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国内风电龙头企业现状分析与前景战略

  导读:国内风电龙头企业现状分析与前景战略,我们发现,中国风电制造企业“出海”是以机组出口为突破口的。2010年12月,东方电气以166台1.5兆瓦直驱型风电机组的订单宣告中国风电整机设备首次大批量走出国门。

  国家能源局将牵头建立工作协调机制 风电企业“出海”或加速

  日前,召开了一个关于中国风电“走出去”问题的会议。国家能源局将牵头建立工作协调机制,联合相关企业和协会定期召开工作会议,支持风电企业出海发展。  

  据了解,中国风电企业走出去始于2007年,这一年底,中国先后有多家企业实现风电设备出口,虽然数量不多,但其在融入国际市场进程中的战略意义不言而喻。2011年,受产能严重过剩的影响,国内风电龙头企业加大了海外投资的力度。

  而今,几年已过,中国风电企业出海成绩究竟如何?企业能否承受住海外环境变化的考验?

  风电企业的海外“家底”

  我们发现,中国风电制造企业“出海”是以机组出口为突破口的。2010年12月,东方电气以166台1.5兆瓦直驱型风电机组的订单宣告中国风电整机设备首次大批量走出国门。

  据统计,2012年,华锐、金风等7家风电机组制造商向国外出口风电机组,已发运的数量达225台,容量为430.45MW。

  “与2012 年全年出口225 台相比,2013年我国风电机组出口总量有望超过同期水平,初步估算2013年全年出口装机容量将在700-800MW之间。”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告诉记者。

  以金风为例,金风2013半年度报告显示,2013年上半年,“国际项目累计发运量创历史新高,共计发运77台1.5MW及2.5MW风力发电机组,约合装机容量162.50MW,分别发往澳大利亚、罗马尼亚等地区。”

  与风机制造企业的雄心相比,风电运营商相对谨慎很多。截至目前,风电开发商在海外投资的风电项目屈指可数。龙源电力在海外项目上取得实质性突破;该集团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的100MW风电项目获得项目开工所需的全部许可,正式具备开工条件。

  风机制造企业出口增长

  “中国风机制造企业出口开始进入规模性增长阶段。”秦海岩说。

   目前许多风电设备制造企业都成立了海外市场部,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未来3-5年,公司国际销售收入要争取占到公司总收入的30%以上。”金风执行副总 裁吴凯告诉记者,“企业做大做强,必须走国际化路线,依照国际的技术和质量要求生产产品,学习国际惯例和思维模式,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积累资本和经验。”

  “每家企业都有一套自己的出海蓝图。”一位不愿具名的风机制造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至于怎么走,能走多远,这些都要看企业的实际情况,但能持续走下去的企业可能并不多。”

   的确,风机出口遍地开花并不意味着中国风电企业的海外经营能力有了长足进步。中国企业联合会副会长李建明曾在谈及中国企业出海问题时表示,如果一家公司 的海外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超过30%,意味着该公司初步具备一定的海外规模,当海外收入占总收入比例超过50%,才能说这家公司海外资产运营不错。

  开发商“触礁”

  三一起诉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官司已进入持久论战期。美国禁止三一集团收购的Butter Creek风电场动工的理由是项目靠近一军事基地,被指“涉嫌威胁国家安全”,并勒令其无条件退出。

  虽然三一在美国市场的遭遇是近几年风电企业“走出去”中的个案,但其对风电企业特别是风电开发商的触动很大。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企业出海的统筹规划以及明确的开发策略”这一点被风电开发商提及的次数最多。龙源电力的一位负责人明确地告诉记者,龙源在开拓海外 业务时始终遵循着两大原则:一是效益优先,内部收益率低于12%的一律不涉足;二是环境稳定,特别是政治稳定,同时要求法律健全、市场化程度高。

  “在这两大原则的指导之下,龙源电力海外业务发展主要考虑四大区域:首先是欧洲,特别是市场正在起步的东欧;第二是北美地区,即美国和加拿大;第三是南非;第四是大洋洲板块,即澳大利亚、新西兰。”上述负责人表示。

  尽管龙源电力开展了大量工作,国电集团副总经理谢长军也明确表示“十二五”期间海外市场要达到100万千瓦。但龙源电力目前真正下手,并取得实质突破的,也仅有加拿大安大略省的100MW风电项目一个。

  由此看来,中国风电开发商出海道路似乎走得更为艰辛。“整个行业的出海是2010年高调启动,2013年陷入低谷。”一位风电开发商自嘲道。

  如何“一帆风顺”?

  面对海外的巨大诱惑,中国的风电企业表示远期看好海外投资市场。然而,如何让企业出海的路走得更顺畅,这仍需要时间来摸索。

  秦海岩认为,在风电企业出海方面,企业首先应摸清游戏规则,不要贸然入场;其次,企业应尽量规避恶性竞争。“风电企业要熟悉所在国的法律法规和政策,避免在知识产权、劳动就业、经贸合作等方面出现摩擦。尤其是在法制不健全的国家,企业承担的法律风险更大。”

  业内人士当前最担心的是,风电企业出海后,企业之间会出现恶性竞争。“互相降价、互相诋毁等不正当竞争带来的是中国风电整体信誉的受损,国内企业之间应保持合理竞争,维护中国风电企业的整体利益。”秦海岩说。
  目前,中国政府鼓励企业加快海外投资的,政策助推中国企业海外扩张,金融机构也为风电企业提供了“走出去”的融资支持。

  一位风电企业人士表示,“政策环境虽好,但对于准备出海的企业而言,如实进行自我评估,清醒制定海外战略,或许才是当下最需要做的。”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政策铺路,示范先行 我国漂浮式风电行业迎来规模化破局前夜

政策铺路,示范先行 我国漂浮式风电行业迎来规模化破局前夜

我国漂浮式风电行业正迎来从“技术示范”迈向“规模化开发”的关键转折点。这一进程的核心驱动力,首先来自于海域立体分层设权政策的突破,该政策从制度上厘清了深远海风电用海与其他海洋活动的权属关系,为项目开发扫清了根本性障碍。在此基础上,沿海各省份已积极展开布局,广西、上海、广东等地密集启动了大批国管海域项目的前期工作,预示着

2025年10月22日
从“强制配储”到“盈利驱动” 我国共享储能电站行业将开启商业化新纪元

从“强制配储”到“盈利驱动” 我国共享储能电站行业将开启商业化新纪元

当前,我国储能产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范式转变:行业发展动力正从“政策强制配储”转向“市场化盈利驱动”。早期为保障新能源消纳而推行的强制配储政策,虽成效显著,却也暴露出项目利用率低、经济性差等结构性困境。在此背景下,共享储能电站作为一种创新的业态应运而生,它通过第三方投资、集中建设、开放共享的模式,有效破解了分散式储能的痛

2025年10月22日
深海“风起” 海上风电智能运维行业高歌猛进 三足鼎立竞争格局或解构

深海“风起” 海上风电智能运维行业高歌猛进 三足鼎立竞争格局或解构

当前我国海上风电开发呈现风机容量跨越式增长、风电场址向深海拓展两大显著特点。我国海上风电在2019年9月底实现累计并网容量超9GW,提前15个月完成”十三五“装机目标,2020年我国已成为海上风电装机容量第二多的国家,2023年我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规模达到全球海上总装机的一半;2024年,中国海上风电累计并网量达到41

2025年09月13日
我国数字电网提效及增消纳作用突出 行业前景明朗 企业正加大投资规划

我国数字电网提效及增消纳作用突出 行业前景明朗 企业正加大投资规划

根据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电力能源数字化市场规模为3150亿元,同比增长约14.55%,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700亿元,同比增长17.46%,2020-2025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0.86%。

2025年08月25日
我国光热发电行业分析:政策+新建项目规模增加 装机规模出现波动

我国光热发电行业分析:政策+新建项目规模增加 装机规模出现波动

当前,我国光热发电行业正站在从示范走向规模化的门槛上,短期发展依然高度依赖国家政策的明晰和扶持,但如果通过多能互补模式和市场化机制破解成本和盈利难题,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2025年08月25日
又一世纪工程开工 我国电力行业供需规模增长空间大 “反内卷”政策影响有限

又一世纪工程开工 我国电力行业供需规模增长空间大 “反内卷”政策影响有限

随着雅江水电站工程的正式启动,中国能源发展规划逐渐清晰,电力供应和需求都近乎无限的未来。不过,2025年“反内卷”政策聚焦治理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覆盖汽车、光伏、钢铁、水泥、电池、塑料、煤炭等重点行业,其中不缺乏高用电量行业。根据相关资料预测,此次“反内卷”政策预计对相关高耗能行业年用电量合计减少约12

2025年08月0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