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8年中国软包装薄膜行业环保可持续性及发展趋势分析(图)

          使用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是减少高分子材料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世界各国正在竭力开展研究和开发工作,并推广其应用,前景是广阔的。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通过堆肥可把有机物回归大自然,以达到和保持生态平衡。就目前的生物降解技术的研究在应用上还仅仅局限于单一材料组成的塑料制品,对于多层功能性软包装复合薄膜而言,由于各层材料的不同,各层材料的降解机理、降解速度的控制都还是技术难题。

          软包装薄膜的环保性应该满足易回收、易处置、易消纳三个特点。而可降解塑料只符合了“易消纳”这一个特点,在回收处理方面甚至还不及普通塑料。因此,我们应该根据不同包装薄膜结构的特点“因塑利塑,因废利废”,科学、务实、理性对待可降解塑料才是我们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图表:塑料薄膜
 

图表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一、充分发挥软包装薄膜的功能优势,坚持“五化”发展原则

          质量轻、结实耐用、不易分解是塑料薄膜的优点而不是缺点,功能全面、可量化更是复合软包装薄膜不可替代的优势。我们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塑料包装薄膜的优势,扬长避短,对塑料进行合理有效使用。不仅要了解可生物降解塑料的优势,也要了解和不断解决它的潜在缺陷。根据复合软包装薄膜行业的产品特点,大力提倡对包装薄膜从设计、生产、消费到废弃实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低碳化以及安全化”的五化发展要求是我们这个行业可持续发展最有效的途径。

          1)减量化

          对包装物实行“减量化”,提倡企业及消费者“不用、少用、重复使用以及回收利用”塑料包装薄膜。减少塑料制品消耗量是解决我国包装物废弃后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资源浪费的首要问题。

          以2008年开始实施的限制超薄塑料袋政策为例,超市用量减少了7成以上,重复使用各种购物包装的现象取得明显成效。另外,国家标准《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GB23350-2009)也于2010年4月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对食品与化妆品的包装设计、层数及空隙率都做了明确规定。该标准的实施有望减少我国塑料包装制品的消耗量。

          2、资源化

          塑料本身就是石油资源,废弃后首先应该分类回收、尽量合理利用。我们采用可降解塑料生产的产品,是针对那些功能性多层薄膜废弃后无法分类回收和有效利用的场合,是因为这种薄膜几乎没有回收利用的价值。其目的就是要求薄膜在废弃后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发生明显的化学结构变化而引起某些性质的损失,即降解。

          因此如果一味的追求可降解塑料替代传统塑料,不仅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还会浪费宝贵的粮食及石油资源,造成新一轮的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

          2009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也明确指出:国家鼓励和支持开展循环经济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从政策角度上鼓励和提倡的是废弃物的“资源化”。重点是要采取措施降低资源消耗、减少废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提高废物的再利用和资源化水平。

          在面临资源与环境矛盾日益加剧的情况下,欧盟等国对塑料制品使用后的回收再利用更加重视。根据欧盟委员会修订过的指导性法律,欧盟成员国应在2008-2015年间对本国包装垃圾的再利用率提高到55%以55%以上,其中玻璃包装再利用率达到60%、金属包装达到50%、塑料包装达到22.5%、木制包装达到15%。欧盟委员会指出,2001年仅包装垃圾再利用一项就使欧盟二氧化碳气体排放减少了0.6%,这表明提高包装垃圾再利用率不但可以减少包装材料对能源的消耗、节约建设焚烧处理场的费用,而且可以减少包装材料生产过程对环境的污染、减少碳排放,是一个非常切实有效的保护环境措施,因此必须加强传统塑料强制回收工作。

          3)无害化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软包装材料市场分析报告-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前景预测

          塑料薄膜在废弃后不应对环境造成危害,我们都知道回收利用是塑料实现无害化的最佳途径。虽然国内外许多研究机构对于可降解塑料降解产物安全性检测的研究表明,大部分降解产物对土壤肥力和土壤中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均无不良影响,但这些结果还只是初步结论,有待今后进一步的鉴定以表征降解产物的毒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最终确认其是否对环境没有危害。

          4)低碳化

          2009年12月7日,中国政府代表团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召开新闻发布会,称中国承诺2020年前单位GDP碳强度降低40~45%,这不仅标志着中国节能减排并推动全球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取得进展,也标志着中国的低碳经济正式与国际接轨。因此,塑料薄膜的碳排放量将成为今后衡量塑料薄膜产品是否环保的一个重要标志。制造企业将不得不考虑企业的能耗问题,在产品上标注其碳消耗和碳排放将成为新的产品标识,也将成为绿色产品的新坐标。而减少制造塑料所用石油资源的开采就是在推动中国政府向低碳化目标迈进。

          5)安全化

          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及食品包装的安全性,食品用塑料包装的“安全化”问题也凸显出来。已于2009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对用于食品的包装材料、容器等产品的安全性做出了明确规定。由于可降解塑料的化学结构要求能在较短时间内发生明显变化,因此,如果将可降解塑料用于食品包装,其安全性将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大问题。

          二、软包装生物降解材料的研发趋势

          生物降解软包装材料的研发工作将会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3.2.1用新的方法合成新颖结构的降解高分子;
          3.2.2加快搞清降解机理和降解速度可控性的研究;
          3.2.3对现有的降解高分子进行改性如通过共聚和共混的方法,获取性能更好的高分子材料;
          3.2.4提高材料生物降解性和降低材料的成本,并拓宽应用;
          3.2.5建立降解高分子材料的统一的评价方法。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电子纱行业:5G/AI浪潮下低介电电子纱前景广阔 本土厂商亟待突破中低端困局

我国电子纱行业:5G/AI浪潮下低介电电子纱前景广阔 本土厂商亟待突破中低端困局

当前,电子纱市场需求主要受到下游电子布、覆铜板及印制电路板(PCB)市场发展影响。进入2024年,随着市场库存调整及消费电子需求疲软等问题逐步缓解,全球印制电路板(PCB)市场进入缓慢复苏阶段,年产值达735.65亿美元,同比增长5.8%。在此背景下,我国印制电路板(PCB)产业也重回温和增长周期,展现出较强的市场韧性

2025年10月24日
新能源汽车打开合成革行业成长空间 国产聚焦卡脖子环节与前沿领域

新能源汽车打开合成革行业成长空间 国产聚焦卡脖子环节与前沿领域

合成革经历了从低档到高档,从仿形到仿真的发展过程,其特性和发展方向越来越接近天然皮革,市场应用也从鞋服、箱包、沙发家居等传统领域拓展至汽车内饰、体育装备、工程装饰、电子产品、医疗健康等新兴领域。根据数据,合成革下游市场中鞋类、沙发家具、服装、箱包分别占比37%、18%、16%、14%,汽车内饰占比则达到7%。

2025年10月23日
我国特种纤维行业:应用多元驱动规模跃升 市场梯队竞争态势成型

我国特种纤维行业:应用多元驱动规模跃升 市场梯队竞争态势成型

近年来,伴随国家经济持续发展及各领域战略规划的深入实施,特种纤维的应用边界不断拓展。到目前,其下游应用已覆盖航空航天、工业制造、国防军工、医疗健康、环境保护及尖端科技等多元领域。

2025年10月21日
我国对位芳纶行业自主供应能力显著提升 泰和新材产能占比超五成

我国对位芳纶行业自主供应能力显著提升 泰和新材产能占比超五成

对位芳纶性能卓越,当前消费主要集中在光纤增强与安全防护两大领域。近年来,我国对位芳纶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产能从2018年不足0.3万吨激增至2024年超3万吨,自给率也从约15%大幅提升至83%左右。然而,行业面临中低端产能充裕、高端产品依赖进口的结构性矛盾,向高端迈进已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2025年10月09日
企业竞争力提升、出口均价上扬 我国向缝制设备行业之巅迈进

企业竞争力提升、出口均价上扬 我国向缝制设备行业之巅迈进

根据测算,2025年Q1,我国缝制设备内销同比约下滑25%,2025年H1 ,我国缝制设备内销同比下滑 30-35%左右。

2025年10月07日
我国蚕茧行业现状:产业区域加速向西部转移 出口以高附加值产品为主

我国蚕茧行业现状:产业区域加速向西部转移 出口以高附加值产品为主

近几来我国桑园面积持续减少。据蚕桑主产省(区、市)生产主管部门的统计,2023年我国桑园面积共计82万公顷,较上年减少了94万公顷,减幅为5%。到2024年,全国桑园面积进一步降至71.02万公顷。

2025年09月29日
政策驱动产能出清 我国粘胶短纤行业供给格局优化 龙头企业竞合

政策驱动产能出清 我国粘胶短纤行业供给格局优化 龙头企业竞合

目前,我国粘胶短纤行业正经历深刻的供给侧结构性变革。在严格的环保政策驱动下,落后产能持续出清,国内粘胶短纤行业集中度快速提升,已形成以赛得利、三友化工、中泰化学为代表的龙头企业主导的竞争格局。与此同时,在下游需求的强劲支撑下,粘胶短纤行业开工率与产量维持高位,展现出良好的韧性。

2025年09月08日
氨纶行业:国内面临库存和盈利压力 出口成重要增长极 市场头部效应显著

氨纶行业:国内面临库存和盈利压力 出口成重要增长极 市场头部效应显著

服装为氨纶主力下游,占比达76%。服装市场发展带动氨纶需求提升:2020年以来瑜伽服、防晒服等潮流单品的出现,明显带动氨纶整体需求增长。其他应用领域占比达24%,其中产业用纺织品占比7%,主要由于医疗等新兴领域增速显著--老龄化社会推动医用绷带、可吸收缝合线等高端产品需求激增。

2025年08月2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