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电力行业上游市场发展情况
1、煤炭
测算2016年前三季度全国煤炭消费约28.4亿吨,同比下降2.4%(减少6800万吨)。其中电力行业耗煤13.6亿吨,下降1.3%;钢铁行业耗煤4.7亿吨,下降1.5%;建材行业耗煤3.8亿吨,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化工行业耗煤2亿吨,增长6.6%。进入三季度全国煤炭消费由负转正,同比增长0.5%,其中电力行业耗煤增长4.8%(9月份增长8.5%)。
2016年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原煤产量24.6亿吨,同比减少2.9亿吨,下降10.5%。4月份以来月度煤炭产量降幅均在10%以上。9月当月产量2.77亿吨,日均产量923.2万吨,环比增长2.9%。
前三季度全国煤炭进口18018万吨,同比增加2384万吨,增长15.2%,出口630万吨,净进口17388万吨,增长14.2%。自5月份以来煤炭进口持续处于高位,9月份当月进口2444万吨,同比增加667万吨,增长37.6%。
前三季度全国铁路发运煤炭13.7亿吨,同比减少1.36亿吨,下降9.1%,其中9月份发运1.58亿吨,环比增加300万吨,同比增加309万吨,增长2%,今年以来首次出现正增长。
9月末,煤炭企业存煤1.15亿吨,同比减少1943万吨,下降14%,比年初减少1299万吨,下降10%。重点发电企业存煤5700万吨,同比减少1219万吨,下降17.6%,比年初减少1658万吨,下降22.5%,可用17天。主要港口存煤2619万吨,同比减少1359万吨,下降34.2%。近期主要用户及港口库存环比有所增加。重点电厂日供给大于日消耗,10月中旬存煤6273万吨(可用21天),比8月末增长25.6%,环渤海五港存煤1330万吨,比8月末增长14.6%。
2、电力设备
电力设备发电、变电、输电和配电的设备,主要包括电站锅炉、蒸汽轮机、燃气轮机、水轮机、发电机、变压器、各种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互感器、接触器等等。
电力设备制造业是机械工业最主要的子行业之一,行业资产总额占整个机械工业的近1/4。2015年,电力设备制造业行业规模继续扩大,资产总额稳步增长,企业数量有所回升。截至2015年底,电力设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达19632家,较上年底增加553家;资产总额达45125.06亿元,同比增长8.39%,行业资产额占机械行业资产总额的24.42%,同比增加0.07个百分点;负债总额达25651.53亿元,同比增长6.55%,增速回落1.08个百分点。在下游需求未出现根本性改善的情况下,行业规模的快速扩大将导致行业内市场竞争更趋激烈。
2014年以来,电力设备制造业发展取得了重要进展。受应用领域需求向好、技术创新能力显著、重大装备有所突破、产业结构调整过程明显加快等利好因素影响,我国已进入世界电力装备制造大国行列。未来随着国家不断增大对电源、电网的建设投入,电力设备的市场需求还将明显增长。2015年我国电力设备制造业实现工业产值超过5万亿元,主营业务收入5.33万亿,实现利润3112亿元,进出口总额1649亿元。预计到2020年末,我国电力设备制造业营业收入将超过7.5万亿元,年均增速超过8%。
2015年,随着行业规模的稳步扩张,大部分电力设备产品产量实现增长。总体来看,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统计的14类产品中,有11类产品产量实现增长,其中风力发电机组、电站水轮机、电站用汽轮机、汽轮发电机产量实现两位数增长,增速分别为13.81%、13.34%、12.14%和10.57%;而燃气轮机、工业锅炉、水轮发电机组产量出现下降,降幅分别为33.12%、12.60%和7.04%。其中,燃气轮机产量降幅最大主要是受气价调整、投资效益差等因素影响,燃气轮机市场需求回落。
三、电力行业中游市场发展现状
2016年我国GDP增速保持平稳,全社会用电量增速明显回升。1-11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5.0%,预计2016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5.2%,增速同比提高4.2个百分点。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红利逐步释放的影响,2016年四个季度用电量分别同比增长1.5%、2.1%、4.1%、7.4%,反映出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的趋势。
2016年1-11月,第二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6%,增速同比回升3.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同比分别增长11.7%、11.4%,对全社会用电增量的贡献率合计约60%,是用电量较快增长的主要动力。第二产业中,传统四大高耗能行业用电量同比减少0.9%,占第二产业用电量的比重为41.8%,较2015年同期下降1.5个百分点。
2016年1-11月,东部、中部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5.9%、5.5%,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表明东中部地区经济转型升级效果明显;西部、东北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3.5%、2.3%,增速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表明西部和东北结构调整承受较大压力。
2016年1~11月,全国新增装机规模同比下降了5.4%,为8557万千瓦。其中,火电新增装机同比下降了30%,非化石能源新增装机同比增长21%,比重进一步提升至60.9%,创下历史新高。预计全年新增装机规模将达到1.3亿千瓦,同比下降1.7%。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8-2023年中国电力行业市场供需现状调研及投资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受电力需求回暖的带动,2016年1~11月,全国发电量约5.4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2%,增速较2015年同期提高了4.1个百分点。其中,火电发电量同比增长2.2%,增速同比提高4.6个百分点。风电、核电发电量同比分别增长30.3%和20.5%,发电比重分别达到4%、3.6%。
2016年1~11月,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数为3434小时,同比下降了195小时。主要原因有以下两方面:一是发电装机增速高于电力需求增速5.4个百分点;二是清洁能源发电占比大幅提高,不断拉低整体利用小时数水平。预计2016年全国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为3820小时左右,同比下降约170小时;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为4210小时左右,同比下降约150小时。
2016年1~11月,我国电网工程完成投资4768亿元,同比增长23.8%。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约3.1万千米,同比增长3.3%;新增220千伏及以上交流变电设备容量近2.1亿千伏安,同比增长9.8%。
2016年全国实施全国小城镇、中心村农网改造升级和农村机井通电工程,总投资约1900亿元,惠及8.5万个小城镇和中心村,覆盖2.1亿亩农田;实施光伏扶贫,惠及14个省约55万个贫困户,每年每户将增收3000元以上;实施贫困村通动力电工程,惠及5.4万个贫困自然村1080万人口。
2016年1~11月,全国跨区交换电量合计6493.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5%。其中,华北净输入电量522.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1%,华东净输入电量1461.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7%,大规模跨区输电有力保障了负荷中心电力的安全可靠供给;东北净输出电量117.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4.6%,西北净输出电量821.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0%,大规模跨区输电有力缓解了电源基地“窝电”问题。
四、电力行业下游市场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用电量较大的行业分别是冶金、化工和建材行业,居民用电量占我国电力总量的一半左右。
1、冶金
2016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好于预期,同时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工作取得较大进展,为行业转型脱困提供了较好地外部环境。受益于钢材价格有所回升,钢铁企业经营状况普遍好转,扭转了2015年全行业亏损的局面,成绩来之不易。但是仍然面临着市场供大于求矛盾突出,钢材价格依然较低,原燃料价格大幅上涨,企业持续盈利难以保证等诸多问题,需要全行业共同努力,攻坚克难。
(1)2016年1-3季度钢铁行业运行特点
粗钢产量恢复增长。1-9月份,全国粗钢产量6.04亿吨,同比增长0.37%,其中9月份同比增长3.94%。今年以来,全国粗钢产量呈逐步释放态势,1-2月份全国粗钢产量同比下降5.7%,3月份起累计同比下降水平逐月收窄,到9月份则转为增长。当月全国粗钢产量从3月份以来已经连续7个月处于增长状态,增量主要来自非会员企业。
粗钢表观消费量略有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和海关数据,今年以来全国粗钢表观消费量一直处于下降区间,但降幅逐月收窄,至8月底全国粗钢表观消费量同比下降1.1%。9月份全国粗钢表观消费量6021万吨,同比增长9.57%(主要是由于9月份粗钢产量同比增加256万吨,而钢材净出口折合粗钢同比减少267万吨),带动1-9月份粗钢表观消费量达到5.26亿吨,同比增长0.05%。
钢材累计出口略有增长,近3个月单月出口量逐月回落。1-9月全国出口钢材8512万吨,同比增加202万吨,增长2.4%;进口钢材983万吨,同比增长1%;净出口钢材折合粗钢7809万吨,同比增加165万吨,增长2.16%。但同时国际市场针对中国的反倾销、反补贴案件明显增多,前三季度已经达到38起,7月份以来钢材出口量呈现逐月下降趋势,后期出口难度增加。
钢材价格低位波动。国内市场钢材价格连续下跌4年之后,于2015年12月开始回升,今年4月末,钢材综合价格指数最高涨至84.66点,钢材价格指数首次高于去年同期。5月份之后钢材价格快速回落,到6月末钢材综合价格指数降为67.83点,比4月末下降19.88%。7月、8月钢材价格又有所反弹,目前在75-80点之间波动。
钢材库存明显下降。10月份20个城市5大品种钢材社会库存856万吨,环比下降8万吨,仍然低于前几年同期水平。10月份5大品种中线材、螺纹钢库存仍下降,热轧板卷、冷轧板卷、中厚板库存增加。8月末重点钢铁企业钢材库存1278万吨,环比下降38万吨,同比下降364万吨。企业库存同样低于前两年同期水平。
会员企业扭亏为盈。1-9月份,会员钢铁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9920.87亿元,同比下降8.05%;盈亏相抵实现利润为252.06亿元,同比扭亏为盈;亏损面27.27%,同比下降21.21个百分点;销售利润率为1.27%,在工业行业中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从分月情况看,1-2月份亏损,3-9月份均实现盈利,但是盈利水平仍然很低。3月份以来企业能够保持盈利,主要是由于企业理性生产促进钢价合理回升以及加大降成本力度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2)钢铁行业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化解过剩产能工作仍然艰巨。按照今年化解过剩产能4500万吨任务目标,全年有望超额完成。化解过剩产能的成绩来之不易,阶段性效果也初步显现。在今年化解过剩产能的目标任务中,钢协会员企业承担了极大部分。部分地区存在化解任务平摊和一刀切的做法。在非规范企业中存在相当规模的落后产能。这部分企业受利益驱动继续生产甚至增产,对于钢铁行业转型升级(爱基,净值,资讯)不利。化解过剩产能首先要淘汰落后产能,而要做到这一点后期任务非常艰巨,可以预料到,明年将是化解产能的攻坚年。
二是非会员企业粗钢产量扩张明显。1-9月份全国粗钢产量同比增长0.37%,其中钢协会员企业粗钢产量同比下降0.51%,非会员企业粗钢产量同比增长3.57%。由于钢材价格比年初有了一定的上涨,先前已停产的一些企业又恢复了生产。
三是企业融资难问题仍较突出。受严控钢铁企业的贷款规模影响,许多钢铁企业面临着续贷困难和抽贷等问题。国家为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采取了多项措施,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就企业反映的情况看,钢铁企业资金紧张、融资难的问题仍没有有效缓解,企业发债门槛和融资成本进一步提高。
四是国际贸易保护加剧,钢材出口难度加大。今年以来,我国钢材出口贸易摩擦不断增多,反倾销、反补贴案件大幅增长,前三季度已经达到38起,超过去年全年案件数量,涉案产品数量约1000万吨,涉案金额64.16亿美元。钢铁产品在国际市场受到的不公平待遇较多。受贸易摩擦影响,我国向欧盟、美国、南美钢材出口量下滑。
(3)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相关情况
去产能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之首,受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3月份,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了25个部门和单位组成的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截至目前,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已召开全体会议4次、专题会议60多次。同时,还召开全国范围内的电视电话会议10次,对实施方案编制、目标分解落实、通报工作进度、严格关闭标准、治理违规建设等工作,做出了一系列具体安排,确保了责任及时传导、任务层层落实和各项工作有序扎实地推进。5月下旬,部际联席会议有关成员单位与各省级政府、国资委与中央企业分别签订目标责任书,将国务院明确的化解钢铁过剩产能目标任务全部分解落实到有关地方和企业。2016年压减产能4500万吨。
总结今年化解过剩产能工作,可以用四句话。一是任务全面完成,并有望超额完成。按照目前各地报送的进度,9月底钢铁化解过剩产能已经完成80%以上,部分地区和中央企业已经提前完成全年任务,预计10月底可以完成全年压减任务,并有望超额完成。二是基础奖补资金拨付到位。财政部根据部际联席会议审定的化解过剩产能目标任务、需安置职工人数等基础数据测算,2016年专项奖补资金规模为384亿元,5月中旬财政部向各地拨付了2016年基础奖补资金276.43亿元,后续梯级奖补资金将根据化解过剩产能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拨付。三是相关配套政策陆续出台,逐步完善。制定出台了奖补资金、职工安置、财税、金融、国土、环保、质量、安全8个方面的配套文件及落实措施,针对化解过剩产能操作中存在的不规范、不到位问题,制定印发了化解过剩产能公示公告、产能退出验收标准等相关文件,确保了化解过剩产能工作规范有序进行。四是化解过剩产能态度坚决,措施有力,三大专项行动认真,效果初步显现。2016年钢材价格有所回升,企业效益明显好转,更加坚定了我们化解过剩产能的信心和决心。
化解过剩产能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特别是在我国经济新常态的环境下,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职工安置和债务处置工作需要进一步做细做实。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地方财政、就业形势较为困难。特别是钢城产业单一,吸纳劳动力能力弱。二是企业兼并重组有待抓住机遇加快推进。目前钢铁行业优化布局、兼并重组、转型升级等方面的工作还仅仅局限于个别企业,没有形成整体突破。三是明年化解过剩产能工作难度加大。随着钢材价格明显回升,停工停产企业数量减少,特别是应依法关停的企业须彻底关停。而且中央奖补政策实行早退多奖,客观上奖补激励效应逐步减弱,债务处理需要政策支持,明年化解过剩产能工作难度将进一步加大。
2、化工
2016年,化工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增速同比回落1.7个百分点。主要产品中,乙烯产量1781万吨,增长3.9%。初级形态的塑料产量8227万吨,增长6.6%;合成橡胶产量546万吨,增长8.9%;合成纤维产量4536万吨,增长3.5%。烧碱产量3284万吨,增长8.8%;纯碱产量2588万吨,增长2.6%。化肥产量7005万吨,下降4.8%;其中,氮肥、磷肥产量分别下降7.9%和0.2%,钾肥产量增长8.4%。农药产量378万吨,增长0.7%。橡胶轮胎外胎产量94698万条,增长8.6%。电石产量2588万吨,增长4.2%。
重点监测的化工产品中,多数产品价格比上月上涨。12月份,烧碱(片碱)平均价格为3300元/吨,比上月下跌1.5%,同比上涨42.2%;纯碱2150元/吨,比上月上涨20.8%,同比上涨62.9%。尿素1520元/吨,比上月上涨8.6%,同比上涨5.6%;国产磷酸二铵2400元/吨,比上月下跌9.8%,同比下跌10.8%。电石2600元/吨,比上月下跌0.4%,同比上涨22.6%。
3、建筑
2016年前三季度全国建筑业总产值125792亿元,同比增长6.65%,较二季度收窄0.35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扩大4.31个百分点,今年以来持续呈平稳复苏态势。建筑业增加值33193亿元,同比增长6.9%,较二季度扩大0.9个百分点。全国建筑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07.8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6%,较二季度下降0.3个百分点。
建筑业新签合同额的高低,将决定未来半年到一年内建筑业的开工面积和实际投入,是未来一年建筑业产值规模的关键决定因素。2016年前三季度,全国建筑业企业新签合同额136756.75亿元,同比增长16.71%,去年同期为下降6.78%。全国施工企业的累计合同额达到295176.08亿元,同比增长10.42%,较去年同期扩大8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得益于政府一系列“稳增长”政策、基建投资加码、PPP加速落地,建筑业新签合同额较去年有明显的改善。新签合同额持续回暖,有助于未来半年到一年建筑业产值规模的增长。
2016年1-10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84429亿元,同比名义增长8.3%,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一直缓步下行,但在国家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的作用下,9月开始投资增速出现企稳的迹象,投资产业结构不断改善,区域协调发展稳步推进,积极因素逐步累积。
基建投资今年以来一直保持在15%以上的平稳较快的增长态势,是政府稳投资的主要利器。国家发改委批复一系列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前三季度累计批复基建投资项目逾万亿元。四季度基建投资继续加码,10月份发改委批复投资项目超2900亿元,11月份发改委累计批复8个铁路项目总投资4829.95亿元。另外,城市的基础设施新建和改造的空间也非常大,尤其是交通设施和地下管廊、海绵城市的改造将会给市政企业带来巨大的机会。
2016年1-10月份民间投资增速为2.9%,较三季度扩大0.4个百分点,增速小幅回升。民间投资增速回升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大环境有所改善,特别是工业企业出现生产平稳、效益持续改善。此外,受商品房销售快速增长的影响,房地产开发民间投资增长加快。二是相关政策效果正在逐步显现。今年国务院先后组织了两次针对民间投资的专项督查,并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民间投资有关工作的通知》,对做好民间投资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促进了政策落地速度,有助于解决民间投资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加快了民间投资的建设进度。在经济下行压力下,有效调动民间投资是稳增长的关键之一。
2016年1-10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83975亿元,同比名义增长6.6%,增速比前三季度提高0.8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12033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6.8%,增速比前三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91482亿元,增长41.2%,增速回落0.1个百分点。今年以来,房地产投资在政策利好及货币宽松等因素助力下实现超预期反弹,前期需求得到快速释放,销售面积和销售额一直保持较高增速。同时,房地产去库存效果明显,截止10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69522万平方米,比9月末减少90万平方米,待售面积已连续8个月下降。
但从投资先行指标表现来看,未来房地产投资前景稍显不乐观。1-10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1687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5%,其中三季度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同比增速由正转负,大幅下跌至-11.1%;房屋新开工面积137375万平方米,增长8.1%,增速提高1.3个百分点,其中三季度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速也转负至-4.7%,而由于高基数影响,9月单月增速大幅下跌19.4%。先行指标的低迷均指向未来房地产投资表现堪忧,或将呈稳中趋缓走势。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