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解读制造业发展史

       导读:解读制造业发展史,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放开,以及沿海地区开放程度的逐渐提高,民营企业逐渐崛起。“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成为两种体制改革的模式。一些沿海地区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的企业逐渐开始创造自己的品牌。

       一、全球制造业发展阶段概述

       第一阶段:20世纪50-70年代,以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发展为主,传统制造业的飞速发展使得全世界由物质缺乏时代走向了饱和时代;

       第二阶段:20世纪70-90年代,市场进入需求导向时代,消费观念出现了结构性的变化,消费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和个性化;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20世纪末,新产品更新速度更快,集装箱运输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产品销售半径不断增加,制造业以规模和成本控制制胜;

       第四阶段:21世纪后,全球市场需求的个性化、多样化趋势更加明显,制造业面临全球性、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的挑战,规模和成本控制不再是制胜的法宝,制造业需要进行全新的、多模式的发展。

       二、中国制造业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1978年-80年代末,中国制造业的复苏

       1978年的中国,刚刚从文革中解脱出来的中国百废待兴。在建国之后的29年中,中国模仿苏联的计划经济体系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制造业体系,能够制造各类工业和消费产品,通过“三线建设”,军工制造业建立了一定基础。但是,当时的中国制造业更多地是制造工业产品,在消费品制造方面,只能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在当时人民生活水平还非常困难的环境下,消费水平很低,从粮票到布票、肉票,产品种类还非常匮乏。

       八十年代中叶,中国的制造业开始崛起,很多家庭开始购买国产的电子产品和轻工产品,电视上开始有了各类产品广告。在这个十年当中,国营企业还是中国制造业的绝对主流,一些军工企业开始生产民用产品。在经济改革中初步尝到实惠的中国人,开始接触到各种新鲜产品,“三大件”不断变迁,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逐渐成为所有家庭的必备电器,而中国人的穿着有了更多的选择,食品和各类消费产品的品种逐渐丰富。而这十年,中国市场的特点是供不应求。

       第二阶段:90年代初-20世纪末,民营制造业的崛起和外资制造业进入中国

       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放开,以及沿海地区开放程度的逐渐提高,民营企业逐渐崛起。“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成为两种体制改革的模式。一些沿海地区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的企业逐渐开始创造自己的品牌。经济特区的建设、海南的发展、股市的建立、商品房的出现,使得中国基本完成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而中国市场也逐渐由供不应求转向供大于求。

       在这个十年,广东成为中国经济的龙头,而江浙的民营经济开始崛起。很多刚刚经历从计划经济转轨的国有企业还不适应这种市场的变化,缺乏竞争意识、品牌意识,在市场竞争中出现了亏损,甚至最终全军覆没,不少原国有企业拥有的知名品牌陨落。在中国走向市场经济的大潮下,国家充分鼓励民营经济的发展,成就了一大批民营企业家,他们靠灵活的市场嗅觉和敢为天下先的果敢,在中国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逐渐赢得了竞争优势。“营销”,尤其是“广告”,成为中国民营企业叩开市场的金钥匙,例如“秦池”、“孔府宴酒”等,央视的“标王”开始成为一个社会现象。而恒安纸业、正泰电器等很多民营企业,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完成了自己的原始积累。在这一时期,也有大量原来在国有企业工作的管理和技术人员“下海创业”。十年间,中国开始大力兴建各类工业园区,巨大的中国市场吸引了大批国外制造企业进入中国,中国开始有了外资、合资和合作企业,中国的低成本后发优势逐渐显露,国际贸易开始节节攀升,国内市场逐渐繁荣。中国制造企业开始广泛引进国外的工业和消费产品的设计和制造技术,而消费能力的提升,使得中国消费者对于制造业产品有了更多个性化的需求。中国制造业的信息化进程开始逐渐展开,财务软件、CAD成为当时的热门软件。

       在改革开放的第二个十年中,伴随着民营经济的崛起和外资制造业进入中国,中国沿海地区的制造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内地和沿海地区的制造业,乃至整个区域的经济实力的差距逐渐拉大。

       第三阶段:20世纪初—现在,中国制造业融入世界,“中国制造”闻名全球。

       在这十年,外资进入中国的趋势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的深入而逐渐凸显,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之后,在中国积极引进外资的政策吸引,以及全球制造企业降低制造成本,并占领中国及亚太市场的战略推动下,大量外资涌进中国,形成了今天中国数以万计的外资与合资制造企业,以及台资、港资企业。长三角地区,随着浦东的开发而逐渐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龙头。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使“Made in China”全球闻名的,是中国沿海地区众多出口导向型制造企业。这些企业充分发挥低成本优势,逐渐形成了国际竞争力,赢得了大量的OEM订单,成为国际制造业的生产外包基地。而支撑这些企业实现低成本优势的,是来自中国农村的大量低成本劳动力和沿海地区逐渐形成的专业化产业集群,尤其是在IT产品、玩具、服装、制鞋等产业。

       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中国在基础建设方面的投入飞速增长,跨越全国的高速公路网络全面建设,铁路一次又一次地大提速,航空载客量和货运量增长神速,而中国的电信,尤其是无线通信的发展突飞猛进。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中国的城市成为全球最大的工地,建筑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对制造业产品的需求。农民工向潮水一般,涌向沿海地区,支撑了民营制造企业,尤其是外向型企业的发展。随着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国内消费需求的提升和国际贸易的迅速增长,2003年后,整个中国制造业进入新一轮迅速发展期。尤其是中国的船舶、机床、汽车、工程机械、电子与通讯等产业发展迅速,进而又带动了对重型机械、模具,以及对钢铁等原材料需求的海量增长,从而带动了整个制造业产业链的发展。国家对军工行业的投入增大,在航天领域的成就举世瞩目。大型国有企业的效益显著提升,烟草、钢铁等行业开始进行迅速整合。资本市场为中国大中型制造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充足的资金。

       在这十年当中,民营企业赢得了更大的发展。一方面,除了烟草、能源、军工等垄断行业,以及国资委主管的重点国有企业集团之外,很多国有企业逐渐实现民营化;另一方面,很多民营的龙头企业已经通过兼并、收购发展成为遍布全国的产业集团,在产业规模方面做到了全国,甚至全球的领先水平。例如,顺德的家电产业、温州的电气产业、福建晋江的制鞋业、昆山的电子产业等等。在这十年当中,中国的工业品和消费品市场已由卖方市场完全转变为买方市场,中国国内的制造业市场已经国际化,市场竞争空前激烈,产品品种越来越丰富,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在这十年,中国成为全球经济的亮点,而中国制造业则随着中国加入WTO,迅速融入全球经济,中国的国际贸易额迅速攀升,出口顺差持续增加,中国的外汇储备也持续增长。中国经济的发展,对于国际贸易的依存度也越来越大。在这十年当中,中国的优秀制造企业,已经开始走向全球,例如,联想、海尔、华为等,而机床、汽车等行业的中国大型制造企业也已经进行了国际并购。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带动了对电子商务的巨大需求。而ERP、PLM、CRM等制造业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也开始成为支撑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锦纶纤维行业:防晒衣等热度攀升带动消费 国内产能扩大且竞争力提升 出口增势良好

锦纶纤维行业:防晒衣等热度攀升带动消费 国内产能扩大且竞争力提升 出口增势良好

民用领域应用主导我国锦纶纤维市场,随着防晒衣、瑜伽服、女性内衣等下游新兴市场热度攀升,我国锦纶纤维表观消费量日益增多,拉动国内产能、产量稳步扩张。

2025年05月17日
我国涤纶工业丝行业分析:大规模投产已结束 消费量及出口双增

我国涤纶工业丝行业分析:大规模投产已结束 消费量及出口双增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涤纶工业丝生产国,产能占全球的三分之二。近年来,我国涤纶工业丝产能快速增加,截至2023年达到343万吨,2019-2023年期间产能增加107万吨,新增产能主要来自恒力石化等公司。

2025年05月06日
中国是全球涤纶生产大国 PTA、MEG等原材料供给稳增 再生涤纶带动行业绿色化发展

中国是全球涤纶生产大国 PTA、MEG等原材料供给稳增 再生涤纶带动行业绿色化发展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涤纶纤维生产国,年产量占据世界总产量的大部分份额。有相关资料显示,2022 年我国涤纶在全球涤纶产量中占比达到 78.2%。虽然在2022年,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涤纶产量略有下降,达到5343万吨,同比减少0.38%。但仍是我国化纤行业中的重要品类,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2023年我国涤纶产量为570

2025年04月22日
我国涤纶短纤维行业分析:产量及需求规模整体上升 产业链向高端化发展

我国涤纶短纤维行业分析:产量及需求规模整体上升 产业链向高端化发展

作为全球主要的涤纶短纤维生产国家,我国的涤纶短纤维积极向海外出口,2016-2019年出口量维持在100.00万吨左右,2020年涤纶短纤维出口呈现一定程度的下滑,2021年我国出口量恢复至94.71万吨,2023年出口量进一步恢复至123.06万吨。

2025年04月21日
下游强劲韧性给我国再生涤纶带来发展机遇 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为前景可观细分领域

下游强劲韧性给我国再生涤纶带来发展机遇 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为前景可观细分领域

近年在社会环保意识增强和产业政策支持等原因推动下,我国再生涤纶规模得到了较大发展。发展到目前,再生涤纶是我国循环再利用化纤行业的主要产品。我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再生涤纶生产国,更是国际品牌在全球最大的再生涤纶采购基地。2023年,我国再生涤纶产能约为1100万吨,同比微幅增加,新增产能主要集中在中空类和再生长丝;再生涤纶

2025年04月21日
我国涤纶长丝行业基本实现自给自足 产能集中度不断提升

我国涤纶长丝行业基本实现自给自足 产能集中度不断提升

在服装、家纺等下游行业发展以及使用范围不断拓宽等因素推动下,近年来我国涤纶长丝产量和表观消费量整体呈现增长态势。目前我国涤纶长丝行业基本实现自给自足,2024年对外依存度仅有0.15%,不依赖进口补充。同时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涤纶长丝生产国,产量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还有部分盈余用于出口。从产能来看,近年来我国涤纶长丝行

2025年04月0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