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09-2011年四川省纺织产业调整和振兴行动计划

    纺织工业是四川省传统产业和民生产业,也是国内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产业,在繁荣市场、扩大内需和出口、吸纳社会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一体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落实国家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确保四川省纺织产业在稳定发展的同时,应抓住机遇,加快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按照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结合当前形势和四川省实际,特编制《四川省纺织产业调整和振兴行动计划》。

  一、纺织产业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四川省以棉纺织、丝绸、化纤、服装业为主的纺织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主要产品纱布、生丝、化纤和服装产量年均增长30%以上,产业规模稳居西部第一。2008年,四川省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60亿元,同比增长26.8%;出口25.3亿美元,占四川省出口创汇的19.3%;1/3企业技术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高性能纤维聚苯硫醚、芳纶的研发及产业化取得新进展;全行业就业人数超过30万人,每年给农民工带来30亿元现金收入,为解决四川省“三农”问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四川省纺织产业长期发展积累的矛盾和问题日渐凸显。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印染业和服装业仅占全行业产能的5%和10%;印染业规模偏小,缺乏特宽幅面料印染、特殊后整理的加工手段,高档服装的面辅料均从省外或国(境)外购入。二是大多数纺织企业规模偏小,产品附加值低,虽产量逐年增加,但效益增幅不大;行业内先进设备的使用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出口产品多数以贴牌加工和外省服装货源为主,省内高档服装市场大多被外来品牌占据。三是产业集中度低,四川省纺纱锭数已超过300万锭、化纤涤纶生产能力超过50万吨、缫丝能力已达45万绪,但企业布局分散、产业集中配套性不强、骨干企业对产业集聚的带动能力弱。四是印染企业用水量、废水排放量均高于全国水平,且平均水回用率仅为10%,因此企业治污减排的任务十分艰巨。

  2008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扩散和蔓延导致国际纺织品服装市场需求疲软,对四川省纺织业已造成严重影响,出现了出口增速持续回落,国内纺织原料价格大幅下跌,企业经营十分困难,行业亏损额增加,1/3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的状态;随着出口型企业转向,国内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使四川省中小企业生存更加艰难,加重了四川省城乡劳动力的就业压力。应当看到四川省是人口大省,纺织产业规模尚偏小,内需市场还有较大增长空间,部分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纺织业作为涉及“三农”和解决城镇就业的民生产业,必须抓住这次历史机遇,及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大力推进产业调整、实现产业振兴和健康发展。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采取措施,稳定出口市场份额,扩大内需市场,以自主创新、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业集群和承接转移为重点,推动纺织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高纺织工业对城乡就业和惠农的支撑地位,从整体上提升四川省纺织产业综合竞争力。

  (二)基本原则

  1、稳定市场与扩大内需相结合原则。统筹兼顾纺织品服装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采取综合有效措施,在巩固和开拓国际市场、保持出口份额基本稳定的同时,努力培育和扩大省内消费需求,拓展省外销售市场。

  2、技术创新与淘汰落后相结合原则。支持棉纺织、丝绸、化纤、印染骨干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创新,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推进新型材料、产业用纺织品研发及产业应用,加大淘汰高耗能、高耗水、污染大、效率低的落后工艺和产能力度。

  3、政策引导与产业调整相结合原则。落实好国家产业政策、金融及财税政策,用好四川省西部大开发、灾后重建、承接产业转移以及城乡一体化建设等政策措施;促进行业结构调整,实现优胜劣汰,确保就业人员稳定,实现产业升级和振兴。

  (三)调整和振兴目标

  1、发展目标。到2011年,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达到86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300亿元,产销率达到98.5%。

  2、结构调整目标。到2011年,全行业实现产值所占国内纺织产业比重由1.4%提高到2.5%,服装、家用、产业用三大终端产品占行业比重大幅度提高,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纺织技术装备比重从目前的30%提高到50%以上,培育15家左右具有较强影响力的自主知名品牌企业,全行业劳动生产率由2008年的9.6万元/人增加到14万元/人。

 3、节能减排目标。全行业实现单位增加值标准煤耗年均降低5%;重点抓好印染、化纤节能减排,水耗年均降低7%,污水排放量年均减少7%;印染、缫丝及苎麻脱胶水回用率分别要达到30%、70%、50%以上;粘胶纤维生产过程中含硫化合物的废水、废气排放大幅减少。

  4、就业目标。在生产规模、出口创汇达到既定发展目标的情况下,全行业三年实现新增5万个就业机会。

  三、重点任务

  (一)扩大国内外市场

  1、稳定和开拓出口市场。在稳定现有欧美市场四川省纺织品出口所占份额的同时,努力开拓俄罗斯、中东、南亚和非洲等市场,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培育新的增长点。重点提高四川省服装、家用纺织品、丝绸和鞋类等终端产品所占比重。

  2、加大国内营销力度。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国内主销市场设立物流中心和分销中心,增强对国内纺织品服装终端市场的控制力,下大力气打造国内知名品牌,提高四川省纺织业在国内纺织工业中的地位。

  3、促进省内消费增长。引导纺织企业大力开发新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开发生产四川藏、羌、彝等少数民族生产和生活中所需纺织品;扩大省内二级城市、人口大县纺织品服装销售市场覆盖范围;积极开拓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市场,增加边远乡村的商业网点,便利农牧民消费。

  (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加快对传统纺织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对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开发和现代纺织技术装备的应用;着力推进产业用纺织品开发应用,特别是加速实现高性能芳纶、聚苯硫醚、玄武岩纤维等高新技术纤维和复合材料的产业化,加快编制《四川省高技术纤维和产业化纤维重点项目建设规划》,实现万吨级产业化生产,建设国家级高技术纤维基地。充分利用竹子、麻类、桑皮、速生材等优势资源,实现可降解、可再生生物质纤维及综合开发利用的产业化,加快溶剂法纤维素纤维的产业化进程。

  (三)加快实施技术改造

  以技术改造为抓手,采用先进工艺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纺织产业,提高重点行业生产效率,改善产品结构,增强市场有效供给能力。

  1、棉纺织业。推行原料精细化、仪器化检测,提升企业电子配棉能力;推进高档精梳纱线、多种纤维混纺纱线和差别化、功能化化纤混纺、交织面料的生产工艺;大力提升无卷、无接头纱、无梭布、精梳纱产品的比重;加大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力度,提高非棉纤维与棉混纺纱线、交织面料的比例,减少棉花用量;鼓励生产差别化、功能化化纤混纺、交织织物面料在服装、家纺产品上使用。

  2、印染行业。推广高效短流程、无水或少水印染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自动控制水平;重点解决印染行业自动化程度低、能耗和水耗高、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增加新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的比例,鼓励发展涂料印染、微悬浮体印染、转移印花、数码印花等无水或少水印染工艺技术,大力推广环保、节能、清洁生产印染加工技术的运用。

  3、化纤行业。采用先进适用的高新技术提升传统化纤工艺、装备及生产控制水平;粘胶纤维企业推广采用连续纺丝新工艺,注重开发功能性产品,加强对阻燃、抗菌、远红外、异形等功能性纤维的开发生产,加大节能、减排先进技术与设备的运用;涤纶纤维企业应加快多功能、差别化产品研发和应用,支持中小型企业利用废旧聚酯瓶片生产市场适销纺织品用纤维,鼓励纺织企业提高聚酯再生纤维使用比例。

  4、丝绸行业。推广采用新型自动缫丝设备,精梳配套设备,高速并线、倍捻机、新型自动络筒机,扩大无梭织机、电脑提花、真丝针织色织设备所占比例,增加小批量、多品种性能先进的印染生产线;提升丝绸骨干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加大真丝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力度,形成一批有品牌、有市场的优质产品,进一步缩小与国内外差距。

  (四)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进一步加大对耗能高、污染重等落后工艺和设备的淘汰力度。棉纺行业重点淘汰A512、A513系列细纱机;丝绸行业重点淘汰陈旧落后的缫丝设备;印染行业重点淘汰74型染整生产线、落后型号的平网印花机、热熔染色机、热风布铗拉幅机、短环烘燥定型机及其他高耗能、高耗水的落后生产工艺设备;化纤行业重点淘汰R531酸性老式粘胶纺丝机,限制使用2万吨/年以下粘胶生产线、涤纶长丝锭轴长900mm以下的半自动卷绕装置及间歇法聚合聚酯生产工艺设备。

  (五)大力发展产业集群

  1、发挥成都出口重要口岸、贸易中心以及交通枢纽中心的作用,抓住国内企业向中西部转移机会,支持成都及周边市县服装加工园区建设,提高德阳、南充服装加工园区的配套能力,优势互补形成配套;积极承接和引进国内知名服装品牌企业,培育一批有自主创新能力、竞争力强的本土服装企业,做强服装产业,提高"四川造"服装在出口中的比重。

  2、一是支持遂宁做大棉纺织产业集群的建设,发挥骨干企业以及成南高速公路交通便利优势,带动周边中小纺织企业较为集中重点县形成产业配套,提升印染企业配套加工水平,打造成为西部重要的纺织面料产业集群;二是支持绵阳建设工装面料加工产业链;依托重点印染企业带动川陕高速公路沿线棉纺织企业加快发展,增强服装企业加工配套能力。三是鼓励成乐、成渝高速公路沿线县(市、区)纺织企业相互集聚发展,进一步提高棉纺、织造加工业的产业优势。

  3、支持南充以出口丝绸服装、家用纺织和印染产品为突破口,通过主动承接茧丝绸深加工企业转移,加快丝绸产业升级和推进结构调整;支持攀西、宜宾、绵阳、广安等优质茧丝原料基地建设,抓住国家推进“东桑西移”机遇,巩固提高现有蚕桑生产基地,推广规模化、标准化种桑养蚕模式和"公司+农户"组织化形式;支持绵阳、资阳、成都、内江等丝绸企业提高现有加工水平;全面提升四川省茧丝绸产业水平和承接产业转移能力。

  4、支持川东苎麻深加工企业的产业升级改造,推动建立优质苎麻原料交易集散市场;支持成都、德阳、宜宾、自贡高性能纤维研发及相关产业化应用,加快3.5万吨浆粕项目及2万吨竹纤维浆粕项目建设步伐,扩大差别化纤维的生产规模。

  (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一是建立纺织重点行业和企业跟踪制度。整合现有数据资源,建立行业共享信息平台,及时发布产业动态信息。二是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完善服务功能,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咨询、质量检测、产品设计开发、社会责任推广、市场开拓、人才培训等服务,提高中小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三是大力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研究推广适合四川省纺织产业特点的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电子商务系统,制造执行系统(MES)。四是加强四川省纺织科研院校对新材料、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进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国家和省级技术中心,激励企业技术创新,形成技术研发平台。

  (七)加快自主品牌建设

  一是以终端服装、家纺自主品牌建设为突破口,选择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品牌企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力争在3年内形成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国内知名品牌。二是扶优扶强,支持企业建立和完善技术设计研发中心,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品牌收购,建立国内外销售网络,增强品牌企业的市场控制力。

  四、专项措施

  (一)落实好国家已出台各项政策

  积极落实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出台的各项政策和措施,用好国家扩大出口与实施拉动内需的十项政策、发展的6项措施;充分用好四川省促进灾后重建、扩大内需和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发展的有关政策,加快纺织产业发展。

  (二)加强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和技术创新的实施力度

  积极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落实相关配套政策;各级工业发展资金应重点对四川省棉纺织、丝绸、化纤、印染骨干企业技术改造,服装企业自主品牌建设项目进行扶持和引导;支持人口大县、灾区企业采用带动就业明显的先进适用技术;支持产业集群中的骨干企业、产业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聚苯硫醚、芳纶、醋酸纤维、竹纤维等新型纤维的开发应用。

  (三)鼓励企业实施兼并重组

  纺织行业优势骨干企业对困难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可享受国家有关税收政策,重组过程中妥善安置企业职工的,可按国家有关规定减免契税;在流动资金、债务核定、人员安置等方面给予优惠支持;对于实施兼并重组企业符合条件的技术改造项目给予优先支持。

  (四)加大对纺织企业的金融支持

  金融机构加大对纺织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对一些基本面较好、带动就业明显、信用记录较好、无严重环境违法行为、有竞争力、有市场、有订单但暂时出现经营和财务困难的企业给予信贷支持,允许到期的贷款适当延期;尽快落实放宽中小纺织企业贷款呆帐核销条件,对中小纺织企业贷款税前全额拨备损失准备金,提供风险补偿;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公司债、企业债、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短期融资券等,鼓励担保机构为纺织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和融资服务。

  (五)减轻纺织企业负担

  对受金融危机、地震破坏影响较大、暂时遇到经营困难的企业,积极落实缓缴社会保险费或降低相关社会保险费率等国家有关政策。对采取在岗培训、轮班工作、协商薪酬等办法稳定员工队伍,并保证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困难企业,允许使用失业保险基金支付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加快清理纺织企业各种不合理收费。

  (六)支持纺织企业购买棉花和厂丝

  为解决企业流动资金周转困难和激活纺织原料市场,抓住当前纺织原料价格走低时机,积极协调企业流动资金贷款,配合做好中央财政全额贴息,支持四川省骨干企业购买棉花和厂丝。

  (七)支持培育服装自主品牌

  落实好省政府对获得中国名牌、中国出口名牌、中国驰名商标等企业给予100万的政策奖励,制定"川牌"服装进入本地名店上柜销售的奖励政策,提高省内服装知名度和零售市场份额,推动企业培育国内自主知名品牌。

  (八)努力保障省内消费

  在不违背国家有关法规前提下,要求对财政资金支付购买的公、检、法、交通、工商、质监和城管等单位制式服装应优先选择省内企业,鼓励国资控股企业的工装在省内企业定购,支持省内服装下乡扶贫和灾民安置。

  五、行动计划实施

  本行动计划期限为3年,实施期是从2009年至2011年,以2009年作为启动年,以后每年根据产业发展实际对重点任务、重点项目进行动态调整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生物质纤维素长丝行业现状:国风服饰兴起带动需求增长 新乡化纤为龙头

我国生物质纤维素长丝行业现状:国风服饰兴起带动需求增长 新乡化纤为龙头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生物质纤维素长丝(粘胶长丝)生产国。有相关资料显示,2022年全球生物质纤维素长丝(粘胶长丝)总产能约为28万吨。其中中国生物质纤维素长丝(粘胶长丝)产能为21万吨‌‌,占比达75%;其次为印度,占比24%左右。到2023年国内生物质纤维素长丝总产能约为23.5万吨,产量为20.7万吨。

2024年11月12日
我国涤纶短纤维行业产量呈现波动上涨走势 下游应用广泛 拥有广阔发展空间

我国涤纶短纤维行业产量呈现波动上涨走势 下游应用广泛 拥有广阔发展空间

我国是全球涤纶短纤维的主要供应国,其产量占比在61%左右。近年来我国涤纶短纤维产量呈现波动上涨走势。数据显示,到2023年我国涤纶短纤维产量为1193万吨,同比增长11.8%。2022年我国涤纶短纤维产量占全球产量的比例达到61.62%。

2024年11月06日
我国再生涤纶行业现状:政策助力发展 终端市场需求恢复带动产量回升

我国再生涤纶行业现状:政策助力发展 终端市场需求恢复带动产量回升

我国是涤纶纤维及制品的生产和消费大国,废旧涤纶纺织品数量巨大,为再生涤纶纤维生产提供了良好的原料基础。2022 年我国涤纶在全球涤纶产量中占比达到 78.16%。近年来,我国涤纶产量规模在总体上呈现上升态势。2023年我国涤纶产量整体增长至 5702万吨,同比增长6.72%;销量为5343万吨‌。

2024年11月06日
我国粘胶纤维行业现状分析:短纤市场集中度上升 长丝市场消费量或大涨

我国粘胶纤维行业现状分析:短纤市场集中度上升 长丝市场消费量或大涨

由于粘胶短纤使用范围更广泛、价格也相对便宜,其也成为粘胶纤维市场中的主流产品。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粘胶短纤产量在粘胶纤维总产量中的占比超过90%,2023年达到95.49%;粘胶长丝较为高端,产量占比相对较少,始终不超过5%,2023年达到4.51%。

2024年11月04日
我国染料行业:产量回升但基本面呈现“寒意” 多数上市公司业绩承压

我国染料行业:产量回升但基本面呈现“寒意” 多数上市公司业绩承压

进入2023年,受下游印染需求不振,国内外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我国染料行业发展低迷,供过于求现象明显,产品售价进一步下探。受此影响,国内多数染料上市企业业绩承压,营业收入和归属净利润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2024年10月28日
我国羽绒羽毛生产加工行业:产业链地位突出 市场逐渐进入全面规范化提升阶段

我国羽绒羽毛生产加工行业:产业链地位突出 市场逐渐进入全面规范化提升阶段

我国鸭出栏量正在逐步恢复并保持稳定增长。受2018年猪瘟疫情的影响,2019年鸭出栏量急速增加至48.78亿只,但随后在2020年和2021年,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出栏量增速放缓并有所下降。但到了2023年,出栏量恢复到42.18亿只,同比增长5.40%,显示出行业正在逐步恢复并保持稳定增长。

2024年10月23日
我国涤纶行业发展现状:产需整体呈现上升态势 涤纶长丝出口需求持续旺盛

我国涤纶行业发展现状:产需整体呈现上升态势 涤纶长丝出口需求持续旺盛

近年来我国涤纶行业稳步发展,产量和表观需求量整体呈现增长态势,2023年分别达到5702万吨和5192.69万吨,同比分别增长6.72%和5.46%。

2024年09月30日
我国锦纶行业发展现状:产量整体保持增长 户外运动盛行带来更多市场需求

我国锦纶行业发展现状:产量整体保持增长 户外运动盛行带来更多市场需求

锦纶具有轻便、耐低温、耐磨性好、吸湿性强、强度高、耐化学品性能和耐水性良好等优势,在冲锋衣、滑雪服、运动服、运动内衣、速干衣、户外帐篷、睡袋、登山包等户外用品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随着户外运动盛行和户外用品市场的不断扩大,有利于进一步激发锦纶市场活力,为其带来更多需求。根据预测,2023年我国锦纶表观需求量达到397 万吨

2024年09月2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