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4年中国针织行业市场运营情况

         导读:2014年中国针织行业市场运营情况。从前三季度全国工业运行情况看,工业增加值为8.5%,其中制造业增幅为9.6%,发电、煤炭、石油增幅分别为:2.2%、3.6%、3.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1万亿元,增幅12%,其中网上零售增幅达49.9%,全国工业出口增长达5.1%。

         参考《中国针织行业竞争态势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2014-2019)

        低速增长新常态

  从前三季度全国工业运行情况看,工业增加值为8.5%,其中制造业增幅为9.6%,发电、煤炭、石油增幅分别为:2.2%、3.6%、3.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1万亿元,增幅12%,其中网上零售增幅达49.9%,全国工业出口增长达5.1%。

  “纺织行业已经不是像国民经济‘新常态’所说的是中高速的增长,实际上,作为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我们已经先于国民经济进入低速增长的新常态。”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勇在中国针织工业协会第五届第五次理事会上作2014年纺织行业整体运行分析时指出。今年前10月,中国纺织工业出口出现稳步回升的态势,而内需增长下行。“尽管整个世界经济恢复速度缓慢,但是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在世界市场上恢复速度比我们预料得要快。因为,过去我们寄希望的内需并没有我们预料的增长快,所以,最终的市场情况是全年基本呈现平稳的发展态势。”高勇说。

  高勇指出,2014年1~10月份整个纺织工业的增加值为7.4%,基本与整个国民经济增加值持平,纺织行业主营业务收入54493亿元,增长7.57%。利润总额2683亿元,增长9.13%,出口额2544亿美元,增长6.37%。前10个月纺织工业出口情况好于预期,呈现稳步向上的势头,但是内需与出口情况正好相反,内需消费总额的增长率从年初的17%下降到10%。从进出口两组数字看,目前整个纺织工业仍然处在比较平稳的发展阶段,纺织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为12.5%。

  “纺织行业已经不是像国民经济‘新常态’所说的是中高速的增长,实际上,作为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我们已经先于国民经济进入低速增长的新常态。”

  从整个纺织行业产业链来看,纺织产业链前端(如棉纺、化纤)持续低迷,但产业链终端基本稳定。整个纺织行业更新换代的速度和规模扩展的速度都已经明显放缓了,纺织行业已经先于国民经济进入经济换挡期。据国际统计局对1-10月全国纺织主要产品产量的统计显示:纱产量达3179万吨,增长7.16%;布产量578亿米,增长2.5%;印染布产量513亿米,呈现略微的负增长(-0.72%);无纺布产量294万吨,增长9.43%;服装产量244亿件,增长2.71%;其中,梭织服装产量127亿件,增长1.77%,针织服装产量117亿件,增长3.74%。去年年底的数据相反,2013年针织服装产量呈零增长,而今年的增幅略微超过了梭织服装。

  面临经济环境的新变化,中国针织行业该如何适应世界和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寻找新常态时期的增长机遇,加快转型升级成为目前行业发展的根本任务。

  为了迎接中国针织工业崭新的10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助理、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会长杨世滨以“深水行大船”为题总结了2014年中国针织行业的总体运行特点。他指出,当前世界经济出现了明显分化,发达经济体向好,新兴经济体参差不齐,全球经济向美元主导的旧体制回归,“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在此背景下,行业投资的目的不再是就业,而是结构调整。

  虽然,今年整个针织行业出口情况好于预期,经济再平衡取得初步成果,“产能”问题得到一定缓解。但出现投资下滑快于预期、外向型经济高度重合、竞争日趋明显的趋势。同时,面对政府行为和市场的预期的双重不确定性,产业结构调整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显现无疑。“这些困扰行业发展的问题表明,增长速度不是问题,问题是结构。”杨世滨表示,政府利用货币和利率的政策进行宏观调控的能力大大减弱,市场化力量的激发仍需时日。  

  深水行大船

  2013年,中国针织行业出口首破千亿美元大关,达1097亿美元,较2012年同比增长12%,占全国纺织服装行业出口总额的3/8,成为第一大出口行业。今年,1~10月针织行业出口891亿美元,预计全年出口额仍将突破千亿美元大关。

  据统计,2014年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3万亿元,同比增长11.5%;10月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类累计9834亿元,同比增长10.9%;今年针织服装在出口方面有所下跌,但针织织物增速却比较快比去年同比增长了14.6%,但是单价有略微下降。从进口数据来看,体现了两个不同的情况,针织织物下跌了19.4%,这从侧面反映了下跌的份额被国内针织织物所替代,反映了国内针织面料的竞争力越来越强。另外,前20大针织出口企业出口额超过针织行业出口总额的10%;40个针织产业集群出口交货值约占针织行业出口总额50%。

  “今年针织行业整体出口情况好于预期,但投资下滑快于预期。”杨世滨表示,从积极角度来看,经济再平衡取得初步成果,“产能”问题得到一定的缓解。因为,投资就意味着未来6~12个月之后的产能和产出。今年作多元化投资的收益不太会表现为利润的增长,有可能是库存的卖出使利润总额上升。从内销的情况看,截止到2014年10月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1.3万亿元,同比增长11.5%;其中,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类累计9834亿元,同比增长10.9%。2014年前三季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为2.95万亿元,其中服装约占25%,同比增长17.7%;中国移动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2309.6亿元,同比增长250.9%。在未来,移动终端市场非常值得关注。

  “从行业现状来看,虽然增长潜力多,但是企业资源少,外向型经济高度重合,竞争明显。当前,各种成本快速上涨,但消化成本的效率还不匹配。”

   据权威机构预测,2015年我国对外投资或将首超外国直接投资。2013年,我国对外投资额1080亿美元,吸引外资1180亿美元,这也印证了行业“走出去”的步伐在加快。在今年3~8月期间,行业新登记企业1.97万个,同比高出61%,这里面有很多是小微企业,但是也有很多是商贸企业。2014年国务院已批复铁路项目投资总额1.11万亿元。11月7日,发改委批复22个城市地铁建设规划,总投资8820亿元。从行业现状来看,虽然增长潜力多,但是企业资源少,外向型经济高度重合,竞争明显。当前,各种成本快速上涨,但消化成本的效率还不匹配。

  目前,主动适应“新常态”,加快转型升级已经成为中国针织行业发展的根本任务,今后行业应该加大围绕对人的结构和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才能更好地去适应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杨世滨指出,在“人”的结构调整方面,以进入老龄化社会渐行渐近为例,40~60岁的是积累财富的一代,有着很大的消费能力,或许将迎来第二个人口红利——“老龄红利”。目前,40~60岁的人财富积累相当于过去的100年,且下一代的积累速度不如这一代人,这一代人是财富一族。所以对企业来说,在研究产品结构时应该针对消费者需求和消费未来可能产生的变化去调整。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应注重个体优势向系统优势转化,做好平台经济与组织群体的创新。大众的创新是微创新,要鼓励,这也是竞争的关键因素。随着4.0智能化制造时代全面到来,调结构还要努力把握住互联网加物联网这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走出去实现跨国布局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顾问张延恺表示,中国纺织工业发展到今天谈“走出去“,产生这样的议题有两个背景,一个是全国大的形式,另一个是由纺织行业本身的形势所决定的。纺织工业走出去的历史背景,主要在于中国资本走出去已经成为了国家战略和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鼓励中国企业和中国资本走出去,早就是一项持续的国家战略了。2000年我国就提出“走出去”战略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和前途的重大战略之举。

  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是传统产业焕发新春的重要途径。回过头来看,2008年之前,中国主要是资本输入国,从2000年开始有了一个明显的变化,到了2013年,我们的对外直接投资首次超过1000亿美元,居世界第三。到2013年年底,中国15300家法人企业在海外投资了25400家企业,这些投资分布在全球184个国家,现在对我国外投资累计额愈6600亿美元。因此,“走出去”的步伐现在还在加快。一方面,在加快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国家相关部门都在提出新的管理办法,简化相关手续。另一方面,中国纺织工业自身的转型升级也已经到了进入跨国布局的一个新阶段,进一步深化产业的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努力适应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已经成为我们中国纺织工业发展的根本任务。

  当前,中国纺织工业在国际竞争中讲成本优势已不复存在,所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全要素生产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效破解资源环境瓶颈的制约,提升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位置,是中国纺织产业发展面临紧迫的任务。因此,加快走出去战略,实现跨国布局,实现生产力的全球资源配置和价值链的国际突破,也是完成我们转型升级任务的一个重要选择。

  张延恺进一步指出,针对整个中国对外投资走出去的背景、现状和特点。今后,中国纺织工业对外投资的重点,将初步围绕中国纺织工业进入跨国布局新阶段的两条主线来进行,一是以我国产业资本为主导,进行生产力跨国布局,打造和掌控中国将配套国家跨国的供应链在全球维持和提升我国纺织业在生产制造环节领域的领先优势;二是我国产业资本要有决心整合世界纺织产业的原料、品牌、技术研发和市场渠道的资源,实现价值链的高端突破。

  可以预见,在中国经济面临的“新常态”中,更利于那些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企业崛起,而结构优化和升级则会加快一批不可持续的行业的洗牌,在可持续发展空间上实现“腾笼换鸟”,给新兴产业带来发展机遇;同时,增速放缓会影响很多企业对规模增长的信心,使企业更多关注防御策略与风险管理,可持续发展战略恰好可以给“创新驱动”提供一个新的维度。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涤纶长丝行业基本实现自给自足 产能集中度不断提升

我国涤纶长丝行业基本实现自给自足 产能集中度不断提升

在服装、家纺等下游行业发展以及使用范围不断拓宽等因素推动下,近年来我国涤纶长丝产量和表观消费量整体呈现增长态势。目前我国涤纶长丝行业基本实现自给自足,2024年对外依存度仅有0.15%,不依赖进口补充。同时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涤纶长丝生产国,产量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还有部分盈余用于出口。从产能来看,近年来我国涤纶长丝行

2025年04月02日
“谷子经济”市场火热 我国棉花娃娃行业百花齐放 企业仍有诸多发展机会

“谷子经济”市场火热 我国棉花娃娃行业百花齐放 企业仍有诸多发展机会

在“谷子经济”催化下,棉花娃娃、娃衣等成为潮玩市场中不断增长的热门品类。同时,随着棉花娃娃流行,明星粉丝会拼团定制棉花娃娃,以二次元、影视剧角色为原型的棉花娃娃备受消费者喜爱。因此,近年来,我国棉花娃娃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商家盈利仍然较为困难,好在对于热爱棉花娃娃的消费者来说,只要产品具备独特的创意、可靠的品质以及

2025年03月25日
我国风电纱行业分析:叶片大型化将提升市场需求量 新增产能短期影响有限

我国风电纱行业分析:叶片大型化将提升市场需求量 新增产能短期影响有限

最近几年来,我国陆上风机、海上风机逐渐大型化的趋势,风电叶片的叶轮直径也在不断增长,同时叶片的叶型、结构、材料也在随之不断进行迭代和更新。从技术上看,风电叶片尺寸越大,可增大风机的扫风面积,从而捕获更多的风能,提升风机机组的发电效率,同时增加机组的竞争力,降低风电度电成本。风机叶片自问世以来,风机叶片的尺寸在不断提升。

2025年03月15日
我国粘胶长丝行业产能集中度不断提升 供给格局高度集中态势或将延续

我国粘胶长丝行业产能集中度不断提升 供给格局高度集中态势或将延续

在政策推动下,近年来我国粘胶长丝行业不断整合洗牌,落后产能被逐渐清退,新增产能较少且集中在头部企业。受此影响,我国粘胶长丝产能集中度不断提升,目前供给格局高度集中。其中,新乡化纤和吉林化纤的粘胶长丝产能均位居国内首位,2024年均为9万吨,占比36.73%。

2025年03月10日
我国莱赛尔纤维行业产能、产量和表观消费量均不断上升 赛得利龙头地位稳固

我国莱赛尔纤维行业产能、产量和表观消费量均不断上升 赛得利龙头地位稳固

随着技术进步和利好政策推动,近年来我国莱赛尔纤维行业发展快速,产能和产量迅速上升。同时,随着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其表观消费量也在快速上升。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之前,我国莱赛尔纤维大量依赖进口。但随着生产企业积极扩能扩产,其进口替代进程不断推进,对外依存度也不断下降,但仍维持净进口局面。

2025年03月05日
我国粘胶短纤行业发展现状:产能接连下滑 集中度持续上升

我国粘胶短纤行业发展现状:产能接连下滑 集中度持续上升

在政策推动下,国内老旧落后粘胶短纤产能相继被淘汰,再加上近3年来新增产能少,因此自20222年起其产能处于下降周期,产能逐渐减少。随着市场需求回暖,2023年我国粘胶短纤产量和表观消费量双双回升。进入2024年,其价格整体先是呈现上涨态势,后价格平稳运行。此外,近年来我国粘胶短纤市场份额持续向头部企业集中,行业集中度不

2025年03月03日
我国氨纶行业产能集中度上升 产品价格不断下跌且短期内或将继续低位震荡

我国氨纶行业产能集中度上升 产品价格不断下跌且短期内或将继续低位震荡

近年来,我国氨纶行业仍处于扩能阶段,产能逐年递增,产量和表观消费量则呈现整体上升态势。同时其产能占全球的比重及产能集中度也在不断提升。进入2024年,由于氨纶供需过剩,加剧了市场竞争和内卷现象,进而也导致其价格不断下跌。2025 年我国氨纶产能预计将超过150万吨。短期内,新增产能的投入或将加重我国氨纶市场供需矛盾,预

2025年02月24日
防疫需求减少后无纺布行业产量持续下降 出口竞争力强劲 未来市场趋向集中

防疫需求减少后无纺布行业产量持续下降 出口竞争力强劲 未来市场趋向集中

在2020年疫情期间,无纺布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产量达878.8万吨。然而,进入2021年,随着疫情的好转和市场的逐渐稳定,无纺布产量及企业利润总额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落。

2025年02月1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