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我国印刷业在重治环境污染、严管安全法规、出口动能萎缩、人口红利消失、资源成本上升以及互联网经济、供给侧改革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进入了增速放缓、深度调整、融合创新的新常态,企业普遍呈现出生产成本上升、低端产能过剩、盈利能力下降的经营态势。其中传统书刊印刷企业总体存在业务市场渠道单一、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工艺研发能力薄弱、装备规模效应偏低、数字技术运用水平低端、进入国际市场资质欠缺、绿色生态发展层次不高的经营困难。要破解这些共性问题,就迫切需要书刊印刷企业积极主动研究如何实施转型升级。
坚持“绿色化”的发展方向,夯实转型升级的基础能力
1 .牢固确立绿色生态理念
“ 坚持生态发展、实施绿色转型” 已成为印刷行业的共识。经过“十二五”的发展,已有13亿册中小学教材教辅和青少年读物的幼儿图书,率先使用绿色环境标志,全国40%的出版社主动生产绿色出版物,很多实体书店铺设了绿色印刷图书专柜,绿色印刷成果初见成效,涵盖出版全产业的绿色印刷体系已初步构成。因此,书刊印刷企业坚持走“绿色立企、生态强企”之路,是实施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2 .持续开展绿色生产行动
在绿色印刷工作的深化拓展中,指导绿色印刷实施的《绿色印刷体系表》《绿色原辅材料产品目录》《印刷产业发展技术线路图》等一系列的标准体系,正逐步丰富和完善;绿色印刷建设工程已经迈入“约束保底线,激励示范性”的激励和约束并重的新阶段;政府开始采取对包装印刷试点排污收费的政策效应,正在倒逼印刷业加快推进全生产流程的绿色化升级。所以,书刊印刷企业要深入贯彻绿色印刷标准,持续开展清洁生产和VOC s 的治理工作,夯实转型升级基础。
3 .不断提升绿色印刷层次
“绿色工作”任重而道远,书刊印刷企业要不断通过资金投入、资源配套、要素协同的合力推进,深度实施绿色印刷建设工程。积极采用环保原辅材料、引进CTP直接制版系统、进一步普及印刷数字化、积极探索印刷智能应用等一系列技术装备,不断提高绿色印刷工作的层次和水平,持续完善集观念、制度、科技于一体的绿色环保体系,使企业迈上绿色生态与经营效益良性发展的道路。
坚持“特色化”发展目标,增强转型升级的专业能力
1.专业化的生产流程
传统书刊印刷企业首先要围绕印刷数字化提升专业化水平。如通过对印前设计制作、数码打样、国际标准的色彩管理系统的专业化改造,植入油墨预置、闭环系统、CIP3连线的印刷机数字化系统,启动印后装订联动集成技术系统等,来提升传统印刷企业应对数字环境下的设计能力和服务水平,主动适应图书包装化的趋势; 要持续提高设计创意、制作加工、色彩管理、工艺研发等专业能力,进一步提升印刷中高端产品的专业化能力。
2.差异化的工艺技术
以差为别, 以特领先,借鉴示范企业工艺研发经验,注重新材料的运用,开发印后装帧工艺,如封面磨砂、仿布书函套,书芯切口滚花、滚金边、植绒、发味等,形成产品的特色化。利用设备改造替代手工操作,改变“ 手工配套” 的劳动密集,加速生产效能的差异化;在企业既有能力基础上集成新技术,如3D印刷和RFID印刷技术,实现产品差异化。
3.精准化的产品组合
根据自身的特点及实力,生产出最能体现企业的特色产品,是书刊印刷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营销的必答题。“大而全”的市场定位,已明显不匹配企业资源,实施因企制宜的“专而特”的经营路线,采取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产品策略,在专业化和特色化的平台上,形成企业产品的精细化。比如提到“账册”就能想到上海立信,提到精装书就自然想到南京爱德,提到扑克就自然想到姚记等,让产品在市场上产生“映射效应”。
4.特色化的企业协作
传统书刊印刷企业转型中,要加快调整内部生产链,将自身资源聚焦在最有效能的环节, 做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生产模块,非核心业务通过企业之间协作, 在分工协作中,企业以高性价比的特色优势,为客户提供产品及其应用解决方案。
坚持“国际化”经营,提升外向转型的拓展能力
1.产品的市场定位
海外市场外发的图书,是生产自动化程度偏低的儿童类彩色图书、精装和软精装的畅销彩色图书、宗教类图书、袖珍型图书、装帧工艺特殊、正文内容印制精美的高档画册和印后相对复杂的收藏类图书,以及文具类、贺卡、笔记本等。书刊印刷企业在进军国际市场的过程中,要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和专业特色,明确渠道建设和产品定位。
2.市场的准入条件
实现经营业务国际化的首要任务,是取得进入该国家、行业印刷供应商必须具备的相关资质。例如:色彩管理的G7标准认证、美国消费者安全协会的SPCIA标准认证、企业社会责任的ISO2600标准认证、美国材料与实验协会的ASTM认证、森林可持续认证FSC、PEFC认证、温室气体排放的ISO14064认证、碳足迹PAS2050认证等,书刊印刷企业必须遵从国际贸易规则的要求,因企制宜,循序渐进地创造条件。
3.产品的品控标准
“全球分印、品质相同”是国际贸易中产品标准的游戏规则。因此,为了满足“本本符合、批批一致”的品质,要求书刊印刷企业在实施国际化的进程中,必须构建标准化的工作流程,从文件数据到色彩管理、从图文处理到工艺设计、从产品流程到品质控制、从实体空间与网络环境,建立全流程的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平台,适应书刊印刷企业向国际化转型的需要。
4.经营的风险防控
书刊印刷企业要科学谋划内经、外贸两个市场, 健全在国际贸易中的资金风险防范制度,建立和完善品质风险的控制流程。产品走出国门的背后, 是对企业标准、管理、工艺、技能等综合能力在国际化平台上的检验。因此,只有加强企业团队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批拥有严谨细致的管理团队、创新激情的研发团队、尽职尽责的品控团队,勇谋善断的营销团队,规范有序的生产团队,才能使书刊企业在国际化转型中有效建立起防范经营风险的机制。
坚持“网络化”布局,提高转型升级的创新能力
1.推进信息化普及依托信息化推动企业
管理方式的转型升级。目前,书刊印刷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正处于业务开发向系统集成推进。基本完成了生产管理和生产控制之间的集成应用;生产管理与销售以及供应管理之间的集成应用;各项管理业务和财务管理的集成应用。当前,还要与时俱进积极思考在“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要利用ERP系统融合企业内外资源,利用CRM系统贯通经营和市场信息,利用EHR系统进行人力资源的绩效考核,在OA系统平台上努力实施公司的战略落地和无缝对接。
2.加快网络化构建
依托网络化推动企业运营平台的转型升级。大多数印刷企业内部网络具备了提高效率节约成本的通联功能。在基于端、网、云架构环境下,组织生产服务、技术创新、资源配置的书刊印刷企业,要加快构建信息技术与实体运营相补充的网络平台,打通在互联网时代拓展上下游价值链的枢纽,不断提高企业捕捉商机的能力,在产品经济向服务经济过渡的当下,实现“弯道超越”的企业追求。
3.重视数据化集成
依托数据化推动企业融合创新的转型升级。传统书刊印刷企业要在普及信息化和构建网络化的基础上,导入大数据思维,积极推动数字信息技术与企业经营战略的深度融合,确立“以技术集成、管理效能、商业价值”统筹发展为数据应用的工作目标,加快建立在数据环境中的资产形态、技术层次、资源配置等要素的优化体系,积聚支撑大数据发展的技术创新和集成应用平台, 让大数据资源助推书刊印刷企业的转型升级。
4.参与市场化探索
依托“信息化、网络化、数据化”转型升级的书刊印刷企业,正在进行融合创新的市场化实践。
这些企业或是正在推进按需印刷POD的快速普及;或是正在推出线上线下融合电商平台如印刷家、盛通商印等;或是正在借鉴雅昌艺术网,打造数字资产管理应用的商业模式,实现印刷跨界经营;或是正在关注凤凰集团C C P P中国云印平台,进行生产链、产业链、价值链深度整合。但是,如何找到一条真正符合企业特点的融合创新之路, 正期待着书刊印刷企业自身的努力探索。
坚持“精细化”管理,催生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
1.服务内容的精细化
“ 质量、周期、服务”是书刊印刷企业满足市场的基本需求。为顺应图书向精致化和包装化升级的新趋势,适应图书消费终端需求向多元个性边界延伸的新要求,书刊印制企业的服务范围必须从制作加工向技术服务延伸,建立起从传统制作加工向为客户提供智慧服务的运作模式,以服务为管理核心的抓手,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服务”对创造企业营收和利润的贡献率。
2.管理方式的精细化
书刊印刷是一个微利行业,管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企业经营业绩。
在当前招工难的困境下,管理难是绕不过的门槛。因此,书刊印刷企业要坚持管理向精细化转型,根据自身规模特点,用“数字化、时间化、品质化”表现岗位工作状态的三维指标,来实现流程的精细化。在印刷行业融合创新的业态转型中,持续进行企业的岗位职能整合和管理流程优化再造,努力实现以“岗尽其职、责尽所能、人尽其用”为管理功能精细化的目标。
3.财务功能的精细化
在书刊印刷行业的转型期,企业理所当然要谋划骨干设备改造、市场结构调整、专业技术升级等重大事项,这些关键决策正确与否事关企业的生存发展。因而,企业要利用财务信息化功能,依据财务数据提供客观公正的评价机制,主动改变“经验思维、盲目臆断”的决策模式,以防在转型升级中的企业做错重大决策。
总之,传统书刊印刷企业要主动适应行业发展的新常态,加快走出以拼设备、杀价格恶性竞争的沼泽地带,以转型升级为主线,提高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走绿色、数字、网络、智能四位一体融合创新的发展道路,让传统书刊企业在实施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不断焕发勃勃生机。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