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7年我国电接触材料行业发展有利及不利因素分析(图)


         1、有利因素

         (1)政策支持

         电接触材料系高低压电器等电力产品以及装备制造业产品核心零部件的基础材料,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与鼓励。

         2011年6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知识产权局四部委联合发布《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02011年度》,“双金属材料及多金属复合材料,高性能铜合金复合材料”与“金属粉体材料及粉末冶金技术”属于优先发展之列。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促进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产业发展壮大。”

         (2)电力工业的持续增长

         2005年至2016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的快速发展,拉动了我国电力工业的高速增长。据中国电器企业联合会统计,2016年全国全口径发电量5.99万亿千瓦时,较2005年增长了142.02%。预计2020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为7.7万亿千瓦时,“十三五”年均增长5.5%左右;2030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为10.3万亿千瓦时左右2020^2030年年均增长3%左右。《中国电力工业现状与展望》,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图:2005年-2016全国发电量

         电力工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和公共事业,电力发展周期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周期趋于一致,根据电力与经济周期来看,我国电力工业从快速发展阶段过渡到了持续稳定增长的新阶段。电力工业的持续增长,电力工程建设的稳固投入,为我国低压电器市场带来广阔的增长空间:在电厂自用电、电网运输到最终的电力分配使用,电器产品的控制,都需要用到低压电器。低压电器市场的蓬勃发展给电接触材料行业带来了广阔而持续的增长空间。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2023中国电力工程总承包行业市场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研究报告

         (3)国内国际市场需求日益扩大

         国内市场:我国己成为全球最大的低压电器及配件市场以及生产基地。基于我国电力工业的不断投入,智能电网的整体布局,家用电器,消费类电器销量的持续增长,我国电接触材料市场需求巨大。此外,国际各大低压电器制造商对中国低压电器的市场空间一致看好,纷纷在华设厂或合资并购国内低压电器企业(西门子、ABB、施耐德、欧姆龙在华设立子公司),旨在中国建立全球采购平台并占领中国低压电器高端市场。

         国际市场:国际低压电器巨头对供应商选择主要为三方面:第一、能为客户提供专项服务的能力,即具备各类电接触材料的制备工艺,拥有与之配套的一体化生产线,满足各型低压电器性能的设计能力;第二、综合品质管理能力,即能提供稳定的质量保障体系和后续服务;第三、环保型、新型电接触材料研发能力,由于目前低压电器行业处于产品换代的转型期,拥有该能力的生产企业才能进入其供应商体系。

         2、不利因素

         (1)原材料价格波动

         电接触材料的主要原材料为白银,全球储量较小。从中长期来看,材料价格有上涨趋势,对资金的需求量会增长,进而影响公司运营成本。近年来,银、铜在价格攀升后出现了较大的波动,对企业原材料采购、生产周期、供货能力、销售回款提出了挑战。

         虽然各国政府与研究机构都在不影响产品性能的前提下,对电接触材料的节银代银技术进行开发,但研究都未得到突破性进展,原材料价格对电接触材料行业的影响,将长期持续存在。

         (2)国际竞争压力
         近年来,国内电接触材料行业己通过生产设备替换、制备工艺的更新、相关环保型材料研究的突破,逐步被国际市场认可。但从整体竞争力来看还有所欠缺,具体表现为:在生产规模上不能满足国际客户的需求;研发能力还局限于少数品种的电接触材料;产品综合品质管理能力还存在较大差距。

         此外,国际电接触材料巨头,通过合资或独资的方式在中国设厂,客观上对国内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形成较大的压

         (3)环保标准日益提高

         目前国际上通行的环保指令主要为欧盟的WEEH与RoHS指令,即从2006年7月1日起欧盟在电子电器产品生产与进口中,禁止使用铅、汞、福、六价铬,多嗅二苯醚CPBDE)和多嗅联苯(PBB)等六种有害物质。同时,我国、美国、日本近年来纷纷开启“绿色采购清单”,对电子电器产品的清洁无害化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TT)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政策铺路,示范先行 我国漂浮式风电行业迎来规模化破局前夜

政策铺路,示范先行 我国漂浮式风电行业迎来规模化破局前夜

我国漂浮式风电行业正迎来从“技术示范”迈向“规模化开发”的关键转折点。这一进程的核心驱动力,首先来自于海域立体分层设权政策的突破,该政策从制度上厘清了深远海风电用海与其他海洋活动的权属关系,为项目开发扫清了根本性障碍。在此基础上,沿海各省份已积极展开布局,广西、上海、广东等地密集启动了大批国管海域项目的前期工作,预示着

2025年10月22日
从“强制配储”到“盈利驱动” 我国共享储能电站行业将开启商业化新纪元

从“强制配储”到“盈利驱动” 我国共享储能电站行业将开启商业化新纪元

当前,我国储能产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范式转变:行业发展动力正从“政策强制配储”转向“市场化盈利驱动”。早期为保障新能源消纳而推行的强制配储政策,虽成效显著,却也暴露出项目利用率低、经济性差等结构性困境。在此背景下,共享储能电站作为一种创新的业态应运而生,它通过第三方投资、集中建设、开放共享的模式,有效破解了分散式储能的痛

2025年10月22日
深海“风起” 海上风电智能运维行业高歌猛进 三足鼎立竞争格局或解构

深海“风起” 海上风电智能运维行业高歌猛进 三足鼎立竞争格局或解构

当前我国海上风电开发呈现风机容量跨越式增长、风电场址向深海拓展两大显著特点。我国海上风电在2019年9月底实现累计并网容量超9GW,提前15个月完成”十三五“装机目标,2020年我国已成为海上风电装机容量第二多的国家,2023年我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规模达到全球海上总装机的一半;2024年,中国海上风电累计并网量达到41

2025年09月13日
我国数字电网提效及增消纳作用突出 行业前景明朗 企业正加大投资规划

我国数字电网提效及增消纳作用突出 行业前景明朗 企业正加大投资规划

根据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电力能源数字化市场规模为3150亿元,同比增长约14.55%,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700亿元,同比增长17.46%,2020-2025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0.86%。

2025年08月25日
我国光热发电行业分析:政策+新建项目规模增加 装机规模出现波动

我国光热发电行业分析:政策+新建项目规模增加 装机规模出现波动

当前,我国光热发电行业正站在从示范走向规模化的门槛上,短期发展依然高度依赖国家政策的明晰和扶持,但如果通过多能互补模式和市场化机制破解成本和盈利难题,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2025年08月25日
又一世纪工程开工 我国电力行业供需规模增长空间大 “反内卷”政策影响有限

又一世纪工程开工 我国电力行业供需规模增长空间大 “反内卷”政策影响有限

随着雅江水电站工程的正式启动,中国能源发展规划逐渐清晰,电力供应和需求都近乎无限的未来。不过,2025年“反内卷”政策聚焦治理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覆盖汽车、光伏、钢铁、水泥、电池、塑料、煤炭等重点行业,其中不缺乏高用电量行业。根据相关资料预测,此次“反内卷”政策预计对相关高耗能行业年用电量合计减少约12

2025年08月02日
我国火电行业处于业绩修复期 角色定位正逐步从“电量主力”转型为“调节资源”

我国火电行业处于业绩修复期 角色定位正逐步从“电量主力”转型为“调节资源”

自2023年以来,受益煤炭价格下行及用电旺季催化,我国火电行业进入了业绩修复与战略转型的机遇期。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火电行业归母净利润达656亿元,同比增长31%;2025年一季度,我国火电行业归母净利润219亿元,同比增长8%。

2025年07月19日
政策支持及用电需求增长 电网投资维持高位拉动智能配电网行业稳步发展

政策支持及用电需求增长 电网投资维持高位拉动智能配电网行业稳步发展

智能配网是智能电网的关键环节之一,通常10kV及以下的电力网络属于配电网络(部分区域有20kV),配电网是整个电力系统与分散的用户直接相连的部分。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充分支持、用电需求持续增长、智能电网建设推进等趋势推动下,国内电网投资维持高位和稳步发展,拉动配电网市场需求。

2025年06月2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