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目前已经是世界最大的用胶国家,2014年全球胶类产品的消费量已经超过1900万吨,价值约294亿美元,而中国地区胶类产品的消费量占全球的32%(亚太地区的2/3)。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天然胶粘剂行业分析报告-市场运营态势与发展趋势研究》



胶粘剂产品下游应用领域多而杂,直接导致不同型号和用途的产品种类繁多,因此,胶粘剂生产企业往往集中于一类或者几类,龙头企业行业市占率较低。此外,由于外资龙头企业在胶粘剂领域中浸淫已久,在技术、规模、服务能力等多方面具备了一定优势,在整个胶粘剂市场中占有较大份额。
胶粘剂生产并不像传统大化工的重资产投入,但技术壁垒仍然较高,并且这种技术壁垒不是局限于生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难度。下游诸多新兴领域对于胶粘剂的依赖使得产品的检测与认证过程极为严格,通常从开始合作到进入供应商名单开始供货所需的周期至少需要1-2年,大客户的认证周期甚至能突破5年。客户对于稳定生产、产品稳定性的要求及技术支持服务方面的需求也非常高,没有强大的技术团队支持是很难满足客户多方面的需求,例如对于不同工作环境、不同材质的胶种选择及开发,用胶方案的制定等都需要生产企业提供解决方案服务。因此,客户一旦选择了供应商,在供应商产品不出现重大问题的情况下,一般很难进行更换。
尽管2017年国内胶粘剂企业大多数出现了利润的大幅下滑(除回天新材等),主要原因是有机硅原材料大幅涨价导致成本激增,而由于行业集中度低,价格传导尚需时间消化。我们判断2018年成本将难以出现大幅上涨,成本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价格传导延续将大大改善企业的盈利能力。前期布局完善的行业公司龙头(回天新材等)将高度受益。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