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包装薄膜的环保性应该满足易回收、易处置、易消纳三个特点。而可降解塑料只符合了“易消纳”这一个特点,在回收处理方面甚至还不及普通塑料。因此,我们应该根据不同包装薄膜结构的特点“因塑利塑,因废利废”,科学、务实、理性对待可降解塑料才是我们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充分发挥软包装薄膜的功能优势,坚持“五化”发展原则
质量轻、结实耐用、不易分解是塑料薄膜的优点而不是缺点,功能全面、可量化更是复合软包装薄膜不可替代的优势。我们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塑料包装薄膜的优势,扬长避短,对塑料进行合理有效使用。不仅要了解可生物降解塑料的优势,也要了解和不断解决它的潜在缺陷。根据复合软包装薄膜行业的产品特点,大力提倡对包装薄膜从设计、生产、消费到废弃实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低碳化以及安全化”的五化发展要求是我们这个行业可持续发展最有效的途径。
1)减量化
对包装物实行“减量化”,提倡企业及消费者“不用、少用、重复使用以及回收利用”塑料包装薄膜。减少塑料制品消耗量是解决我国包装物废弃后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资源浪费的首要问题。
以2008年开始实施的限制超薄塑料袋政策为例,超市用量减少了7成以上,重复使用各种购物包装的现象取得明显成效。另外,国家标准《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GB23350-2009)也于2010年4月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对食品与化妆品的包装设计、层数及空隙率都做了明确规定。该标准的实施有望减少我国塑料包装制品的消耗量。
2、资源化
塑料本身就是石油资源,废弃后首先应该分类回收、尽量合理利用。我们采用可降解塑料生产的产品,是针对那些功能性多层薄膜废弃后无法分类回收和有效利用的场合,是因为这种薄膜几乎没有回收利用的价值。其目的就是要求薄膜在废弃后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发生明显的化学结构变化而引起某些性质的损失,即降解。
因此如果一味的追求可降解塑料替代传统塑料,不仅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还会浪费宝贵的粮食及石油资源,造成新一轮的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
2009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也明确指出:国家鼓励和支持开展循环经济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从政策角度上鼓励和提倡的是废弃物的“资源化”。重点是要采取措施降低资源消耗、减少废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提高废物的再利用和资源化水平。
在面临资源与环境矛盾日益加剧的情况下,欧盟等国对塑料制品使用后的回收再利用更加重视。根据欧盟委员会修订过的指导性法律,欧盟成员国应在2008-2015年间对本国包装垃圾的再利用率提高到55%以55%以上,其中玻璃包装再利用率达到60%、金属包装达到50%、塑料包装达到22.5%、木制包装达到15%。欧盟委员会指出,2001年仅包装垃圾再利用一项就使欧盟二氧化碳气体排放减少了0.6%,这表明提高包装垃圾再利用率不但可以减少包装材料对能源的消耗、节约建设焚烧处理场的费用,而且可以减少包装材料生产过程对环境的污染、减少碳排放,是一个非常切实有效的保护环境措施,因此必须加强传统塑料强制回收工作。
3)无害化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软包装材料市场分析报告-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前景预测》
塑料薄膜在废弃后不应对环境造成危害,我们都知道回收利用是塑料实现无害化的最佳途径。虽然国内外许多研究机构对于可降解塑料降解产物安全性检测的研究表明,大部分降解产物对土壤肥力和土壤中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均无不良影响,但这些结果还只是初步结论,有待今后进一步的鉴定以表征降解产物的毒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最终确认其是否对环境没有危害。
4)低碳化
2009年12月7日,中国政府代表团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召开新闻发布会,称中国承诺2020年前单位GDP碳强度降低40~45%,这不仅标志着中国节能减排并推动全球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取得进展,也标志着中国的低碳经济正式与国际接轨。因此,塑料薄膜的碳排放量将成为今后衡量塑料薄膜产品是否环保的一个重要标志。制造企业将不得不考虑企业的能耗问题,在产品上标注其碳消耗和碳排放将成为新的产品标识,也将成为绿色产品的新坐标。而减少制造塑料所用石油资源的开采就是在推动中国政府向低碳化目标迈进。
5)安全化
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及食品包装的安全性,食品用塑料包装的“安全化”问题也凸显出来。已于2009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对用于食品的包装材料、容器等产品的安全性做出了明确规定。由于可降解塑料的化学结构要求能在较短时间内发生明显变化,因此,如果将可降解塑料用于食品包装,其安全性将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大问题。
二、软包装生物降解材料的研发趋势
生物降解软包装材料的研发工作将会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3.2.1用新的方法合成新颖结构的降解高分子;
3.2.2加快搞清降解机理和降解速度可控性的研究;
3.2.3对现有的降解高分子进行改性如通过共聚和共混的方法,获取性能更好的高分子材料;
3.2.4提高材料生物降解性和降低材料的成本,并拓宽应用;
3.2.5建立降解高分子材料的统一的评价方法。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