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震后需重新审视水电开发

  6月19日,国家防总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鄂竟平主持召开全国地震灾区安全度汛工作视频会议,水利部副部长矫勇就全力保障地震灾区防洪安全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会议强调,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中,水利工程损毁数量之多、程度之重,堰塞湖分布之广、险情之大前所未有。大量震损水库、水电站、堤防的防洪能力明显降低。当前地震灾区即将进入主汛期,随时可能发生大洪水,安全度汛形势十分严峻,任务十分艰巨。



  规模空前的水电开发在西部地区留下了密如繁星的工程



  包括发生“5·12”大地震的四川龙门山在内的中国西部地区,因为处在中国第一级阶梯向第二级阶梯过渡的地貌突变带,地形反差大,河流落差大,水力资源十分丰富,所以被列为我国水电开发的重要基地。尤其是近十余年来的水电开发“大跃进”,按照全江“渠化”、梯级开发、不留寸水的基本模式,由干流而及不同级别的支流,已形成由大的集团公司到中小业主瓜分开发范围,由省、市政府到县、镇、乡分别管理和控制税收的利益分配格局,加上1949年以后修建的以蓄水灌溉为主的大量水库,它们几乎覆盖了所有的流域范围和河流支系。



  受到此次“5·12”大地震严重影响的河流流域主要包括:岷江上游流域,即都江堰经汶川、茂县至松潘的岷江干流河段,以及岷江上游的主要支流白沙河、寿江、鱼子溪、草坡河、杂谷脑河、黑水河等;沱江上游流域,即彭州通济镇以上的湔江流域、什邡洛水镇以上的石亭江流域、绵竹汉旺镇以上的绵远河流域;涪江上游流域,即安县安昌镇以上的安昌河流域、江油西屏镇以上的通口河流域、江油大康镇以上的平通河流域、江油武都镇经平武南坝镇至平武龙安镇的涪江干流;嘉陵江上游流域,即广元昭化镇以上至青川县境内的白龙江流域,广元以上的嘉陵江干流等。



  由于上述多层次全面开发的原因,所以很难准确统计这些地区大大小小水电工程的总数量。但仅以岷江、沱江、涪江、嘉陵江上游的干流及其主要支流的情况来看也是十分惊人的。

  都江堰以上的岷江上游:岷江上游的干流规划了10个梯级电站,由上往下是,观音岩(拟建)、天龙湖(18万千瓦,2004年竣工)、金龙潭(18万千瓦,2006年2月竣工)、吉鱼(10.2万千瓦,2005年竣工)、铜钟(5.7万千瓦,2001年竣工)、姜射坝(12.8万千瓦,2006年竣工)、福堂(36万千瓦,2004年竣工)、太平驿(26万千瓦,1995年竣工)、映秀湾(13.5万千瓦,1972年竣工)、紫坪铺(76万千瓦,2006年竣工)。



  岷江上游主要支流:鱼子溪3级、草坡河2级、杂谷脑河1库8级、黑水河2库5级。



  沱江上游:湔江上游干流5级,石亭江上游8级。



  涪江上游:涪江上游干流1库4级;涪江上游主要支流,通口河流域(包括青片河、白草河等)20级、平通河4级、火溪河4级、虎牙河3级。



  嘉陵江上游:白龙江干流11级、白龙江支流青水河12级。



  大地震对水利水电工程造成了严重破坏



  相对于房屋建筑来说,“5·12”大地震对水电工程的损毁破坏更加严重,在上述的龙门山地区,电站无一幸免,震损率为100%。同时,在龙门山周围极其广泛的区域,大量水利水电设施也受到影响。据水利部副部长矫勇称,在“5·12”大地震中,全国震损水库2473座,其中四川省有1803座。按规模分类:大型4座,中型60座,小一型331座,小二型1601座;按险情分类:溃坝险情69座,高危险情310座,次高危险情1617座。后又有报道称,四川的震损水库已增加到1996座。



  大地震对水电工程的破坏,主要包括电站闸坝、厂房、发电设备、引水设施等被直接震损、震毁,以及地震引发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对各项水利水电工程设施的毁坏。



  以龙门山区、岷江上游规模最大的紫坪铺工程为例,震后第二天的5月1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应急办就通报说,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大坝面板发生裂缝,厂房等其他建筑物墙体发生垮塌,局部沉陷,500千伏A向出现避雷器倒塌,整个电站机组全部停机。另据川投公司的报告称,地震造成电站500千伏出线设备受损;GIS出线套管与阻波器连接线在导线设备线夹处被拉断;电站5001断路器上方固定主母线拉杆有10余颗双头螺栓被拉断;电站副厂房中央空调室外机因地基下沉受损变形;大坝坝顶防护栏杆震倒,溢洪道、泄洪洞进口闸室震裂。后进一步证实,紫坪铺大坝在地震中发生了整体位移,坝肩与两侧山体连接处,均出现裂缝与错动。



  岷江上游最早建成的引水式电站——映秀湾电站,闸坝严重损毁,下游的发电厂房被巨大崩塌体和崩塌巨石掩埋和砸毁。



  岷江上游的太平驿电站的首部闸坝被右岸的山体滑坡掩埋大半,映秀渔子溪、耿达电站隧洞扭曲,受损严重。杂谷脑河中坝电站压力潜池基本被垮塌的沙石填满,机组下部变形被水淹没。



  彭州湔江上游的凤鸣桥梯级电站大部分房屋损毁,大坝闸门备用启闭发电机损坏严重,水工建筑大坝闸门变形,无法正常启降。



  沱江上游石亭江的金河二级电站因地震完全被毁,埋于50米地下,厂房已不复存在。石亭江上游的红松一级电站被左岸的滑坡、右岸的崩塌掩埋和砸毁。



  除了电站设施以外,电网设施也受到严重破坏。例如,岷江上游220千伏银杏变电站整体被水淹,映秀至太平驿220千伏及110千伏进出线铁塔严重垮塌。地震后,四川省内有超过100座变电站受损,电网供电范围共1.4万个配电区停电,位处阿坝州的电网几乎全部损毁。

  由于电站震损,给水电企业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紫坪铺电厂因震后停运,直接经济损失就达2.97亿元。另据估计,水电企业之一的岷江水电公司的直接损失超过10亿元。



  四川省地方电力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仅水电这一项,四川全省有470座水电站不同程度受损,涉及装机容量330万千瓦,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3.9亿元;输电线路和电网设施的损失在19亿元以上。



  另有报告称,岷江水电、桂冠电力、华能集团、紫坪铺公司、国家电网等公司,加上四川电网和农村电网的损失,仅岷江上游的电力资产损失就超过了100亿元。



  由于四川省的能源结构62%以上为水电,岷江上游的阿坝州的经济支柱更是水电以及由水电支撑的高耗能产业,因此地震对水电工程的严重破坏,也使地方经济遭到致命重创。



  在其他水库方面情况也十分严峻,例如被列为成都市10座高危以上险情水库中最大的彭州莲花洞水库,水库溢洪道左侧山体滑坡堵塞了部分泄洪通道,一些防浪墙倒塌,大坝顶有明显震陷,防渗墙上方的坝面产生较大裂缝。



  震损的水电工程成为次生灾害的重大危险源



  被震损的水利水电工程除了本身的经济损失以及对用电行业带来的巨大影响以外,它们还成为次生灾害及后发灾害链的重大危险源。这主要表现在,闸坝设施受损后,库水无法正常下泻,导致水位上升,库水漫坝的危险,而在坝体受损的情况下,溃坝的机率大大增加,一旦发生溃坝,将给下游造成严重的甚至不亚于地震直接灾害的生命财产损失。



  “5·12”大地震后,各地的震损水库出现的普遍问题都是闸坝不能正常开启,导致库水位快速上升。岷江上游的太平驿、铜钟电站等均出现了库水漫坝的情况。尤其是岷江上游规模最大的紫坪铺水库,震后也因闸坝受损而无法正常泄水,水位上涨很快,由于它的稳定情况对下游的成都平原和城市群有重大影响,一度引起各方高度关注。



  水库受损以后,由于闸坝无法泄流,它实际上也成为了一个堰塞湖,而且由于两岸滑坡、崩塌、泥石流的影响,雍水的高度甚至会超过原来的坝高,例如石亭江上游的红松一级电站就出现了这种情况。



  据笔者实地观察,水利水电工程的闸坝、厂房等水工设施所在的河段以及库岸区,恰恰也成为了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易发、高发地段。根据其工程地质条件分析,这主要是因为水利水电工程的实施必然要对原有山体或坡麓进行大规模开挖,从而破坏了山体斜坡原有的安息角度,从而使山体失稳或具有潜在的失稳趋向。当地震来临时,这些水工设施所在地也更容易受到地质灾害的破坏。例如,紫坪铺电站、映秀电站、太平驿电站、耿达电站、红松电站、金河电站等,均是在电站闸坝与厂房处出现大规模崩塌或滑坡。另外,库岸区由于库水位在水库运行过程中的反复变动,也使库岸的稳定性受到很大影响,并大大增加了地质灾害发生的机率,这一点在紫坪铺库区也表现得十分突出。



  另外更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目前水电开发几乎都是全江全河的梯级开发模式,从而可能形成链式的连锁反应,一旦上游水库出现险情,整个下游的水库就会面临连锁溃坝的巨大风险。岷江上游的天龙湖电站、铜钟电站、太平驿电站、映秀湾电站、耿达电站,都曾出现过样的对下游的潜在威胁。



  大地震后对震损水利水电工程的除危排险



  “5·12”大地震后,由于震损的水利水电工程存在着巨大安全隐患和洪水灾害危险,因此,对震损病危水库的除危排险就成为了一项十分紧迫和重要的任务。



  震损水库除危排险的首要工作,就是尽快开启泄流通道,尽量放空库容或把库水降低到死水位,以减轻对受损库坝的压力和上游来洪的威胁。



  “5·12”震后,紫坪铺电站机组闸门发生故障,库水无法下泄。在最短时间内采用了机组空转,向下游泄水的措施,最初下泄流量为60立方米/秒,后又增加到90立方米/秒。但这与上游500立方米/秒的入库流量相比太小,而且机组长期空转也会损坏。于是在5月13日首先开始冲砂洞和泄洪洞的抢修。5月13日14时,抢修人员到达冲砂洞工作门闸室,对闸门、启闭机和倾倒的电气控制盘柜进行了检查和调试,14时18分成功开启冲砂洞闸门,下泄流量达280立方米/秒。对泄洪洞的抢修因1号泄洪洞受损较严重暂时放弃,先抢修2号泄洪洞,由于当时库水位已上涨很快,为预防万一,专家们也制定了炸毁泄洪闸门的方案,所幸在5月13日17时28分开启了2号泄洪洞闸门,水库下泄流量达到800立方米/秒, 缓解了风险。



  而要进一步解除风险,需要恢复发电机组运行,而发电机组停机主要是因为输电设备损毁所致。在国内一些发电设备生产单位的大力支持下,设备很快运到,经抢修,5月17日19时52分,紫坪铺发电机组恢复运行。同时对损坏的两台固定式启闭机也进行了全面修复,以保证泄洪、排砂闸门的正常运行。



  为保证大坝安全,震后库区水位由海拔830米降至820米,同时对大坝上游一侧的面板裂缝开始修复,以解决大坝渗水的问题。大坝上游一侧的面板裂缝在水面以上见有三条,最长的横裂缝长达350米,纵裂缝也有60米长,目前正在对开裂的混凝土进行清除,然后重新进行钢筋的焊接与混凝土浇筑,预计今年8月可完成。另外,目前在大坝上游一侧水下约11米深处,也发现有约30米长的裂缝需要修复,目前正在水下进行破碎的混凝土的清除工作。

  岷江上游的铜钟水库在震后因供电故障,闸门关闭,无法泄洪,使水位迅速上升,库水漫过坝顶。铜钟水库的正常库容为330万立方米,而漫坝时最高库容超过了450万立方米,溃坝风险很大。抢险单位制定了开启闸门与炸坝泄洪两套方案,最后通过运送发电机到坝顶,连接外部电源开启闸门获得成功。



  太平驿、耿达等电站,也在抢险过程中,开启了部分闸门,使库水下泄,缓解了威胁。

  石亭江上游的红松一级电站因损毁严重,加上滑坡体的壅塞,在震后已形成堰塞湖。因而对其实施了爆破排险。爆破后,电站所在处的泄流口宽度由9米增加到17.3米,下泄流量增加8.8立方米/秒,达到30.4立方米/秒,大大缓解了危险。



  在降低水位、空库运行的同时,对震损的水利水电工程,还普遍采用了裂缝回填、覆盖薄膜和彩条布防渗、清除滑坡等应急措施。



  6月18日,四川省“5·12”抗震救灾指挥部新闻中心发布的信息显示:震损水库已完成应急抢险方案设计1054座,高危以上水库全部完成设计。所有震损水库均降低水位运行,累计除险351座,还有1121座正在紧张抢险施工。



  6月13日,四川省水利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因地震受损电站470座,涉及装机容量330万千瓦,共有49家(含小水电供区)地方电力供电企业受损。96个由地方电力供电的受灾乡镇,除两个丧失供电条件外,已全部实现通电。通过紧张排险抢修,目前累计有218个电站恢复或部分恢复发电,装机容量恢复126.57万千瓦。



  西部水电大开发中需要高度关注的危机与风险



  虽然目前对震损水利水电工程的抢险修复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安全隐患和危机风险并未完全消除。尤其是目前正进入主汛期,灾区的大量地质灾害面临进一步加剧活动的危险,洪水对于病险水库也是一个很大的威胁。因此,对这些震损水利水电工程的监测与修复,仍然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另外,这次大地震在高密度水电开发区产生的破坏和灾害影响,应该促使我们进一步审视,在中国西南地区如此强度和规模的水电开发可能带来的灾害风险与威胁。



  其中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是,建立在有强烈地震活动背景的断裂带上的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它可能具备的诱发强烈地震或巨大地震的危险性。至少从地质构造背景、震中的空间位置、发震时间以及大震前地震监测的一些数据等方面来看,紫坪铺水库诱发此次大地震的可能性都是不能排除的。例如,对于龙门山这种主要表现为逆冲活动的地震断层来说,水库在蓄水到高水位后,水位快速下降的时段,是诱发较强地震最危险的时段。而“5·12”大地震也恰恰是发生在紫坪铺水库蓄水到高水位后,水位快速下降的时段。此前,世界上水库诱发地震的案例中,震级最高的是里氏6.5级,这并不能说明水库就不能诱发震级≥7级甚至8级的地震,何况已有水库诱发地震≥6级的案例,都是发生在天然地震活动背景十分微弱、活动断层不发育的区域。而在有强烈地震背景的活动断层带上修建大规模的水电工程,在世界上几乎没有先例。因此,对紫坪铺水库是否诱发“5·12”大地震的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科学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在中国西部,还有许多建成或在建的、规模远大于紫坪铺的高坝大库,而且很多也是在有强烈地震活动的断裂带上。例如位于鲜水河地震带、安宁河地震带上的大渡河、雅砻江的梯级电站,位于东川—嵩明地震带、马边—昭通地震带上的金沙江中下游梯级电站等等。



对“5·12”大地震与水力水电工程相互作用与关系的研究,特别是对紫坪铺水库这一不可多得的典型案例的研究,将会为人类工程活动与自然的关系,为地质环境危险区的大型、特大型工程的决策,为科学和一些学科的发展,提供富有价值的经验。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海上风电行业发展正当时 中国持续引领全球 未来深远海将成市场开发主战场

海上风电行业发展正当时 中国持续引领全球 未来深远海将成市场开发主战场

得益于“双碳”战略的持续推进,我国海上风电产业稳步增长,已形成能够支撑每年新增千万千瓦的海上风电产业链体系。虽然2021年在经历抢装潮后陷入低谷,海上风电项目延期现象普遍,招标量与装机量呈现明显的背离。但进入2024年以来,受益于海上风电资源丰富,技术快速进步带动经济性不断提升,我国海上风电产业持续迅猛发展。尤其是下半

2025年04月14日
我国垃圾焚烧发电市场回温 行业正告别“跑马圈地” 步入高效运营和成本优化阶段

我国垃圾焚烧发电市场回温 行业正告别“跑马圈地” 步入高效运营和成本优化阶段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垃圾焚烧处理成为解决“垃圾围城”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成为创造清洁电力资源的主要方式之一。2020年我国垃圾焚烧发电市场规模接近1000亿元,2021年以来,垃圾焚烧发电市场规模有所下降,但随着相关政策出台,我国垃圾焚烧发电市场将逐渐回温。

2025年04月10日
我国“风电狂飙”席卷全球 海上风电成新蓝海 行业迎来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关键期

我国“风电狂飙”席卷全球 海上风电成新蓝海 行业迎来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关键期

当下,碳中和、碳达峰目前已在全球范围内达成共识,加快构建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则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随着全球能源转型进程加速,全球风电产业正驶入发展“快车道”,需求迎高景气周期,装机量保持较快增长。

2025年04月10日
智能电网建设推进带动智能用电行业扩容 技术演进及商业模式创新下应用场景将拓展

智能电网建设推进带动智能用电行业扩容 技术演进及商业模式创新下应用场景将拓展

近年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推进,我国智能用电市场持续扩容。智能用电依托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实现,电信息采集系统的采集设备层由智能电表与专变终端/采集器和集采器共同构成。智能用电可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便捷和可靠的用电服务,实现电力系统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目前主要应用场景包括工业负荷优化、商业建筑节能、居民智能家居。

2025年04月05日
多重因素推动下我国智能电网市场快速增长 用电、变电、配电环节成发展重点

多重因素推动下我国智能电网市场快速增长 用电、变电、配电环节成发展重点

近年来我国智能电网市场呈现出持续扩张、快速增长的态势。根据数据显示,2018-2023年我国智能电网市场规模由727.6亿元增长至1112.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1.19%。估计在2024年,我国智能电网市场规模将达到1188.2亿元。

2025年03月29日
充电模块为新能源车直流充电设备“心脏” 行业技术正向大功率、高转换率方向发展

充电模块为新能源车直流充电设备“心脏” 行业技术正向大功率、高转换率方向发展

在产业政策扶持下,我国大陆新能源汽车年度产销量、保有量保持持续增长态势。尤其是进入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入“后补贴时代”,行业发展驱动力由政策端转移至市场端,渗透率水平突破10%临界点并加速增长,年产销增速连续4年超过30%。2024年,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首次跨越1000万辆大关,分别完成1288.8万辆和1286

2025年03月01日
我国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备设施行业发展快速 充电桩、换电站等保有量不断增长

我国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备设施行业发展快速 充电桩、换电站等保有量不断增长

近年来基于对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的考虑,同时为推动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实现汽车产业的战略转型和升级,我国政府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在产业政策扶持下,我国大陆新能源汽车年度产销量、保有量保持持续增长态势。

2025年02月28日
我国光伏发电行业已迈入平价上网新阶段 分布式光伏发电成为市场发展主要方向

我国光伏发电行业已迈入平价上网新阶段 分布式光伏发电成为市场发展主要方向

随着光伏发电行业快速发展、产业技术不断革新、核心部件的研发能力、生产效率不断提升,我国光伏发电已逐渐迈入平价上网新阶段,装机容量得到大幅增长,不断创下历史新高。2024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为277.17GW‌‌,同比增长28%;累计装机容量达到885.7 GW,同比增长45.32%。

2025年02月1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