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13上半年上海海关鞋出口的影响因素和相关建议,国际绿色壁垒盛行,加大我国鞋类出口难度。近年来,国际绿色壁垒频频出台,不利于中国鞋类出口。如欧盟实施的部分化学物质检测已成为欧盟抵制中国鞋类产品的有力武器。
(一)东南亚等国鞋类行业迅猛崛起,挤占我国鞋类产品市场份额。近年来,受国内原材料、工资等生产成本的大幅上涨,国内以中低端为主的鞋类制造业价格竞争优势逐渐丧失。同时,同处于亚洲的越南、印度和老挝等由于劳动力资源丰富且成本低廉,成为国际鞋业巨头新的产业选择地。中国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制鞋市场态势调研与投资前景评估报告(2013-2017)》提到,截至2013年6月15日,越南对欧盟和美国分别出口鞋10.9亿美元和10.4亿美元,同比增幅分别为8.2%和20.4%。从明年初,越南的鞋出口到欧盟市场将享受普惠制,将进一步侵占我国出口鞋在欧盟市场份额。受此影响,我国鞋产品占部分发达市场的份额出现连续下滑。GTA数据显示,我国在美国等主要市场鞋进口中所占比重连续2年下滑,越南和印尼则连续2年上升。以美国为例,2012年,在美国鞋进口总值中,我国所占份额比2010年下滑5.38个百分点,同期越南和印尼则分别上升2.35个和1.24个百分点。(数据来自中国海关、越南海关等)
(二)国际绿色壁垒盛行,加大我国鞋类出口难度。近年来,国际绿色壁垒频频出台,不利于中国鞋类出口。如欧盟实施的部分化学物质检测已成为欧盟抵制中国鞋类产品的有力武器。近日,欧盟又有两项绿色化学品限令获得升级,一项是修订附件17第50条,限制消费品中8种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PAHs限令规定如产品的橡胶或塑料部件含有REACH指明的8种多环芳香烃,其含量超过1毫克/千克,即部件重量的0.0001%,将被欧盟彻底封杀。多环芳烃限制令涉及包括玩具、服装、鞋履、手套、运动服、运动设备等。贸易壁垒的增多将进一步制约我国鞋类出口的增长空间。
(三)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导致鞋企利润不断下滑。由于原材料、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特别是汇率优势不断丧失,我国鞋类企业利润不断被压缩。2013年以来,受全球主要经济体纷纷采取量化宽松政策影响,人民币升值步伐不断加快。截至2013年6月末,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累计升值1.73%,人民币对日元的汇率升值超过13%。目前,制鞋等低端加工型出口企业的利润率在3%-5%,而仅人民币升值因素就侵蚀掉企业1/3的利润。不少鞋企表示,不接单就无法生存,接单就可能亏损,企业进退两难。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