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核电迎规模启动 核安全“十三五”规划全程护航

相关市场调研报告《2017-2022年中国核电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十三五投资商机研究报告


  快速发展的核电已置身于一张最严密的安全网内。近日,经国务院批复实施的《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三五”规划及2025年远景目标》发布,标志着核安全纳入到国家总体安全体系,上升为国家安全战略。

  环保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是核能核技术利用大国,现有35台运行核电机组、21台在建核电机组,在建核电机组数量居世界第一。按照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预计到“十三五”末,我国在运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机组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机组总数达到世界第二。未来,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我国核电技术将加速“走出去”。

  全过程扎紧核安全网

  为核电发展保驾护航,安全保障成为根本。据了解,《规划》设置6项目标、10项重点任务、6项重点工程和8项保障措施,全过程扎紧核安全这张网。

  6项目标将提高6个方面的核安全水平,即核设施安全水平、核技术利用装置安全水平、放射性污染防治水平、核安保水平、核与辐射应急水平以及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水平。

  10项重点任务是:保持核电厂高安全水平、降低研究堆及核燃料循环设施风险、加快早期核设施退役及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减少核技术利用辐射事故发生、保障铀矿冶及伴生放射性矿辐射环境安全、提高核安全设备质量可靠性、提升核安保水平、加强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响应、推进核安全科技研发和核安全监管现代化建设。

  6项重点工程是:核安全改进工程、核设施退役及放射性废物治理工程、核安保与反恐升级工程、核事故应急保障工程、核安全科技创新工程、核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工程。

  8项保障措施是:完善法律法规、强化政策配套、优化体制机制、加快人才培养、强化文化培育、推进公众沟通、深化国际合作和完善投入机制。

  环保部核设施安全监管司司长郭承站介绍说,通过《规划》的实施,到“十三五”末我国运行和在建核设施安全水平明显提高,核电安全保持国际先进水平,放射源辐射事故发生率进一步降低,核安保和应急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核安全监管水平大幅提升,核安全、环境安全和公众健康得到有效保障。到2025年,我国核设施安全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实现现代化。

  实施最严格核安全监管

  在核安全监管方面,《规划》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按照国际最新核安全标准发展核能与核技术利用事业;强化依法治核理念;实施最严格的核安全监管;核能发展部门、核安全监管部门、各级人民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要切实履行保障核安全、环境安全和公众健康的根本宗旨。

  “下一步,环保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规划》,并对《规划》的实施进行跟踪分析和督促检查,适时组织开展《规划》的中期评估和期末评估。”郭承站说。

  事实上,我国核安全建设以及对其监管一直处于很高水平,运行核电机组安全性能指标位居国际同类机组前列,在建机组质量受控,新建核电机组设计指标满足国际最新核安全标准,具备完善的严重事故预防和缓解措施。

  环保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已基本建成全国辐射环境监测网络,开展200余项核安全相关技术研究并取得重点突破,开工建设国家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技术研发基地,核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队伍进一步扩充。同时,《核安全法》的立法进程也在加快。

  “30多年来,我国核能与核技术利用始终保持了良好安全业绩,未发生2级及以上事件和事故,核电安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家核安全局有关负责人说。

  全球核电市场正开启

  目前,我国有35台运行核电机组、21台在建核电机组,在建核电机组数量居世界第一。另有研究堆19座,核燃料循环设施近百座。全国共有核技术利用单位6.7万家,在用放射源12.7万枚,射线装置15.1万台(套),已收贮废旧放射源19.2万枚。

  此外,按照我国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到“十三五”末,我国在运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机组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机组总数达到世界第二。

  去年,我国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进核设施安全改进和放射性污染防治。此次获批的《规划》也提出,我国核电在“十三五”时期仍将进一步发展,放射源和射线装置数量将进一步增加,支撑核电技术输出,推进核电“走出去”战略实施。

  太平洋证券近期的研报指出,《2017年能源指导工作意见》已明确计划开工8台核电机组,三代核电今年将迎规模启动。同时,目前“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中,拥有核电的国家仅19个,计划发展核电国家达25个,核电出口的战略机遇期也摆在我国核电企业面前。

  根据世界核能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2030年,海外新建核电站约160座,新增装机约合200吉瓦。按照14元/瓦的投资计算,合计投资约2.8万亿元。如果我国得到20%的市场份额,预计到2030年,我国核电产业出口规模累计将达5600亿元。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政策铺路,示范先行 我国漂浮式风电行业迎来规模化破局前夜

政策铺路,示范先行 我国漂浮式风电行业迎来规模化破局前夜

我国漂浮式风电行业正迎来从“技术示范”迈向“规模化开发”的关键转折点。这一进程的核心驱动力,首先来自于海域立体分层设权政策的突破,该政策从制度上厘清了深远海风电用海与其他海洋活动的权属关系,为项目开发扫清了根本性障碍。在此基础上,沿海各省份已积极展开布局,广西、上海、广东等地密集启动了大批国管海域项目的前期工作,预示着

2025年10月22日
从“强制配储”到“盈利驱动” 我国共享储能电站行业将开启商业化新纪元

从“强制配储”到“盈利驱动” 我国共享储能电站行业将开启商业化新纪元

当前,我国储能产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范式转变:行业发展动力正从“政策强制配储”转向“市场化盈利驱动”。早期为保障新能源消纳而推行的强制配储政策,虽成效显著,却也暴露出项目利用率低、经济性差等结构性困境。在此背景下,共享储能电站作为一种创新的业态应运而生,它通过第三方投资、集中建设、开放共享的模式,有效破解了分散式储能的痛

2025年10月22日
深海“风起” 海上风电智能运维行业高歌猛进 三足鼎立竞争格局或解构

深海“风起” 海上风电智能运维行业高歌猛进 三足鼎立竞争格局或解构

当前我国海上风电开发呈现风机容量跨越式增长、风电场址向深海拓展两大显著特点。我国海上风电在2019年9月底实现累计并网容量超9GW,提前15个月完成”十三五“装机目标,2020年我国已成为海上风电装机容量第二多的国家,2023年我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规模达到全球海上总装机的一半;2024年,中国海上风电累计并网量达到41

2025年09月13日
我国数字电网提效及增消纳作用突出 行业前景明朗 企业正加大投资规划

我国数字电网提效及增消纳作用突出 行业前景明朗 企业正加大投资规划

根据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电力能源数字化市场规模为3150亿元,同比增长约14.55%,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700亿元,同比增长17.46%,2020-2025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0.86%。

2025年08月25日
我国光热发电行业分析:政策+新建项目规模增加 装机规模出现波动

我国光热发电行业分析:政策+新建项目规模增加 装机规模出现波动

当前,我国光热发电行业正站在从示范走向规模化的门槛上,短期发展依然高度依赖国家政策的明晰和扶持,但如果通过多能互补模式和市场化机制破解成本和盈利难题,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2025年08月25日
又一世纪工程开工 我国电力行业供需规模增长空间大 “反内卷”政策影响有限

又一世纪工程开工 我国电力行业供需规模增长空间大 “反内卷”政策影响有限

随着雅江水电站工程的正式启动,中国能源发展规划逐渐清晰,电力供应和需求都近乎无限的未来。不过,2025年“反内卷”政策聚焦治理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覆盖汽车、光伏、钢铁、水泥、电池、塑料、煤炭等重点行业,其中不缺乏高用电量行业。根据相关资料预测,此次“反内卷”政策预计对相关高耗能行业年用电量合计减少约12

2025年08月02日
我国火电行业处于业绩修复期 角色定位正逐步从“电量主力”转型为“调节资源”

我国火电行业处于业绩修复期 角色定位正逐步从“电量主力”转型为“调节资源”

自2023年以来,受益煤炭价格下行及用电旺季催化,我国火电行业进入了业绩修复与战略转型的机遇期。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火电行业归母净利润达656亿元,同比增长31%;2025年一季度,我国火电行业归母净利润219亿元,同比增长8%。

2025年07月19日
政策支持及用电需求增长 电网投资维持高位拉动智能配电网行业稳步发展

政策支持及用电需求增长 电网投资维持高位拉动智能配电网行业稳步发展

智能配网是智能电网的关键环节之一,通常10kV及以下的电力网络属于配电网络(部分区域有20kV),配电网是整个电力系统与分散的用户直接相连的部分。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充分支持、用电需求持续增长、智能电网建设推进等趋势推动下,国内电网投资维持高位和稳步发展,拉动配电网市场需求。

2025年06月2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