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8年中国非金属矿物制品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及硅微粉市场需求分析(图)

         硅微粉是一种无毒、无味、无污染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成分为SiO2,是由石英砂熔融石英等为原料,经研磨、精密分级、除杂等工艺加工而成的粉体,是非金属矿物制品的一种。

         一、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是指以非金属矿物和岩石为基本或主要原料,通过深加工或精加工制备的功能性制品,该种制品没有完全改变非金属矿物原料或主要组分的物理、化学特性或结构特征。因非金属矿产及其制品具有耐高温、耐酸碱、抗氧化、防辐射、高硬、高强、隔热、绝缘、润滑和吸附等独特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建材、冶金、汽车、化工、轻工、机械等传统工业的原辅材料,是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撑材料,在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从20世纪40年代起,国外即开始研究以超细粉碎、分级、改性为基础的非金属矿物深加工技术;到20世纪60年代,加工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美国、德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的非金属矿物的深加工技术与装备已具有较高的水平。目前非金属矿的产销格局是世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出口原料或初级加工产品,工业发达国家进行加工并返销部分深加工产品,我国非金属矿产业同样面临先进矿物材料主要依赖进口,缺乏高端深加工产品的情形。
我国的非金属矿产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近年来我国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产量稳定增长,产品类别逐渐增多,粉体行业整体呈现增长的趋势。2016年,我国的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1,862.70亿元,同比上年增长5.40%,利润实现4,051.00亿元,同比增长11.20%,近几年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的收入规模呈现平稳上升的态势。

图表:2012-2016年我国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稳步增长
 

图表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分析报告-市场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研究

         “十二五”期间,我国非金属矿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产业结构优化方面:我国的非金属矿山治理整顿不断加强,开采秩序逐渐规范;规模以上的非金属矿企业所占比重不断提升,小企业减少近一万家;非金属深加工水平、产品系列化进一步提高,开发了高性能矿物功能填料、环保助剂材料等深加工产品。在技术与装备水平提升方面:采选工艺和装备不断完善,生产“三率”水平提高;开发出主要有超导磁选、大型超细粉体分级、改性技术与设备等200多项非金属矿物深加工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装备;部分非金属矿种的深加工产品(超细、超纯、改性、复合)比例已接近50%,已发布非金属矿产品国家和行业标准135项。

         二、硅微粉行业

         硅微粉作为一种无机非金属矿物功能性粉体材料,能够广泛应用于覆铜板、环氧塑封料、电工绝缘材料、胶粘剂、陶瓷、涂料、精密铸造、高级建材等领域。

         2006年,世界上只有中国、美国、德国、日本等少数国家具备硅微粉生产能力,中国的硅微粉销售市场主要在国内,且集中在安徽凤阳、浙江湖州、江苏连云港等地,出口量较小,主要是出口韩国和日本,国内生产硅微粉的较大企业有东海硅微粉等,每月产量都在1,000吨以上。

         我国盛产石英并且矿源分布广泛,全国范围内的大小硅微粉厂近百家,但基本上都属于乡镇企业。由于生产企业大多规模小、品种单一,采用非矿工业的常规加工设备,在工艺过程中缺乏系统的控制手段,硅微粉产品的纯度、粒度以及产品质量稳定性差,无法与进口产品抗衡。5国内生产的主要是角形结晶硅微粉和角形熔融硅微粉,基本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也有部分出口,但大部分产品档次较低,国内市场需求的高档硅微粉如球形硅微粉仍依赖国外进口,主要来自于日本。日本主要有Tatsumori、Denka等公司生产球形硅微粉,是球形硅微粉的主要出口国。目前我国能够生产高纯、超细硅微粉的企业数量很少,主要分布于江苏连云港和徐州、浙江湖州等地区。6连云港市东海县是国家火炬计划硅材料产业基地,截至2015年,石英储量约3亿吨,水晶储量约14.6万吨,其储量、质量、品位均居全国之首。7因此该地区具有资源丰富的优势,有利于硅微粉生产企业的快速发展。

         随着微电子工业的快速发展,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对封装材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超细,而且要求其有高纯度、低放射性元素含量,特别是对于颗粒形状提出了球形化要求。高纯超细熔融球形石英粉(即球形硅微粉)具有高介电、高耐热、高耐湿、高填充量、低膨胀、低应力、低杂质、低摩擦系数等优越性能,在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基板和封装料中,成了不可缺少的填充材料。因此,硅微粉在国内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和潜力。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尿素行业现状:供需失衡下价格承压 企业面临盈利困境

我国尿素行业现状:供需失衡下价格承压 企业面临盈利困境

目前我国尿素行业呈现供应过剩格局,市场供需矛盾比较明显。从供给方面来看,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尿素生产国。近三年尿素新产能陆续投产,产量、库存创了新高。有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尿素总产能为6919万吨,同比新增196万吨;产量达6723.7万吨(实物量),同比增长6.9%。预计2025年国内尿素产能达8231万吨

2025年10月16日
我国聚氨酯市场持续扩张 绿色转型加速下水性聚氨酯、生物基聚氨酯等技术快速发展

我国聚氨酯市场持续扩张 绿色转型加速下水性聚氨酯、生物基聚氨酯等技术快速发展

得益于卓越的综合性能以及相关制造技术的不断提升,近年聚氨酯应用范围持续拓展,不断为行业发展注入动力。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聚氨酯材料在电池包密封、座椅轻量化等方面的应用推动车用聚氨酯需求年增12%,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680亿元。在新能源装备领域,风电叶片填充材料、光伏组件封装胶膜等特种聚氨酯需求在2025-203

2025年10月16日
我国已成全球最大聚苯硫醚树脂消费国 但行业较高依赖进口 自给率提升空间大

我国已成全球最大聚苯硫醚树脂消费国 但行业较高依赖进口 自给率提升空间大

聚苯硫醚(PPS)树脂作为性能卓越的第六大特种工程塑料,在我国汽车、环保滤袋及家电等领域应用广泛。目前我国已是全球最大的聚苯硫醚树脂消费国,但因技术壁垒高、产业化晚,2024年自给率不足50%,产能高度集中于新和成等少数企业。在汽车轻量化、新能源车渗透及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推动下,未来消费量将不断增长。为把握市场机遇并

2025年10月16日
半导体、显示面板等领域强劲拉动我国三氟化氮需求增长 出口量增却难掩价跌

半导体、显示面板等领域强劲拉动我国三氟化氮需求增长 出口量增却难掩价跌

2019-2023年,在晶圆产能扩张、显示面板行业蓬勃发展以及太阳能电池产量快速增长等因素推动下,我国三氟化氮市场需求快速释放。与此同时,至2023年其产能达2.5万吨,全球占比超过50%,且产能高度集中于中船特气、中国中化(昊华气体)及南大光电等少数企业。

2025年10月15日
黄金需求基本盘稳固 我国氰化钠行业出口量显著增长 当前生产厂家数量较少

黄金需求基本盘稳固 我国氰化钠行业出口量显著增长 当前生产厂家数量较少

当前,驱动我国氰化钠行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呈现出“传统”与“新兴”并进的鲜明特征。一方面,黄金开采作为需求基本盘(占比高达80%-90%),在金价持续高位、央行增储及消费需求坚挺的背景下,为行业提供了稳定的支撑。另一方面,新能源赛道异军突起:氰化钠是制备钠离子电池普鲁士蓝类正极材料的关键前驱体,随着钠电池产业化在即,预计至

2025年10月14日
我国聚四氟乙烯应用多元、产能全球领先 行业高端化加速前行

我国聚四氟乙烯应用多元、产能全球领先 行业高端化加速前行

我国聚四氟乙烯性能卓越,应用呈多元化格局。2020-2024年其产能持续扩张,且主要集中在东岳集团、中昊晨光、巨化集团、江西理文等头部企业,其中东岳集团产能规模居首。

2025年10月1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