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8年中国特种气体行业总体规模及竞争格局分析

        第二章:中国特种气体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2.1特种气体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2.1.1特种气体行业监管体制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我国对气体行业实行严格的监督管理,行业监管体系主要由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道路运输管理体系、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系、环境保护管理体系等构成。具体制度包括: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制度、质量技术及标准化管理制度、计量监督管理制度、危险化学品登记制度、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制度、安全生产许可制度、道路运输经营许可制度、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制度、食品生产许可制度、环境保护审批制度、排污许可制度等。

        2.1.2特种气体行业相关标准

        (1)气体标准发展历程

        气体标准是产品质量的判定依据,是商品交易的技术平台,是消费者权益的可靠保障,是气体工业高速发展和实现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它随气体工业的发展而发展,它对促进我国气体工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国的工业气体标准的发展与气体工业的发展基本上相适应,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
    
        自建国初期,我国的气体工业和气体标准开始起步。上世纪50年代,我国的气体产品只有工业氧、工业氮和工业氢等几个品种,制定了工业氧和工业氢2个部颁产品标准。到60年代,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氤等纯气体和高纯气体相继问世,与之对应,相继制定了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等纯气体、高纯气体计8个产品部颁暂行标准。

        从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我国的气体工业和气体标准由于“动乱”而停滞。

        自80年代开始,我国的气体工业迅速发展,各类纯气体、高纯气体、特种气体、混合气体、标准气体、电子工业用气体等相继问世,其品种数目已与国外发达国家水平相近。我国的气体标准也进入了全面、迅速的发展阶段,标准的数量迅速增加,标准的结构也得到了迅速改善。至2004年,共制定了68项标准。其中:国家标准58项,约占标准总数的85%,行业标准10项,约占标准总数的15%;基础标准4项,约占标准总数的6,通用方法标准18项,约占标准总数的26%,产品标准46项,约占标准总数的68%;强制性标准9项,约占标准总数的13%,推荐性标准59项,约占标准总数的87%。一个与工业气体发展基本相适应的工业气体标准体系已初步形成。

        (2)气体产品生产标准

中国气体产品生产标准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3)气体产品包装标准

        在众多的产品标准中,包装问题是一个共性问题,显然应该制订一个通用标准。目前,有关的技术内容还都重复地分散在每一个产品标准之中。

        气体产品的包装除了包装容器及其前处理外,主要就是包装压力和包装量问题。液化气体的包装量通常以称量的质量计,其规定状态下的气态体积由密度计算。瓶装压缩气体的包装量以规定状态下的体积计。这个“规定状态”,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规定,英、法、德等西欧国家为101.3kPa、15℃。俄罗斯等东欧国家为101.3kPa、20℃,美国等美洲国家为101.3kPa、70F(21℃)。考虑到我国的气温水平和已有的习惯,规定为101.3kPa、2O℃是合理的。

        瓶装气体的包装压力,既涉及到安全,也涉及到包装量和包装的经济合理性。对于15.0MPa压力级别的气瓶,在上述规定状态下,我国标准与国际上一致,都是15.0MPa±0.5MPa。

        气体在充装过程中,由于压缩热,气体温度升高,要保证101.3kPa、20℃状态下压力为15.0MPa±0.5MPa,充瓶时压力必定要超过15MPa。显然,包装压力的安全问题,实际上与气瓶的承受压力相关。我国的钢质无缝气瓶标准(GB5099)规定,公称工作压力为15.0MPa的气瓶,水压试验压力为公称工作压力的1.5倍,最高容许压力为水压试验压力的0.8倍,也就是说,最高的安全压力为18.0MPa。只要有效控制充瓶速度,控制压缩气体温升,充瓶压力不超过18.0MPa应该就是安全的。

        至于返回气瓶必须有余压的规定,纯粹是为了减少气瓶的充装前处理、确保产品质量。

        第六章:中国特种气体行业市场竞争分析

        6.2国内特种气体行业五力模型分析

        6.2.1国内特种气体五力分析

        (1)上游议价能力

        我国特种气体行业的上游主要为专业气体制造行业,该行业对特种气体成本影响较大,特种气体对上游行业的议价能力较弱。
        

上游行业

相关因素分析

上游议价能力

专业气体制造

上游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无疑将使产业链形成向下积压的过程,即上有空分领域议价等能力将不断提高,且有向特种气体领域进行产业链延伸的趋势

较弱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下游议价能力

        特种气体下游需求行业主要是钢铁工业、石油化工、化肥和煤化工等。这些行业的发展都不能缺少特种气体产品,这说明特种气体行业拥有一定的定价权;但是特种气体行业的客户一般为大额销售,且目前中国的特种气体产品存在同质化问题,产品及服务的差异化不大,这也为下游需求行业提供了较大的议价机会。

        特种气体对下游行业的议价能力,主要取决于产品本身的属性。总体来看,高端产品对下游行业的议价能力较强,低端产品对下游行业的议价能力较弱。

产品

相关因素分析

下游议价能力

钢铁工业

钢铁工业对特种气体的需求一般为大额需求,钢铁企业的大额订单在选择特种气体企业时拥有较大的话语权;同时特种气体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特种气体对钢铁行业的议价能力较弱。

较弱

石油化工

石油化工行业的集中度较高,属于半垄断行业,对特种气体的议价能力较强。

较弱

煤化工

煤化工行业集中度偏低,且以小额订单为主,对特种气体的议价能力较弱。

较强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3)新进入者威胁

        中国特种气体市场的高速发展,吸引众多的企业争相进入该领域,这些企业可以分为3大类:1)国际特种气体巨头如林德、普莱克斯、空气化工;2)国内专业气体运营公司如盈德气体;3)从空分设备进入特种气体运营的本土企业如杭氧。

新进入者

相关因素分析

新进入者威胁

国外同行企业

1)优势:先进的设备、广泛的产品种类、品牌优势、丰富的项目运行经验。2)劣势:设备价格较高导致运营成本偏高。

较大

专业气体运营企业

1)优势:进入特种气体行业的壁垒较低,拥有一定的项目运行经验。2)劣势:不具备设备的生产能力。

较小

空分设备生产企业

1)优势:先进的设备、知名品牌优势、高质量及稳定的客户群、较低的运行成本;2)劣势:运行经验较为缺乏。

较大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4)替代产品威胁

        特种气体行业目前不存在较为明确的替代品。特种气体是整个工业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广泛应用于冶金、石油、石化、化工、机械、电子、航空航天等诸多领域,在国防建设和医疗卫生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被称为工业生产的“血液”。随着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提高,特种气体在工业生产中的作用日益不可替代。

        (5)行业内部竞争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兼并收购,全球特种气体市场已经形成了少数几家气体生产企业占据全球市场大多数份额的市场格局。根据SAI 公司的统计数据:2013 年全球特种气体市场上,前四大生产厂商——法国液化空气集团(AL)、德国林德集团(Linde)、美国普莱克斯集团(PRAXAIR)和美国空气化工产品集团(AirProducts)共占据75%的市场份额,市场高度集中。

        中国特种气体市场随着改革开放后经济的高速发展而迅速发展壮大。较早发展起来的是以现场制气为主要供气方式的大宗集中用气市场。20 世纪80 年代起,上述外资气体供应商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并依靠雄厚的资金实力和丰富的项目运作经验迅速占领了国内现场制气市场。随着国内技术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以盈德气体、宝钢气体为代表的中国本土气体公司也加入了大规模现场制气的竞争,凭借着成本以及本土化优势,在国内市场上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由于特种气体行业较空分设备行业具有市场容量大、现金流稳定、行业周期性波动小等诸多优势,近年来国内大型的空分设备生产企业如杭氧股份、四川空分集团也开始由单纯的设备制造商向大型现场制气供应商转型。目前,国内大型现场制气市场形成了外资巨头、国内专业气体供应商、空分设备制造商共同竞争的局面,竞争较为激烈。

        第七章:中国重点特种气体企业经营分析

        7.2重点特种气体企业经营分析

        7.2.23上海浦江特种气体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3)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2016年上海浦江特种气体有限公司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经济指标

资产总额(千元)

159819.932

营业收入(千元)

93692.376

利润总额(千元)

2123.984

流动资产(千元)

85438.432

负债总额(千元)

74416.506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磷酸一铵行业发展现状:新增产能受限 工业级产量增长势头强劲

我国磷酸一铵行业发展现状:新增产能受限 工业级产量增长势头强劲

在政策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下,近年来我国磷酸一铵新增产能有限,主要以装置淘汰与调整为主。同时随着产能调整,其产量整体呈现震荡上升态势。受上游磷矿资源禀赋影响,我国磷酸一铵生产区域高度集中,2023年湖北省和云南省的磷酸一铵产量合计占比超过60%。值得一提的是,受磷酸铁等下游产业需求拉动,工业级磷酸一铵产量增长势头强劲

2025年04月09日
我国己二酸行业供给集中 生产利润收窄 出口量和净出口量整体上升

我国己二酸行业供给集中 生产利润收窄 出口量和净出口量整体上升

近年来,我国己二酸产能和产量均呈现逐年递增态势。同时其进口量整体下滑,出口量和净出口量则整体上升。目前我国己二酸行业供给集中,产能集中于华峰化学、平煤神马等少数企业手中。其中,华峰化学为我国己二酸行业领军企业,产能位居国内首位。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我国己二酸产品供应增速高于下游消费增速,市场供需失衡,导致其价格承压

2025年04月03日
我国聚乙烯醇出口量创新高 行业将不断向高端化方向转型发展

我国聚乙烯醇出口量创新高 行业将不断向高端化方向转型发展

随着技术进步,我国聚乙烯醇应用领域不断拓展,目前应用于聚合助剂、织物浆料、粘合剂、维纶纤维、PVA光学膜、PVA水溶膜等多个领域。从产能来看,"十三五"期间我国聚乙烯醇行业去产能超30万吨,2022年产能回升至109.6万吨,其后保持稳定。目前皖维高新是我国聚乙烯醇行业领头羊,2024年产能占比接近30%,稳居行业龙头

2025年04月01日
季戊四醇需求增长 我国为全球最大生产国 湖北宜化产能居首 产品结构待优化

季戊四醇需求增长 我国为全球最大生产国 湖北宜化产能居首 产品结构待优化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季戊四醇生产国,主要生产企业包括湖北宜化、中毅达、金禾实业、云天化等。季戊四醇主流生产工艺采用钠法,随着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和绿色化学的兴起,混合碱催化法等其他生产工艺或迎来机遇。国内季戊四醇生产商大多只能生产低纯度季戊四醇,高纯度季戊四醇生产技术主要由湖北宜化、中毅达、云天化三家企业掌握,产品结

2025年03月31日
我国复合肥行业:施用量增速高于化肥 市场价格波动向上 供给区域特征显著

我国复合肥行业:施用量增速高于化肥 市场价格波动向上 供给区域特征显著

我国农作物播种面积增长推动包括复合肥料在内的化肥刚性需求。近年来,我国复合肥施用量增速已显著高于氮肥、磷肥以及化肥,复合化率平稳提高。氮磷钾三大基础肥料对复合肥产品成本及销售价格影响重大,2021年以来国内复合肥价格上涨幅度较大。

2025年03月26日
全球有机颜料制造以亚洲地区为主 中国成第一大生产国但高端市场短板仍需补齐

全球有机颜料制造以亚洲地区为主 中国成第一大生产国但高端市场短板仍需补齐

随着人工成本上升和环保要求提高,全球有机颜料产业链逐渐向亚洲地区转移,目前亚洲已成为全球有机颜料最大生产地,其中中国是全球有机颜料主产国。有机颜料主要应用于油墨、涂料和塑料领域,经典有机颜料为消费市场主流,但随着环保要求提高,高性能有机颜料未来将拥有更大市场空间。经过多年竞争与整合,全球有机颜料市场集中度正不断提高。在

2025年03月25日
我国磷肥行业供给端分析:产能止跌回升 生产集中度较高

我国磷肥行业供给端分析:产能止跌回升 生产集中度较高

2017-2022年我国磷肥产能持续下降,2023年起止跌回升进入低速增长阶段。同时其产量呈波动上升趋势,2024年同比增长9.99%。从细分产品来看,2024年我国高浓度磷肥产量占比进一步提升,其中磷酸一铵和磷酸二铵为主要产品。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磷肥生产集中度较高。一方面,受上游磷矿资源禀赋影响,我国磷肥生产区域高度

2025年03月25日
我国氦气行业发展现状:产能大幅扩张 对外依存度逐渐下降但仍处于高位

我国氦气行业发展现状:产能大幅扩张 对外依存度逐渐下降但仍处于高位

我国氦气资源贫乏,资源储量仅占全球的2.1%,且资源品位相对较差,以氦含量为0.01% -0.10%的贫氦资源为主体。长期以来,受氦气资源先天不足、提取成本高等因素限制,其自产供应量远不能满足下游市场消费,需要大量依赖进口补充。不过,随着我国氦气产能大幅扩张,其自产供应量也在快速增长,带动对外依存度逐渐下降,由2018

2025年03月2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