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我国聚酯纤维供大于求 进口增长减缓。,纺织品终端消费市场开始出现萎缩,而聚酯行业上游的产能扩张却仍然在惯性延续。聚酯产品的供需关系平衡便由此打破,残酷的市场竞争导致了企业间开始互相降价。
相关报告《2016-2022年中国聚酯纤维产业深度调研与十三五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聚酯纤维是当前合成纤维的第一大品种。它具有良好的弹性和蓬松性,可以纯纺织造,可与天然纤维或其他化纤混纺,可用作絮棉,在工业上也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民用纺织工业中,短纤可取代天然棉花和羊毛,预取向丝和全拉伸丝可取代蚕丝,高分子量涤纶长丝主要应用于工业纺织品种,而改性纤维可用于功能化纺织品领域,新型复合纤维材料则多用于高科技产品。
一、聚酯纤维行业进入结构性产能过剩,供大于求
从2010年左右开始,受政策、追逐利益等因素的刺激,我国整个聚酯行业上下游的产能都在大幅度扩张。初始时,需求旺盛,供需相对平衡因此产品价格也较高。但随着后来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出现的一系列变化,纺织品终端消费市场开始出现萎缩,而聚酯行业上游的产能扩张却仍然在惯性延续。聚酯产品的供需关系平衡便由此打破,残酷的市场竞争导致了企业间开始互相降价。
报告网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聚酯纤维行业市场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共拥有聚酯纤维产能逾4621.79万吨,2016年产能达到5083.97万吨,负荷率目前维持在80%左右的水平,2015年,我国聚酯纤维产量为3680.24万吨,2016年聚酯纤维产量为3974.66万吨。与之相对应的却是,下游织造和服用领域的需求仍然持续低迷,产品价格持续下跌。毋庸置疑,我国聚酯纤维行业的阶段性、结构性产能过剩已经比较严重。
图表:2015-2017年中国聚酯纤维行业供需格局
二、受供需影响,国内聚酯纤维进口增速减缓
受供需影响,国内聚酯纤维进口增速减缓,我国聚酯行业产能过剩,导致一些设备老旧、产能不高,产品品质低、单位生产能耗高、融资成本高甚至是无法融资的聚酯企业难免会随着全行业去产能的大势而“永远不再起来”,这也是我国聚酯行业去产能过程中必须承受的“阵痛”,因此也导致了国内聚酯纤维进口增速大幅减缓。报告网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聚酯纤维行业市场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中国聚酯纤维进口数量为55,376吨,同比下降17.3%;2016年1-6月中国聚酯纤维进口金额为76,484千美元,同比下降24.7%。
2016年,我国共有超过150家聚酯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苏、上海、福建、广东等沿海省市,其中浙江占据半壁江山(51%),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占比达 84%。
图表:2016年上半年中国聚酯纤维进口数量统计图
图表:2016年上半年中国聚酯纤维进口金额统计图
在聚酯纤维行情整体低迷的当下,对于提升聚酯纤维品质的差别化研究问题,还需要相关部门从战略性的高度着眼、着手解决。但值得注意的是,聚酯涤纶企业的外部生存环境与企业内部经营必须同步进行持续优化,才能保证我国聚酯行业的长久和谐发展。
我国聚酯涤纶纤维行业要健康向上发展就必须首先保证产品质量。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逐步增加产品品种及工艺,增加差别化产品竞争力,同时坚持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于企业在制造工程的智能化、生产模式的智能化、经营模式的智能化方面进行创新升级,同时结合“互联网+”的模式,最后才能实现中国聚酯涤纶行业从“制造”到“智造”再到“质造”的变革之路。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QLY)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