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07年麻纺织业整体运行情况

核心提示:2007年,尽管面临人民币持续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及要素成本压力增大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我国麻纺织业经济运行仍保持平稳。

   2007年,尽管面临人民币持续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及要素成本压力增大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我国麻纺织业经济运行仍保持平稳;麻纺织业经济增长减缓,利润增幅回落;1-11月麻类纤维、纺织及制品出口出现近年来首次负增长。   

  一、基本情况

  经济增长减缓

  1-11月我国麻纺织及麻制品制造企业户数(规模以上)同比增长4.97%;实现销售产值240.98亿元,同比增长17.96%,其中麻纺织企业实现销售产值213.60亿元,同比增长15.67%;麻制品制造企业实现销售产值17.02亿元,同比增长33.39%。

  1-11月麻纺全行业实现利润总额7.66亿元,同比增长14.35%,其中麻纺织企业实现利润6.45亿元,同比增长12.56%,麻制品制造企业实现利润1.21亿元,同比增长24.91%。

  1-11月全行业产销率为95.66%,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02个百分点;其中麻纺织企业产销率为95.82%,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86个百分点;麻制品制造企业产销率为94.42%,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24个百分点。

  其它经济指标比较,麻纺织行业总资产贡献率为6.28%,同比下降0.74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为1.54,低于去年0.12,资产负债率为60.42%,同比下降0.76个百分点,劳动生产率为5.48万元/人,与去年同期相比人均增加1.06万元;利润率3.39%,同比下降下降0.13%;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26.99%,同比增加17.82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标为1.05,同比增加0.04;三费比例6.70%,低于去年的6.96%,出口交货值增速为13.50%。

  1-11月全行业利润率为3.39%,比去年同期下降0.13个百分点,其中麻纺织企业利润率为3.22%,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15个百分点;麻制品制造企业利润率为4.76%,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固定资产投资有所回升

  1-11月我国麻纺织及麻制品制造固定资产投资有所回升,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完成额比去年同期上涨了10.18%,其中麻纺织占到投资总额的85.11%,同比上涨14.94%,而麻制品制造与去年同期相比则下降了10.90%。

  苎麻纺织2007年苎麻原料价格走低,苎麻纺织生产开工不足,苎麻纺织品价格继续走低,出口下降。

  年初苎麻原料产地平均收购价为7200元/吨,年末的价格为6200元/吨,与2006年比较下降了26%。

  苎麻纺织产品价格持续走低,36公支纯苎麻纱均价29000元/吨,830纯苎麻织物均价9元/米,与2006年相比分别下降了13%和4%。

  由于销售淡季明显和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加大等因素,苎麻纺织品销售不畅,苎麻纺织行业开工率不足在60%,部分苎麻纺织企业停产。

  1-11月份苎麻纱线出口量额分别下降33.78%和22.19%,苎麻织物出口量额分别下降9.84%和5.83%,出口额同比增幅为17.66%和4.38%。苎麻纱线和苎麻织物分别占到麻纱线和织物出口量的12.15%和30.69%。

  亚麻纺织2007年我国的亚麻纺织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增长趋缓。亚麻纺织业面临调整期,亚麻原料价格上涨,进口亚麻原料价格持续攀升、质量下降。国内亚麻原料打成麻纺24支原料:1.85万元/吨。纺24支进口亚麻打成麻:2.3美元/公斤,纺36支进口亚麻打成麻:2.8美元/公斤。

  亚麻原料大幅提价等相关成本上涨,市场的恶性竟争使亚麻企业的产品销售价格徘徊不前。部分具有技术和产品质量竟争优势的企业逐渐调整亚麻产品的价格,24支亚麻纱调到5.2万元/吨。亚麻高端产品50支-60支生产的50*50、60*60的布织物需求增加。

  面对市场销售平淡,库存增加,资金紧张,利润水平下降。亚麻纺织行业必须加大新产品开发,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提升产业的科技和品牌的竟争力水平。

  目前,影响我国亚麻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1、由于产业链发展不完善,国内市场开发不够等原因,我国亚麻纺纱、织造能力持续高速增长,趋同类亚麻纺织品市场竟争激烈,显现阶段性产品结构过剩。

  2、亚麻纺织业对进口亚麻原料的依存度过大。我国的亚麻原料发展落后,亚麻品种研究、种植及产量、出麻率等水平落后。纺中、高支纱的打成麻产量、质量都不足于支持行业的发展。

  黑龙江是我国亚麻主产区,亚麻种植面积的大幅度减少,近年来新疆、云南的亚麻种植和原料加工有较快的发展,还远不能满足行业发展需要。

  3、行业自律水平低,行业内耗也致使打成麻价格偏高,亚麻纺织品销售恶性竟争,严重损害行业利益。

  总之,中国的亚麻行业要想走出困境,需要政府给予行业发展的政策支持,行业协会的积极协调、大力拓展市场,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攻关、新产品开发等一系列措施。

  黄麻纺织2007年全行业共生产黄麻制品12万吨左右,实现销售收入约8.5亿元。目前,黄麻企业开工仍然有百家左右,产品大多为麻纱线、麻布、麻袋等产品,少数企业也开发了黄麻服装面料,装饰面料和日用品或工艺品,但所占比例不大。

  二、麻类纤维、纺织及制品进出口情况

  (1)概述

  据海关统计,1-11月份麻类纤维、纺织及制品进出口总额为10.88亿美元,同比下降1.55%。其中出口金额6.96亿美元,同比下降0.95%;进口金额3.93亿美元,同比下降2.58%。麻制品1-11月麻制品累计出口1.63亿美元,同比增长19.51%,其中麻(棉)簇绒织物、装饰毯、包装用麻袋出口增幅较大,而麻制床上用品出口同比下降2.68%。

  麻制品出口前五位的国家或地区为:美国、香港、马来西亚、哈萨克斯坦和巴拿马。出口到前五位国家或地区的麻制品出口额占麻制品总出口额的61.07%。出口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香港和巴拿马均有较大增幅。

  (2)贸易方式

  出口麻类纤维、纺织及制品出口以一般贸易为主,其比重逐年上升,出口贸易结构不断优化。1-11月一般贸易方式所占比重继续增长,占到整个出口贸易总额的77.10%。其次是加工贸易,占出口贸易总额的20.55%。2007年1-11月份一般贸易累计出口金额5.36亿美元,同比增长1.78%;加工贸易累计出口1.43亿美元,同比下降14.67%,其中进料加工贸易出口1.38亿美元,来料加工贸易出口0.05亿美元,同比下降63.88%。

  进口加工贸易进口金额2.00亿美元,占进口总额的50.85%,比去年同期下降了8.47%;一般贸易进口金额1.60亿美元,占进口总额的40.84%,一般贸易进口金额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3)收发货地

  2007年1-11月份我国麻原料分收货地进口主要集中在江苏、浙江、黑龙江、北京、山东、安徽等省,1-11月份仅江苏、浙江和黑龙江三省麻原料进口金额就占麻原料进口总额的69.18%。由于亚麻原料进口价格持续攀升,其中江苏和浙江进口亚麻数量同比增长0.06%、18.89%,金额同比增长分别为29.19%和39.22%,黑龙江进口亚麻量则同比下降了18.02%。

  我国麻类纱线出口发货地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苏、广东和山东等地,仅浙江、江苏、广东三地就占到纱线出口总额的近3/4;麻类织物出口发货地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苏、广东、黑龙江、上海和湖南等地,而出口麻织物第一大省浙江省出口量额分别下降17.70%和16.38%,出口价格同比则上升了1.68%;麻制品出口发货地主要集中在福建、广东、浙江、江苏、山东、上海等省市,其中福建和广东同比增幅为1809.9%、5.54%,而随后几大市场则出现不同程度的降幅。

  三、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及应对措施

  1、经济增长减缓,出口增幅回落。据海关统计,2007年1-11月麻织物出口占出口总额的55.89%,出口量额同比分别下降13.37%和8.49%。其中亚麻织物出口数额同比分别下降16.07%和8.97%;亚麻织物出口前三大市场香港、意大利和比利时数量同比分别下降20.94%、22.98%和32.98%,;苎麻织物出口量下降9.84%;出口香港下降26.99%,出口韩国下降15.34%,出口印度尼西亚下降23.34%。

  主要原因有:出口纺织品退税率政策调整等宏观环境因素对销售的影响;麻纺织市场销售淡季长;苎麻纺织产品更新缓慢,产品竞争力减弱。

  2、亚麻原料供应结构不合理。国内亚麻原料发展缓慢,原料缺口大,对外依存度较高,而进口亚麻原料价格持续上扬,亚麻纱、织物又处于低价滞销,亚麻纺纱企业(包括织物等下游企业)难以承受高价原料成本,经营难以维继,亚麻行业处于两头受压的局面。

  近两年,欧盟亚麻纤维两次高幅提价,纺24Nm纱打成麻的均价涨幅高达30%以上,已使中国亚麻纺纱企业经营困难。2007年年底欧盟再次提出亚麻纤维高幅提价,再加上有外部经济环境的压力,已经远远超出了中国亚麻纺纱企业的承受能力,严重影响到了行业的健康发展。中欧双方应当根据欧洲麻农受灾的情况和中国亚麻纺纱企业的承受能力,通过协商维护亚麻产业的稳定发展。

  全国亚麻纺纱锭已达80万枚,由于需求拉动和利润驱动,亚麻纺纱能力仍在扩大。亚麻纺织要防止趋同类产品发展过快,加快新产品开发和产业链的协调发展。

  3、技术和产品创新开发投入不足,产业链不完整,国内市场有待拓展。

  4、面对出口退税率下调、人民币升值、原料成本、劳动力成本、环保成本提高,市场竟争激烈等诸因素影响,麻纺织及制品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必须进一步加强技术和产品创新,提高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优化产品结构,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加大拓展国内麻消费品市场力度。

  5、2008年欧盟国家取消中国纺织品进口限额,中欧纺织品协议对8种纺织品(含亚麻纱)实行监控。麻纺织及制品企业应采取积极措施开展行业自律,创建稳定的出口环境和有序的市场秩序,形成良好的市场氛围,维护行业、企业利益,保障行业稳定持续健康发展。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生物质纤维素长丝行业现状:国风服饰兴起带动需求增长 新乡化纤为龙头

我国生物质纤维素长丝行业现状:国风服饰兴起带动需求增长 新乡化纤为龙头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生物质纤维素长丝(粘胶长丝)生产国。有相关资料显示,2022年全球生物质纤维素长丝(粘胶长丝)总产能约为28万吨。其中中国生物质纤维素长丝(粘胶长丝)产能为21万吨‌‌,占比达75%;其次为印度,占比24%左右。到2023年国内生物质纤维素长丝总产能约为23.5万吨,产量为20.7万吨。

2024年11月12日
我国涤纶短纤维行业产量呈现波动上涨走势 下游应用广泛 拥有广阔发展空间

我国涤纶短纤维行业产量呈现波动上涨走势 下游应用广泛 拥有广阔发展空间

我国是全球涤纶短纤维的主要供应国,其产量占比在61%左右。近年来我国涤纶短纤维产量呈现波动上涨走势。数据显示,到2023年我国涤纶短纤维产量为1193万吨,同比增长11.8%。2022年我国涤纶短纤维产量占全球产量的比例达到61.62%。

2024年11月06日
我国再生涤纶行业现状:政策助力发展 终端市场需求恢复带动产量回升

我国再生涤纶行业现状:政策助力发展 终端市场需求恢复带动产量回升

我国是涤纶纤维及制品的生产和消费大国,废旧涤纶纺织品数量巨大,为再生涤纶纤维生产提供了良好的原料基础。2022 年我国涤纶在全球涤纶产量中占比达到 78.16%。近年来,我国涤纶产量规模在总体上呈现上升态势。2023年我国涤纶产量整体增长至 5702万吨,同比增长6.72%;销量为5343万吨‌。

2024年11月06日
我国粘胶纤维行业现状分析:短纤市场集中度上升 长丝市场消费量或大涨

我国粘胶纤维行业现状分析:短纤市场集中度上升 长丝市场消费量或大涨

由于粘胶短纤使用范围更广泛、价格也相对便宜,其也成为粘胶纤维市场中的主流产品。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粘胶短纤产量在粘胶纤维总产量中的占比超过90%,2023年达到95.49%;粘胶长丝较为高端,产量占比相对较少,始终不超过5%,2023年达到4.51%。

2024年11月04日
我国染料行业:产量回升但基本面呈现“寒意” 多数上市公司业绩承压

我国染料行业:产量回升但基本面呈现“寒意” 多数上市公司业绩承压

进入2023年,受下游印染需求不振,国内外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我国染料行业发展低迷,供过于求现象明显,产品售价进一步下探。受此影响,国内多数染料上市企业业绩承压,营业收入和归属净利润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2024年10月28日
我国羽绒羽毛生产加工行业:产业链地位突出 市场逐渐进入全面规范化提升阶段

我国羽绒羽毛生产加工行业:产业链地位突出 市场逐渐进入全面规范化提升阶段

我国鸭出栏量正在逐步恢复并保持稳定增长。受2018年猪瘟疫情的影响,2019年鸭出栏量急速增加至48.78亿只,但随后在2020年和2021年,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出栏量增速放缓并有所下降。但到了2023年,出栏量恢复到42.18亿只,同比增长5.40%,显示出行业正在逐步恢复并保持稳定增长。

2024年10月23日
我国涤纶行业发展现状:产需整体呈现上升态势 涤纶长丝出口需求持续旺盛

我国涤纶行业发展现状:产需整体呈现上升态势 涤纶长丝出口需求持续旺盛

近年来我国涤纶行业稳步发展,产量和表观需求量整体呈现增长态势,2023年分别达到5702万吨和5192.69万吨,同比分别增长6.72%和5.46%。

2024年09月30日
我国锦纶行业发展现状:产量整体保持增长 户外运动盛行带来更多市场需求

我国锦纶行业发展现状:产量整体保持增长 户外运动盛行带来更多市场需求

锦纶具有轻便、耐低温、耐磨性好、吸湿性强、强度高、耐化学品性能和耐水性良好等优势,在冲锋衣、滑雪服、运动服、运动内衣、速干衣、户外帐篷、睡袋、登山包等户外用品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随着户外运动盛行和户外用品市场的不断扩大,有利于进一步激发锦纶市场活力,为其带来更多需求。根据预测,2023年我国锦纶表观需求量达到397 万吨

2024年09月2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