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8年中国动力电池行业供给及产能利用率分析(图)

       一、2014-2016 年电池产能快速扩张,产能过剩局面已成
       中国的锂电池行业起步较早,但在 2014 年以前锂电池主要用于消费电子行业,动力电池的产能相对有效。2014 年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爆发极大地刺激了电池厂商和新进入者扩产的动力。从 2014 年下半年起,动力电池季度产能环比复合增速达到 25%,单季产能从 2014 年 1 季度1.7GWh 增加到 2017 年上半年的 32GWh。

       2016 年和 2017 年新能源汽车产销情况连续不达预期,动力电池装机增速显著趋缓,目前动力电池的产能过剩局面已经形成,产能利用率从高峰时的接近 100%回落至不足 40%,随着新产能的继续投放,到 2017 年底国内电池产能可能已达 100-200GWh,预计动力电池的产能利用率将持续维持在低位。

 
图表:中国动力电池产能(分季度)情况统计
图表:中国动力电池产量(分季度)情况统计
 

       二、阶段性过剩:扩产周期与需求增长错配,当前供给大于需求,但小于远景需求
       尽管目前处于过剩局面,但龙头企业可以通过规模优势降低成本绑定客户,从而提高产能利用率进一步降低成本,实现正反馈循环,以获取更多份额等待行业拐点到来;此外,动力电池扩产周期约 2-3 年,且呈现脉冲式增长的特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却是以比较稳定的状态持续增长,电池企业提前储备后产能等待需求爆发也是合理决策。

       厂商的产能利用率开始显著分化。截止到 2017 年 6 月,国内动力电池的综合产能利用率约 31%,其中 CATL 的产能利用率仍然高达 94%以上,比亚迪、沃特玛、国轩高科等巨头的产能利用率也都维持在 40%以上,中航锂电、比克电池以及亿纬锂能等二线及以下供应商的产能利用率已滑落至平均线以下。预计随着 2017 年产能的陆续集中投放,产业内产能利用率的分化将不断加剧,伴随而来的是电池企业盈利能力的全面分化,盈利较差甚至亏损的中小厂商将加速出局。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2023年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市场现状规划调查与投资前景趋势研究报告
图表:2017 年上半年主要电池企业的产能利用率分化十分明显
 

       中小厂商扩产进度放缓。2017 年是动力电池产能集中投放的重要年份,2018 年之后动力电池企业的扩产进度逐渐分化,中小企业的扩产预期减弱,由于市场份额在快速向龙头集中,中小企业的产能逐渐成为无效产能,因此总体而言,龙头企业的产能可能成为格局稳定之后的实际有效供给。
图表:电池企业的产能情况及规划
 

       中长期看,动力电池的长远需求在 1000GWh 以上,据彭博新能源财经估计,全球动力电池的总需求将从 2016 年的 21GWh 增长到 2030 年的 1300GWh,15 年内复合增速达 35%,因此行业内的龙头企业还有很大的扩产空间。

       此外,储能业务稳步成长,将成为消化锂离子电池过剩产能的重要去向。尽管储能电池技术种类多样,但锂离子电池被认为是最具前景的技术,目前的主要障碍在于锂电池较高的成本。根据储能技术的市场需求,锂电池成本降至 0.9 元/Wh 时即具备应用价值。未来几年动力电池的价格仍将持续走低,尤其是过剩比较严重的磷酸铁锂电池价格下行空间和压力都较大,一旦储能市场被打开,目前产能过剩的局面将迅速得到缓解乃至扭转。
       三、结构性过剩:磷酸铁锂过剩,高端三元不足
       截止到 2016 年年底,我国动力电池总产能约 63GWh,其中三元电池产能 25.5GWh,占比约 40%,这一比例到 2017 年有望提升至 47%。然而,随着下游需求动能切换的完成,乘用车销量占比提升带来旺盛的三元电池需求,主要厂商目前在三元电池的产能布局仍有不足。
从 2017 年前四批的乘用车配套情况来看,主流动力锂电池的下游配套集中度较低,CATL(15%) 位居第一,比亚迪(11%)、孚能科技(7%)、国轩高科(5%)和普莱德(5%)位列其次。总体来看,三元动力锂电池市场快速扩张,乘用车配套领域当前占比较低,电池配套也相对分散,三元电池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产品性能,加大下游市场开拓,因此,高速增长的三元锂电的市场格局仍有待观察。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数字电网提效及增消纳作用突出 行业前景明朗 企业正加大投资规划

我国数字电网提效及增消纳作用突出 行业前景明朗 企业正加大投资规划

根据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电力能源数字化市场规模为3150亿元,同比增长约14.55%,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700亿元,同比增长17.46%,2020-2025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0.86%。

2025年08月25日
我国光热发电行业分析:政策+新建项目规模增加 装机规模出现波动

我国光热发电行业分析:政策+新建项目规模增加 装机规模出现波动

当前,我国光热发电行业正站在从示范走向规模化的门槛上,短期发展依然高度依赖国家政策的明晰和扶持,但如果通过多能互补模式和市场化机制破解成本和盈利难题,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2025年08月25日
又一世纪工程开工 我国电力行业供需规模增长空间大 “反内卷”政策影响有限

又一世纪工程开工 我国电力行业供需规模增长空间大 “反内卷”政策影响有限

随着雅江水电站工程的正式启动,中国能源发展规划逐渐清晰,电力供应和需求都近乎无限的未来。不过,2025年“反内卷”政策聚焦治理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覆盖汽车、光伏、钢铁、水泥、电池、塑料、煤炭等重点行业,其中不缺乏高用电量行业。根据相关资料预测,此次“反内卷”政策预计对相关高耗能行业年用电量合计减少约12

2025年08月02日
我国火电行业处于业绩修复期 角色定位正逐步从“电量主力”转型为“调节资源”

我国火电行业处于业绩修复期 角色定位正逐步从“电量主力”转型为“调节资源”

自2023年以来,受益煤炭价格下行及用电旺季催化,我国火电行业进入了业绩修复与战略转型的机遇期。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火电行业归母净利润达656亿元,同比增长31%;2025年一季度,我国火电行业归母净利润219亿元,同比增长8%。

2025年07月19日
政策支持及用电需求增长 电网投资维持高位拉动智能配电网行业稳步发展

政策支持及用电需求增长 电网投资维持高位拉动智能配电网行业稳步发展

智能配网是智能电网的关键环节之一,通常10kV及以下的电力网络属于配电网络(部分区域有20kV),配电网是整个电力系统与分散的用户直接相连的部分。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充分支持、用电需求持续增长、智能电网建设推进等趋势推动下,国内电网投资维持高位和稳步发展,拉动配电网市场需求。

2025年06月26日
重资产包袱或将弱化 我国换电站行业保有量过千座 2026年蔚来或实现盈亏平衡

重资产包袱或将弱化 我国换电站行业保有量过千座 2026年蔚来或实现盈亏平衡

在“两新”政策持续发挥作用、新能源免购置税政策延续等因素影响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持续增长,为换电站行业带来强劲动力。然而,换电模式的本质属于重资产,主要体现效率和成本。不过,近几年来,国内车企通过各种方法提升用户提升充电频次和打通产业链等方式,以求其换电站达到盈利点。长远来看,规模的扩大可以弱化换电站重资产的包袱,

2025年06月17日
全球AIDC建设提速 数据中心HVDC行业将不断渗透 头部企业差异化布局 寡头垄断格局凸显

全球AIDC建设提速 数据中心HVDC行业将不断渗透 头部企业差异化布局 寡头垄断格局凸显

伴随着国内外互联网巨头及云厂加大资本开支投入,AIDC(AI数据中心)建设提速,根据预测,2023-2027年全球AI算力中心装机容量将由2GW增长至21GW。这种爆发式增长给数据中心的供电系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需求,而HVDC完美适配AIDC需求,渗透率将不断提升。

2025年06月10日
技术突破、投资额增多 我国核电行业建设进入高峰期 市场寡头垄断格局突出

技术突破、投资额增多 我国核电行业建设进入高峰期 市场寡头垄断格局突出

核能发电具有高效稳定、低碳清洁等优势,随着核电技术成熟,安全性大幅提升,2019年以来我国核电核准提速,目前我国在建机组装机容量已连续 18 年保持世界第一。我国核电建设进入高峰期,资本开支处于高位,发电量持续增长。

2025年06月0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