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市场政策现状与投资情况

        第一章 智慧城市行业发展背景及研究范围界定 

        第二节 智慧城市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一、智慧城市行业监管体制 

        行业主管部门为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信部主要职责包括:拟订实施行业规划、产业政策和标准;监测工业行业日常运行;推动重大技术装备发展和自主创新;管理通信业;知道推进信息化建设;协调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等。住建部作为推行智慧城市试点的主要部委之一,主要职责包括:建立科学规范的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监督管理建筑市场、规范市场各方主体行为;研究拟定城市建设的政策、规划并指导实施,指导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安全和应急管理;拟定建筑工程质量、建筑安全生产和竣工验收备案的政策、规章制度并监督执行。


        二、智慧城市行业相关政策 

        1、智慧城市行业相关规划

智慧城市行业相关规划

序号

法律法规

1

《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2

《交通运输标准化“十三五”发展规划》

3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4

《大数据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5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

6

《中国安防行业“十三五” 2016-2020年)发展规划》

7

《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智慧城市行业相关制度

        《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部分)

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指标说明

保障体系与基础设施

保障体系

智慧城市发展规划纲要及实施方案

指智慧城市发展规划纲要及实施方案的完整性和可行性。

组织机构

指成立专门的领导组织体系和执行机构,负责智慧城市创建工作。

政策法规

指保障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行的政策法规。

经费规划和持续保障

指智慧城市建设的经费规划和保障措施。

运行管理

指明确智慧城市的运营主体并建立运行监督体系。

网络基础设施

无线网络

指无线网络的覆盖面、速度等方面的基础条件。

宽带网络

固定宽带接入覆盖面、接入速度等方面的基础条件。

下一代广播电视网

指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和使用情况。

公共平台与数据库

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

指建设城市基础空间数据库、人口基础数据库等公共基础数据库。

城市公共信息平台

指建设能对城市的各类公共信息进行统一管理、交换的信息平台。

信息安全

指智慧城市信息安全的保障措施和有效性。

智慧建设与宜居

城市建设管理

城乡规划

指编制完整合理的城乡规划。

数字化城市管理

实现区域网格化管理。

建筑市场管理

促进政府在建筑勘察等环节的监督和管理能力提升。

房产管理

促进政府提升在住房规划等多个领域的综合管理服务能力。

园林绿化

提升园林绿化的监测和管理水平,提升城市园林绿化水平。

历史文化保护

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促进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水平。

建筑节能

提升城市在建筑节能监督、评价、控制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水平。

绿色建筑

提升城市在绿色建筑的建设、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水平。

城市功能提升

供水系统

制定合理的信息公示制度,保障居民用水安全。

排水系统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其整体功能的发展状况。

节水应用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其整体水平的发展状况。

燃气系统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其安全运行水平的发展状况。

垃圾分类与处理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其整体水平的发展状况。

供热系统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其整体水平的发展状况。

照明系统

指城市各类照明设施的覆盖面和节能自动化应用程度。

地下管线与空间综合管理

利用三维可视化等技术手段提升管理水平。

智慧管理与服务

政务服务

决策支持

指建立支撑政府决策的信息化手段和制度。

信息公开

指通过政府网站等途径,公开财政预算决算等领域的政府信息。

网上办事

完善政务门户网站的功能,扩大网上办事范围,提升网上办事效率。

政务服务体系

建立上下联动、层级清晰、覆盖城乡的政务服务体系。

基本公共服务

基本公共教育

促进教育资源的覆盖和共享。

劳动就业服务

加大免费就业培训的保障力度,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社会保险

提升社会保险服务的质量监督水平,提高居民生活保障水平。

社会服务

提高服务的透明度,保障社会公平。

医疗卫生

提高服务质量监督的透明度。

公共文化体育

提升体育设施服务的覆盖度和使用率。

残疾人服务

提升残疾人社会保障、基本服务的水平。

基本住房保障

增强服务的便利性、提升服务的透明度。

专项应用

智能交通

指城市整体交通智慧化的建设及运行情况。

智慧能源

指城市能源智慧化管理及利用的建设情况。

智慧环保

指城市环境、生态智慧化管理与服务的建设情况。

智慧国土

指城市国土资源管理和服务的智慧化建设情况。

智慧应急

指城市智慧应急的建设。

智慧安全

指城市公共安全体系智慧化建设。

智慧物流

指物流智慧化管理和服务的建设水平。

智慧社区

指社区管理和服务的数字化、便捷化、智慧化水平的建设。

智能家居

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和环保节能的建设。

智慧支付

指包含一卡通、手机支付、市民卡等智慧化支付新方式的建设。

智能金融

指城市金融体系智慧化建设与服务的建设。

智慧产业与经济

产业规划

产业规划

指城市产业规划制定及完成情况。

创新投入

指城市创新产业投入情况。

产业升级

产业要素聚集

指城市为产业发展、转型与升级而实现的产业要素聚集情况。

传统产业改造

指在实现城市产业升级过程中,实现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情况。

新兴产业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

指城市高新技术产业的服务与发展。

现代服务业

指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状况。

其它新兴产业

反映城市其它新兴产业的发展及提升状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智慧城市行业相关政策解读

        国外智慧城市建设最早可追溯至1992年新加坡提出的“智慧岛计划”,随后很多国家和地区开始陆续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直至2010年开始在全球掀起一股建设热潮。

        中国最早提出建设智慧城市构想的是南京市,比新加坡晚了近20年。 

        到2011年,国内提出或者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地市开始大幅增加,出现小范围“井喷”之势。 

        2013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正式提出要在有条件的城市开展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建设。这被外界解读为国家层面已经认可智慧城市发展策略。2014年出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将智慧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全新模式,要求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比国家顶层战略层面认可更早的是各部委的积极尝试和探索。 

        2012年5月,国家旅游局公布北京、成都等18个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 

        2012年11月,科技部下发《关于开展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并于次年10月正式公布南京、无锡等20个智慧城市试点城市。 

        2012年12月,住建部下发《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有条件的地方积极申报试点。截至目前,住建部已先后三批设立智慧城市试点,成为试点城市最多的部委。 

        2013年,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出台《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试点技术指南》,包括太原、广州在内的9个城市列入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的全国试点工作。

        2013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选定15个城市与欧盟合作,启动中欧绿色智慧城市合作项目。 

        2014年5月,交通部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确定在太原、石家庄等26个城市开展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建设。 

        2014年8月,由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牵头制定的《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给出了一个具体的目标:到2020年,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网络安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2015年初,智慧城市评价模型以及基础评价标准体系的国家标准终于出台,共包括六大标准体系。
    
        国标的出台将会在更大程度上督促各地智慧城市建设情况,能避免当前建设中出现的盲目冒进状况。

        第九章 2015-2016年智慧城市行业投资现状分析

        第一节 2015-2016年智慧城市行业投资情况分析

        一、2015年总体投资及结构 

        自2014年8月27日八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来,以住建部为主导的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已近300个,极大地将智能建筑的应用推到了见所未有的新高度,从而释放出了巨大的市场能量,形成一系列以应用各种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能家居、智能楼宇、智慧安防等一系列新型产业和广泛互联的城市智能公共服务体系,推动着中国城市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2015年智慧城市投资结构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二、2015年投资规模情况

        2014年,我国智慧城市投资规模达12400亿元,较2013年同期增长20.0%;2015年,我国智慧城市IT投资规模达14880亿元,较2014年同期增长22%。

2012-2015年我国智慧城市投资规模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三、2015年投资增速情况

        2012年,我国智慧城市投资规模为7440亿元,之后,智慧城市的投资一直呈上升趋势,2013年,我国智慧城市投资规模增加至9300亿元,同比增加25%。2014年,我国智慧城市投资规模达到了9300亿元,同比增加33%。2015年,我国智慧城市投资规模为12400亿元,同比增加22%,增速有所下滑。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处置种类、区域错配 政策引导危废处置利用行业进入深度调整阶段 市场格局有望优化

处置种类、区域错配 政策引导危废处置利用行业进入深度调整阶段 市场格局有望优化

我国工业门类齐全,工业危废产生量大,2015-2023年CAGR约11%。工业危废产生量增加,工业危废处置利用量随之增长。2023年我国工业危废处置利用量为10502.9万吨,同比增长11.6%。

2025年09月10日
洗牌加速!助贷新规推动行业“良币驱逐劣币”效应愈发显著 “24%+”产品成平台新宠

洗牌加速!助贷新规推动行业“良币驱逐劣币”效应愈发显著 “24%+”产品成平台新宠

2025年4月3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以下简称“助贷新规”),自2025年10月1日起施行。《助贷新规》要求商业银行总行应当对平台运营机构、增信服务机构实行名单制管理,通过官方网站、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等渠道披露名单,及时对名

2025年09月09日
聚焦宠物动保行业:国产宠物驱虫药高歌猛进 猫三联疫苗与外资差距有望缩小

聚焦宠物动保行业:国产宠物驱虫药高歌猛进 猫三联疫苗与外资差距有望缩小

近年来,随着宠物主对宠物健康意识的增强,疾病预防保健与治疗的需求日益提升,宠物医疗实现快速增长,成为仅次于宠物食品的第二大细分市场。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宠物医疗消费规模约为840亿元,占比达28%。

2025年08月20日
多方入局 我国环卫无人化行业进入初期探索阶段 小吨位设备有望率先放量

多方入局 我国环卫无人化行业进入初期探索阶段 小吨位设备有望率先放量

我国政府对无人化环卫发展一直保持支持、肯定、引导、鼓励的态度,从国务院到各部门都提出了一系列通知和指导意见,加大人工智能在环卫领域的广泛应用,提升环卫智能化水平。如在住建部印发的《推进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设备更新工作实施方案》中明确要求包括环卫车辆等设备的更新,鼓励更新购置新能源车辆装置以及智能化、无人化环卫作业机具设备

2025年08月13日
资产运维行业增量由IT和工业设备贡献 第三方服务商乘势而上 智能化趋势显著

资产运维行业增量由IT和工业设备贡献 第三方服务商乘势而上 智能化趋势显著

当前IT 设备、工业设备以及基础设施资产存量约 455万亿元,资产运维市场规模约 2.44 万亿元,预计2035年资产存量约 560 万亿元(增量主要是由工业和 IT 设备贡献),资产运维市场规模约 5.5 万亿元。

2025年08月10日
工业污水处理行业向“资源化利用”变革 产业园处理能力显著提升 竞争格局仍较分散

工业污水处理行业向“资源化利用”变革 产业园处理能力显著提升 竞争格局仍较分散

随着水资源短缺和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工业污水治理政策密集出台。2021年以来,工信部、水利部、发改委等多部门围绕“废水循环利用”“水效提升”“绿色低碳”密集出台政策,明确到2025 年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大幅提升,钢铁、化工、有色等重点行业改造升级全面提速,纺织、造纸、食品等高耗水行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较 2020 年提升 5

2025年08月07日
政策孕育节能服务行业新机遇 建筑节能初露苗头 整体市场仍“大而分散”

政策孕育节能服务行业新机遇 建筑节能初露苗头 整体市场仍“大而分散”

2024年,各级主管部门强化顶层设计,健全政策体系,明确绿色发展路径,有效稳定市场预期;实行“两新”政策和节能降碳专项行动,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大力支持设备更新和节能改造,激发重点行业节能需求;深化技术创新,引导推动节能低碳技术不断突破;运用财税政策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这些系统性举措从政策、市场、技术等维度,为节能服务产业

2025年08月05日
我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行业呈现复苏态势 市场正进入“全员合规”严监管周期

我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行业呈现复苏态势 市场正进入“全员合规”严监管周期

受益于促消费政策的落地显效、资本市场回暖以及技术驱动下,自2023年以来,我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呈现持续复苏态势。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到33.9万亿元,同比增长7.4%。

2025年07月2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