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21年我国假发行业运行现状——基于波特五力模型视角

       假发是通过人造技术制造而成的头发,用于装饰的饰品,可供秃头或头发稀少的人作头饰戴用,或作为戏装,官员或专业人员装束或时髦装饰的一部分。

假发分类

分类

概述

按材料分

按材料分为化纤丝和真人发。化纤丝的假发是用化纤制成,逼真度差;真人发做的假发是选用经过处理的纯真人头发制作而成的,逼真度高

按面积分

按面积分为假发套和假发片。假发套是整个戴在头上的假发,佩戴方便牢固,覆盖面积大适用情况广。假发片可以按照不同的需要定做成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假发片,随意性强,逼真度极高,透气性好。

按制作方法分

按制作方法分机织发和手勾发。机织发是机器做出来的。一般批量生产,价格低廉,但是真实性并不理想,较沉,透气性差容易使毛囊受阻,容易打结。手勾发是纯手工勾制而成,逼真度高、透气性好、佩戴舒适、但是价格比较高。

从工艺上分

从工艺上分:全手织、全机制发套、半机制发套、全蕾丝发套、犹太假发、前蕾丝发套、发块、蕾丝假发。

用途上分

真人佩戴、模特用假发、娃娃发、动漫假发、节日假发、角色扮演。

从性别分

男士假发、女士假发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假发制品是以真人头发、纺织材料、化纤材料等为原材料,经过浸酸、漂洗、染色、洗发、烘干、定型等工序加工而成的发条、发套、发块等产品,其用途为用于发型装饰、弥补毛发缺陷、美发教学、影视演艺等,目前产业下游主要涉及影视公司、美发教学机构和普通消费者等

我国假发行业产业链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随着我国国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目前“颜值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假发制品行业市场规模从2014年的19.4亿元上升至2018年的57.6亿元。其中2015年至2018年连续三年的增长速度皆保持在30%左右,随后增速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在20%左右,预计2023年我国假发制品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44.3亿元。

2015-2023年我国假发制品行业市场规模、增速及预测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一、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假发制造行业的上游供应商包括真人头发、纺织材料、化纤材料等原材料厂商。假发编织排序是假发最核心的部份,假发制造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但目前我国假发制造行业集中度不高,企业数量众多,行业处于完全竞争状态,产品竞争激烈,因此议价能力不强。

二、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从线上渠道不同价位的销售情况来看,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高性价比的假发产品。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消费者通过电商渠道购买的假发产品价格以200到400区间的销售额最高,2019年该区间的假发销售额达到了510.49万元。其次为1000-1600元和100元以下的假发产品,销售额分别为225.57万元和185.45万元。随着产品不断升级,购买者的议价能力也会不断降低。

2019年我国电商渠道不同价位假发产品销售额对比情况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三、 新进入者的威胁

       近年来,我国假发相关企业的注册增量(全部企业状态)呈波动上涨态势。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我国假发相关企业新注册6669家,2020年有所下降,新注册4762家,同比下降29%。

2015-2020年我国假发相关企业注册量及增速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从地区分布来看,浙江省拥有7442家假发相关企业,领先于全国其他省份,山东、广东分别以4830家和3507万家排名二三位。此外,河南、江苏、安徽、湖南等省份同样跻身前十。

2020年我国假发相关企业地域分布TOP10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四、 替代品的威胁

       近几年我国我国脱发人群近年来直线上升,人数已超2.5亿,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选择购买假发或者植发。根据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植发行业开始蓬勃发展,当年市场规模为57.0亿元。近几年中国植发行业的用户保持60%-80%的增长幅度,2020年中国植发行业市场规模达到208.3亿元。虽然假发价格上更亲民,会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但是植发时间上会更持久写,所以植发作为假发的替代品威胁还是较大的。

2016-2020年我国植发行业市场规模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五、 同行业竞争者的竞争程度

       从2019年我国假发市场竞争格局来看,我国假发行业企业比较分散,龙头企业瑞贝卡仅占据了假发市场9%的市场份额。

2019年我国假发市场企业竞争格局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目前,我国假发制品行业超70%的制造商集中在河南许昌、山东青岛,以出口为主。我国假发制品行业竞争激烈,大致可分为三个梯队,具体来看,瑞贝卡位于第一梯队,具有良好的生产资源、设计与研发能力、资金支持;瑞美真发、海森林、即发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处于第二梯队,集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第三梯队则是规模小、产品种类少、多从事于低端假发制品的生产与销售的企业。

我国假发制品行业竞争格局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当前我国假发品牌众多,行业竞争较为激烈。在行业持续向好发展的情况下,未来假发品牌数量将持续增长。(TJL)

我国假发行业部分品牌基本情况

品牌名称

概述

瑞贝卡Rebecca

Rebecca是发制品跨国企业、发制品行业标准的起草者——瑞贝卡公司旗下高端品牌。Rebecca身份高雅、尊贵,核心消费群体为时尚、独立的都市女性。经过多年的发展,Rebecca目前已在全国设立近200家门店,全面覆盖全国一、二线城市,牢牢占据国内高端假发市场,成为中国时尚假发第一品牌。

IREMY艾瑞美

艾瑞美,1992年诞生于法国,是河南瑞美真发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高端品牌之一,艾瑞美品牌,定位于高端时尚,追求品质卓越,产品设计集完美与艺术于一身,每顶假发需经过126道工序方能完成。

即发

即发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955年,是山东省重点企业和国家大型针织服装企业。目前集团辖设30多个公司和分厂,拥有员工2万余人,主要生产针织和梭织面料及服装、发制品等系列产品,出口日本、美国、欧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恒源H&Y

许昌恒源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时尚发制品股份制企业,成立于2001年,注册资本金12200万元,经过多年创新发展,现有员工4000多人,率先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OHSAS(欧萨)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为员工创造了安全、健康、快乐的工作环境。自成立以来,先后被政府评为出口创汇先进单位优秀民营科技企业河南省最佳(先进)企业河南产品质量管理卓越百强企业河南省百强民营企业,同时也是行业内为数不多被海关总署授予的“AA”类企业,200912月又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金瑞祥/泓泰

安徽金瑞祥发制品有限公司,位于安徽省太和城关工业园,占地200亩,现有员工1000人,是一家集研发、生产、贸易和服务为一体的时尚发艺企业。公司致力于为消费群体打造高性价比的时尚头上体验,生产的辫发、档发、发帘、头套、无痕生态接发等产品,畅销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特别是我们的无痕生态接发系列产品,更是受到日、韩、国内时尚人士的青睐。

龙正DPL

许昌龙正美发饰品有限公司是中国发制品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同时也是河南省的重点出口创汇企业。公司位于河南省许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一家集设计、生产、经营各种工艺发制品为一体的港商独资企业,使用面积达到98531平方米,总资产3.6亿元人民币,现有员工近3000人。公司致力于研究、生产和销售各种规格、品种、色号的人发工艺发帘、男女装发套、配件等系列产品。产品销往美国、英国、法国、日本、尼日利亚、南非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倍受国际发制品市场的青睐。

海森林seaforest

海森林时尚发制品有限公司成立自2002年,公司成立十余年来,全球众多专业发制品客户选择我们作为长期合作供货商,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国内高端客户也与我们有着紧密地合作。作为中国优质发制品专业制造商之一,我们专注于生产和经营高档女装头套、男士发块,女士发片等真人发产品,走在发制品行业高端市场的前沿。公司设有研发部门,有专业研发人员10余名,并获得了发制品领域的多项专利。专业的设计人员可以根据您的要求开发出令您满意的产品。科学规范专业的管理体系,使我公司在这十余年来得到了日本、欧美各国、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大陆等专业发制品客户的一致好评。

明辉MH

郑州明辉发制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制、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大型发制品专业公司。公司成立于1995年,总资产1.5亿元,现有员工300余人,其中高级管理人员42人,科研人员18人。公司产品有纤维发套、人发发套、发块、发帘、教习发、模特发、装饰发、戏剧影视表演发、影楼发、胡须及其他发制品配件等1000多个品种。

阳光发品U.shine

邵阳阳光发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是一家以收购、加工、销售人发制品的出口型制造企业。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更多深度内容,请查阅观研报告网:
        《2021年中国假发市场分析报告-行业格局现状与发展潜力预测
        《2021年中国假发制品市场分析报告-市场运营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报告订购咨询请联系:
        电话:400-007-6266   010-86223221
        客服微信号:guanyankf
        客服QQ:1174916573
        Email:sales@chinabaogao.com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生物质纤维素长丝行业现状:国风服饰兴起带动需求增长 新乡化纤为龙头

我国生物质纤维素长丝行业现状:国风服饰兴起带动需求增长 新乡化纤为龙头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生物质纤维素长丝(粘胶长丝)生产国。有相关资料显示,2022年全球生物质纤维素长丝(粘胶长丝)总产能约为28万吨。其中中国生物质纤维素长丝(粘胶长丝)产能为21万吨‌‌,占比达75%;其次为印度,占比24%左右。到2023年国内生物质纤维素长丝总产能约为23.5万吨,产量为20.7万吨。

2024年11月12日
我国涤纶短纤维行业产量呈现波动上涨走势 下游应用广泛 拥有广阔发展空间

我国涤纶短纤维行业产量呈现波动上涨走势 下游应用广泛 拥有广阔发展空间

我国是全球涤纶短纤维的主要供应国,其产量占比在61%左右。近年来我国涤纶短纤维产量呈现波动上涨走势。数据显示,到2023年我国涤纶短纤维产量为1193万吨,同比增长11.8%。2022年我国涤纶短纤维产量占全球产量的比例达到61.62%。

2024年11月06日
我国再生涤纶行业现状:政策助力发展 终端市场需求恢复带动产量回升

我国再生涤纶行业现状:政策助力发展 终端市场需求恢复带动产量回升

我国是涤纶纤维及制品的生产和消费大国,废旧涤纶纺织品数量巨大,为再生涤纶纤维生产提供了良好的原料基础。2022 年我国涤纶在全球涤纶产量中占比达到 78.16%。近年来,我国涤纶产量规模在总体上呈现上升态势。2023年我国涤纶产量整体增长至 5702万吨,同比增长6.72%;销量为5343万吨‌。

2024年11月06日
我国粘胶纤维行业现状分析:短纤市场集中度上升 长丝市场消费量或大涨

我国粘胶纤维行业现状分析:短纤市场集中度上升 长丝市场消费量或大涨

由于粘胶短纤使用范围更广泛、价格也相对便宜,其也成为粘胶纤维市场中的主流产品。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粘胶短纤产量在粘胶纤维总产量中的占比超过90%,2023年达到95.49%;粘胶长丝较为高端,产量占比相对较少,始终不超过5%,2023年达到4.51%。

2024年11月04日
我国染料行业:产量回升但基本面呈现“寒意” 多数上市公司业绩承压

我国染料行业:产量回升但基本面呈现“寒意” 多数上市公司业绩承压

进入2023年,受下游印染需求不振,国内外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我国染料行业发展低迷,供过于求现象明显,产品售价进一步下探。受此影响,国内多数染料上市企业业绩承压,营业收入和归属净利润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2024年10月28日
我国羽绒羽毛生产加工行业:产业链地位突出 市场逐渐进入全面规范化提升阶段

我国羽绒羽毛生产加工行业:产业链地位突出 市场逐渐进入全面规范化提升阶段

我国鸭出栏量正在逐步恢复并保持稳定增长。受2018年猪瘟疫情的影响,2019年鸭出栏量急速增加至48.78亿只,但随后在2020年和2021年,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出栏量增速放缓并有所下降。但到了2023年,出栏量恢复到42.18亿只,同比增长5.40%,显示出行业正在逐步恢复并保持稳定增长。

2024年10月23日
我国涤纶行业发展现状:产需整体呈现上升态势 涤纶长丝出口需求持续旺盛

我国涤纶行业发展现状:产需整体呈现上升态势 涤纶长丝出口需求持续旺盛

近年来我国涤纶行业稳步发展,产量和表观需求量整体呈现增长态势,2023年分别达到5702万吨和5192.69万吨,同比分别增长6.72%和5.46%。

2024年09月30日
我国锦纶行业发展现状:产量整体保持增长 户外运动盛行带来更多市场需求

我国锦纶行业发展现状:产量整体保持增长 户外运动盛行带来更多市场需求

锦纶具有轻便、耐低温、耐磨性好、吸湿性强、强度高、耐化学品性能和耐水性良好等优势,在冲锋衣、滑雪服、运动服、运动内衣、速干衣、户外帐篷、睡袋、登山包等户外用品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随着户外运动盛行和户外用品市场的不断扩大,有利于进一步激发锦纶市场活力,为其带来更多需求。根据预测,2023年我国锦纶表观需求量达到397 万吨

2024年09月2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