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几十年的实践证明:以氨态氮形式存在的尿基肥,在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化肥中“氮”的损失量在40%~50%之间,而被作物吸收的氮仅50%~60%。可见:尿基肥氮的损失很大,同时造成对大自然的环境污染严重。而以硝态氮形式存在的硝基肥,在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化肥中“氮”的损失量仅在10%左右,而被作物吸收的氮在90% 左右。可见:硝基肥损失小,对大自然的环境污染较轻。
中国硝酸甘油行业发展现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12-2016)
(1)硝基复合肥国内外市场占有率
硝基复合肥(N P K 三元硝基复合肥、硝酸铵钙和硝铵磷等二元硝基复合肥)目前在中国化肥市场的占有率仅5%不到,而在欧洲及发达国家化肥市场的占有率已高达70% 左右。
(2) 硝基复合肥市场需求的必然性
中国目前化肥市场主要品种有:碳铵、尿素、尿基复合肥以及各种各样的复混肥等。硝铵作为一种很好的硝基肥(硝态氮肥)自2002 年国务院第52 号文件下发后已停止作为化肥使用。那么以前使用硝铵作为化肥(硝态氮肥)的这块市场就成为缺口,这个缺口只能靠硝基复合肥来弥补。因此说:硝基复合肥在中国化肥的市场上缺口很大,由硝基复合肥取代硝铵弥补中国化肥市场硝态氮肥的缺口是势在必然。
(3) 硝基复合肥产品的优越性
“尿基肥”主要以“氨态氮”的形式存在;“硝基肥”主要以“硝态氮”的形式存在。据农业土壤学家讲:农作物吸收 “氮”时是有选择性的吸收,首先吸收硝态氮,其次吸收氨态氮。另据相关资料报道:“氨态氮”不能被农作物直接吸收,需经土壤酶转化后形成“硝态氮”才可被作物吸收。
而“硝基肥”主要以“硝态氮”的形式存在,可以被农作物直接吸收。
几十年的实践证明:以氨态氮形式存在的尿基肥,在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化肥中“氮”的损失量在40%~50%之间,而被作物吸收的氮仅50%~60%。可见:尿基肥氮的损失很大,同时造成对大自然的环境污染严重。而以硝态氮形式存在的硝基肥,在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化肥中“氮”的损失量仅在10%左右,而被作物吸收的氮在90% 左右。可见:硝基肥损失小,对大自然的环境污染较轻。
(4) 硝铵改性产品(市场前景很好的一种硝基复肥产品)
硝铵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硝态氮肥,但因其本身具有爆炸性,国家从2002 年开始禁止硝铵不能单独作为化肥使用,如果硝铵作为化肥使用必须将其改性,即:使硝铵失去爆炸性方可农用。
从2002 年国务院第52 号文件下发后,农用硝铵从此在中国的化肥市场消失,之后,国内尿素、尿基肥等生产企业不断的扩大产能,使国内近几年尿素产能供大于求,而仅有少数企业在原有硝铵装置的基础上改造生产硝基肥。
如:以硝铵为主体生产硝酸铵钙和硝铵磷等,但在原硝铵造粒塔上改造生产硝基肥,存在许多无法改造的问题(塔总高问题、有效高度问题、造粒碰壁高度问题、造粒喷头问题、塔壁结疤问题等等),使得生产不能正常连续进行,同时多数此类产品达不到完全失去爆炸性能的要求。因此,近几年来,国内硝铵改性的复合肥产品发展速度不是很快,主要原因:在原硝铵造粒塔上改造没有大的优势;生产硝基复合肥装置新的造粒技术没有大规模的工业化装置,但市场需求仍然存在。
(5) 硝铵改性产品实例
山西阳煤丰喜集团是国内目前尿素生产能力最大企业之一,产能200万吨以上。该企业2009年将原来的两个高塔造粒生产尿基复合肥装置已经改产为生产N P K三元硝基复合肥(N-15 — P2O5-15 — K2O-15;N-16 — P2O5-16 — K2O-16;N-17 — P2O5-17 —K2O-17;N-18—P2O5-18—K2O-18等不同配比的三元硝基复合肥),目前由于硝铵溶液供应不足,产能仅有20万吨规模,产品出厂价格2950 元/ 吨以上,处于供不应求状态。该集团公司目前正在筹划新上硝酸和硝铵装置,分两期工程进行,硝基复肥产能第一期达到50 万吨,第二期50 万吨,总产能在近3~5 年内达到100 万吨规模。100 万吨的可研工作已经完成。
丰喜集团的此项规划说明:硝铵改性的硝基复合肥在中国的市场前景是相当可观。
(6)硝基复合肥行业稀硝酸需求预测
中国目前化肥的产能大约在年8 0 0 0 万吨以上,其中氮肥产能在5000万吨左右,如果中国氮肥年总产量的60%由硝基复合肥取代,即按年3000万吨硝基复合肥计算,那么作为生产硝基复合肥的主要原料硝铵的产能需求量至少在年1800万吨以上,而硝铵产能达到年1800万吨以上,稀硝酸的需求量至少在1500 万吨(折100%HNO3)以上,而目前国内稀硝酸的产能仅年960万吨左右,缺口至少在600 万吨以上。因此:单从中国硝基复合肥的发展方向看,稀硝酸的市场潜力非常大。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