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煤制油/气工艺流程与技术障碍分析

          导读:我国煤制油/气工艺流程与技术障碍分析。传统煤制天然气工艺是煤气化、甲烷化两步法工艺,主要是Lurgi工艺,采用该工艺的全球第一家煤制天然气工厂——美国大平原合成燃料厂于1984年在北达科他州建成投产。近年来,也出现了直接合成天然气技术(一步法技术),是将煤气化和甲烷化合并为一个单元直接由煤生产富甲烷气体。

          参考《2017-2022年中国市场产销调研及十三五投资决策分析报告

          传统煤制天然气工艺是煤气化、甲烷化两步法工艺,主要是Lurgi工艺,采用该工艺的全球第一家煤制天然气工厂——美国大平原合成燃料厂于1984年在北达科他州建成投产。近年来,也出现了直接合成天然气技术(一步法技术),是将煤气化和甲烷化合并为一个单元直接由煤生产富甲烷气体。一步法煤制天然气的典型实例是美国巨点能源公司(Great Point Energy)开发的“蓝气技术”(Blue gas):我国万向控股有限公司在新疆建设的煤制天然气项目拟采用巨点公司Blue gas技术,使该技术可行性和生产成本得到验证。

          相比一步法直接合成天然气技术,煤气化转化技术需要的设备较多,投资较高,耗水量大,但技术成熟,甲烷转化率高,技术复杂度略低,因此应用更加广泛,是煤制天然气中的主流工艺。煤制天然气的经济性较差。根据示范项目运行状况看,煤制气实际生产成本很高,仅低于进口气(进口气享受国家补贴),因此煤制气在生产成本方面几无优势。例如,在煤制气企业较为集中的新疆,其天然气基准门站价格在1.2元/m³ 左右,而煤制气的生产成本则约1.5元/m³ 。另外,我国发展煤制天然气还需要解决好煤制天然气管网建设、储气库建设和调峰等问题,这无疑也会增大成本。

          据了解油价在70-80美元/桶是现有煤制油项目的盈亏平衡点;通过提高副产品效益等方式内部挖潜,在国际油价高于60美元/桶时项目也还能维持;但是如果以现在的油价水平,煤制油产品在成本上就会处于微弱劣势。

          在煤制油成本中,很大一部分在于税收费用。尽管煤基制油不同于原油基炼油,其成本与原油无关,但仍承担了与原油基炼油一样的消费税。据测算,煤制油示范项目柴油综合税负为36.82%,石脑油综合税负为58.98%。由于原料价格低,可抵扣增值税较低,煤制油产品实际承担的增值税率远高于石油基产品。有专家建议,将煤制油企业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将煤基油品与石油炼制品区别对待。如果占成本一半左右的税收成本能够降低,煤制油项目的经济性就会极大增强。据业内人士透露,消费税优惠措施有望在神华宁煤400万吨/年煤制油项目上试点。

          煤制气技术主要的两大待解决问题是气化技术选择问题和技术自有程度问题。目前已投产煤制气项目气化技术主要分为两种,碎煤加压气化技术以及水煤浆气化技术。其中,碎煤加压气化技术应用较为普遍,占比达89.48%。两种技术各有优劣势,但在技术的应用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出现了问题:碎煤加压气化技术出现的主要问题是废水处理困难、污染环境;水煤浆气化技术的问题则是气化工艺能耗不符合示范项目指标标准。

          虽然我国煤制天然气产业发展很快,但甲烷化催化剂等核心技术仍掌控在国外公司手中。另外在技术可靠性、设备大型化、运行长周期等方面还存在风险,大规模推广还有待于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项目技术瓶颈成为项目投产的一大障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共有不同阶段煤制气项目接近78个(包含投产及投产、在建、拟建项目),涉及产能共计3352亿m³/年。

          但是,从项目推进来看,目前项目规划多、投产少:全国煤制气项目投产数目仅为6个,涉及产能为222亿m³/年,占全部煤制气项目的不到7%。

          煤制油技术分为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间接液化技术有较宽的煤种适应性,工艺条件相对缓和,可以通过工艺条件调整产品结构,是未来煤制油技术的主要途径。

          我国直接液化、间接液化两种技术都已较为成熟,并成功实现商业化运作。神华集团于2008年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建成108万吨/年煤直接液化装置,作为全球首套煤直接液化装置,其运行水平稳步提高,经济效益良好。

          2016年12月,全球单套规模最大的煤制油项目——神华宁煤集团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项目一次试车成功,并产出合格油品。该项目总投资550亿元,年转化煤炭2046万吨,年产柴油和石脑油等油品405万吨,承担着37项重大技术、装备及材料的国产化任务,项目国产化率达到98.5%。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塑料管道行业:“四化”助力高质量发展 中国联塑为市场龙头企业

我国塑料管道行业:“四化”助力高质量发展 中国联塑为市场龙头企业

近些年,我国塑料管道行业注重基础研究,产学研融合不断深化,科技创新投入加大,新产品不断涌现,新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不仅在传统的建筑及市政给排水、燃气、供热及农业等领域的应用比例不断提高,在新兴通讯、交通、化工、核电等应用领域也有了很大的突破。

2025年07月26日
改性塑料行业需求将受家电升级和汽车轻量化驱动 国内竞争加剧下企业出海寻机

改性塑料行业需求将受家电升级和汽车轻量化驱动 国内竞争加剧下企业出海寻机

我国改性塑料行业进入门槛较低,生产企业数量众多,市场高度分散。根据数据,国内龙头企业—金发科技市占率仅为7.86%。国内市场竞争激烈,改性塑料企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我国改性塑料出口规模波动增长。根据数据,2023年我国改性塑料出口量约11.1万吨,同比增长25.3%;我国改性塑料出口额约2.39亿美元,同比增长3.2%

2025年07月26日
草甘膦行业:全球产能集中 中国出口主导 反内卷下国内供需与竞争格局有望改善

草甘膦行业:全球产能集中 中国出口主导 反内卷下国内供需与竞争格局有望改善

全球草甘膦主要由中国和拜耳(孟山都)供应,目前全球草甘膦产能约 118 万吨/年,其中美国拜耳(孟山都)是全球最大的草甘膦生产商,产能为37 万吨/年产能,占比 31.4%;其余产能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兴发集团、福华化学、新安股份、江山股份等公司,总产能达81 万吨/年,占比68.6%。全球前四大企业草甘膦总产能达到 83

2025年07月25日
我国多菌灵行业:出口有望回暖 或将带动价格回升 产能缩减 寡头垄断格局渐现

我国多菌灵行业:出口有望回暖 或将带动价格回升 产能缩减 寡头垄断格局渐现

多菌灵是我国杀菌剂主要出口品种之一。近年来随着全球杀菌剂市场向好以及巴西地区对多菌灵的禁令受到禁止,多菌灵需求及出口回暖,带动市场价格回升。

2025年07月24日
我国阻燃剂行业: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提供充足动力 产品结构正不断优化升级

我国阻燃剂行业: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提供充足动力 产品结构正不断优化升级

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新能源汽车对电缆系统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特别是在阻燃性、耐热性等关键性能指标上,这直接带动了电线电缆专用阻燃剂的需求增长。此外,从车载零配件到充电桩外壳,大量采用工程塑料的部件都需要添加阻燃剂,进一步扩大了应用需求。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产量和销量不断攀升,为阻燃剂行业带来显著新增量。数

2025年07月23日
海外市场正逐渐成为我国SBS行业重要新增点 产能区域集中化趋势明显

海外市场正逐渐成为我国SBS行业重要新增点 产能区域集中化趋势明显

2020-2024年期间,我国SBS产量和表观消费量整体下滑。但同期出口市场表现亮眼,出口量快速增长,实现45.65%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与此同时,出口量占产量的比重从2.24%显著提升至12.07%,表明海外市场正逐渐成为我国SBS行业重要的新增长点。值得一提的是,当前,我国SBS行业存在“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供给不足”

2025年07月23日
中国聚烯烃产业:产能产量高增但需求放缓 高端聚烯烃技术突破使进口依赖度下降

中国聚烯烃产业:产能产量高增但需求放缓 高端聚烯烃技术突破使进口依赖度下降

随着产能扩张,我国聚乙烯、聚丙烯产量持续增长。2018-2024年我国聚乙烯、聚丙烯产量年复合增速分别为10.06%、8.71%,增长速度相对较快,市场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而聚乙烯、聚丙烯需求增速有所回落,2018-2024年间聚乙烯、聚丙烯表观消费量年复合增速分别为5.56%、6.69%,增长速度相对较慢,我国聚烯烃

2025年07月22日
我国LED封装胶行业分析:应用场景多元化 汽车、Mini-LED、Micro-LED将为市场带来新增量

我国LED封装胶行业分析:应用场景多元化 汽车、Mini-LED、Micro-LED将为市场带来新增量

随着市场存量LED光源、灯具二次替换的产品需求,以及商业活动、文化旅游、体育赛事、农业照明等消费需求明显恢复,照明市场凭借刚需属性、供应链优势快速发展,打开LED封装胶行业增长空间。按下游应用环节产值计算,中国LED照明市场规模由2019年的6388亿元上升到2023年的约701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36%,预计

2025年07月2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