增长,产能产量也大幅上升,已成为全球最大碳酸乙烯酯消费国和生产国。此外,我国碳酸乙烯酯产能分布较为集中,2022年CR6接近80%,其中浙江石化以26.06%的占比位居国

2024年11月20日
我国聚酰亚胺薄膜行业现状:市场不断扩容 国产替代进程加速进行

我国聚酰亚胺薄膜行业现状:市场不断扩容 国产替代进程加速进行

近年来随着下游市场不断发展,我国聚酰亚胺薄膜市场不断扩容,规模不断增长。数据显示,2016-2022年我国聚酰亚胺薄膜市场规模从25亿元增长到72.4亿元。估计2023年我国聚酰亚胺薄膜市场规模在80亿元左右。

2024年11月16日
我国聚丙烯行业正处于扩能期 产量、表观消费量上升且对外依存度下滑

我国聚丙烯行业正处于扩能期 产量、表观消费量上升且对外依存度下滑

近年来,为了满足下游市场发展需要,我国聚丙烯生产企业积极扩产,使得行业处在持续的扩能当中,产能不断扩张,由2018年的2317万吨上升至2023年的3976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1.4%。

2024年11月15日
我国丁腈橡胶行业发展现状:产需整体上升 兰州石化产能居市场首位

我国丁腈橡胶行业发展现状:产需整体上升 兰州石化产能居市场首位

截至2023年底,我国仅有6家丁腈橡胶生产企业,产能格局集中。其中,兰州石化的丁腈橡胶产能居国内市场首位,达到10万吨,占比30.49%;其次为宁波顺泽和镇江南帝,分别达到6.5万吨和6万吨,占比分别为19.82%和18.29%。

2024年11月14日
我国聚醚改性硅油行业市场增长潜力强劲 直锁型聚醚改性硅油是最主要细分产品

我国聚醚改性硅油行业市场增长潜力强劲 直锁型聚醚改性硅油是最主要细分产品

随着相关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企业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和升级生产设备,我国硅油产能、产量持续增长。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硅油产能107万吨,同比增长26.3%;产量62万吨,同比增长6.2%。预计2024年我国硅油产能将达到129万吨,产量将达到70万吨左右。

2024年11月14日
我国聚酰亚胺行业应用前景巨大 国内厂商正强力推动国产化进程

我国聚酰亚胺行业应用前景巨大 国内厂商正强力推动国产化进程

近年我国聚酰亚胺市场规模不断增长。数据显示,2017-2022年我国聚酰亚胺市场规模由90.3亿元增长至148.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0.9%。这一增长率表明,当前国内聚酰亚胺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2024年11月1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